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隨著手機簡訊提醒聲,一筆500元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到貴州中醫藥大學2020屆畢業生韓源手上。加上此前的補助,韓源今年已累計收到貴安新區發放的1500元「求職創業紅包」。這是今年貴州各級各地各高校助推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一個縮影。
貴州今年高校畢業生達20.4萬人,同比增加2.5萬人,總數創下歷年新高,就業工作「壓力山大」。韓源說,別看補助資金不多,但對我們這些成天忙於各類應聘與各種入職考試的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下了一場不小的「及時雨」,如果將這個資金數乘以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黨、政府和學校都這麼給力,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的去找工作或者是創業!」
以「扶」促「動」 鼓勵大學生投身職場求職創業
3月17日,貴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該「措施」分別從擴大基層就業機會、盤活編制崗位存量、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擴大「訂單班」畢業生就業規模、解決困難群體就業等10個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內容包括「特崗教師招聘1萬人,開發2萬個公益性崗位,增加5000個用編計劃,扶持5000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7類貧困家庭畢業生每人再追加500元求職創業補貼……」
貴州先後印發《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促進2020年全省高職院校訂單班就業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疫情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做好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印發《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20.5萬份,確保畢業生人手一冊,指導和壓實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貴州商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親自安排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還研究制定《關於做好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方案》,及時動員黨團組織、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利用雲上學工、易班、手機QQ、微信和電話等開展就業指導「一對一」幫扶,做到動態管理和精準幫扶。貴州職業技術學院實行「校領導和職能部門包二級學院,二級學院領導包專業,二級學院科級幹部、專業教師、輔導員包畢業生」工作機制,今年預計投入經費300萬元幫助就業,還出臺了包括「按照2000元/人標準獎勵『專升本』學生;將參軍入伍獎勵從10000元/人提高到12000元/人;確保『訂單班』就業人數不少於600人……」等一系列舉措。貴州醫科大從3月初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構建全院參與、全體動員、全力以赴、全方位和立體化的就業工作機制,要求教師要幫助畢業學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冷靜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做到既扶「智」又扶「志」。
貴安新區及時發放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目前完成近2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2800多萬元補貼資金的審批發放。對於大學生創業團隊符合落戶貴安1年且帶動1人以上人員就業等條件的初創企業,還給予自主創業及場地租賃的資金補貼。
以「提」促「升」 激發大學生求職創業自信
前不久,一場針對高校創業者的線上創業輔導訓練營在貴州大學城開營。來自貴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業導師依靠騰訊會議直播,圍繞創業計劃書製作、項目亮點挖掘、商業模式設計等創業知識對貴安新區高校畢業生進行系統的在線培訓。「系統訓練不但提升了我的創業構思與計劃書撰寫能力,還讓我了解到很多優秀創業項目,希望這樣的培訓經常有!」培訓結束以後,貴州電子科技職院的一名畢業生興奮地說。
貴州商學院撰寫並面向畢業生推送《致2020屆畢業生的一封信》等推文32篇,提振畢業生們就業或創業信心,引導畢業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併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委託第三方開展畢業生在線普查以全面了解畢業生疫情期間的就業狀況、就業意願、就業心態和就業困難;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實施「一對一」幫扶,做到提升關愛全覆蓋。
7月2日,貴州商學院將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用專車送到貴州省人才市場,5000個求職崗位供200餘畢業生挑選。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曾不止一次聽到:「學校用專車將我們送到人才市場這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激勵!」
貴州大學充分發揮「畢業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教研室」作用,利用微信群、騰訊會議等線上就業指導與諮詢服務平臺,開設「貴州大學就業雲課堂」專題板塊,自主開發線上就業精品課程,至目前已完成8期線上就業指導課程的錄製,不同程度的提升了畢業生求職應聘和創業的能力素養。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自2017年起每年為畢業生參加專升本考試提供考前文化課輔導培訓,為進一步提升高職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學校學習創造了積極條件。當下,正免費為1200餘名畢業生參加專升本開展線上培訓服務。
在老師的指導下數次修改個人求職應聘材料,並在和同學們多次深入探討自己面試的得與失之後,貴州財經大學畢業生小敏(化名)終於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她說,「與其漫無目的挑選工作,有目的有意識地提升自己非常重要,希望學校能在包括簡歷的撰寫、面試技巧的掌握等方面給予學生們更多的提升機會!」
以「育」養「靜」 增強大學生求職創業激情
貴州商學院今年共組織開展線上招聘會35場,參會單位646家,發布需求崗位32400個,學生累計投送簡歷5109份。自3月以來,貴州各高校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包括教育部開展的「全國網絡聯合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等在內的各級各類招聘累計4000餘場,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平臺,多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
同時,教育部門、人社部門還積極引導用人單位在就業環節要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籤約錄取時限,嚴禁用人單位發布針對畢業生的限制性、歧視性招聘信息;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大學生保留兩年戶檔,按應屆畢業生身份辦理就業手續。
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一點也急不得,需要「靜」待時機。貴州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周明認為,學校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組織畢業生同時參加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其本身就是在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品格的涵養和孕育。這一方面是在「育」大學生的知識素養;另一方面更是在「育」大學生們的才情和智慧。
在組織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會、邀請優秀校友談求職應聘或創業的經歷經驗分享座談會、到有用人需求的單位實地參觀考察學習,對畢業生的思想認識或言行舉止等進行「育」的同時,貴州師大和貴州財大等與貴安新區協同建設20餘家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和創業孵化基地等雙創孵化平臺,對畢業生的創業激情和信心等進行「孕育」,各種空間、平臺等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助推器。
「截至去年,我們的雙創孵化面積已達20萬平方米,入庫雙創導師351位,培育企業1100餘家。」貴安新區科創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林衛向記者介紹畢業季的工作推進,「我們正在籌備雙創示範基地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將綜合高校學生創業需求,對接專業機構與導師對潛力項目開展針對性孵化培育,助其就地轉化!」
貴州其他高校積極推進校企、校地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等暢通信息共享;加大「雙創」扶持力度,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多渠道助推畢業生創業創新;推動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基地等向高校畢業生開放,為畢業生創業提供諮詢輔導、項目孵化、場地支持等全要素服務,多措並舉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創業,推動高校畢業生快速融入社會發展大潮。(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景應忠 通訊員 詹鑫)
作者:景應忠 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