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低微,生於貧困家庭,最艱難的時候一家八口擠在一間臨時搭建的棚屋裡。
他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也沒有資源,更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卓越成就。
27歲時創辦了京都陶瓷;52歲的時候開創了日本最大的通訊巨頭第二電信。
他在65歲時被查出患有胃癌,雖然胃部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可他依舊照常工作。
他在78歲的時候應邀日本首相邀請出任日航董事,他僅用400多天的時間就讓日航轉虧為盈拯救了這個快要破產倒閉的企業。
他和松下幸之助一樣,被尊稱為日本的經營之聖。
他的經營之道極為獨特,其中摻雜著哲學以及利他之心。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哲學和經營糅合在一起的企業家,他就是稻盛和夫;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也是僅存於世的一位。
一個真正白手起家卻又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
我們國內著名的企業家馬雲、任正非等都曾東渡日本親自登門拜訪過稻盛和夫向他請教經營之道。
社會上,很多人都覺得在碰到困難遇到逆境的時候都是上天在捉弄自己,為此非常煩躁。
但在稻盛和夫老先生看來,人的一生中不管遭到了多麼大的困難,不管陷入了多麼糟糕的逆境,只要堅守本心,磨練心性就沒有什麼是無法戰勝的。
人生不是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洗滌和磨練,讓它在謝幕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裡稻盛和夫先生所說過的一句話:利他之心是成功的基石
起初,這句話我並不理解,也難以認同,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
不過我隨著對《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的深入閱讀下,我漸漸的改變了這樣的一個思維。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下,為什麼說利他之心才是成功的基石呢?
人在做事的時候動機是很重要的,善意的動機是從關愛他人而出發,那麼自然二人的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相反,惡意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那麼再怎麼努力事情都不會順利,最終也只能是自食惡果。
這就好比因果關係,種下了善因自然會結出善果;反之亦然。
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在現如今的商場上非常流行:小贏靠智,大贏靠德,這個德可以是奉獻,可以是善良,但總歸為兩個字,便是利他。
說到這兒,我偶然間想起了在某個書本上看到過的小故事。
一個小男生因為家裡貧窮,沒錢上學讀書,所以就想著把家裡的蘋果給賣掉。
他託著一大袋的蘋果四處擺攤四處走街串巷,可走了一上午沒有一個人買他的蘋果,已經到了中午,小男孩兒又餓又累,他感到了無助和絕望。
不過就在這時,一名身著西裝的男子來到了小男孩兒的攤位前。
他看得出來小男孩兒現在的身體比較虛弱,於是就抽出了一百塊錢。
不過小男孩兒並沒有伸手去接,西裝男子自然知道小男孩兒是個有自尊心的人,於是笑著解釋道要把這一袋子的蘋果全都買下來,小男孩兒終於賣出了這一袋的蘋果。
多年後小男孩兒已經成了一家著名企業的投資人,四處尋找商機投資,當然這麼多年來小男孩兒始終都記著當初那個幫助過他的男子。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男孩兒得知那個當年幫助過他的中年男子的公司資金鍊已經快要斷裂了,隨時都有破產的風險。
於是小男孩兒就找了上來,進行投資,最後,中年男子的公司在小男孩的資金注入下又活了過來,並且越做越好。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當你時刻身懷利他之心對你的員工和親人以及身旁的好友時,那麼你的心性便能得到磨練,好的結果也會降臨到你身上。
在此我推薦大家可以看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書中不僅蘊含著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秘訣,還潛藏著對人生的感悟和深度理解。這是稻盛和夫先生用自己的一生智慧整理成的書,娓娓道來。
哪怕從中看明白一點,然後去實踐。時刻磨練我們的心性,身懷利他之心,那麼幸福的人生一定會降臨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