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就業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1月20日,有學生向新京報透露,中山大學可能全面取消赴海外交換生項目。
當日,新京報記者聯繫中山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了解到,因伯克利大學提出了不平等條件,社會學系赴伯克利學習的交換生項目未能按期籤署。
中山大學交換生收到伯克利大學郵件
稱學校取消項目合作
11月20日,就讀於伯克利大學的中山大學交換生楊輝(化名)於上午8時收到伯克利大學國際學習項目(BISP)負責人發送的郵件,稱中山大學定全面取消2020年春季赴伯克利交換生項目,還稱中山大學限制學生去任何國家交流學習。了解到部分學生已經支付了申請費、籤證費、房租和機票,建議已被交換項目錄取的學生聯繫中山大學校方。
楊輝是中山大學2017級本科生,今年9月以交換生身份來到伯克利大學,預計下個月結束學習回到中山大學,交換項目的取消對楊輝這一屆交換生的學習生活不會產生影響。但楊輝表示,下一屆即將赴伯克利大學參加交換項目的學妹已租了他目前住的房子,目前楊輝正在幫學妹聯繫平臺進行轉租。
中山大學確認該交換項目不再繼續
稱對方提出不平等條件
當天下午,新京報記者聯繫上中山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負責人,對方表示,與伯克利的部分合作確實無法繼續,但僅限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合作項目,不代表中山大學不願與伯克利大學繼續合作。更不可能如郵件中所稱「中山大學限制學生出國」。事實上,中山大學一直鼓勵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目前,中山大學與其他海外院校的交換生項目都在照常進行。
該負責人表示,未收到伯克利大學通過官方渠道發出的該項目取消的決定,而是通過發給交換生的郵件間接得知的。「交換項目協議的籤署涉及多方面的考量,伯克利是在籤署協議的流程沒走完的情況下,單方面理解成中山大學不願意合作。」
上述負責人還透露,之所以社會學系與伯克利大學的交換生項目協議暫未籤署,一方面是因為伯克利大學提出了不平等條件。按照交換生協議的要求,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派出學生赴伯克利大學學習,伯克利大學需派同等數量的學生到中山大學。「但伯克利大學沒有那麼多學生來我們學校,造成兩邊人數失衡狀態。以往的彌補做法是,中山大學會為伯克利多提供一些夏令營名額,比如中山大學派出5名學生去伯克利大學交換一學期,可以接收20名伯克利的學生參加中山大學的夏令營。」
而對於此次交換生數量上的失衡,伯克利大學要求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支付交換生學費差價。「這個我們做不到,中國高校的學費和美國高校的學費是不一樣的,他們提出的這種條件有辱學校形象」。 中山大學該負責人還表示,據他們了解,伯克利大學會為中山大學交換生安排實習,但拒絕提前告知學生具體實習單位,最終他們給中國學生安排的部分實習單位是不被中山大學所認可的。綜上原因,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未能在伯克利大學希望的時間籤署交換生協議。
11月20日,新京報向伯克利大學發送郵件核實該事件,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中山大學每年會有10名左右學生通過社會學系的交換項目前往伯克利大學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