《甄嬛傳》中的甄嬛能得到皇帝寵愛,最大的優勢就來自於她的長相——酷似已經去世的純元皇后。而純元皇后是皇帝心中的白月光,是無可取代的女神,所以,甄嬛的長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且,甄嬛還絕對不用擔心因純元皇后「失寵」而受到牽累。因為純元已經死了,一個死了的人是不會再犯任何錯誤的,於是也就成了皇帝心中永遠定格的美好。所以,甄嬛的這一有利資源可以無限盡享。
皇帝的摯愛是純元,正因為大家都知道純元是皇帝的摯愛,所以,無論是宜修還是後來的甄嬛、敬妃、端妃、安陵容等,都會在純元身上做文章、下功夫,利用純元的感情來控制、綁架皇帝。就連太后也動輒抬出純元來讓他「善待宜修。」
宜修曾利用純元的聲線來培養安陵容的歌喉,藉以拉攏皇帝、還利用了純元的舊衣來構陷甄嬛;太后則利用純元生前的囑託來阻止皇帝廢后。
成熟後的甄嬛,有些事上,竟比皇帝看得更透,甄嬛曾囑咐四阿哥弘曆:「喜怒不形於色,喜惡勿讓人知,切莫讓別人輕易看透你的喜惡……」甄嬛的未盡之意就是:「一旦被人抓住你的弱點和喜惡,就很容易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
這是甄嬛的心得,更是甄嬛的體會。正因為「純元是皇帝的痛點與軟肋」,所以,後宮那些心機深沉的女人才都利用這一點來綁架、左右皇帝的感情。
1、純元與甄嬛、玉嬈相貌酷似,成為不解之謎,她們到底什麼關係?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純元與甄嬛、玉嬈,竟相貌酷似,如果說僅僅是巧合,恐難以服眾。而且,宜修與純元竟無半點相似之處,也令人詫異。即便純元和宜修都各自隨自己的母親,多少也該存留一點父親的基因吧?
就如浣碧,雖與甄嬛同父異母,但「眉眼之中,長得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這就是血緣的奇妙之處。那宜修與純元,為何卻無半點相似之處呢?只能有一個解釋:她們姐妹倆並無實際血緣關係——極大的可能就是:宜修的嫡母並非是純元的生母,而是因為不能生育而抱養了純元。
純元應該是甄遠道的長女、甄嬛的姐姐。這件事,只有甄遠道夫婦知道內情,卻並沒有告訴甄嬛與玉嬈。事關重大,牽連甚多,所以,這個秘密只能爛在肚子裡。
2、最大的佐證就是對於甄嬛被入選時,甄遠道夫婦的態度。
雖然甄家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慶賀甄嬛入選、從此陪王伴駕,對於「女兒能侍奉皇帝感到無上榮光」但私下裡,甄遠道夫婦卻悲不自勝、憂慮不已。
甄遠道也是頂天立地的男人,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前來囑咐甄嬛「入宮需注意事宜」時,卻老淚縱橫、憂心哀痛不已,告誡甄嬛道:「能得寵自然更好,但若沒有十足的把握,千萬不要強出風頭,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自保最要緊。」
甄母也是同樣的態度,哭得泣不成聲,臨行祝福甄嬛道:「如今得寵的是華妃娘娘,你一定要小心謹慎,懂得藏愚守拙、收斂鋒芒,萬事自保要緊,一切以保全性命為要。」甄遠道夫婦的舉動令人匪夷所思,按說,女兒能進宮陪王伴駕,這是家門的榮耀,女兒的福分;為何他們卻誠惶誠恐、如臨大敵?
反觀那沈眉莊的母親,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與壓力,只囑咐女兒怎麼說話才能獲得皇帝與太后的好感與「歡心」。卻並無對眉莊有爭鬥和關乎性命存亡方面的憂慮。
很顯然,甄遠道夫婦深諳宮中險惡,或許從前就有女兒死於「宮鬥」的經歷和體會,至今還心有餘悸,痛心不已。最大的可能就是:純元的枉死……
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女兒,不想再失去另一個女兒了。所以,對於別的父母來說,女兒進宮是一件「耀祖光宗」的大喜事,但對於他們來說,卻無異於讓骨肉「入龍潭虎穴、九死一生」。所以他們既哀痛又憂傷,卻又不好將隱情說出口,只能以哭泣掩飾心中的焦慮與不舍。
聲明:本文乃A君一家之言。純屬個人推斷,看客們若有歧義,望請海涵。碼字不易,A君願意與您共享藝術魅力,從各個維度賞析文學名著,體味其中的話外之音和未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