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徵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2020-12-16 心向青史

秦始皇沒有世界地圖,於是東亞的農耕世界就是「天下」。

同樣,成吉思汗也沒有世界地圖,其在蒙古草原崛起後也並非從一開始就要徵服世界的。

公元1146年,蒙古人的一個首領俺巴孩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這是金人專門用來懲治遊牧叛人的刑罰。

俺巴孩,是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蒙古人與金國的仇恨就此種下。

蒙古人與金國的關係,與滿族與大明的關係很相似。蒙古人本來臣屬於金國,而金國對蒙古實行分而治之和「減丁」政策,在這種國讎家恨的環境下長大的鐵木真,滅金很自然的成了他崛起後一生最重要的目標。

於是,鐵木真在公元1206年一統蒙古草原之後,便開始了南下滅金之路。

然而,由於受到中亞地區剛剛崛起的一個大國的挑釁,鐵木真改變了自己進攻的方向,這個國家便是花剌子模。

在《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徵》一文中,詳細分析了花剌子模崛起的背景和由此導致蒙古西徵的後果,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閱讀

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徵

簡單來說,就是金國崛起後滅遼,遼國西遷是為「西遼」,西遼在中亞擊敗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成為中亞霸主。後來原本臣服於西遼的花剌子模在怛羅斯之戰擊敗了西遼,威震中亞。

於是在這個背景下,花剌子模屠殺了蒙古人的商隊,並殺死了鐵木真派去的想要和平解決的蒙古使者。

鐵木真被激怒了,留下木華黎繼續圍攻金國,親自遠徵花剌子模。

1、鐵木真遠徵花剌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徵

蒙古人共有三次西徵,第一次是鐵木真遠徵花剌子模,第二次是拔都遠徵東歐,第三次是旭烈兀遠徵中東。

但後兩次西徵的路線在第一次西徵之時便已確定。

成吉思汗徵服花剌子模,用時5年,整體來說阻力並不大。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四路大軍在完成對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的合圍,5天後城破,之後便是殺戮,昔日繁華的中亞第一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寂寞河中府,聲名昔日聞。城隍連畎畝,市井半丘墳。

這是耶律楚材後來寫的一首詩,描寫了戰後的荒涼景象,河中府,即今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之戰後,花剌子模汗 摩訶末向西逃竄,而其子扎蘭丁向南逃向印度河流域,而這一結果決定了日後蒙古人的遠徵方向。

2、鐵木真南下止步印度河畔

逃跑過程中,南下的扎蘭丁使蒙古人第一次嘗到了戰敗的滋味。

公元1221年,扎蘭丁在八魯灣擊敗了失吉忽都忽率領的三萬騎兵,這是蒙古人西徵以來第一次戰敗,究其原因是阿富汗的山地並不適合蒙古騎兵,當扎蘭丁棄馬以步兵設伏,而蒙古人仍然固執的使用騎兵之時,失敗便不可避免了。

這是蒙古西徵路上的第一個經驗,之後他也會極力避免進入山地作戰。

此戰後,扎蘭丁繼續南下印度,但蒙古騎兵強大的機動能力使其在晚出發的情況下依然在印度河畔追上了扎蘭丁。

扎蘭丁策馬躍入印度河中,在蒙古人亂箭齊射之下倖免於難,渡河之後逃往德裡(印度原首都)。

鐵木真並沒有繼續追趕,而是選擇了退兵。

這一舉動,表明了南亞次大陸並非蒙古人的擴張方向,印度溼熱的環境並不適合來自北方苦寒之地的蒙古人。

同樣,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南徵越南的結果也是如此,戰無不勝的蒙古人同樣是有擴張的極限的。

於是,鐵木真班師,命長子朮赤鎮守花剌子模故地;而在追擊扎蘭丁之前,鐵木真已經命哲別和速不臺向西追擊摩訶末。

追擊摩訶末,使蒙古人的西徵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3、哲別向西追擊花剌子模汗 摩訶末

花剌子模在挑釁蒙古人之前已經取得了波斯地區的宗主權,而其國王摩訶末的向西逃竄,使蒙古人認為他退入伊朗高原後,可能繼續集結軍隊與蒙古對抗。

這便是成吉思汗命哲別和速不臺繼續追擊摩訶末的背景。

成吉思汗的西徵

除了熱帶溼熱的環境外,能夠阻擋蒙古人徵服步伐的大約只有海洋了,摩訶末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逃到了裏海中的一個小島,做起了島主。

摩訶末並沒有被蒙古人找到,後來病逝於孤島之上。

追擊摩訶末的過程,使蒙古人接觸到了另一片大草原——裏海北岸的東歐欽察大草原。

從我國大興安嶺到歐洲多瑙河畔的亞歐大草原,大致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而靠近歐洲的草原要比我國北方的草原環境優越的多。

於是,我們可以想到,面對肥美的草原,此時的蒙古人一定有了一窺欽察草原的欲望,事實也正是如此。

4、蒙古人由高加索地區進入東歐草原

高加索地區是裏海西岸的一片山地,分為三部分——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高加索三國

其中,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屬於基督教世界,而亞塞拜然屬於伊斯蘭世界。亞塞拜然在蒙古人到來之前便臣服於花剌子模,而在蒙古人來了之後,又識時務的倒向了蒙古人,這一局面為蒙古人從波斯地區經高加索進入欽察草原提供了便利。

裏海

公元1221年,蒙古人聯合亞塞拜然人進攻喬治亞,史稱「喬治亞之戰」。

這一戰,喬治亞人邀請到了欽察騎兵參戰,因欽察人明白,蒙古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欽察草原。

由於此時鐵木真派來的蒙古大軍目的只是探路,於是在擊敗了喬治亞之後,便繼續沿裏海北上了,而元氣大傷的喬治亞人自然是不敢追擊的。

進入欽察草原後,蒙古人擊敗了這片草原的主人——阿蘭人和欽察人,欽察人逃往基輔羅斯。

於是羅斯人開始進入了蒙古人的視線。

蒙古人大戰欽察人和羅斯人

羅斯人和欽察人本是宿敵,猶如南宋與金國,這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天然屬性所決定的,但為了對抗蒙古人,二者聯合了起來。

從這一點來看,羅斯人的選擇比南宋選擇聯蒙滅金要明智的多。

只是,實力的對決仍然需要在戰場上決定。

公元1223年,蒙古人與羅斯人、欽察人聯軍決戰於卡爾卡河畔(又稱迦勒迦河之戰)。

這一戰,羅斯人完敗,六個王公被處死,70位貴族陣亡。

至此,哲別以三萬大軍擊敗了東歐欽察草原上的三支力量——阿蘭人、欽察人、羅斯人,完全摸清了對手的實力,超額完成了任務,接下來便是順利班師了。

哲別的追擊摩訶末之路,打通了蒙古通向中東和東歐的路線,而這兩個地區便分別是後來兩次西徵的方向。

最終,蒙古人在東歐建立了欽察汗國(即金帳汗國),在中東建立了伊兒汗國,而這一切均源於對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追擊。

相關焦點

  • 花剌子模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打的這麼慘
    花剌子模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打的這麼慘閱俯視界 2018-06-06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可以說從東打到西,一路勢如破竹,在其西徵時期就不得不講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最終被蒙古滅亡,但是這個國家敗的的確讓後世的人想不通,以花剌子模實力不應該會敗的如此之慘,甚至亡國。
  • 蒙古西徵源一次錯覺?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對方兵少,可以A過去!
    而這一切的開始,始於蒙古對於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帝國的徵服。在《元史·速不臺傳》①裡,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壬午(1222)年時,成吉思汗出徵花剌子模,該國國王滅裡逃亡,於是成吉思汗派哲別與速不臺去追趕,到了「灰裡河」時,哲別「戰不利」,於是速不臺在河東駐軍,入夜時讓每個人點三把火以張軍勢,結果滅裡連夜逃跑。
  • 成吉思汗徵服的花剌子模,如今變成哪些國家?足足有8個!
    熟悉成吉思汗歷史的人,一定知道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對於這個國家恨之入骨,竟然將他的首都夷為平地。那麼,花剌子模位於哪?如今變成了哪些國家?其實,有一個國家,你可能想不到,竟然位於花剌子模境內!花剌子模地圖花剌子模這個國家命運多舛,公元前6世紀是波斯帝國的行省,後來先後成為馬其頓王國、阿拉伯帝國的領土。
  • 「窮人乍富」的潘多拉魔盒:花剌子模抗擊蒙古,為何陷入勝利怪圈?
    花剌子模國未成長完成,先樹立強敵次次告捷,遭遇蒙古軍隊迎頭痛擊因利而聚,必將因利而散,撒馬爾罕國與花剌子模國有著利益上的衝突,反目成仇,摩訶末照樣沒有手軟,獨霸河中地區。花剌子模國接連幹翻兩個國家,覺得自己又行了,腰板又硬了,能夠開啟新時代了,於是,趁著周圍勢力空白期的時候,大肆的擴張領土。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為何很少遭到抵抗?
    #成吉思汗西徵時,花剌子模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可如此一個龐然大物,為何短短幾年時間就被成吉思汗攻下,而蒙古騎兵卻很少遭到抵抗呢?當然,很少遭到抵抗,並不說明沒有遭到抵抗,在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攻打很多城池的時候,也遭到了頑強抵抗,只不過都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在強大的炮火面前,要麼投降,要麼被屠城。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的時候,所帶的蒙古騎兵為九萬五千人,而花剌子模的兵力至少在50萬以上。另外,花剌子模的城池多若繁星,很多城市的人口也很多。
  • 花剌子模的軍隊數量是蒙古騎兵的5倍,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消滅?
    #在成吉思汗徵戰世界的過程中,西徵花剌子模的成績最為輝煌,這個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僅僅7年時間,就被成吉思汗消滅,讓很多古老文明的城市變為一片廢墟。當時的花剌子模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是成吉思汗的5倍,足足有50萬精銳部隊,可為何會被成吉思汗的10萬蒙古騎兵消滅?是花剌子模的軍隊懦弱到馬都騎不上了嗎?並非如此,但這確實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文化程度很高,國力強盛的花剌子模,在成吉思汗面前,其修建的堅固城牆就像紙糊一樣,瞬間土崩瓦解。
  • 花剌子模3萬士兵投降成吉思汗後,為何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消失?
    成吉思汗西徵,攻打花剌子模的過程非常傳奇。花剌子模雖然地大物博,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可在成吉思汗蒙古騎兵的攻擊下,顯得十分溫順,即使是花剌子模的士兵,面對成吉思汗的殺戮,也都變得沒有絲毫鬥志。更讓人意外的是,成吉思汗在攻打花剌子模京城撒馬爾罕的時候,守衛京城的3萬花剌子模勇士並沒有進行頑強抵抗,而是在成吉思汗攻城第6天的時候,選擇放下武器投降。可是,花剌子模這3萬士兵投降成吉思汗後,為何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消失呢?答案讓人意外,全都被成吉思汗屠殺了!
  • 元曲中的故事:中原將軍郭寶玉的滅亡花剌子模之戰
    《撒馬耳幹》耶律楚材這首詩,是耶律楚材跟隨成吉思汗徵伐花剌子模時所作,這座城市是花剌子模的重要城池,也是中亞地區當時最為繁華和富庶的地方。但就是這樣一座城池,在成吉思汗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當時的蒙古,已經是橫跨歐亞的帝國,東亞地區的遼國、金國已經為蒙古滅掉大半,西南是高聳的青藏高原,再往南方則是印度洋。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一生徵服過哪些國家
    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徵服戰爭,徵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徵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 成吉思汗是偉大的蒙古徵服者,他建立了遠跨歐亞的大帝國
    遣哲別、 速不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裏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遠抵 克裡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 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師返 漠北。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
  • 成吉思汗的女兒為夫報仇,屠殺175萬人,砍下頭顱堆積如山
    成吉思汗早有意與花剌子模進行貿易往來;同樣花剌子模人也早已聽聞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驍勇善戰,並不想與他發生戰爭衝突。 成吉思汗為此還專門在蒙古邊境設立專門供花剌子模人休息的驛站,並特地下令保護花剌子模人在蒙古境內的貿易活動。同樣,成吉思汗也派遣了一個由王公貴族、王后等親信組成的商隊前往花剌子模。 這支由400多人組成的商隊浩浩蕩蕩地從蒙古出發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還特地命使臣將自己親筆書信帶給花剌子模的首領。
  • 成吉思汗五字戰書,霸氣十足,中亞一大國應書而倒,後怕不已
    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號稱汗,是為「成吉思汗」,便著手對外擴張。而對外擴張,成吉思汗意在向西,無論是滅西夏,還是伐金國,都是為了掃清西徵的種種障礙。當一切準備妥當,成吉思汗便開始西徵花剌子模。1215年,成吉思汗派人出使花剌子模王國,兩國締結了通商貿易協定。根據協定,成吉思汗派出使臣與商隊450人,駱駝500頭,滿載金銀、絲綢、貂皮等貨物,準備到西域換回糧食和戰馬。途經花剌子模訛答剌時,總督亦難出見財起意,想要據為己有。
  • 成吉思汗為何一定要消滅西夏?駕馭反覆無常的小人,只有一個辦法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夏歷史記載,幾乎都是在後來的元朝統治者的主持下編撰,西夏人自己當時根本沒有時間來記錄被成吉思汗消滅的歷史,即使有,也被蒙古人燒為灰燼,但是,從西夏遺留下來的很多廢墟來看,當年,成吉思汗對西夏的仇恨確實非常大。
  • 花剌子模為何迅速滅亡?只因發展時間短,內部掣肘太多
    蒙古汗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從鐵木真統一草原再到打服西夏和金國,再到滅西遼,蒙古汗國的強大無需解釋。花剌子模同樣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從西遼屬國搖身一變成為西方霸主,再到雄踞中亞,從阿姆河下遊到鹹海南岸,都是花剌子模的統治範圍。
  • 波斯文豪寫的文書太囉嗦,成吉思汗:把他拉出去砍了!
    一位波斯文豪,在成吉思汗徵服花剌子模後,毛遂自薦當成吉思汗秘書時,就因為一篇文章被砍了腦袋。在異地作戰,各種人才都需要,尤其是通曉當地語言的文人。成吉思汗見這位自認為是文豪的人勇氣可嘉,就留在身邊當他的秘書,負責處理花剌子模一些公文來往。
  • 他是成吉思汗帳下的第一位文人,卻常被當武將使用,居然所向無敵
    #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騎兵團都沒有文化,可為何當時的很多大文人都心甘情願去輔佐他呢?比如儒家文化領軍人物耶律楚材,會製造文字的乃蠻部丞相塔塔統阿等,都為成吉思汗徵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實,第一個去輔佐成吉思汗的文人,他的才學並未被發揮出來。他雖然是成吉思汗帳下的第一位文人,卻常被當武將使用,更讓人稱奇的是,此人雖是文人,打仗也毫不含糊,跟隨成吉思汗南徵北戰,居然所向無敵,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常勝將軍。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1995 年,王小波在《讀書》雜誌發表了這篇叫做《花剌子模信使問題》的文章。這是一篇你只要讀過就不會忘記的文章。王小波說 —— 「據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餵老虎。
  • 成吉思汗子孫的金帳汗國,為啥還叫做欽察汗國?
    熟悉蒙古帝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子孫建立了四個汗國,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但是,在歷史上,金帳汗國又叫做欽察汗國。一個國家兩個稱呼,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那麼,金帳汗國為啥還叫做欽察汗國呢?
  • 徐鈞:成吉思汗軍事思想淺說
    而《孫子兵法》則更高一籌,它是世界公認的「兵學聖典」,被譯成日、英、德、西班牙等數十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及若干戰略戰術無不源於《孫子兵法》及其他。正如《鬼谷子》所說:「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一般計謀不如讓人意想不到的計策,因為這種出人意料的計策,就像流水一樣變化多端。「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