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有著非常雄厚的文化底蘊,從黃帝王朝開始直至現在,一共經歷了5000年的歷史發展與演變。在這5000年的滄桑歲月發展進程當中,我國出土了很多各個朝代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讓我們對歷史的認知帶來了巨大的作用。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們認識到了文物的重要性,對文物的保護也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1986年,位於甘肅省的一位林場看護工人,在其工作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件特別奇怪的物品,工人把物品撿回去上交後,經專家鑑定,驚訝的發現這居然是一張古代的紙。隨後得出的結論更是震驚了全世界!相比東漢蔡倫造紙,這張紙的誕生年份足足比蔡倫造的紙還早了幾百年的時間。可以說,對於我國造紙業的歷史研究而言,它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那麼,這位林場工人發現的這一奇怪的物品究竟是什麼文物?而它到底又有著怎樣的歷史研究價值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的一位護林工人照常工作著,由於剛剛降過大雨,山裡簡易搭建的住所被大雨一刷受到了影響,於是他便拿出工具準備修繕一下。
修到一半時,工人感覺肚子不舒服,隨後便找個地方解決一下人生大事。
完事後發現沒有手紙,便想摘幾片樹葉頂替湊合著用,在這找樹葉的過程裡,忽然,一件奇形怪狀的物品出現在他的視線之中。
由於剛下過大雨,看著像深埋地下東西,就這麼被雨水衝刷給帶出來了。他撿起這個物品拿在手上仔細端詳,竟然發現上面好像有很多奇怪的符號。想到可能是文物,於是這位工人就把這件物品收起來,回去後上交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後來,經過專家仔細的一番鑑定,確定這是一張來自西漢時期的紙。同時也是一件珍貴的文物,這張紙的出現,相比東漢蔡倫造紙,它的誕生年份足足比蔡倫造的紙還早了幾百年的時間!
也因為這張紙,導致我國對最早紙張的出現,由原來的東漢時期改為了西漢時期,同時對蔡倫的表述,由「發明」改為了「改進」。
經過專家對這些奇形怪狀符號符號的專業深入解讀,發現它所呈現的內容正是有關於山脈、河流、懸崖及道路等地理特徵的記載。地圖註記的類型和內容,是評價和衡量地圖繪製技術、揭示其內涵和歷史信息的重要依據。在經過進一步的對比研究之後,專家們判定這張地圖的產生年代最遲應該在西漢初年,而這也證實了這張地圖應該是世界範圍內第一張實物地圖。
這張紙的出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感嘆古代造紙文化如此發達的同時,它也彌補了我國在先秦時期實物戰地地圖的空白傳說,同時,它也證明了可以說這張紙的出現,打開了對歷史研究的一個新的篇章,對我國以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實際性意義。
除此之外,這張地圖的繪製也十分精美細膩,它詳細記載著西漢時期居民們日常生活的地點、山川、河流、關隘等,內容豐富,非常符合現代製圖思想,極其可貴。
它有著兩個世界第一的名號,「世界範圍內最早的地圖」和「世界最早的植物纖維紙」。這兩個世界第一,立刻讓它名聲大噪,傳遍海內外。也讓中國的造紙技術,至少提早了兩三百年的時間!
從這張地圖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古人精妙準確的繪圖方法,從而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歷史真相。通過這張紙,可以確定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佔據了世界的先進發展地位,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上證實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優越之處。
總結
通過對這張紙的深入了解,我們就能知道,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正是因為有了古人給我們後世留下了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們才能對歷史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我國,乃至對全世界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以史為鑑是一種很好的發展方式,在以後的日子裡,考古學家們也將會為我們展現更多更加詳細、更加真實的歷史資料,通過這些,可以讓我們重新認知到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