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書 能把圖畫書當作幼兒教材嗎?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

問題的發動應該來自孩子,不要挖空心思地想許多問題來問孩子,重要的是去觀察孩子,要做一個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圖畫書(即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圖畫書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摘自多蘿西·懷特的《關於孩子們的書》

多年前,我在美國的一個社區圖書館裡,常會看到無論是懷抱著幾個月嬰兒的母親,還是蹣跚學步的小朋友都會在休閒時來這裡借書。我特別注意到,在少兒書架上擺放的絕大多數都是圖畫書。我知道,在發達國家,圖畫書就是低幼讀物的代名詞,被公認為是「最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那一刻,我在感嘆美國孩子是如此幸福的同時,也在期盼著:中國孩子什麼時候也能讀到這麼多的圖畫書?

今天,圖畫書以它獨特而珍貴的藝術形式被中國幼兒教師們所青睞和追捧,並應用到了實際的教學中。一些教師把圖畫書當教材,要麼把語言課上得過於沉悶,要麼表面上很熱鬧、形式也豐富,然而孩子從中獲得的發展很少、創造性的啟發更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近日由《早期教育》、《保育與教育》和東方娃娃雜誌社聯合舉辦的「2012年首屆華語地區繪本教育論壇」上,來自中國大陸、港臺以及馬來西亞等華語國家和地區的圖畫書研究者、推廣人、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圖畫書在幼兒園的教育價值和教學策略。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坦言:「有人說,現在圖畫書太熱了。其實,我覺得還熱得不夠,因為圖畫書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資源,被科學、有效地利用還有待時日!」

選擇好的圖畫書比教更重要

與傳統「小人書」不同,圖畫書不是文和圖的簡單疊加,它通常會有3個故事:一個是文字講出來的故事,另一個是圖畫講出來的故事,第三個故事就是文字和圖畫一起生成的新信息,是讀者參與後進行的新故事的建構。日本著名的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說:「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當孩子用耳朵聽大人講文字故事時,他眼睛看到的那個畫面就動了起來,變成有過程的一個生動故事,這就是再造一個新故事。而在再造的過程中,孩子的想像力、理解力、判斷力等都會得到發展,並形成內在豐富的語言世界。

臺灣臺東大學兒童學院院長林文寶是臺灣兒童文學祖師爺級的人物,大家都親熱地喊他「阿寶老師」。他從腦神經的研究出發進行闡述,0-6歲是兒童語言能力發展和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享受閱讀的快樂,養成閱讀的習慣。「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閒與遊戲。」在他看來,在教育過程中,要少教多學,要把學習的權力回歸孩子。

朱自強對此非常贊同:「圖畫書選得好比教得好更重要。家長和老師應該了解圖畫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然後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徵、情感需求和生活經驗,選擇對孩子成長有更好幫助的圖畫書。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發展階段,這時候就不要對他講「孔融讓梨」這類故事。因為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個故事不僅不能培養他關心他人的美德,還會對他的情感世界造成一種壓力。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個階段不給他關愛、不滿足他的自尊心,長大後他很可能成為一個極端自私的人。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遊戲和閱讀就是他生活的本身,通過圖畫書的閱讀體驗,他會得到生命的快樂體驗。這是他今後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根基,也是圖畫書教育的最大作用、最重要的價值。」朱自強說。

注重閱讀本身還是全人的培養?

目前,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有兩種相對的極端觀點,一種是功能化閱讀,即學習閱讀、拆解訓練;另一種是只讀不講,不引申不討論,認為閱讀是上小學以後再教的事情。那麼,早期閱讀是教還是不教?圖畫書閱讀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位置是什麼?悠貝親子閱讀學院院長孫莉莉說:「學齡前孩子的學習是多感官的學習,而不是基於書本、基於符號、基於文字的學習。」在她的教學實踐中,她並不把圖畫書作為一門單獨的閱讀課程而存在,也不使用專門的閱讀教材,而是選擇非常好的圖畫書作為課程資源。同時,把閱讀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時間段,跟隨班級課程隨時進行。

在孫莉莉看來,「圖畫書閱讀進入幼兒園課程,不應當在現有的課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是對原有課程內容的呈現和實施採用一種新的視角。是教師發現圖畫書資源的豐富性,意識到閱讀對於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價值,從而把部分課程內容同圖畫書所反映的內容結合起來,使其他課程內容的學習與圖畫書閱讀的學習在同一過程中綜合地進行,使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真正成為一個生活化的、趣味性的綜合性的過程。因此,圖畫書作為幼兒園課程資源不等於幼兒園早期閱讀課程。」

「如果小時候就開始看圖畫書,孩子人格的發展會更完整,生活也更多彩和快樂!」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霍玉英特別關注生命教育,她認為,圖畫書是傳遞生命教育的最佳讀本,因為生命教育廣義上是指全人的教育,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還涵蓋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有著十多年圖畫書閱讀指導經驗的南京市第一幼兒園馬健寧老師告訴記者:「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多識字,其實兒童早期閱讀的關鍵是讓孩子讀生活,是為孩子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做一個有協助能力的教師

在論壇上,很多老師關注的是在實施圖畫書教學時如何提問、如何就圖畫書內容展開拓展活動、如何將圖畫書閱讀內容與其他領域的教學內容相關聯等問題,一位幼兒園教師說:「很希望在專家幫助下形成圖畫書閱讀的主流價值觀、教育觀及教學方法,因為我們目前沒有底氣、也沒有理論來支撐實踐研究中的心得。」幾位專家異口同聲:「讓孩子成為閱讀的主體,不要做得太技術性,太教學化了。問題的發動應該來自孩子,不要挖空心思地想許多問題來問孩子,重要的是去觀察孩子,要做一個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的確,師資一直是幼兒園發展面臨的大問題,正如孫莉莉老師所說,目前圖畫書作為課程資源的難點就是教師的資源意識、生活意識、符號意識和生成意識。其實,在香港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霍玉英展示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的課程安排,呼籲兒童文學的課時太少,而她所在的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榮譽學士的課程中竟沒有設置兒童文學。她說:「教師的動力和基礎很重要,如果對整個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不了解,就沒辦法將文本和學生的能力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作為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春華特別欣賞錢理群說過的一段話:「牽著學生的手,把他們引導到這些大師、巨人身邊,互作介紹之後,就悄悄地離開,讓他們——這些代表著輝煌過去的老人和將創造未來的孩子在一起心貼心地談話,我只躲在一旁,靜靜地欣賞,時時發出會心的微笑。」她把兒童閱讀狀態與教師教學方式之間的關係理解為自由呼吸和深沉呼喚,認為教師應該輕鬆地遊走於圖畫書和現實之間,但現在總是進不去,又出不來——這是幼兒教學中最大的難點。而深沉呼喚是要做到教育無痕,教師們不要做好心的警察、辛勤的園丁和勤勞的保姆,而是要把教學目的隱藏起來,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有的老師喜歡裝幼稚、誇張的表演,比如表揚小孩子時說:好棒、好棒、好棒棒!good!good!very very good!好像很童心的樣子,其實很浮躁。還有的老師喜歡給圖畫書帶上政治思想的帽子,非要用說教的方式,不管孩子能不能聽懂。其實閱讀是一種快樂、一種感動,不一定非要挖掘出什麼深刻的主題思想。你可以嘗試用這樣一些詞語:你喜歡這本書的哪些地方?哪個角色你感興趣,你是怎麼知道的?說來聽聽……」王春華分析了當前圖畫書閱讀存在的盲目性、僵化性、不適宜性等問題,認為選擇圖畫書要「養眼」,關注孩子的造夢和追夢行為,同時培養孩子善說和動情。

圖畫書就像《飢餓的毛毛蟲》裡的蘋果、草黴一樣,孩子讀了會成長、會飛翔——就像那隻從毛毛蟲蛻變成的蝴蝶一樣,所有的美麗會從他們的眼晴裡、心裡,從他們行走的腳步裡,從他們身體的氣息裡散發出來。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需要重視並運用好圖畫書資源,這對孩子而言將是最大的福音,而幼兒教育的觀念和方法也將會因此產生深遠的變化。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鄧京荊

相關焦點

  • 大班幼兒圖畫書閱讀分析——基於軼事記錄法
    從學習風格上看,豆豆是一個視覺型學習者,他對視覺刺激敏感,對圖畫書的畫面觀察仔細。他能將圖畫書的畫面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同時,他擁有獨立性認知風格,能敘述閱讀內容,對圖畫書的人物特徵、故事主旨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從性別差異上,豆豆在言語敘述和動作操作方面佔優勢,而在言語流暢性上有所欠缺;豆豆偏向邏輯思維,在講述故事時邏輯性強。
  • 教育部的這份幼兒圖畫書推薦書單,信誼入選8本!
    據教育部官方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推薦一批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和現代生活特色的幼兒圖畫書
  • 《幼兒禮儀圖畫書(全6冊)》僧伽羅語新書發布
    學前教育出版是教科社的一個重要板塊,經過多年的耕耘和積澱,已經出版了多套優質精品讀物,受到廣大幼兒園和小讀者們的一致好評,此次發布的《幼兒禮儀圖畫書(全6冊)》關注與兒童生活聯繫密切的日常行為養成問題,能夠幫助孩子在生動的故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希望這套書能夠陪伴斯裡蘭卡兒童的健康成長。
  • 【開卷有益】教育部推薦347種幼兒圖畫書,幼兒園要不要買?
    但近20年來教育部從未向幼兒推薦閱讀書目,主要原因是中國圖畫書在早些年基本上是以引進為主,缺乏自主原創內容。十八大以來,出版領域管控圖畫書引進版權,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做到文化自信,就必須鼓勵本土原創和反應中華民族特色的圖畫書作品,本次推薦目錄中,中國原創圖畫書佔比78%就是一個最大導向信號。
  • 3-6歲寶寶的情緒管理圖畫書
    3-6歲寶寶的情緒管理圖畫書2010-12-21 09:38:4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1》是一套非常特別的、值得珍藏的書,藝術的輕靈感性與心理的撫慰理性結合得相當完美。
  • 圖畫書繪製的趣味之旅
    幼兒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所需獲得的核心經驗,貫穿了幼兒在閱讀中從感知、理解到表達的基本過程。《兔子先生去散步》是一本可以讓幼兒多角度、多方式閱讀的優秀圖畫書,教師應多維度幫助幼兒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與美術元素相銜接,從而獲得表達和創作的願望。1. 發現標誌元素的秘密。故事圍繞「標誌」這一關鍵物,呈現出一系列的情節發展過程:外出散步——觀察標誌——發生意外——收穫友誼。
  • 幼兒園教師 怎麼使用圖畫書?
    在近日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婦聯主辦的「2018北京全民閱讀工程——書香童年項目說明會暨培訓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李甦坦言,很多幼兒園教師面臨的困惑,就是拿到圖畫書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包括怎麼選擇和分析圖畫書,怎麼教,怎麼跟孩子互動,怎麼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教師們很渴望去教,但對孩子的特點了解很少,不知道孩子讀起來效果怎麼樣。
  • 讓原創圖畫書滋養更多孩子的童年
    在圖畫書的方寸天地中匯聚想像力、思考力和創造力。用中國圖畫書講好中國故事,原創圖畫書的未來讓人期待最近,業內原創圖畫書2019年度排行榜揭曉,《一條大河》《兩個天才》《大船》等10部圖畫書上榜。這些異彩紛呈的年度代表作品,反映出中國本土圖畫書創作繁榮、佳作頻出的新氣象。圖畫書運用圖、文兩種符號傳遞信息、講述故事,重視創意及視覺設計,具有藝術品的形態,能夠給予讀者獨特、豐富的閱讀體驗。優秀圖畫書兼具思想內涵與文化底蘊,饒有情趣,適合兒童讀者閱讀欣賞。
  • 如何創造性的講好圖畫書故事
    雖然圖畫書作品打動人的力量,往往來自它所傳達的思想與情感,但故事的創意和巧思,是保證一部圖畫書達到優秀甚至經典水準的基礎。薄薄的圖畫書,要達到像一本厚重的兒童文學作品一樣給讀者帶來的閱讀撞擊,需要圖畫書創作者充分發掘圖畫書講故事的可能性。
  • 一本有爭議的圖畫書
    一本圖畫書有爭議的時候活動之後,我收到了很多老師的微信,她們告訴我:「我們超級喜歡這本圖畫書,快點出版吧! 」 為什麼《公主怎麼挖鼻屎》會受到幼兒園孩子和老師的高度認同?我對著這本書看了很久很久,也想了很多很多。我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裡,閱讀《大林和小林》《長襪子皮皮》時相似的快樂。我覺得這本書具有一種童真的力量!
  •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助力 中國原創圖畫書掀高潮
    2008年創辦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一直跟隨著這一歷程,獲獎圖畫書《團圓》《躲貓貓大王》《一園青菜成了精》《荷花鎮的早市》《西西》《青蛙與男孩》《看不見》《耗子大爺在家嗎》《牙齒、牙齒、扔屋頂》《棉婆婆睡不著》《拐杖狗》等,呈現了原創圖畫書這些年來的藝術水準、創造力及人文內涵,見證了華文原創圖畫書由起步到綻放光彩的歷程。
  • 彭懿原創圖畫書《溪邊的孩子》:讓孩子看看父母的童年趣事
    作為國內原創圖畫書的領軍人物,彭懿非常關注孩子的童年。他曾先後出版原創攝影圖畫書《巴夭人的孩子》和《馴鹿人的孩子》,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日前,他攜新作《溪邊的孩子》來到上海童書展,和浙江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樂芬一起,與現場讀者分享「為孩子找到童年——原創圖畫書《溪邊的孩子》背後的秘密」。
  • 彭懿原創圖畫書《溪邊的孩子》:讓孩子看看父母的童年趣事
    作為國內原創圖畫書的領軍人物,彭懿非常關注孩子的童年。他曾先後出版原創攝影圖畫書《巴夭人的孩子》和《馴鹿人的孩子》,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日前,他攜新作《溪邊的孩子》來到上海童書展,和浙江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樂芬一起,與現場讀者分享「為孩子找到童年——原創圖畫書《溪邊的孩子》背後的秘密」。彭懿談到,他創作這本圖畫書的靈感來源是聽同事聊到自己童年時講了一個非常特別、非常好玩的故事。
  • 原創圖畫書英語課程「美慧樹」上海首發
    「美慧樹」幼兒園主題課程內容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編寫,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周兢、張明紅、施燕、黃瑾等專家以及上海市60多位名師示範基地的骨幹教師全程參與編寫創作。經過近十年的打造,已成為全國數千所幼兒園孩子們所喜愛的學習遊戲課程。
  •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國內原創兒童圖畫書少,苦出版界久矣。今天,《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項目正式發布,將在2009——2021年間出版不少於100部中國原創兒童圖畫作品,以圖畫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
  • 一套國內策劃的科普圖畫書緣何能佔據美國亞馬遜榜首?
    ,這樣不但能教自己的孩子,也能讓更多的孩子從中受益。,「我們一直堅持做原創圖畫書,如今有了成果。這些書走了出去,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我們也希望能讓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接觸物理、接觸科學,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有趣與有用,從小培養科學的意識。」  科普圖畫書如何做到讓孩子翻開、讀下去?
  • 一起來讀本圖畫書
    ;在幸福裡,和爸爸媽媽相遇;……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攜手走進奇妙的圖畫書世界,相遇,相知,相愛,用心見證成長,童年也因此有了數不清的樂趣。《父母必讀》雜誌編輯部的辦公室裡常年堆積著成山的圖畫書,有時候,我們會感嘆:怎麼能有這麼多好看的圖畫書!有的讓人不自覺地傻笑,有的能瞬間戳中淚點,讓人淚滿面。在一本本優質的圖畫書中,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同時引起我們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這些圖畫書創作者是怎樣創作出有各種可能性的圖畫書的?
  • 圖畫書並非源起西方?
    韓進 也許很少有人想到「圖畫書」三個漢字表述的文學觀念原本屬於西方兒童文學系統。中國有兒童文學是在20世紀初,中國的兒童文學系統中有圖畫書的勃興是21世紀初的事情,但人們不能忘記,中國圖畫書的歷史源頭可能要比西方早一個世紀,如果把明代《日記故事》看作我國圖畫故事的源頭,則我國圖畫書歷史比西方更長。
  • 童書·新書書單|圖畫書為什麼重要
    《午夜園丁》是他們首部廣受好評的圖畫書作品。兄弟倆憑此作品獲得了2017年度桑達克獎學金。「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系列[美]蘿拉·努梅羅夫著,[美]費利西婭·邦德繪,接力出版社蘿拉獨創了一個「要是你……就……」的思辨邏輯,講述一系列幽默風趣的故事。
  • 李西西:讓圖畫書的價值回歸高位
    2020年8月22日,由場景實驗室和布穀學習聯合主辦的「繪本時代」——中國首屆原創繪本論壇」邀請到新閱讀研究所所長、作家李西西先生發表了主題為《讓圖畫書的價值回歸高位》的精彩演講。圖畫書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對圖畫書有哪些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