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定律、性質、法則、公式等,其中數學概念不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習數學,實際上就是掌握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應用的過程。事實證明,如果孩子有了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就有助於掌握基礎知識,提高運算和解題技能。相反,如果一個學生概念不清,就無法掌握定律、法則和公式,做題就會出現沒有思路,不規範等問題。
參考答案:
正確答案:
1、加數 + 加數 = 和
2、被減數 – 減數 = 差
和 = 加數 + 加數
差 = 被減數 – 減數
和 – 加數 = 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 – 差 = 減數
另一個加數 = 和 – 加數
減數= 被減數 – 差
差 + 減數 = 被減數
被減數 = 差 + 減數
3、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表示幾個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幾個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幾個百)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讀作是寫語文字,寫作是寫數學字個的前面寫數學字,個的後面寫語文字。
4、在「︸」下面就是求總數,用加法計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減法計算。(-)
5、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少)幾的問題
求大數比小數多多少,用減法計算。(-)
求小數比大數少多少,用減法計算。(-)
大數=小數+多出來的數 小數=大數-多出來的數 多出來的數=大數-小數
6、時針短,分針長。1時=60分 60分=1時 1刻=15分
分針指著12是整時,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分針指著6是半時,時針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重點:鐘面數字有十二個。兩數之間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時針轉一個數字是一時,分針轉一個小格是一分,一時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時。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多了多少分,仔細看分針。
7、湊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來唱湊十歌,九湊一,八湊二,七湊三來六湊四,兩五相湊就滿十。湊十法: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
8、圖文應用題:先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確定用加法或減法計算。最後要記得寫答。
9、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10、求還有、還剩、剩下是多少,用減法計算。(-)
11、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2、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13、長方形有4條邊,正方形有4條邊,三角形有3條邊。
14、至少要用6相同的小根小棒可以擺一個長方形。
15、至少要用4根相同的小棒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16、至少要用3相同的小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17、硬幣是圓的。
18、至少要8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
19、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0、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相等 。
圓柱上下有兩個平平的面,這兩個面的大小相同。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2、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釐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對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可以知道物體的長度。
4、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來表示。
5、1米=100釐米 ;1m=100cm;1米裡面有(100)個1釐米。
6、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有兩個端點。
7、掌握畫線的方法。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複習卷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筆算(列豎式計算)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筆算(列豎式計算)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3、列豎式計算時,進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圓點)不可省略。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二單元複習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一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
2、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每個三角尺上都有一個直角,每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判斷: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鈍角,比直角小的是銳角。
5、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和角的張口大小有關。
判斷:用放大鏡看一個角,角變大了。(×)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複習卷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個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
或: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乘數×乘數=積
(1)2個4相加 :2×4=8
(2)2個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4)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二年級數學表內乘法(一)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或長方體。
二年級上冊數學《觀察物體(一)》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2、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
3、分針走一圈,時針走1大格
1時=60分,一刻=15分,半小時=30分
4、整時和半時
整時:分鐘指著12,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半時:分鐘指著6,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5、時間的計算
時間的加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過幾分是幾時幾分,要用加法計算。
計算時,時加時,分加分,滿60要向前一位進1.
時間的減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之間的時間有長,要用減法,用終止的時間減去起始的時間。
計算時,時減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當60.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複習卷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一)
1、根據問題情境,有條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問題要考慮排列順序的問題。
題1:用1、2、6三張卡片可以組成(8)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91、92
題2:用1、2、6三個數可以組成(6)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
題3:把兩件衣服放到三個不同的箱子有(9)種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個箱子和兩件衣服放一個箱子。
題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幣可以組成(7)種幣值。
分1枚、2枚、3枚進行組合。
參考答案:
1、長度單位有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公裡)。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釐米、分米做單位;
測量比較長的物體,如山的高度,電視塔的高度,樹的高度,樓房的高度常用米做單位;
測量路程或者河流的長度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2、重量單位有克、千克、噸。
1噸=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很輕的、可以拿在手上的物體的用克做單位,如雞蛋、蘋果、粉筆頭等。
一般重的物體用千克做單位,一袋洗衣粉、一個人的體重等。
較重的或大件物品,如:大象、藍鯨、車或船的載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3、列加法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4、列減法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向前一位借「1」,當10。然後與本位上數相加後,繼續減。
5、加法的驗算方法:和 - 加數 = 另一個加數
6、減法的驗算方法:差 + 減數 = 被減數
7、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四個角。
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具有不穩定性,容易變形。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
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點: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8、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長+寬)× 2
長方形的周長=長×2 +寬×2
長方形的長 = 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 = 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 = 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 = 周長÷4
9、被除數÷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10、餘數一定比除數小。除數一定比餘數大。
11、時間單位有:時、分、秒
1時=60分 1分=60秒
12、1天=24小時
(也就是說時針一天要走2圈。)
13、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
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經過時間
14、(1)列乘法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0加上任何數都得任何數。
(3)在估算過程中先把多位數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數,用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數去乘一位數,得到估算結果用「≈」表示。
15、(1) 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圖形的四分之一,寫作1/4。
(2)比較分數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個分數就大。
(3)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運算規則: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16、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性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確定的包含一定存在的現象和不可能存在的現象;不確定的只包含可能出現的現象。
參考答案:
1、億以內的計數單位有: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且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個位起,從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級,分別是個級、萬級、億級。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2、億以上數的讀法:
(1)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後寫個級。
(2)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中間或前面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3、億以內數的寫法:
(1)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後寫個級。
(2)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4、比較數的大小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數大於位數少的數;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就比較下一位,直到比較出大小為止。
5、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首先要確定省略哪一位後面的尾數,然後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位,最後按「四捨五入」法求其近似數。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是小於5還是等於或大於5。
6、0也是自然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7、線段的特徵:有兩個端點,長度有限。
射線的特徵: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
直線的特徵: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8、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
9、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叉開的越大,角越大。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º 」表示。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º。
10、角的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1、小於90º的角叫做銳角。等於90º的角叫做直角。大於90º而小於180º的角叫做鈍角。等於180º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等於360º的角叫做周角。
1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先把兩位數分成幾十和幾,再分別乘一位數,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例:16×3=10×3+6×3=48
13、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14、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15、每件商品的價錢,叫做單價。
單價=總價÷數量;數量=總價÷單價;總價=單價×數量;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16、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17、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18、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19、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直線垂直,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0、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對角的度數相等。
21、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不平行的那組對邊,分別叫做梯形的腰。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當一條腰與上底、下底垂直時,這個梯形叫做 直角梯形。
22、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
前面的內容: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1-第7單元知識梳理,附答案可列印
相關文章推薦
一年級上冊語文 一年級上冊數學
二年級上冊語文 二年級上冊數學
三年級上冊語文 三年級上冊數學
四年級上冊語文 四年級上冊數學
五年級上冊語文 五年級上冊數學
漢語拼音 看圖寫話
每天堅持陪孩子學習十分鐘,影響孩子的一生。
單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可以直接進入茵苗教育微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