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朋友家6歲的孩子多多和爸爸被關在了電梯裡,雖然最後有驚無險,但孩子父母著實嚇得不輕。
正值周末,爸爸帶多多出去玩,多多高興極了,帶上零食、水壺和心愛的小弓箭。下樓時,爸爸邊刷手機邊等電梯,很快電梯到了,爸爸頭也不回,叫了聲多多跟上,就先進了電梯。多多擺弄著小弓箭也跟了上來,可沒人注意小弓箭細細的箭柄被電梯門夾個正著,電梯門沒有因為異物而打開,反而直接閉合運行,被卡的箭柄被電梯拽到轎廂頂端,電梯停在了兩層樓中間。爸爸第一時間按了所有樓層按鍵,打電話給物業,電梯維修人員幾分鐘就趕到了,從外面打開電梯才救出了父子倆。
事後多多爸爸痛定思痛、認真反思,學了很多乘坐電梯的知識和注意事項,發現自己對乘坐電梯的安全認知還存在很多不足,對孩子的教育更是不夠,甚至存在很多誤區。
多多爸爸在搭乘電梯前一直在看手機,電梯到了,看也不看邁腿就上,多多爸爸以前經常這樣,並沒覺得有何不妥,其實這種習慣是很危險的。
2017年7月,一位媽媽站在電梯出口附近,不時低頭看手機,隨行的小女孩不時用手摸電梯門。電梯停下,兩扇門打開,女孩原本放在門上的左手,突然被門帶進縫隙……
2012年,一位媽媽抱著孩子和孩子奶奶一起等電梯,電梯門開了,電梯卻因為故障還停在樓上,結果媽媽一腳踏空,母子二人掉進了電梯井,隨後被送往醫院急救而奶奶因站在後面而逃過一劫。這位母親是由於抱著孩子產生盲區或者基於對電梯習慣性信任已不得而知,但電梯開門後先認真觀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事先只需認真看一眼,也許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
多多爸爸發現,電梯門閉合時段,最容易把人夾到,雖然電梯感應到人會很快彈開,但被夾一下終歸不舒服,如果遇到感應不靈敏的電梯,成人都覺得疼,換成兒童很可能導致受傷。
家長攜帶孩子乘坐電梯要多加看護,最好牽著孩子的手,帶在身邊,防止孩子先於大人衝進電梯,也不要把孩子獨自落在後面。同時,務必關注攜帶物品有沒有完全進入電梯,特別是細小物品,電梯感應存在盲區,細小物品很容易被電梯感應忽略,如樹枝、狗繩、衣服等。
多多爸爸感嘆的說,如果當時我注意到這一點,早一點幫多多收好玩具,這次的事就完全可以避免。
電梯故障時第一時間按下所有樓層按鍵是多多爸爸從網上看來的,但事後學習才知道,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當電梯發生失速下落時,這樣做並不能讓電梯減速或停止運行。
因為電梯樓層按鍵並不是電梯安全裝置,只是使用人與電梯的交互的界面,當向其輸入數位訊號時,控制系統根據所輸入的信號控制電梯到達相應的層站。當電梯失速下降時真正起防護作用的是電梯限速器,當電梯下降速度等於額定速度的115%時,這個安全鉗聯動保護裝置就會動作,切斷主控制電源,使電梯制動系統工作,同時觸發的安全鉗動作把轎廂夾緊並保持靜止狀態。
多多爸爸說,經過此事後他反思最多的就是平時一定要深入了解安全知識。這次多虧和孩子在一起,要是孩子自己關在電梯裡,真不知道會怎樣。以後涉及安全問題,一定會對孩子認真教授,詳細講解,最好加上模擬演練。平時多練習總比關鍵時刻掉鏈子強。
1.注意觀察電梯檢驗合格標誌。
正常情況下電梯內都會張貼定期檢驗合格標誌和人員聯繫方式,且應始終處於有效期內。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與電梯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聯繫。
2.不要讓年齡偏小的兒童獨自搭乘電梯。
一是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容易發生危險。2017年8月,浙江義烏某8層樓的服裝市場內發生一起兒童墜落電梯井事件,根據監控錄像顯示,小男孩進入觀光電梯後,在電梯上行過程中時,孩子往電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致使電梯線路板短路,電梯發生故障,孩子又在電梯裡蹦跳了幾次,隨後電梯在兩層樓之間懸停,電梯門處於半開狀態,孩子多次按電梯按鈕、呼救均未果。之後,孩子爬入電梯內門和外門之間的縫隙,從監控中消失,發現時已墜入電梯井,生命垂危。
如果孩子當時有家長陪同,或是接受過安全教育以及引導管束,相信這起慘劇就可以避免。家長要及時教育孩子,乘坐電梯時不許打鬧、蹦跳,不許隨意按樓層鍵玩耍,不用身體或手擋電梯門等。
二是很多電梯應急按鈕處於樓層按鍵之上,孩子即使掌握急救方法,受身高所限也無法按到按鈕,一些緊急呼救裝置(電話,對講機等)也因為怕成人誤碰或孩子好奇玩耍而安裝在較高位置,兒童根本無法使用。
三是對有獨自搭乘電梯需求,年齡較大的兒童除教授必要安全知識外,有條件的可以給孩子配備電話手錶,方便孩子及時和外界溝通,實時了解孩子情況,確保安全。
3.家長手機務必存有小區物業或維修電話。
因為電梯故障按下緊急按鈕卻無人應答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電梯內求救電話也未必都能接通,此時如果手機有信號,直接聯繫物業也許就是最快的方法。如果手機顯示無信號,可以試著撥打110報警電話。
4.保持情緒穩定,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此時自己強行撬開電梯門,甚至爬出電梯轎廂,是萬萬不可取的,尤其當電梯停在兩層中間時,如果擅自爬出電梯會有造成意外傷害或墜入電梯井的可能。
5.急救姿勢要記牢。
如發生電梯突然墜落,被困人員要迅速將整個背部和頭部緊貼電梯壁,最好緊握扶手固定位置,可以防止摔傷;如無扶手固定,可以用手抱頸,避免受傷,膝蓋呈彎曲姿勢,雙腳腳尖踮起,最大限度減緩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