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在寧召開

2020-12-20 紡織導報

「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在寧召開

發表時間:2019/5/29

5月24—26日,由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全聯科技裝備業商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展覽會」在南京召開。大會以「自主創新 · 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打造材料界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平臺,實現強國夢和強軍夢。

大會第二天,七個分論壇同時召開。在當前軍民融合逐漸深入的大背景下,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航天材料、金屬材料、電子材料、石墨烯材料、核材料與核設備、5G+摺疊屏技術等的發展現狀如何?其在軍民兩用領域有哪些應用?各種材料在具體軍民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和難點?應從哪些方面切入促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的進程?這些重要議題均融入到了由政府和軍方有關部門、相關新材料及應用領域的權威院士、專家所作的精彩主題報告中。



分論壇中,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陳新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處長縱瑞龍、原材料司幹部趙雲松,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幹部張曙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53所總工程師魏化震、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華、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宗傑、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士華、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勇、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馬立國、陝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遲偉東等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論壇。分論壇還吸引了120多位來自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軍民領域纖維新材料相關企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部門、產業園區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代表參與其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佳濱主持論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促進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軍民融合發展,軍轉民、民參軍是其兩條主線。在經濟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國家都在加快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戰略發展,如美、日軍民融合程度已達80%~90%,我國目前軍民融合程度則在30%左右,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軍民融合是難得的機遇,原因基於三方面:一是根據今年協會的春季調研情況,紡織行業民品市場不穩定,訂單下降,但走訪的光威復材和泰和新材生產經營穩中向好,不受影響,甚至可能由於美國對關鍵材料出口的限制未來構成利好;二是國家採取措施拉動經濟、拉動內需,可能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軍隊建設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三是軍品市場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市場穩定 、價格穩定、利潤穩定。如光威復材的營收與淨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主要源於相關業務的穩定增長。


▲端小平


那麼,纖維新材料領域軍民怎麼融合呢?對此,端小平表示,從協會層面而言,要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開好一次會,即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大會,做好一本《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二是積極與軍方溝通對接,及時掌握政策動態和需求的變化,推進合作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三是創造更多的機會,組織國內企業去國外纖維材料領域先進的研發中心、實驗室交流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從企業層面來說,也需做好三件事:一是材料牽手,產業鏈協作,拿出完整終端產品交給軍方使用;二是積極制定標準,特別是根據指標差異和不同用途制定不同標準,打破國外設置的標準門檻;三是持續研發、開拓提升,耐心等待時機,這方面光威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範例。

作為支撐國家國防實力、推動科學技術和高端製造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新材料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為爭奪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先機,世界發達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將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積極搶佔新材料領域的國際競爭制高點。在此背景下,新材料的軍民融合更具有帶動和示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纖維新材料在軍民兩用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如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物基聚醯胺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應用於戰略飛彈發射設備、航空太空飛行器、人造衛星、戰鬥機、單兵防護等方面,不僅能提高各項器材的防禦性能,還能提高單兵作戰效率等。為此,業界各相關方應抓住黨中央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契機,加快對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的探索腳步,將其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建設領域和重大項目上,實現纖維新材料在軍民間的雙向轉化、共享共用,為強國強軍做出貢獻。

在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上,來自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陝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學者聚焦碳纖維、高強聚醯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高強高模聚醯亞胺纖維、石墨烯複合纖維、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的研發與應用等情況,分享了各自在軍民兩用領域的積極探索以及在軍民深度融合戰略下協同創新發展的思考和建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在論壇上發布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2019年度)》。


軍民融合下碳纖維及先進複合材料技術發展分析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總工程師   魏化震


▲魏化震


魏化震介紹了碳纖維及先進複合材料技術在兵器行業如坦克裝甲車輛、火炮、陸軍彈箭武器、單兵裝備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情況,分析了我國先進複合材料發展及其在軍工領域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享了軍民深度融合背景下碳纖維及複合材料技術協同創新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魏化震認為,碳纖維的主要市場是民用領域,在軍用領域雖然市場容量有限,但非常關鍵!未來陸軍裝備要向著更輕、更快、更遠、更猛、 更堅、更靈以及更可靠、長壽命、低成本化方向發展,碳纖維及先進複合材料憑藉其優良特性將發揮最為重要的作用,其用量將會顯著增加,特別是陸軍裝備領域將成為碳纖維及先進複合材料最廣闊的應用市場。




2017年,中國碳纖維需求共2.35萬噸,有26家碳纖維企業在運行,雖然生產線多,但因單線產能小、性能低,其中1.61萬噸依靠進口而來。可見,我國碳纖維尚未完全實現自主保障。這是由於碳纖維特別是高品級碳纖維存在性能和質量穩定性、成本高、複合材料設計基礎弱和高效低成本化工藝有差距等問題,兵器行業和民用領域不敢用、用不起,軍、民用市場需求量受到限制,難以維持纖維規模化生產線,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鑑於此,魏化震總工程師建議要推進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具體來說,國家政策機制方面,要分工布局、競爭有序、聯合發展;企業發展戰略方面,要明確定位、協同創新、良性發展,產業鏈延伸一定要慎重;技術產品發展方面,要完善體系、強化基礎、創新發展。同時要重視碳纖維在汽車、軌道交通、體育用品等中高端民用領域,民航客機、小型飛機、無人機等民用航空領域,以及兵器行業陸軍裝備領域中的應用。


國產碳纖維產業化研製及其應用進展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  叢宗傑


▲叢宗傑


叢宗傑總經理介紹了碳纖維的分類、研製工藝及國內外碳纖維的發展歷程,特別分享了光威復材的系列化產品結構,溼法、幹噴溼紡及大絲束技術的突破及工程化應用等,重溫了光威復材的民參軍之路,並展望了未來深度軍民融合的措施。

碳纖維屬於國家戰略物資,一直被國外公司牢牢控制,並對中國實行三封鎖。1987年,陳光威先生臨危受命,歷經15年將一個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鑄造成全球最大的漁竿生產企業——「光威」。因漁竿用材被國外「卡脖子「,光威與碳纖維結下不解之緣。十幾年來傾其所有、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碳纖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漫漫徵途,終為我國研發成功了自己的碳纖維。由此,光威復材旗下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從事碳纖維研發生產、供應高端碳纖維、使碳纖維裝備國產化的民營企業,從而完善了國產碳纖維的品種品類,且高端國產碳纖維市場佔有率超過70%,從而改變了世界碳纖維格局,實現了核心裝備自主保障。

如今,威海拓展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系列產品結構,如高強系列產品:T300 /T700/ T800/ T1000, 高模系列產品:M40J /M46J/ M50J /M55J ,低成本:T700S /T800S,大絲束 24K。第一代T300級碳纖維基本覆蓋應用複合材料的所有國產軍機,第二代T800級碳纖維、M40J級在國家項目應用評審中位列第一,M55J已順利通過科技部「863」項目驗收,低成本幹噴溼紡技術原絲紡速可達500米/分鐘。

對於未來發展,叢宗傑總經理表示,光威復材將繼續加強T1100級高強碳纖維、M65J/M70J級高模碳纖維、自主高強高模碳纖維及碳纖維生產線設備的研製及產業化,加強碳纖維生產用油劑、上漿劑等配套產品產業化,並通過提速、增束和加紡位實現低成本生產,同時從材料保障、生產調整、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等方面對推進軍民融合提出了建議。


軍用被裝領域對纖維材料的需求

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張華


▲張華


張華副所長針對軍用被裝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現實的國際格局,提出了兩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現有被裝品種尤其是一些高水平品種的基礎材料進口依賴度高;二是從未來品種的需求角度來說,迫切需要材料性能的全面改善,以保障軍用被裝水平的提升,從跟跑、並跑向領跑前進。他強調,軍方將支持和鼓勵這種基礎性研發,並希望從事相關基礎性研發的企業和科研人員能提供相對成熟的產品,為後勤產品的開發提供支撐。

近幾年,軍用被裝正發生巨大變化,比如即將在「十一」國慶上展示的產品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被裝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軍隊新形象建設的基準,希望企業能給予關注。從具體需求來看,軍用被裝領域亟需如下產品:一是高強細旦合成纖維,目前圍繞此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已開始進行差別化研究、輕量化研究和纖維材料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還需相關企業的進入和支持;二是阻燃材料的開發,打破國外壟斷,提升材料的供應能力和使用性能,提高替代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

張華表示,軍用被裝是軍民融合最早、最充分的領域之一,雙方的融合正從以軍隊科研單位引領向軍事需求牽引轉變。今後軍方將繼續鼓勵有能力的單位承擔軍需產品的研發,合作模式將逐漸轉變為以公開招標的形式為主,有意向的科研協作企業可關注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跟蹤相關項目動態。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2019年度)》發布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市場推广部主任  靳高嶺


▲靳高嶺


靳高嶺主任介紹了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舉措,分析了化纖行業軍民融合重點方向、具體項目,並對發布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2019年度)》進行詳細解讀。作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同時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纖行業的「軍民深入融合」是大勢所趨,軍民雙方需圍繞高端裝備製造、纖維新材料產業、通用纖維材料優勢領域應用轉化等重點方向,共同推進高性能纖維、功能性纖維在安全防護材料中的應用,產業用纖維在軍事野營和運輸裝備上的應用等具體項目。

為了推進軍民融合深入發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在2018年發布的目錄基礎上,繼續重點圍繞航空航天、信息工程、海洋工程、船舶、艦艇、醫療救援、應急搶險、智能服裝、作戰裝備、軍用紡織品等領域,針對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相關技術與產品,組織信息採集、審選,編制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進目錄(2019年度)》(以下簡稱《目錄》),作為軍民融合產業對接、信息交流、項目推介推廣的重點參考。




與上年度相比,今年的《目錄》根據應用範圍將產品分為四大類--單兵防護、軍裝被服、武器裝備、航空航天,同時新增了36個新品種,比如圍繞軍隊換裝全新解決方案,重點推薦了安全防護用高性能阻燃聚醯胺6纖維、原液著色的聚乳酸纖維、功能型全消光高強錦綸66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圍繞「國產替代、強軍強國「,重點推薦了新型軍用飛機輪胎專用超高強錦綸66骨架材料、超薄絲束預浸單向布和超薄織物、高性能PBO纖維、高性能聚醯亞胺纖維、新型軍用級芳碸綸纖維等。從推薦產品中可以看出,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綠色纖維已成為先進位造業、安全與防護、健康與生活、新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材料,將為軍民融合一體化提供保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在軍用領域的應用

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楊勇


▲楊勇


楊勇副總經理介紹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的結構、性能和應用,分析了其應用難點及國內外的市場情況,並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建議。超高分子聚乙烯具有Mη>150萬的線性結構,通過凍膠紡絲可實現超倍拉伸,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是目前世界上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化學纖維因其同時具有高模量、高強度,具有極佳的防彈性能,同時具有抗紫外線、耐衝擊、耐切割、耐彎曲、耐磨擦、耐腐蝕、耐低溫等特點。


▲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生產裝置


因為這些優異的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在軍用、繩網、防切割、紡織品等領域應用頗廣,如在單兵防護方面,可用於防刺服、軍用頭套、防刺靴、戰術手套,防爆服、防爆毯,防彈衣、防彈頭盔、盾牌等來防刺防割、防爆防彈;在武器裝甲方面,用於車輛、艦船、飛行裝甲,較之鋼材、芳綸、玻纖等材料,能有效減重,提高搭載能力,提高速度。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分子結構特性決定了其難複合的缺陷,限制了下遊應用領域的拓展。目前國內超高強度的高端品種尚未取得突破,競爭多集中於38cN/dtex以下的產品,對於防彈產品的輕量化、舒適化的發展支撐不足。對此,楊勇表示,未來應集中上下遊協同力量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對纖維進行改性,多種表面處理技術聯合使用,增強纖維複合性;二是作為結構材料和防彈材料,與其他纖維複合使用;三是開發相適應的樹脂基體,拓寬應用領域。


高強高模聚醯亞胺纖維的研發與應用

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士華


▲王士華


王士華董事長介紹了聚醯亞胺材料的概念、性能特點,分享了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甲綸Suplon®纖維的性能、研發歷程、核心技術及應用領域等。聚醯亞胺材料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醯亞胺基團的一類高分子聚合物,不同廠家生產的聚醯亞胺纖維性能也各有特點,其共性特點為耐高溫,耐溫範圍-260~260℃;耐燃燒,極限氧指數為34%~38%;高溫碳化不熔滴;耐化學性能好;耐輻照性能優異。

王士華談到,從2012到2018年,奧神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高強高模聚醯亞胺纖維製備關鍵技術」中的幹法紡絲工藝路線,啟動了高強高模聚醯亞胺纖維的產業化開發項目,實現了100噸高強高模聚醯亞胺長絲的量產。在此期間,奧神掌握了性能優異的分子結構設計及高效合成,高粘、高均勻性合成裝置製造,幹法紡絲技術,高精密熱處理纖維微結構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




如今,奧神擁有全球首條幹法紡聚醯亞胺纖維千噸級生產線,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甲綸Suplon®是其產品的註冊商標。甲綸Suplon®纖維主要產品(耐熱型短纖、長絲,高強型長絲)可用於特種繩纜、個體防護、電工電子、結構材料等領域,如機械結構用纜繩、船用纜繩、軍用繩纜、降落傘索 、浮空器系留纜,阻燃防刺防彈服、防彈頭盔、防切割手套,耳機線、光纖維受拉結構件、核等條件下的特種電纜護套,高強高模聚醯亞胺長絲增強複合材料可用作宇航、火箭和飛機、高鐵的結構材料,減輕重量,增加有效載荷,節省燃料動力。


石墨烯高抗切割、高阻燃複合纖維在特種防護領域的應用

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馬立國


▲馬立國


馬立國介紹了石墨烯的獨特性能,分享了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複合材料的研究歷程及應用情況、品牌建設之路,並展望了公司未來發展遠景。石墨烯是本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新材料,是世界上最薄卻也最堅韌的材料,石墨烯單原子層二維片狀結構,使得石墨烯在許多方面具有奇特的性能,將石墨烯與普通纖維複合,可賦予其抗菌、抗蟎蟲、強散熱、抗切割、抗靜電、抗紫外線、遠紅外發熱和阻燃等特殊功能,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面料、服裝、家紡、針織等紡織品。

強生的石墨烯生產,採用常溫、常壓新工藝技術,流程短、產率高、無汙染,是全球創新、領先的石墨烯製備技術之一。經第三方權威機構表徵檢測,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強生凱瑞納石墨烯纖維採用全新噴絲工藝製成的石墨烯功能性複合纖維,實現了綿綸、滌綸、高分子聚乙烯長絲和短纖的複合纖維從中試到批量生產的跨越。目前已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月產能為200噸,每一批產品均經過權威機構檢測,性能指標全都達到優異水平。目前,強生正在主持制定《石墨烯錦綸6短纖》、《石墨烯纖維——石墨烯的定性、定量分析》。

對於強生凱瑞納石墨烯未來的發展,馬立國表示,一是繼續加強石墨烯作用機理和終端應用的研究,引進消化最前沿技術。二是全力推進品牌建設,力爭用3-5年,使強生凱瑞納石墨烯成為國際特種紗線著名品牌。三是全面、全力地拓展國內外市場。近期,強生通過法蘭克福、芝加哥等國際纖維展,已積累了200多家客戶,目前保持密切聯繫溝通的已有45家,已籤訂合作意向的有9家。


MPCF具有超高模量、超高熱導率、低熱膨脹係數三大特點。高性能MPCF具有更高的模量、導熱係數和低膨脹係數,是最好的功能與結構一體化材料之一。它與PAN基碳纖維在性能上相互補充,可以將碳纖維的應用拓展到更廣空間。高性能MPCF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更好的尺寸穩定性,可以滿足大型空間機構的更高精度要求,如可用於人造衛星關鍵部件、光學結構件、機器人手臂等高精密裝備、車輛輕型化、建築橋梁補強、CFRP建築支架、高端高爾夫球桿等運動器材。




目前全球僅有日本三菱(MCC)、日本石墨纖維(NGF)、美國氰特(Cytec)三家公司可以生產高性能MPCF,合計產能1410噸/年,貨品供不應求,都在籌劃擴產。中國MPCF已進入產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個領域對其需求日益迫切,隨著MPCF研發的深入,其應用領域將逐漸擴大。制約MPCF成本及產量的原料中間相瀝青,也得到了各廠家和科研院所的關注,並成功實現了性能和工藝均滿足要求的高性能可紡中間相瀝青的小試製備。遲偉東表示,陝西天策已打通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產業化工藝路線,並開展了原料製備、應用研究等工作,具備了產業化放大的條件,可望通過加強上下遊產業合作,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推動MPCF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無論是軍轉民還是民轉軍,其核心都需以應用需求牽引科技創新。我國的高性能纖維材料中,民用多於國防應用,需借鑑國外「軍民融合」 的成功經驗,制定適宜我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同時結合我國軍民兩用纖維向高效化、高性價比、綠色化、輕質化、系統化、標準化發展的趨勢,引領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方向,使高性能纖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應用需求牽引纖維開發,創建產學研用結合的研發系統,注重應用開發和應用服務,上下產業鏈聯合,建立系統的標準化技術體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紡織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大會即將召開
    2019中國紡織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大會即將召開 2019-12-06 09:07:15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為了深入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構建紡織行業與軍方需求單位的高層次交流合作平臺
  • 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島開幕
    12月7日,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博城開幕。活動以「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主論壇+分論壇+現場展示」的形式,搭建起軍民兩用新材料領域「軍、政、產、學、研、資」全要素的溝通平臺,加強高端裝備相關材料領域發展最新動向交流,推動多層次、多要素聯合協同創新,促進軍用和民用新材料技術相互轉移轉化。
  • 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舉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潘旭業 通訊員 畢海虹 12月7日,以「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通過「主論壇+分論壇+現場展示」的形式,搭建起軍民兩用新材料領域「軍、政、產、學
  • 第四屆上海軍民兩用技術促進大會成功舉行
    沈 默攝11月17日至18日,第4屆上海軍民兩用技術促進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5500平方米展區,以天、空、地、海四個展區為主軸,以航空航天、衛星導航、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關鍵元器件為重點,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民參軍、軍轉民的技術和產品。
  • 2018年甘肅核產業與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在蘭舉辦
    原標題:2018年甘肅核產業與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在蘭舉辦  中國甘肅網12月1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孫理)日前,主題為「開放、融合、創新、發展」的2018年甘肅核產業與軍民融合發展暨學會聯合體品牌論壇在蘭州舉行。
  • ...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
    中國山東網12月8日訊 12月7日,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博城開幕。活動以「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主論壇+分論壇+現場展示」的形式,搭建起軍民兩用新材料領域「軍、政、產、學、研、資」全要素的溝通平臺,加強高端裝備相關材料領域發展最新動向交流,推動多層次、多要素聯合協同創新,促進軍用和民用新材料技術相互轉移轉化。
  • 世界首創水冰兩棲飛輪艇轟動軍民兩用展
    本書打破了以往認為實驗是科學的基礎這一傳統科學哲學對科學本身的認知,將一切科學建立在測量基礎之上,釐清了科學發展的核心規律,為社會領域的科學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以純科學認知一切事物!2018年10月22日-24日,上海第五屆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展在上海跨國採購中心舉行。
  • 「中國高等教育軍民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即將亮相「高博會」
    四川省教育廳技術物資裝備管理指導中心主任劉漢濤,介紹了中國高等教育軍民融合發展高峰論壇的籌備情況及四川省教育廳參與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展的相關情況。  一、中國高等教育軍民融合發展高峰論壇  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 2019中國汽車熱管理創新發展與前沿技術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為了探討「高效熱管理」的解決方案,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換熱器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用散熱器委員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空調委員會、中國內燃機學會基礎件分會冷卻潤滑學組和全國內燃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熱交換器工作組於2019年12月10—13日,在江蘇省溧陽市聯合召開2019年「中國汽車熱管理創新發展與前沿技術高峰論壇」。
  •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重慶分中心和四川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
    新華網 曹妤 攝  新華網重慶10月28日電(曹妤)10月28日,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重慶分中心和四川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17共享網)重慶中心揭牌儀式暨綿碚協同創新精準對接會在重慶北碚舉行。這是今年4月綿陽與北碚締結為友好城市以來,又一次「綿碚」合作的新成果。北碚區將藉此契機搭建兩地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平臺,推動兩地共享科技資源、共促產業發展。
  • 第十一屆在寧高校材料院(所)院長論壇在溧水區舉行
    (所)院長論壇在溧水區舉行,溧水新材料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開創了在寧高校材料院(所)與地方合作的新樣本。,由南京矽酸鹽學會、南京先進複合材料產業化促進協會以及多家高校材料學院院長於2010年共同發起,旨在促進材料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至今已成功舉辦10屆。
  • 廣東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與德邦物流廣州公司舉行籤約儀式
    2020年5月27日,廣東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與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物流」)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德邦物流成立於1996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長為覆蓋快遞、快運、整車、倉儲與供應鏈及跨境運輸等多元業務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公司是國家5A 級物流企業,已開闢運輸路線近13000條,服務企業近25000家。2017年9月,德邦物流成立特種物流事業部,隨後與空軍後勤部等單位達成合作,探索軍地物流資源深度融合。
  • 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樣板」
    4月15日,山東省政府信息調研室就軍民融合來到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進行調研。2013年2月,我國首艘航母駐泊古鎮口軍港後,青島市緊靠軍港建設靠前綜合保障平臺——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示範區啟動建設以來,以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為指導,以軍港保障需求為牽引,配合軍隊改革,大力打造擔負國家使命任務、適應戰區海上方向軍事鬥爭準備要求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樣板。
  • 【中國科學院】首屆西部材料前沿研究青年科學家論壇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材料領域的近30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參加論壇。  論壇圍繞新材料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前沿熱點、重大科技問題等,旨在為西部材料領域優秀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平臺,提升其學術水平,拓寬學術視野和協同創新能力,為西部地區新材料領域的發展和創新作出貢獻。
  • 自駕遊與數字應用高峰論壇在寧開幕
    中國江蘇網訊 為進一步推動數字科技在智能出行、智慧旅遊及自駕遊產業的應用,以創新驅動、創造新需求推進自駕遊的高質量發展,12月15日,由江蘇車行天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智行暢聯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江蘇省自駕遊協會指導的「自駕遊與數字應用高峰論壇暨智駕寶盒產品發布會」在寧舉行。
  • 2019奶酪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奶業進入奶酪新時代領導品牌妙可藍多奶酪棒實現500%增長5月28日,中國奶業協會主辦、奶酪企業代表妙可藍多承辦的2019奶酪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主題為「奶酪——奶業振興新動能」。
  • 院士談"軍民融合": 高水平創新常是非功利的結果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與單純意義上的軍轉民或者民為軍用所不同,『軍民融合』更強調科研、技術與製造的融合、高端產業的融合和體制、機制、人才的融合。可以說,科學技術融合是軍民融合的基礎和重要環節。」
  • 2019中國婦幼健康服務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
    2019年4月19-21日,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主辦,婦幼健康服務產業委員會承辦,華夏源(上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19中國婦幼健康服務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浦江智谷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他回顧了產業委員會成立5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並表示,本次論壇是產業委員會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學術論壇,將引領中國婦幼健康服務產業關注科研,創新適宜技術,營造科技領先的環境,徹底改變低水平重複和簡單粗糙模仿的商業模式,推動婦幼健康服務產業升級換代的進程,促進與滿足廣大婦女兒童健康需求的技術、服務、產品的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隆華科技:PMI材料在國內外軍民領域應用範圍廣泛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4日訊,有投資者向隆華科技提問, 請問董秘:企業PMI材料在航天、航空、飛機、飛彈領域應用是否廣泛?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湖南兆恒生產的PMI泡沫材料以其高耐熱性和高力學性成為碳纖增強複合材料的最理想芯材,PMI材料在國內外軍民領域應用範圍廣泛,經過多年的發展驗證,PMI泡沫材料依靠其優異的性能和日益完善的功能,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醫療等領域。
  • 2019年中國智能寫作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2019年6月29日,中國智能寫作產業聯盟成立一周年之際,中國智能寫作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中國智能寫作產業發展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安徽語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中國智能寫作產業聯盟主辦,在北京展覽館12號館開展,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論壇同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