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避孕意識和措施落後,每家每戶都有七八個孩子。在那個溫飽尚不能滿足的年代,孩子生得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到了八九十年代,國家為了提高國民素質施行了計劃生育,孩子數量變少了,養育質量也提升了。不過,還是有一些家庭重男輕女,盲目的多生孩子。
再看現代,人們對於「生孩子」觀點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丁克族」堅決不生,另一派就被稱作「生育機器」,既嘲諷了盲目生娃,又體現了生育觀念落後。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一位90後的姑娘已經是7個孩子的媽媽了,自從20歲結婚以後就一直在懷孕生娃的路上奔波。
短短9年間,小夫妻倆生了2個女兒5個兒子,沒有婆婆的照顧只能寶媽一個人照料一大家子,公公身體不好無法勞作,丈夫的收入也很微薄,勉強能夠度日。
年僅29歲,有些人還沒有結婚,有些人還依偎在父母身邊,而她卻說自己每天就是圍著7個孩子轉,偶爾有時間趕緊去做一點農活,屬於自己的時間根本沒有。
也有人問過她「家境不好,為什麼還生這麼多孩子呢」?
而她的回答令人心酸「沒錢打,只能生下來」!
而她的命運一眼就能望到底,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將來生活艱苦,等7個孩子都結婚成家,她的人生也到了盡頭,吃了一輩子卻享不了福。
看了她的遭遇才明白,女性成為「生育機器」不是單純的想為夫家生孩子,而是生育觀念落後,連基本的避孕知識都沒有,這樣的女性命運可悲,也害了孩子的一生。
1)正確避孕,少生精養
「生育機器」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生而不教」,並不是父母不想教育,而是金錢、精力不允許。
建議年輕夫妻們在備孕前認真考慮,現有的經濟能力、養育能力是否能滿足孩子的成長,如果不能就要提前避孕,即便生一個孩子,做到精養也能勝過10個孩子。
2)最佳生育胎數:2胎
生孩子不僅考驗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還威脅著女性的身體健康水平,生得越多越危險。
不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會給身體造成傷害,妊娠紋、衰老、妊娠斑、肚皮塌只是表象,身體內在的產後後遺症會跟隨後半生,孩子省得越多症狀越明顯。
二胎政策開放了,家庭最佳的生育胎數就是兩個孩子,一來孩子有了伴,二來父母壓力不會太大,三來容易一兒一女湊成「好」字,四來生完二胎寶媽的生育年齡剛好到達上限。
3)「性別」不是最重要的
已經21世紀了,還是有不少地區存在「重男輕女」現象,也有人為了生一個男孩成為「生育機器」。
其實,在科技發達、法律健全的現代社會,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孩兒出嫁也需要嫁妝,女孩信息更加細膩,對待父母更加體貼。
所以,別再做9年懷7胎的「生育機器」了,考慮好孩子的養育成本,做好正確的避孕措施,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