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2020-12-2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論壇由北京幼兒園閱讀聯盟、父母必讀雜誌社舉辦,發布了「中國10城市兒童早期閱讀狀況調查報告」和「2017年度優秀童書排行榜TOP10」。

「讓孩子6歲之前愛上閱讀」

「0—1歲孩子開始閱讀的佔46%,3歲以上已開始閱讀的接近90%。識字不再是最普遍的閱讀目的,而被培養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取代。」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唐洪博士解讀「中國十城市兒童早期閱讀調查報告」時指出,相當一部分家庭沒有經常進行睡前親子閱讀,但高學歷家庭親子共讀的比例更高,親子共讀的方法更豐富。除了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共讀以外,如何選書、如何共讀是家長最多的困惑,網上資訊、書籍、雜誌、老師、親友是家長重要的求助渠道。

唐洪發現早期閱讀存在「兩歲拐點」現象,兩歲前家中有獨立存放童書的位置、家庭每年購買童書的花費、經常睡前共讀等比例快速提高,兩歲後增長趨緩,而不同家庭兒童的閱讀量差異和父母經常陪伴閱讀的比例差異正是在0歲至兩歲期間持續拉大。「兩歲拐點」現象與兩歲以前孩子注意力有限有關,也可能與孩子掌握基本的母語有關,說明兩歲之前的閱讀支持非常重要,0到兩歲兒童的閱讀狀態值得關注。什麼時候開始進行閱讀、兩歲前的孩子是怎麼閱讀的、選擇什麼樣的書、用什麼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到閱讀上,有很多技巧的講究,父母需要得到專業指導和閱讀公共服務機構的支持。

「大腦是可塑的,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閱讀能有效延伸智力。」清華大學外文系語言與心理研究中心教授尹莉提醒家長和教師重視幼兒閱讀的軟環境,在親子閱讀中培養成長心理模式來提高幼兒早期認知的語言學技能。

尹莉介紹了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兩種心理模式:固化心理模式和成長心理模式。前者認為智力是固定的、天賦是不能控制的,所以傾向於使自己看起來更聰明,他們關注結果,用成績或表現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逃避可能危及自我形象的挑戰或失敗。後者認為智力是可塑的、大腦像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智力是能夠通過努力發展的,他們願意迎接挑戰,認為挫敗是學習的機會,不會損害自己的形象,願意努力表現得更好,從而使智力變得更強。

如何通過閱讀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心理模式?尹莉認為關鍵是打造高質量的軟環境,核心途徑有二:一是讚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讚美幼兒在發現語言文字的規律中所付出的努力,強化閱讀神經迴路的形成和連結;二是了解大腦和智力的可塑性,懂得孩子的每次努力都意味著大腦神經元在建立新的、更強的連結,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形成「閱讀腦」,用閱讀延伸智力。

「讓孩子看到你在讀」

關於閱讀指導,臺灣臺東大學榮譽教授林文寶認為,父母只需以身作則並了解兒童的需求。林文寶介紹了嬰幼兒閱讀的兩個重要觀念,一個是紐西蘭的克蕾博士提出的「讀寫萌發」,另一個是英國的中學校長溫蒂·庫林發起的「閱讀起步走」。「『讀寫萌發』強調幼兒在生活中即開始學習讀寫、幼兒學習是一種社會歷程、幼兒是學習讀寫的主動者、 閱讀和書寫相互關聯發展。『閱讀起步走』目前在臺灣非常普遍,孩子報戶口時就把閱讀禮袋送到家長手中,同時向家長說明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並介紹附近的圖書館。」

林文寶特別強調「5歲以前的孩子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他將來的閱讀能力」,而愛上閱讀的前提是讓孩子自主閱讀,保證孩子閱讀的十大權利(不讀書的權利、跳頁閱讀的權利、不讀完整本書的權利、一讀再讀的權利、什麼都可讀的權利、包法利主義的權利、到處都可閱讀的權利、攀爬頁數的權利、大聲朗讀的權利、保持沉默的權利),孩子自然會如哈佛大學閱讀心理學家珍妮·喬爾的閱讀發展階段理論那樣逐漸「愛上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習」。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博士生導師李甦也分析了北京市700多個家庭父母的閱讀行為與親子共讀現狀的關係。「父母自己閱讀的頻率越高、時間越長,孩子閱讀的頻率越高、獨自閱讀的時間越長、早期文字意識水平越高、越能積極參與親子共讀;父母進行紙質閱讀越頻繁、每次紙質閱讀時間越長,兒童進行紙質閱讀越頻繁、每次紙質閱讀的時間也越長;親子共讀的頻率越高、每次親子共讀時間越長,孩子進行閱讀的頻率也越高。」

由此,李甦認為影響兒童閱讀發展有很多因素,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拿起書來讀、經常讀、讓孩子看到你在讀、跟孩子一起讀」。

「讓孩子擁有『一米書窩』」

「閱讀能力是獲得學業成就和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早期閱讀對未來閱讀能力和學業成就有預測作用。」北京幼兒園閱讀聯盟導師、樂米樂兒童環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健櫪提到自己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時,發現在美國實施了五六十年的早期兒童發展項目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尤其重視創設閱讀環境、對家長提供閱讀指導、預防閱讀困難。

王健櫪分享了她在美國幼兒園的門上看到以孩子口吻建議家長的海報,其中給3—4歲幼兒家長的建議是:經常給我讀書、給我時間自己讀書、玩語言遊戲、分享詩歌、鼓勵塗鴉、做標籤、有限的電視時間、在圖書館度過更多的時間。給4—5歲幼兒家長的建議是:給我讀書、和我一起讀書、帶我去書店、幫我能夠讀字、給我指認字母和文字、鼓勵書寫、參觀圖書館、和我一起創作故事、有限的電視時間、做家庭留言板。給5—7歲幼兒家長的建議是:讀簡單的章節書、陪同和鼓勵我自主閱讀、讓我讀更多的詩歌、玩更多的語言遊戲、鼓勵我讀書給小寶寶聽、有限的電視時間、帶我參觀圖書館。「所有年齡段都強調『有限的電視時間』,今天的中國家長尤其要重視這一點。」王健櫪說。

在介紹幼兒園閱讀實踐時,空軍直屬機關藍天幼兒園園長單曉梅提到的家庭「一米書窩」引起與會者極大的興趣。「小巧、溫暖、親切、安全;1平方米即可;便捷、舒適、孩子喜歡;因地制宜,無須和他人比較;多聽孩子的想法,共同創建。」這樣的具體建議讓每個家庭都有能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保持對閱讀、圖書的興趣,讓親子陪伴閱讀成為常態。單曉梅說:「我們每周五邀請家長進班給幼兒講故事,開辦家長沙龍,解決家長不會選書、家長陪伴缺失等共性問題。還建立了閱讀群,教師對家長的困惑給予專業解答,解決個性問題,收到了很好的實效。」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的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附2017年度童書排行榜)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的整個學業發展」,「孩子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他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高學歷家庭的共讀情況更好」……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針對讀寫環境與早期閱讀發展、腦科學視角下的幼兒閱讀、構建基於成長心理模式的幼兒閱讀發展生態、中外幼兒園閱讀環境的現狀等主題展開演講,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也不等於高質量陪伴!大量的研究表明,親子陪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並有利於在與人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做功課,幾乎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這難道不是陪伴嗎?是的,這只能算陪著,但陪著並不等於陪伴!
  • 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原標題: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捧著心愛繪本、席地而坐的孩子;一字一句、聲情並茂給孩子讀故事的家長;「2+X」一起挑書的一家人……正值暑假,上海書展上隨處可見這樣的「風景」。
  • 有一種陪伴,叫「親子共讀」
    從城市到鄉村,從學校到家庭,從社區到單位,從大人到孩子,從個別到普及,閱讀正在成為孩子成長的「起跑線」,親子共讀更是日益成為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抓手,而我國在親子共讀領域的探索也日益廣泛、深入、全面。
  • 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親子共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董女士和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記者在書展見到這一家人時,爸爸媽媽手裡各拎著3、4個塑膠袋30多本童書,連女兒的小書包裡也放著3本小開本的繪本。「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很認可親子共讀的理念,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童真有趣的書籍中,探索著書中單純又複雜的世界,對孩子而言,讀的是書,更是愛,對我們家長而言,是享受,也是自我審視,重新成長。」董女士說。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黃女士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開始購買兒童繪本,現在女兒兩歲,家裡已有花花綠綠共兩百多本的繪本。
  • 親子閱讀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導語】親子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近日,近20名孩子在父母、社工的陪伴下來到涪城區圖書館,開啟了繪本閱讀之旅。【同期聲】(現場) 這是北極熊 因為北極熊會保暖 才在很冷的地方 它為什麼不怕冷 因為它有厚厚的皮毛 【正文】在媽媽的陪伴下,四歲的孟艾林正認真閱讀繪本。 【同期聲】孟艾林 我喜歡看書 但是有一點 我不會讀書 但我拿到哪本書就想和媽媽一起讀 你跟媽媽在一起讀書開不開心 開心 最喜歡的書是什麼 就是孔雀開屏 【正文】孟艾林的媽媽劉芳說,她因為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聽聽老師們分享的妙招|微言夜讀·親子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隨教育小微一起聽聽老師們的妙招↓↓↓學會傾聽,讀懂孩子的需要「@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中學楊金燕高質量的陪伴取決於父母要懂孩子
  • 親子共讀,讓我們陪伴孩子說出精彩繪本世界
    這是我和媛寶專屬的甜蜜親子閱讀時光。由小朋友自己點認漢字,我帶讀句子的親子閱讀,不但是對媛寶愛和陪伴的一種展現,同時通過我豐富的聲音情感傳遞,讓孩子度過一段快樂的共讀時光。01親子共讀要注重互動親子共讀,不僅僅是聽故事或是說故事這麼簡單,更注重在「互動」這個環節。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聽聽老師們分享的妙招 | 微言夜讀·親子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隨教育小微一起聽聽老師們的妙招↓↓↓學會傾聽,讀懂孩子的需要「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中學楊金燕高質量的陪伴取決於父母要懂孩子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聽聽老師們分享的妙招|微言夜讀·親子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隨教育小微一起聽聽老師們的妙招↓↓↓學會傾聽,讀懂孩子的需要「@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中學楊金燕高質量的陪伴取決於父母要懂孩子、懂教育。
  • 讀伴兒:有效陪伴從親子閱讀開始
    其實更多的還是日常陪伴,像每天睡前要一起讀幾本讀伴兒圖書館的繪本,這段親子閱讀時間我覺得還是挺幸福的,我英語不太好,就是跟著孩子一起學,一起讀。」     劉女士的陪伴方法得到了讀伴兒老師的一致稱讚,不少家長有這樣的誤區,做英語伴讀,父母要英文好才行。其實幼兒學英語與成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 親子共讀|「未來家庭教育計劃」親子共讀專題講座暨項目總結會在京...
    項目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親子閱讀為重點實施內容,通過開展「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講」、捐建「親子悅讀館」、舉辦「親子原創故事大賽」等系列活動,探索建立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專家團隊、志願者共同服務家庭教育的社會協同工作機制,為家庭教育提供內容更多元、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
  • 親子閱讀,是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另一種方式!
    親子閱讀過程中,父母給孩子既以身示範,又進行了高質量的陪伴,更可以讓孩子積極分享,不斷豐富知識、樹立自信、增強興趣。當前,隨著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大語文的時代悄然來臨,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廣泛閱讀可以獲得許多課外知識、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增加氣質、提高分值。可見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閱讀大V」談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
    活動現場,大V店創始人哈爸、深圳心喜閱童書CEO劉霜、閱讀推廣人粥粥等嘉賓與200多位媽媽傾囊分享「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希望讓更多的媽媽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做更好的媽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許多媽媽都認可「閱讀是孩子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的重要方式」,不過,到底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讓媽媽們感到苦惱。
  • 醫生傳授共讀技巧促進孩童腦部發展從親子共讀開始
    」從小孩0歲就要開始培養,能刺激孩童前額葉以及右腦顳葉的活動性,是一個可以促進語言發展、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的親子活動,對於智商發展也影響深遠。在孩童3歲以前腦部發育最快,利用共讀方式能學習到的9個好處:1.學習基本閱讀技巧,能開始認識字母的長相。
  • 想要提升「親子關係」,就得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如果發現「不對勁」了才開始注意親子關係,這時可能為時已晚。而且,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親子關係不融洽的話,那麼這個孩子也會比較缺乏安全感,甚至對以後的性格養成、人格健全等方面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那到底應該如何提升親子關係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高質量的陪伴對於親子關係的提升有著何等的重要性。
  • 你的親子陪伴可能不及格,實現高質量陪伴,父母還需分辨何為要事
    親子陪伴,顧名思義父母陪伴孩子。但對於這個陪伴,家家有自己的不同做法。有些家庭,家長理解的是孩子做什麼家長做什麼,孩子在拼插樂高,父母一個勁的在旁邊喊「這樣容易倒了」「你得這樣做」之類,孩子一直不停的換要玩的玩具或事情。
  • 陪伴閱讀共成長 | 親子閱讀網絡公開課第一講
    百萬家庭讀好書」親子閱讀活動正在火熱開展。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一起讀書。當然,親子閱讀是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僅僅是指「閱讀」這一個環節,還包括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書展、包括挑選和購買圖書;陪伴孩子閱讀、講述、交流讀書的收穫,也指導孩子通過表演、繪畫、做手工、小實驗等多種形式再現故事的內容和情節等等。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不少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這件事,大多數家長會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或者周末的閒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但有時,會「局面失控」,孩子一聽說要讀書,撒腿就跑,要不就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總之把你弄得很「火大」,就是不能乖乖與你一起讀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
  • 延遲開學期間,如何挑選適合親子共讀的圖書?
    在家庭陪伴中親子閱讀絕對是最重要的陪伴方式和內容之一,親子閱讀能夠培養閱讀習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增進親子情感,等等。但是該如何做好親子閱讀,如何讓親子閱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陪伴方式呢?1. 閱讀環境打造——打造「一米書角」給孩子一塊獨立的專屬的閱讀空間,小巧、溫暖、安全,1 平方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