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條溫暖牌圍巾連夜完工 200多頂帽子已寄往西藏那曲

2020-12-20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這個冬天,阿里天天正能量聯合錢江晚報啟動大型暖冬公益行動「針心針意」——借用您的巧手,為山區孩子們織一條圍巾,讓這個冬天暖一點,更暖一點。

  活動開始至今,已進程過半。錢報記者天天買毛線,天天催物流。只要有毛線到貨,就趕緊分給志願者們。

  「我們社區『針心針意』奶奶團的圍巾都織好了,一共22條!」15日下午,杭州錢塘新區下沙街道新元社區的社工聯繫上了錢報記者,要把織好的圍巾交給錢報。

  新元社區的阿姨和社工們為了參加這次活動,組建了一支「針心針意」奶奶團加入行動,共同為山區孩子們織下一份溫暖。這兩天降溫,山區還下了雪。奶奶團團員們就特別牽掛山區的孩子們。不少阿姨開了夜工,把圍巾織出來了。

  所有的成品,目前預定將送給麗水特殊兒童學校、磐安縣尖山鎮萬蒼小學、西藏那曲色尼區第三中學的部分孩子們。

  新元社區:

  精心選毛線,用心織圍巾

  裝圍巾的手拎袋還寫滿祝福

  新元社區的這支「針心針意」奶奶團是由十多名六七十歲的阿姨和幾名年輕女社工組成的。

  奶奶團領走了製作20條圍巾的任務。社區裡得知阿姨們要做公益,也很支持,購買了織圍巾的原材料。社工在經常織毛線的阿姨指點下,反覆對比了毛線價格、質量後,下了近千元訂單,「毛線的顏色我們還特意挑過呢!圍巾是給孩子們的,顏色要可愛點的,不能太老氣的。」

  7日,毛線到貨。一拿到材料後,阿姨們就坐在了社區服務大廳邊的凳子上,織起了毛線。有的阿姨手速非常快,初學織圍巾的年輕社工們都看呆了,「我們還在學怎麼握棒,阿姨們已經織了一大截了……」

  阿姨們一邊嘮著家常,一邊打著毛線,不時地還會互相交流一下織法。

  「織毛線啊,一定要細心,每一針都不能縫錯。錯了,要麼織出來的圍巾樣子很難看,要麼就是不平整了,得把線拆了重新來過。」69歲的徐阿姨邊教年輕社工織毛線,邊講著織毛線中的大道理。一些阿姨白天沒時間到社區服務中心,就把材料領回家,等晚上忙完了再織。

  奶奶團中,最特別的還是「團長」阮阿芝奶奶。這次,她一下子領走了三份材料。上周末,阮奶奶的孫女結婚,白天她在家陪客人,晚上空下來她就織圍巾。「只要醒著,我就不停地織。」阮奶奶的老伴說,為了不拖進度,有幾天,阮奶奶凌晨3點多就起床織圍巾了。

  「你看,這兩天這麼冷,聽說很多山區都下雪了,我們抓緊時間把圍巾織好,山裡的孩子們就能早一點戴上了。」阿姨們說。

  奶奶團們的圍巾快織完時,社工們就想著能不能讓這份禮物再溫暖一些?「要不給孩子們寫一些鼓勵的話?」於是,社工們又訂購了一批手拎袋。手拎袋外側,大家寫上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加油!一切皆有可能」等祝福語。大家都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有一群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牽掛著他們。

  趁著陽光好,奶奶團們把織好的圍巾特意曬了曬太陽。社工們精心將圍巾疊好後,裝進一個個手拎袋,打包後交給記者,「等孩子們收到圍巾,一定要告訴我們一聲哦!」阿姨們說,希望這批圍巾能在下一次冷空氣到來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來自方方面面的溫暖:

  志願者的隊伍日益壯大

  其中不乏男生的身影

  上周日,在蔣村街道城園社區的會議室,「針心針意」活動進行了第一次線下培訓。這次培訓由杭州快樂天使志願者服務總隊組織了大學生們一起來參與,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零基礎,由6位志願者分片進行包幹教學。現場,還有幾位男生也來學織圍巾。一位從黑龍江來的女生說:「我想學會後,先給孩子們編一條,然後給媽媽也編一條。」一位麗水來的男生說:「我覺得技多不壓身,而且男女平等,不能拒絕男生織圍巾吧。」

  還有更多的組織也加入了進來,比如下沙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目前,有18人報名參加了活動,預計編織20條圍巾。最給力志願者是92歲的朱友諒奶奶。女兒來領的毛線,母女倆一起織。沒想到,奶奶一個人一晚上就織了60釐米長,奶奶說,「好像有點不過癮,要麼再領個三條的量。」沒兩天,一條圍巾已經出爐了,真是最強奶奶了!

  蕭山的國投·紫荊園老年養生公寓的老人家和工作人員們不僅承擔了100條圍巾的編織量,院長石頌暖還發來微信說:「你們的任務,我們還有三五天就能完成了。我們這裡有老人家太可愛了,自己又掏錢買了線,準備再多織一些圍巾送給孩子們。」

  有兩位厲阿姨把成品送到了錢江晚報讀者服務中心,一位厲阿姨的包裹裡有兩條手編圍巾,她說:「這是我女兒送給我的,讀大學的時候編的,我看看我也用不上了,就讓這個愛傳遞下去。」

  另一位厲女士送來了一套天藍色的圍巾和帽子,還有一張鼓勵孩子的明信片。厲女士說:「我是用了一個周末加三個晚上織出來的,天藍色的,男孩女孩都可以用。」她還多加了一道工序:用溫水加點洗髮液浸泡半小時,再洗乾淨、曬好,「這樣,圍巾帽子絨絨的不會硬,孩子們直接就能用了。」

  12月14日晚上8點,景華小學2年級小朋友朱浩天和爸爸媽媽一起捐贈了200多頂帽子。這批帽子原來是出口的滑雪帽,非常保暖。這次,我們將這批帽子送給西藏那曲的小朋友們。戴著同款帽子的朱浩天說:「我也是戴這個帽子的,杭州過冬都很暖和,我老家在長春,這個帽子也可以防寒,不知道西藏那曲有多冷,能不能幫那邊過冬。」他還給那曲的孩子們送上了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希望你們收到我的禮物以後,能夠溫暖開心。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批帽子,周二已經通過郵政快遞寄往那曲了,希望能趕在12月20日他們放寒假前寄到。

相關焦點

  • 200多頂帽子已寄往西藏那曲
    (具體概況可以點擊看這裡)活動開始至今,已進程過半,記者從一開始擔心沒有人會編織毛線,一直到後來沒有毛線能分給志願者,天天買毛線,天天催物流,只要有到貨,就趕緊分給志願者們。而所有的成品,目前預定將送給麗水特殊兒童學校、磐安縣尖山鎮萬蒼小學、西藏那曲色尼區第三中學的部分孩子們。
  • 為巫山山裡孩子送去帽子圍巾 讓他們上學路上更溫暖
    21日,第五屆紅櫻桃「冬日針愛」進巫山縣錢家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暨「不忘初心·溫暖你我」關愛活動舉行,巴南區文明辦志願者帶來200多套圍巾、手套、背心等愛心織物送給孩子,讓他們上學路上更溫暖。志願者們一共將為巫山縣雙龍鎮鄉村孩子、孤寡老人送出1844套愛心織物。高山阻擋不了愛心抵達
  • 70條圍巾40件塑身衣41頂帽子50個包包,整理師如何收納?
    整理控以下文章來源於進情整理 ,作者張進進情整理傾情陪伴溫暖整理,整理讓生活更美好!▼兩格抽屜放了40件塑身衣與衣服相比,包包帽子圍巾配飾等小物件,更具有挑戰性,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在拆包中,我們還發現了每個箱子中都有不同風格的絲巾和羊毛圍巾,數量多得有點超出了預先的估計。於是我們與Z小姐協商後,改變了原定的方案,用一個五鬥櫃專門收納70條圍巾。
  • 「帽子奶奶」編織「溫暖」 10年送出600多頂愛心帽
    「帽子奶奶」編織「溫暖」 10年送出600多頂愛心帽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23 08:16:00 星期三    餘杭晨報訊 這幾天,氣溫直降,如果戴上一頂毛線帽,在寒冷的冬日一定倍感溫暖。在百丈鎮仙巖村,有一位擅長編織的蔣菊妹奶奶,10多年來,她免費送出了600多頂親手編織的毛線帽,溫暖了許多人。
  • 暖和的新帽子新圍巾,戴上了
    「有了新帽子、圍巾、手套,我上學路上不會冷了!」12月22日,藍田縣天佑康復中心、長安區庫峪口小學,到處洋溢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和濃濃的愛意。西安晚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開展的「針心針意」暖冬行動畫上圓滿句號。180套「溫暖禮包」和文具送到了山區孩子手中,一針一線編織出的禦寒物資,串聯起愛心,幫助孩子們驅趕冬日寒冷,擁有別樣溫暖。
  • 「溫暖牌」圍巾!5名男生熬夜給全班女生織圍巾
    原標題:寒潮來襲,五男生為全班女生趕織圍巾本報訊(記者蔣煒寧通訊員鄒安燁朱冰潔)21條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圍巾,你能相信這全是出自幾個「00後」男生之手嗎?親手織圍巾送給女生們是陳澤鎔的主意,「這幾天連續陰天,我們每天要早起練功,晚上還要練形體、排小品,早出晚歸,在路上特別冷。圍巾挺實用的,太陽缺席的溫暖就由我們來補吧!」陳澤鎔的主意得到了陳世棟、沈垚吉、胡南軒、姚誠誠4名男生的贊成。他們旁敲側擊了解到全班女生的喜好顏色,陳世棟還負責手寫賀卡和包裝禮物。他們瞞著女生分工合作忙活了一個多月。
  • 溫暖舒適,不懼寒冷:飛樂思發熱圍巾體驗
    前言:冬天已到,作為一個比較喜歡去戶外浪的人,看著自己的行程表,我有些發愁:此前做了11月22日去武功山露營的計劃,屆時山下氣溫已經不到10℃,山上的氣溫怕是會接近0℃。裝備上,衝鋒衣、抓絨衣褲、防風手套、暖手寶,睡袋這些都有了,還是感覺不夠踏實,忽然看到了這條飛樂思發熱圍巾,不僅防風保暖,還帶發熱和帽子,對我來說正是山上露營的完美補充,下面就來看看它給我的體驗吧。飛樂思這個品牌對我來說不算陌生,我也知道它家產品以發熱、保暖著稱。
  • 燕京理工學院360件愛心物資分批寄往西藏阿里地區
    12月3日,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燕京理工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們在燕郊郵局完成了第一批150件愛心物資的打包郵寄工作,第二批210件物資定於4天後發出,360件物資一同寄往西藏阿里殘聯,70名小朋友期待的專屬愛心郵包即將抵達。
  • 在操場擺了幾百條圍巾?這群大學生把自己送上了新聞…
    只因為他們將一條條紅色的圍巾, 擺在了學校操場上, 拼成了「內蒙古」字樣。 這是怎麼回事?
  • 辣媽「織女團」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手套
    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手套等辣媽「織女團」巧手趕織「媽媽牌」溫暖辣媽「織女團」邊學針法邊趕織。記者 楊潔規 攝華聲在線12月23日訊 今日下午,來自長沙市雨花區天際嶺社區的10餘位辣媽聚在一起,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等,辣媽們希望通過該活動讓自己重拾編織手藝,讓自己孩子也感受「媽媽牌」溫暖。
  • Up杭州·聯連餘杭丨古稀老人編織「溫暖」 10年送出600多頂帽子 
    如果戴上一頂毛線織成的帽子,在寒冷的冬天一定倍感溫暖。在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仙巖村,有一位擅長編織的蔣菊妹奶奶,十多年來免費送出了600多頂自己親手織的帽子,溫暖了許多人。12月16日一早,蔣菊妹奶奶又拿著她剛剛完成的「作品」前往村裡老人家中送溫暖了。這些年來,村裡好多老人出門都戴蔣奶奶編織的愛心帽子,她也成了當地有名的「帽子奶奶」。她說:「聽到人家說我織的帽子戴著舒服,我就很開心!」
  • 寧波這群志願者冬日「織」愛,為福利院孩子送去46條可愛又溫暖的圍巾
    條條圍巾顯大愛,針針情意暖人心。12月8日上午9點,一場愛心配送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前江街道長興社區溫暖上演。家住長興社區盛世嘉苑的丁潔群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帶著滿滿兩袋的「溫暖牌」圍巾,經過20多分鐘的車程,來到寧波市恩美兒童福利院門口,為孩子們送上了冬日的溫暖。整個交接過程不足5分鐘,但丁潔群手中的46條圍巾,是長興社區7名志願者花了3個月編織完成的。沒有親手把圍巾戴在孩子們的脖子上,丁潔群有點遺憾。
  • 暖暖的圍巾和滿滿的祝福已經陸續備好
    12月16日,志願者們已陸續將編織好的圍巾和滿滿的祝福送回。當日上午,在太原杏花嶺區桃園區域黨群服務中心,不少來參加活動的居民手裡都拿著一條圍巾,並整齊地擺放在「簡到」便民驛站的桌子上。這裡的工作人員小盧說,轄區29名志願者參加了「針心針意」活動,她們上周五領取的毛線,現場編織了兩個多小時,又把線團拿回了家,也就一個周末的時間,圍巾就織好啦。
  • 苦在那曲 感動在那曲
    在西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遠在阿里,苦在那曲。」 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年平均溫度只有2.2攝氏度,空氣中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高寒缺氧、氣候多變,那曲的「苦」,可見一斑。
  • 餘杭75歲「帽子奶奶」,10年編織600多頂愛心帽送人
    「這頂帽子戴著好不好啊?」「好的好的,謝謝啊!」近日,蔣菊妹拿著剛剛完成的「作品」到老人家中送「溫暖」。蔣菊妹奶奶家住百丈鎮仙巖村,10多年來,她免費送出了600多頂親手編織的毛線帽,村裡很多人都戴過她編織的愛心帽子,她也被大家親切地叫作「帽子奶奶」。今年75歲的蔣菊妹年輕時就特別心靈手巧,一根毛線在她手上可以編出千百種花樣。一次偶然的機會,因為當地腰鼓隊表演需要,她為隊員們織了幾頂帽子。
  • 東新實驗幼託園的小伢兒為爸媽織「溫暖牌」圍巾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編輯 吳憾 通訊員 鄭瓊環)寒冷的冬天裡,街上多有戴著圍巾的行人。五六歲的孩子們看在,圍巾儼然成了溫暖的象徵。自己動手做一條圍巾,一定可以為母親驅除嚴寒。近日,杭州市東新實驗幼託園裡的小朋友正忙著「學習」和「生產」,預備送上做好的圍巾,給家長一個驚喜。
  • 西藏那曲寄來的卡套,成了杭城學生的新學期禮物,這背後還有個超暖心的故事
    這個由拼接土布、西藏那曲手工織帶做成的卡套,有著一個詩意的名字——日出之陽。手工卡套既有顏值,又有文化。它由一條五彩祈福織帶與證件袋形成一個整體。這些棉質手工卡套來自西藏那曲,背後還有一個超暖心的故事。原來,在西藏那曲從事手工編織的婦女有不少,但他們的設備相對落後,在設計、銷售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難。
  • 西藏那曲寄來的卡套,成了杭城學生的新學期禮物,這背後還有個超暖...
    這個由拼接土布、西藏那曲手工織帶做成的卡套,有著一個詩意的名字——日出之陽。手工卡套既有顏值,又有文化。它由一條五彩祈福織帶與證件袋形成一個整體。五彩祈福帶上有紅、橙、黃、綠、藍五種色彩的線條,猶如一條彩虹,環繞在頸肩。
  • 機器人+5G,西藏那曲實現千裡超聲問診
    12月19日,北京醫生對著屏幕指導身在西藏那曲的患者作出姿勢調整,實時的超聲影像呈現在北京醫生的電腦屏幕上。這一幕可不是什麼科幻大片,而是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科主任呂發勤正在給一位遠在西藏那曲的患者進行超聲掃描檢查。12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科醫生在遠程超聲中心,為西藏那曲的患者遠程診斷。
  • 西藏那曲法院再度攜手眾合教育,共同助力2020法考
    來源標題:西藏那曲法院再度攜手眾合教育,共同助力2020法考 7月28日,2020年全國統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已開始報名工作,眾合教育與西藏自治區那曲市中級人民法院合作,為那曲市兩級法院參與2020年法考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