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Oculus Quest手部交互指南之互動設計

2020-12-27 砍柴網

來源:映維網 作者 黃顏

Oculus日前為開發者帶來了「Designing for Hands」設計指南,用以幫助開發者利用Hand Tracking(手部追蹤)功能構建體驗。團隊同時利用一系列的博文來介紹相關的原則技巧和最佳實踐。下面映維網進行了相應的整理:

交互

在設計交互時,Oculus已經嘗試了多種條件。根據你設計的體驗類型,「Interaction Options(交互選項)」頁面列出了你可能會遇到的注意事項。「Interaction Primitives(交互原語)」頁面則根據Oculus實驗的內容列出了最適合特定任務的選項。

1. 交互選項

最佳體驗結合了多種交互方法,可為任何給定的任務或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

下面Oculus概述了多個供你參考的選項。

1.1 目標距離

Near-Field Components:這個組件位於手臂觸及範圍之內。使用直接交互時,空間應保留給最重要的組件或你最頻繁交互的組件。

Far-Field Components:這個組件位於手臂觸及範圍之外。要與它們進行交互,你需要在組件附近使用光線投射或移動到其附近,從而將其帶入近場。

註:近場和遠場適合一系列的體驗。

1.2 交互方法

直接交互:對於直接交互,雙手與組件進行交互,你可以伸出手指來「戳按」按鈕,或者用手「捏抓」對象。這種方法簡單易學,但會將你限制在一臂範圍之內。

光線投射:光線投射類似於你所熟悉的Touch控制器交互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近場組件和遠場組件。因為無論目標距離如何,它都能允許用戶保持中性的身體姿態。

1.3 選擇方法

戳按:戳按是一種直接交互,你可以伸出手指並朝對象或組件移動,直到在空間中與它們「碰撞」。但這只能用於近場對象,缺少觸覺反饋可能意味著需要指示符和其他反饋進行補償。

捏抓:捏抓可以與直接交互和光線投射同時使用。瞄準光線或將手移向目標,然後捏抓對象。拇指和食指的觸碰感覺可以幫助彌補對象或組件的觸覺反饋不足。

註:使用這一方法可以在近場組件和遠場組件之間實現更無縫的過渡,這樣用戶就可以捏抓並與任意距離的目標進行交互。

1.4 手與輸出的關係

絕對運動:對於絕對運動,手和輸出之間存在1:1的關係。輸出可以包括遊標,對象和界面元素。例如,手每移動1度,光標就會朝所述方向移動1度。這感覺非常直觀,並且能夠反映出物理對象的行為方式,但操作起來可能很累,並且常常限制了交互的可能性。

相對運動:對於相對運動,你可以調整手部運動與輸出運動之間的距離比。例如,手每移動1度,光標可以朝所述方向移動3度。你可以降低比例以提高精度,或增加比例以提高效率。

註:要獲得更高的效率,你可以使用可變比率。手移動得越快,輸出的移動速度將呈指數級增長。另一種選擇是基於加速度的比率,類似於使用遙感。如果用戶將手保持在最左邊位置並維持在那裡,則對象將繼續沿所述方向移動。但是,將對象放置在所需位置方面將變得更加困難,所以不建議需要精確放置目標精的體驗中。

1. 5系統控制選項

抽象手勢:抽象手勢是特定的手勢動作,可用於導航系統和操縱對象。你可能已經從科幻影視作品中看過未來版本。儘管它們對於提供抽象功能非常有用,但抽象手勢存在一定的缺點:

抽象手勢難以學習,記憶和跟蹤選擇用戶不會意外執行的手勢可能非常困難,並可能會導致意外觸發請務必注意手勢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義,以免出現不當或褻瀆行為。

我們建議你謹慎使用抽象手勢,並轉而應使用模擬控制項來操縱大多數虛擬界面和對象及與之交互。

Oculus的「System Gesture(系統手勢)」是團隊在系統中實現的唯一抽象手勢。

模擬控制:使用模擬控制時,手部運動對輸出有明顯的影響。這會令交互感覺更為敏感。我們很容易理解:當你向右移動手部時,光標,對象或元素就會向右移動。光線投射和直接交互都是模擬控制的例子。

所述的交互選項根據情況以不同的方式一起工作。例如,如果目標對象在遠場中,則唯一可用的交互方法是光線投射(除非將對象帶入近場)。或者,對用於與近場對象的直接戳按交互,手部-輸出關係只有唯一的選擇。

下表列出了適用於不同情況的選項。

2. 交互原語

正如簡介頁面所述,雙手必須允許3個交互原語或基本任務成為有效的輸入方式。

根據你的體驗,上述某些交互選項可能會比其他更為有效。

2.1 選擇

你可以選擇兩種類型:2D面板元素和3D對象。戳按對按鈕或面板選擇效果很好。但如果你要拾取虛擬對象,Oculus發現拇指和中指的捏抓效果很好,因為它可以補償虛擬對象無法觸覺反饋的這一事實。你既可以用直接交互,也可以選擇光線投射。

2.2 移動

如果目標在一臂範圍之內,則可以直接移動目標。光線投射可以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幫助身體保持中性的姿態。

絕對運動可以讓你感覺更加自然和輕鬆,因為這類似於你在現實生活中移動和放置對象的方式。為了獲得更高的效率,你可以使用相對運動輕鬆地移動任意距離的對象或將其放置在精確的位置。

2.3 旋轉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直觀的旋轉方法,同時又不太擔心精度,則可以令對象在握持時跟隨用戶手部旋轉。

一種更精確的旋轉方法是將對象附接到2D表面,如桌子或牆壁。這樣可以限制對象的自由度,使其只能在一個軸上旋轉,從而更易於操作。如果是2D對象,則可以通過使對象自動旋轉並面對用戶,從而以類似的方式限制其自由度。

2.4 調整大小

均勻縮放是調整對象大小的最簡單方法,而不說嘗試垂直或水平拉伸。

與旋轉類似,一種簡單的尺寸調整方法是將對象附接到二維表面,並使其自行對齊和縮放。但這限制了用戶的自由度,因為對象的大小是根據表面的大小自動確定。

要定義大小,你可以用兩隻手進行調整。你可以用一隻手捏抓對象,然後另一隻手拉伸或壓縮。但Oculus團隊發現有存在問題,因為不是人人都擁有一雙靈巧的雙手,或者第二隻手可能已經佔用。另外,這種方法增加了雙手交叉的可能性,從而導致遮擋。

手柄:另一種操作方法是將手柄附加到對象身上。這提供了分別控制移動,旋轉和調整大小的單獨手柄。用戶捏抓(直接交互或通過光線投射)以選擇所需的控制項,然後執行交互。

這允許用戶輕鬆地操縱對象,不用擔心對象的大小或距離如何。分開的移動,旋轉和縮放同時可以支持你精確控制每個方面,並允許用戶完善對象的位置並更改其旋轉,無需在空間中四處移動。但是,必須分別執行每個操作任務相當繁瑣,尤其是不需要這種精度的情況下。

原文連結:https://yivian.com/news/72294.html

相關焦點

  • Oculus為Quest手部交互發布設計指南——Designing for Hands
    下面的來自Oculus的設計準則將幫助你在這一情形下開發出有效的內容。在所述指南中,Oculus將為你提供經過研究測試後驗證的交互,組件和最佳實踐。團隊同時納入了其流程背後的原則。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信息絕非詳盡無遺,但應該能夠為你提供一個合適的起點,允許你借鑑Oculus團隊迄今為止所積累的經驗教訓。
  • VR互動設計(二):虛擬世界交互進階——6DOF
    到目前為止,由這兩種定位方式產生的VR交互方式,已經成為主流VR交互的標杆。而6DOF的方案,解鎖了很重要的幾個交互維度:2. 頭部+手部 6DOF交互上篇中我們講到3DOF的頭部交互與手部交互之間是可以互相剝離的,頭與手都可以單獨採用Cursor的方式來進行選擇、確認等一些列操作。
  • 微軟UX設計師展示HoloLens 2高精度手部交互
    我當時沒有太多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頭顯的視頻片段,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足以說明HoloLens 2強大之處的第一人稱視角視頻。實際上,這是微軟首席UX設計師樸東允(音譯:)所拍攝,並通過YouTube頻道Mixed Reality Toolkit進行了分享。
  • 交互的學習與應用指南
    編輯導語:互動設計就是網際網路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一個交流,互動設計是比較了解和靠近用戶體驗的,以用戶為中心對交互過程進行研究和設計;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交互的學習和應用指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人機互動新技術:超聲波成像感知手部動作!
    導讀最近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未來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可採用超聲波成像感知手部動作,這為智能設備的人機互動又增添了一種新方法。然而,為了讓用戶有一個良好的體驗,人機互動技術顯得十分關鍵。可是,相對於智慧型手機等大顯示屏的設備,智能手錶的顯示屏面積較小,這就為用戶的人機交體驗帶來很大障礙,交互的舒適度顯著降低,操作難度也大大增加。
  • 互動設計是什麼?深入分析互動設計專業,附全球互動設計院校推薦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交互設備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互動設計師就開始顯得愈發重要。據統計,即使是互動設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平均也在1萬以上,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互動設計師,月薪可達2萬5以上。互動設計儼然成為了設計領域一個炙手可熱的專業。那到底互動設計是什麼?哪些大學的互動設計專業最好?未來的就業前景又如何?
  • 【新課上線】SteamVR 2.x交互開發指南
    本文為新課《SteamVR 2.x 交互開發指南》課程介紹,目前已上架騰訊課堂,限時折扣優惠,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課程頁面
  • 什麼是設計——交互&UI
    而UI的價值在於:圍繞產品定位塑造風格與形象,為產品、用戶創建情感連接,從而更好的實現業務轉化與增長三、什麼是互動設計1. 交互的定義互動設計是指人與產品、系統或服務之間創建的一系列對話。互動設計師可以被稱為是行為的塑造者。
  • UI互動設計培訓機構淺析UI設計和互動設計的不同之處
    什麼是用戶界面互動設計?我們經常聽說UI設計和互動設計。那麼用戶界面互動設計呢?是兩者的結合嗎?作為設計行業的新人或對設計有一定熱情的人,理解不同設計術語的定義真的很頭疼。別擔心,今天上海非凡教育UI互動設計培訓班會在很多方面對這兩者進行比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兩者個關係圖:從上圖可以看出,UI互動設計實際上是UI設計和互動設計的結合。但是具體的區別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兩者的比較吧!
  • 「產品入門」UI互動設計 vs UI設計 vs 互動設計
    UI互動設計vs UI設計vs互動設計對比之概念UI設計UI設計或稱界面設計(英文UserInterface Design, 縮寫為UID),它是指對軟體的人機互動、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簡單來說,把互動設計的理念體現在UI界面上,就是UI互動設計。從設計重心方面來看,UI設計的重心是色彩和視覺,以界面美觀設計為主,主要考慮產品看起來怎麼樣。而互動設計則是以用戶為中心進行人機互動部分的設計,主要考慮產品用起來怎麼樣。而UI互動設計則需要兼顧UI與交互兩個方面進行設計,將交互的理念體現在UI界面上。2.
  • iOS10互動設計啟示
    歡迎投稿到早讀課,投稿郵箱:mm@zaodula.com背景前段時間被一篇名為《從iOS10設計指南變化看設計的新趨勢》的文章刷屏,文中從UI設計的角度分析了iOS10帶給我們的設計新趨勢:「大而簡,簡而精」。
  • 互動設計全球計劃|你的互動設計報考百科全書之北美篇
    這可能是目前最齊全的互動設計報考指南。  坐標:美國  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quarters  HCDE為其畢業生做好了在用戶體驗研究與設計、界面設計、互動設計、產品設計以及人機互動方面擔任領導角色的準備。
  • 譯文| 互動設計的5大支柱
    就像在《互動設計最佳實踐:卷1》中描述的那樣,互動設計需要掌握用戶體驗的多個學科——這是有意義的,因為使一個由對象組成的系統用起來令人感覺友好,可學習並且有用,這是很不容易。讓我們首先來定義互動設計,分解核心原則,然後解釋如何通過五個步驟來更好地進行互動設計。良好的互動設計是由人類的連接驅動的。
  • 研究人員演示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
    據最新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可穿戴交互系統,利用熱傳感器準確預測手部位置,在VR、機器人和翻譯手語方面有潛在應用。如何捕捉人類手部動作的複雜性以及手部傳感器的研究在AR / VR技術領域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近期,相關研究人員演示了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FingerTrak基本上是一個手鐲,上面裝飾著四個小型熱敏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大約有豌豆大小。
  • 我理解中的互動設計與淺談對蘋果產品的人機互動與其設計哲學的感受
    下面將對互動設計的目標進行細分分析。在查閱資料加上一些實踐經歷後總結了我對互動設計的目標的理解即可用性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在後文中對蘋果產品的互動設計討論中會再討論我理解中蘋果產品如何在可用性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之間進行權衡。1.3 信息設計在互動設計中的重要性研究優秀的互動設計必須考慮其中視覺元素在對於數據信息輸入輸出的設計,即信息設計。
  • 互動設計師修煉指南!教你從零開始成為優秀互動設計師
    (用戶)3)什麼場景下會使用到這個功能?(場景)當然是和PM一起想這些問題,PM品可能有的只能回答到第一條。還有對需求的時候聚焦的核心是產品目標,其他不相關的比如PM說想做個轉場動畫,想分3步完成這種話都我一般都會主動過濾掉,這個應該自己交互自己獨立思考的,不能受PM的幹擾。
  • 交互原則:互動設計七大定律詳解(上)
    「互動設計七大定律」應該是各種交互原則中大家都比較耳熟能詳的名字了,但是這種說法是出自哪裡呢?我查了各種資料,發現」互動設計七大定律「最早出自12年極客公園的一篇文章,雖然優設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有轉載,不過原文已經刪除了;我又在Google上查找英文,並也沒有搜索到相關的概念。
  • 互動設計職業背景思考
    、「我工作一段時間了,不是設計行業,我能轉行做互動設計麼?」、「我對互動設計很感興趣,如何從零開始自學?」,剛好今天看到一個知乎問題邀請,問的也是類似問題,所以我想寫一些關於互動設計職業背景的粗淺思考,供大家參考。:)大多數問題歸結為兩類。第一類問題:互動設計工作是否需要專門的互動設計專業教育。
  • 如何編輯互動設計說明書
    互動設計說明書的閱讀對象互動設計文檔都是給誰看的?這個文檔會根據閱讀的對象做什麼優化嗎?下面利用場景化模擬解釋互動設計說明文檔的使用場景。互動設計說明書由互動設計師完成編輯、修訂、發布。互動設計師提交互動設計說明書給產品經理。互動設計師提交互動設計說明書給 UI 設計師。
  • 互動設計方法論:空間(Space)
    互動設計究竟要考慮什麼空間要素,才能儘可能地將所有情況都考慮進去呢?本文將主要通過以下3個問題進行研究。我們日常使用產品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某個場景下使用的。以雨傘為例,天空下起了雨,如果此時我們是在家裡,那肯定不會使用雨傘,但如果我們要去外面的話,我們就需要使用傘來遮擋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