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在前線 梁方利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嬰兒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之後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甚至更長時間。我國還將每年5月20日作為「母乳餵養日」,大力提倡母乳餵養。
這是因為母乳餵養對媽媽和寶寶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對於媽媽來說,母乳餵養不僅有助於產後子宮和體重的恢復,還會降低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的發病率。此外,母乳餵養相比人工餵養更方便、更經濟。
對於寶寶來說,母乳餵養可以給寶寶提供全面的營養外,還能促進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對寶寶的體格和智力發育都有好處。此外,通過接觸乳汁中不同食物的味道,還能減少寶寶以後挑食、偏食的問題。
滿6個月後繼續母乳餵養,寶寶可以從母乳中獲得免疫抗體、母乳低聚糖以及多種活性蛋白例如乳鐵蛋白,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寶寶胃腸道的發育、對抗感染等。
絕大部分媽媽都可以做到母乳餵養,因此,媽媽要相信自己能夠分泌足夠的乳汁,在哺乳期間,做到合理營養,掌握科學的母乳餵養方法和技巧。
上班族媽媽如何做到母乳餵養?
對於很多需要重返職場的上班族媽媽來說,如果中午時間充足、離家近的話,可以回家給寶寶哺乳一次。
如果不方便的話可以選擇背奶,在公司將乳汁用吸奶器出來儲存在專用儲奶袋中,放在放有冰塊的背奶包中,下班後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給寶寶喝之前,用恆溫的溫奶器來加熱。
此外,在工作日時,早上出門上班之前,可以給寶寶哺乳一次,白天時,寶寶可以喝媽媽之前吸出來的母乳,晚上下班回家後,給寶寶哺乳一次,夜間也可以哺乳一次,在休息日就可以隨時給寶寶哺乳了。
此外,如果媽媽在哺乳期需要出差,出差期間即使不能保存母乳,也要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吸奶,以免造成泌乳量減少。
那麼,如何給寶寶斷奶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越早斷奶越好斷、越大越不容易斷」、「不斷奶影響孩子吃飯」、還有的媽媽採取外出或者把寶寶送到別處,給寶寶突然斷奶,甚至有的媽媽還給乳頭上抹辣椒、苦味的藥物等,這都是不恰當的做法。這樣做不僅會給媽媽帶來漲奶的痛苦,還會讓寶寶的情感受挫,引起寶寶的情緒焦慮。
事實上,斷奶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建議媽媽們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斷奶,建議這樣做:
1、每隔兩三天減少一頓母乳
這樣寶寶也能逐漸適應,媽媽乳汁的泌乳量也是逐漸減少的,減輕漲奶的不適。
建議媽媽根據寶寶的月齡,諮詢專家給予寶寶什麼樣的母乳替代品,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使用配方奶粉,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使用配方奶粉或者是純牛奶。
2、讓寶寶有規律地吃飯、喝水,避免飢餓和口渴
有些寶寶可能因為想媽媽了、需要吸吮、需要安慰、習慣、入睡等原因吃奶,並不是真的是飢餓了。
3、不主動哺喂,也不拒絕哺餵
也就是說,寶寶想要吃奶時就給他吃,沒有要求時不主動喂。
4、提供替代物或轉移注意力
媽媽感覺寶寶想要吃奶時,在寶寶提出吃奶之前,給他提供一些健康的零食來替代,例如新鮮的水果、牛奶等,避免使用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或者給寶寶講繪本故事,帶他到有趣的場所,轉移寶寶對母乳的注意力。
5、對於較大的寶寶,可以採用商量的方法來斷奶
我家寶寶兩歲時斷奶,我經常和她說:寶寶現在長大啦,不吃媽媽的奶了,要吃飯、喝牛奶了,她會點頭表示認同,整個斷奶過程相對順利。
6、儘量選擇適宜的季節
選擇春末或者秋天進行斷奶,這樣的話,斷奶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寶寶的健康衝擊比較小。
如果天氣熱,斷奶時寶寶難免哭鬧,可能造成嘔吐或者腹瀉。
天氣冷時,則可能導致寶寶睡眠不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
7、媽媽注意調整心態
對於媽媽來說,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斷奶並不是寶寶不需要我了,而是寶寶要邁向新的成長階段了。有些媽媽斷奶態度也不夠堅決,寶寶一哭鬧就繼續哺乳,導致斷奶失敗。
此外,斷奶期間,有些寶寶的吸吮需求比較強烈,可能給予安撫奶嘴或者奶瓶來代替。如果斷奶期間,寶寶生病了,可以允許寶寶繼續吃,等寶寶病好了,再逐步執行斷奶。
我是營養在前線創始人—營養師梁方利,如果我的分享讓您受益,歡迎點讚、轉發、評論、關注,感謝您對原創知識的支持。
「疾病重在預防,預防在於營養」, 讓營養成為你的健康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