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楚天都市報】
五一小長假,
大家出門去玩了嗎?
記得一定要注意這種蟲子!
寧波市中醫院最近一個月
接診了十幾例被這種蟲子咬傷的患者。
醫生提醒,
嚴重的咬傷可能致命!
一位患者耳朵被蜱蟲死死咬住
10歲男孩爬山回來
肚子上多了一隻蟲
上個雙休日,天氣晴朗,上小學的龍龍和爸媽一起去爬山,玩得很開心。晚上回到家洗澡,他發現肚子上多了一個小蟲子,趴著一動不動,感覺要鑽到肉裡去了,於是趕緊喊媽媽。龍龍的媽媽比較警覺,知道身上咬了蟲子不能隨便扯,趕緊把孩子送到了醫院。
「蜱蟲咬住一個地方就不鬆口,我們給孩子的肚皮上打了一點麻藥,一方面讓蟲子咬著的力量鬆弛,一方面也為孩子減少疼痛。」
寧波市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慧告訴記者,麻藥起效以後,醫生用鑷子把死死咬著龍龍的蜱蟲完整地取了下來,然後對傷口進行了消毒,同時叮囑龍龍媽媽,雖然蟲子取下來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孩子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等症狀,一定要馬上來醫院就診。
每年四五月是蜱蟲咬傷的高發期
每年四五月,都是蜱蟲咬傷的高發期。寧波市中醫院急診科統計,最近一個月,醫院收治了十幾位蜱蟲咬傷的患者,所幸經過及時處理,都沒有引起嚴重後果。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蜱蟲一般在丘陵地帶出沒。」王慧醫生介紹,蜱蟲是一種體外寄生蟲,一般叮咬家畜、寵物,也會咬人。蜱蟲咬了人之後,不容易弄掉,它會將自己的整個口器嵌進皮膚裡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只在產卵和蛻皮的時候才會自行脫落,一般要兩三天,隨著攝入人血,蜱蟲的體積也會變大,後面可以長到平時的十倍大小。
「被蜱蟲咬傷不能自己往下拽,否則口器留在皮膚裡,容易感染。」王醫生說,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還容易引起疾病,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寧波市中醫院曾接診過一位來自新昌的老人,因為被蜱蟲咬傷後引發全身出血症狀,身上布滿出血點和瘀斑,血小板急劇減少,生命危在旦夕。
五一去野外活動要做好防護
蜱蟲叮咬可引起的疾病很多,包括蜱癱瘓症、蜱咬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萊姆病、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等,嚴重的可以引起死亡。蜱蟲更為人所知的是其體內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輕則表現為發熱乏力,重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為15%。
加拿大歌手艾薇兒就曾因被蜱蟲叮咬患上了萊姆病。2015年,她接受美國《人物》雜誌採訪時回憶:「我不知道被一個蟲子咬一口這樣可怕。我臥床了五個月,我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說不出話來,動不了。我以為我快死了。一天晚上,我想刷牙的時候,甚至站不起來。」她和因蜱蟲引起的萊姆病抗爭了五年後才復出。
一位患者頭部殘留的蜱蟲
王慧醫生提醒
▼
每年5-7月,是蜱蟲繁殖的活躍期,這個時候也最容易被蜱蟲咬傷。五一期間,大家去野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防護。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建議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往年頭皮被蜱蟲咬傷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醫生提醒大家去野外也一定戴上一頂帽子。當天的戶外活動結束後,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蟲叮咬或爬上。
編發: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