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在SPSS軟體中的實現

2021-02-20 AME科研時間

編者按:【AME 統計】專欄自開設以來,一直以向讀者推送各種統計學乾貨為宗旨,鼓勵自由討論。繼上期講解了「隨機區組方差分析在 SPSS 軟體中的實現」之後,筆者一氣呵成,繼續為你剖析重複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在 SPSS 軟體中的實現,一起學起來吧!

一、重複測量的概念

重複測量是指同一受試對象的同一觀察指標在不同的時間點或者不同的狀態下進行多次測量所獲得的資料,重複測量資料的典型特點是同一個研究對象被多次測量。重複測量資料中的同一受試對象多次測量的數據間具有相關性,這點與隨機區組設計的資料不同,隨機區組設計資料的同一區組內各數據是相互獨立的。從試驗設計的角度看,重複測量資料中的處理因素在受試對象間是隨機分配,但受試對象內各測量時間點是固定的。

二、重複測量資料方差分析

下面我們就以案例的形式介紹重複測量資料方差分析在SPSS軟體中的實現以及結果解讀。

【案例】某研究者欲研究青光眼結膜成纖維細胞增殖情況,研究者在某醫院隨機選取了20名青光眼患者以及24例對照,取兩組患者的眼結膜細胞進行培養,分別在3、7、14、21天四個時間點觀察平均成纖維細胞數。研究問題:1.兩組之間的細胞數是否不同?2.不同時間的細胞數是否不同?3.處理因素與重複測量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交互?(《衛生統計學》第6版,例8-4,page 134)

表1 20例患者與24例對照的成纖維細胞數

第一步,定義變量與錄入數據


圖1 定義變量。分組因素賦值如下:1=病例組,2=對照組。


圖2 錄入數據

第二步,SPSS操作過程如下:

Analyze----General Liner Model----Repeated Measures----Within-Subject Factor Name (重複因素Status)----Number of levels (重複次數)----Add----Define----Within-Subject Variables (選入重複測量因素)----Between Subjects Factor (分組因素)----Model----Full factorial(此處默認即可) ----OK。如下圖依次做出選擇


圖3 選擇GLM模型的方差分析模塊Repeated Measures


圖4 定義重複測量因素的水平,本例中重複測量4次,設置完畢點擊Define。


圖5 如圖設置Within-Subject Variables (選入重複測量因素)、Between Subjects Factor (分組因素)。


圖6 設置模型,選擇Full factorial(此處為默認),因為根據目的需要比較處理因素與重複測量因素之間是否有交互作用。


圖7 設置選項,對主要統計量進行描述

所有設置完畢,單擊OK。

第三步,主要結果解讀。

Multivariate Testsa


a. Design: Intercept + group

Within Subjects Design: factor1

b. Exact statistic

上表給出了多元方差檢驗的結果,相當於把四次重複測量結果看做四個因變量,而後做多元方差分析,關於多元方差分析,後續文章會進一步做介紹。本表在本例中價值不大,讀者可忽略。

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a

Measure: MEASURE_1


Tests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the error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orthonormalized transformed dependent variables is proportional to an identity matrix.

a. Design: Intercept + group

Within Subjects Design: factor1

b. May be used to adjust the degrees of freedom for the averaged tests of significance. Corrected tests are displayed in the 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 table.

上表是球形假設檢驗(Test of Sphericity)的結果,這是重複測量方差分析重要結果之一。球形檢驗主要用於判斷重複測量數據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我們在開篇已經述及,每個受試對象重複測量數據之間存在相關性,只要滿足這個條件才可視為重複測量數據。球形檢驗的無效假設H0=各重複測量數據之間不存在相關性;備擇假設H1=各重複測量數據之間存在相關性。此處檢驗水準alpha為保守起見,一般設為0.1。本例中計算p=0.003<0.1,拒絕H0,接受H1,則認為重複測量數據之間存在相關性。簡言之,球形假設檢驗計算的p值只要小於0.1就滿足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的條件,否則就採用類似於隨機區組設計資料的單變量方差分析即可。

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

Measure: MEASURE_1



上表即是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的最主要結果之一,是一個一元方差分析的結果反映的是重複測量各時間點之間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以及重複測量因素與分組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第一行Sphericity Assumed是非校正的結果,下面三行Greenhouse-Geisser、Huynh-Feldt、Lower-bound給出的是校正的結果。一般建議讀取Greenhouse-Geisser校正法的結果,F=11.704,p=0.000,說明不同時間點觀察的纖維細胞數量的總體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讀取Greenhouse-Geisser校正法有關交換作用檢驗結果,F=0.676,p=0.530,說明分組因素與重複測量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Measure: MEASURE_1


上表即是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的另外一個主要結果。即病例組與對照比較的方差分析結果,F=17.676843,p=0.000,說明兩組之間眼結膜成纖維細胞數不同,病例組多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至此,重複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在SPSS軟體中實現講解完畢。

最後留下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

對於重複測量連續型資料,如果只選取其中一次測量值,用oneway ANOVA進行統計分析,是否可行?

關於上期的題目,你答對了嗎?一起來看看筆者解答吧!

題目:


試驗設計時為什麼一些研究要考慮所謂的區組因素?

答案:


區組設計是為了平衡非試驗因素。區組因素應該理解為一種可能會影響試驗結果的重要的混雜因素,需要通過合理的試驗設計及合理的統計學方法管理區組因素。筆者認為:所有試驗設計的核心就是通過合理手段控制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混雜因素。

答對的童鞋趕緊私信小編:「單位+科室+姓名+聯繫方式+郵箱+郵寄地址」,小編將為你送出由筆者主編的《傻瓜統計學》一本哦~


筆者|周支瑞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放射生物學研究、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循證醫學研究、循證醫學與meta分析方法學研究。熟練掌握循證醫學及臨床流行病學基本概念及各種類型系統評價製作過程,熟練運用系統評價及統計學相關軟體。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發表SCI論文20餘篇,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參編循證醫學與統計學相關學術著作3部。業餘時間擔任丁香園網站循證醫學討論版版主,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雜誌section editor,多本SCI雜誌審稿人。

相關焦點

  • 重複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在SPSS中的應用——【杏花開醫學統計】
    關 注 重複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 在SPSS中的應用 關鍵詞:spss、重複測量方差 導 讀 在醫學研究中,很多實驗都涉及到重複測量的數據資料
  • SPSS學習筆記:重複測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efaf601015mp5.html重複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是對同一因變量進行重複測量的一種試驗設計技術。在給予一種或多種處理後,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通過重複測量同一個受試對象獲得的指標的觀察值,或者是通過重複測量同一個個體的不同部位(或組織)獲得的指標的觀察值。
  • 如何用SPSS做單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1:單因素方差分析用以對單因素多個獨立樣本均數進行比較,給出方差分析表,並可以進行兩兩之間均數的比較(多重比較),下面介紹如何在spss裡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命令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舉例:某樹苗使用3種肥料進行試驗,每個處理測6株苗高(cm),所得數據如下表,分析不同肥料之間苗木生長是否有顯著差異。
  • SPSS詳細教程:三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
    註:在重複測量的方差分析模型中,對同一個體相同變量的不同次觀測結果被視為一組,用於區分重複測量次數的變量被稱為受試者內因素,受試者內因素實際上是自變量。如果數據不服從正態分布,可以有如下3種方法進行處理:(1) 數據轉換:對轉換後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三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當各組因變量的分布形狀相同時,正態轉換才有可能成功。對於一些常見的分布,有特定的轉換形式,但是對於轉換後數據的結果解釋可能比較複雜。(2) 直接進行分析:由於方差分析對於偏離正態分布比較穩健,儘管沒有專門針對三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的驗證。
  • 重複測量數據分析及結果詳解(之一)
    重複測量數據的個體觀測值不完全獨立,數據間存在趨同性,如果採用獨立數據的統計推斷方法(如t檢驗、方差分析)進行分析,往往會增大第Ⅰ類錯誤發生的概率,容易使本來無統計學意義的結果變成了有統計學意義。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審稿中甚至在已發表的文章中都不算少見。基於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分析策略,重複測量數據可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醫學中常見的有重複測量方差分析、廣義估計方程、多水平模型。
  • 如何定義重複測量方差分析中的「主體內因子」和「測量名稱」?
    SPSS中,點擊分析一般線性模型重複測量,會出現下面的「重複測量定義因子」對話框。其中的「主體內因子」和「測量名稱」使重測測量方差分析具有多種形式。
  • SPSS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與單變量方差分析
    在spss統計分析中,方差分析在比較均值菜單和一般線性模型菜單中都可以做,單因素方差分析一般稱為單因素
  • 一文帶你輕鬆掌握,重複測量方差分析
    在某些實驗研究中,常常需要考慮時間因素對實驗的影響,當需要對同一觀察單位在不同時間重複進行多次測量,每個樣本的測量數據之間存在相關性,因而不能簡單的使用方差分析進行研究,而需要使用重複測量方差分析。同一個ID號會重複3次,同一個時間點會重複12次。對於重複測量數據,要求比較嚴格,不能出現數據缺失。比如在第八周,ID為12的樣本缺少測量數據,那麼在分析時,需要把所有ID為12的樣本數據都剔除出模型。2. SPSSAU操作將數據上傳至SPSSAU分析,選擇【實驗/醫學研究】--【重複測量方差】。
  • 手把手教你做重複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乾貨)
    今天我們就來複習一下在醫學研究中在藥物、生物學研究十分普遍的重複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ment Design)吧!➤最常見的應用情景:☘ 同一個研究對象給予一種或多種處理後,在多個不同的時點上重複觀察獲得的指標觀察值;☘ 從同一個個體的不同部位(或組織)上重複獲得指標的觀測值。據對臨床醫學類雜誌研究論著的統計,重複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使用頻率高達 1/4!
  • SPSS方差分析方法與實例演練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為了進行兩組以上均數的比較,往往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方法。那麼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單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協方差分析;同時在spss中的操作演練。在spss中經常使用方差齊性檢驗(都是levene檢驗),一般情況下,只要sig值大於0.05就可以認為方差齊性的假設成立,因此方差分析的結果應該值得信賴;如果sig值小於或等於0.05,方差齊性的假設就值得懷疑,導致方差分析的結果也值得懷疑。
  • 科研SPSS統計思維實戰研討會
    本課程以目前科研界最廣泛使用的SPSS軟體為操作載體,教大家如何把握核心,一步一步分析應對各種科研工作中常見的統計設計及數據統計分析,包括複雜多元統計。課程配有詳細的內部筆記資料供複習,兩整天的現場課程重在掌握各種統計模型的關注點、整套分析邏輯與思維,及了解統計設計和數據分析中常犯的錯誤及如何避免。同時自帶電腦當場練習、交流、提問,以加深印象。
  • SPSS: 方差成分分析/方差分量分析
    單變量重複測量分析及隨機區組設計。通過方差成分分析可考察各層次因素的變異大小,提供可能減少數據變異的方法。〖例10-14〗現測量了4個家庭18個個體的高度及性別,其分析不同家庭、性別間身高的變異情況,數據見表10-14。
  • 重複測量分析在土壤監測和試驗中的應用
    如果該檢驗結果為P> 0.05,則說明重複測量數據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測量數據符合Huynh-Feldt條件,可以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來處理;如果檢驗結果P<0.05,則說明重複測量數據之間是存在相關性的,所以不能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處理數據。在科研實際中的重複測量設計資料後者較多,應該使用重複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模型。
  • 手把手教你用graphpad作圖: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的圖形繪製
    統計分析採用重複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統計圖使用Prism Graphpad繪製。1、使用SPSS軟體計算出每組數據的均值和標準,整理到Excel中。可以參考本公眾號之前的文章《手把手教你用Graphpad+SPSS輕鬆完成分組柱形圖》。
  • 方差分析(ANOVA)原理及其實現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在一次實驗中,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的觀測值。造成觀測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處理因素不同引起的,即處理效應;也可能是由於實驗過程中偶然性因素的幹擾和測量誤差所致,即誤差效應。反應測量數據變異性的指標有多個,在方差分析中選用方差來度量資料的變異程度。要正確認識觀測值的便宜是由於處理效應還是誤差效應引起的,我們可以分別計算出處理效應的方差以及誤差小於的方差,在一定顯著水平下進行比較,如果二者相差不大,說明實驗處理對觀測值的影響不大;如果差異較大則說明實驗處理對於觀測的影響較大。    方差分析建立在三個基本假定的基礎上:一.
  • 「spss數據分析系列」方差分析
    上一課我們講的是t檢驗,t檢驗是用於2個類別的均值對比,如果是3分類以及以上的分類的均值對比,則採用方差分析。t檢驗是用的t分布來檢驗時候接受假設,方差分析則用的F分布,如下圖。方差分析的適用條件:1、個樣本的獨立性(指每個單元格內的數據相互獨立):這樣才能保證數據變異的可加性。2、正態性:單元格內的所有總體都是從一個正太總體來面抽出來,這個時候一般由於單元格數量比較少,所以沒法直接分析和觀察,這時候一般採用殘差分析來看。
  • spss主成分怎麼進行分析?spss主成分分析法步驟
    spss 這款軟體功能非常多哦,還可以分析主成分哦,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spss主成分怎麼進行分析?小編下面準備了spss主成分分析法詳細步驟,大家安裝 詳細步驟一步步操作就知道spss主成分怎麼進行分析?
  • SAS、SPSS、JMP、Excel四種統計分析軟體實現t檢驗
    t檢驗如何實現?可用公式計算統計量再查表,也可以用SAS、SPSS、Excel、JMP、R等具有統計分析功能的軟體實現。言歸正傳。近期給北京市某單位培訓統計分析課程,發現不同單位甚至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員常用的統計學分析軟體也不一樣。不過軟體只是個工具,無論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 基本數據統計分析--spss
    在數據分析工作中,描述性統計分析是我們日常使用率最高的,主要的基本統計分析維度包括但不限於均值、 中位數、眾數、方差、百分位、頻數、峰度、偏度、探索分析、交叉聯列表分析、多選項分析、基本統計報表製作等。而這些功能操作在spss中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當然我們也需要理解相關定義。
  • SPSS因子分析案例
    【二、簡單實例】現在有 12 個地區的 5 個經濟指標調查數據(總人口、學校校齡、總僱員、專業服務、中等房價),為對這 12 個地區進行綜合評價,請確定出這 12 個地區的綜合評價指標。【三、解決方案】1、spss因子分析同一指標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用單一某一個指標難以對12個地區進行準確的評價,單一指標智能反映地區的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