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3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 (微博)》報導,「鉛筆要中華牌HB鉛筆,每天保證6支,削好;橡皮要4B;尺要18釐米,一邊直線一邊曲線……」上周末,家長王女士剛剛參加完女兒的家長會,就被老師列出的開學準備物品清單弄得有點懵。
王女士的女兒即將入徐匯區一所民辦小學,她早在暑假就買好了全部的文具用品,可是和老師的清單一對照,全部不合格,這幾天需要重新採購。
家長:為何對文具要求這麼多
9月1日女兒即將入讀小學,王女士早就和女兒一起買了整套的文具和漂亮的書包。可是,上周末學校舉行開學前的家長會,老師在會上列出了開學需要準備的文具等物品清單,要求家長儘量按照學校的規定來準備。王女士比照一下後發現,她此前購買的文具多不合格,需要重新採購。
「為什麼尺子一定要一面直線一面曲線?為什麼橡皮也要規定型號?為什麼各門功課要包不同的書皮?」看著老師列出的準備清單,王女士對於其中很多規定都不理解,「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多的規定,還不是照樣上學。」
王女士的女兒聽說此前買的文具都不能帶到學校用,有點小小的失望。王女士昨天趕在開學前,按照老師的要求給女兒準備齊了文具等用品,但是她表示:「中國的教育一直都太模式化、標準化,就連文具都要全部統一,以後對於孩子的培養是不是也都要統一,這樣會不會抹殺掉孩子的個性呢?」
老師:辦學之初就有此傳統
昨天,記者輾轉找到王女士孩子就讀的學校。該校老師解釋說,學校從辦學之初就一直有這個傳統,對學生使用的很多東西有統一的標準,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過這只是老師的建議,並非是硬性規定。
該老師表示,每個剛入學的新生從進入學校第一天起,就知道學校有「兩雙鞋,三塊布,四種習慣」這樣一句口號。其中,「兩雙鞋」指的是學生要有兩雙鞋,一雙平時上學穿,一雙是到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需要換的鞋;「三塊布」分別是餐布、抹布和擦汗布,告訴學生不同時候要用不同的布,養成良好的習慣。
而準備開學文具有詳細標準的絕不是一兩所學校。浦東一所知名小學負責人坦言,標準都是事出有因,並非是為了老師管理的方便,更不是抹殺學生個性。
某校一年級學生的部分裝備要求
筆:中華牌綠色HB鉛筆,每天保證6支,都要削好,並配上筆套。
橡皮:4B。
尺:18釐米,一邊是直的,一邊是曲線。
文具盒:最簡單的類型,不能有各種好玩的按鈕。
卷筆刀:不可以帶到學校。
書皮:數學書包白色書皮,英語書包彩色書皮,英語練習本要包白色書皮,語文書皮不限。
名字:所有文具都要貼上姓名。
水壺:要大,足夠學生半天的喝水量。
(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