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國民素質也不斷提高,國家在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不文明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屢見不鮮,如何提升國民素質,我認為要從娃娃抓起。學校德育教育是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國民素質的最主要環節,家庭教育對於學生素質的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下面我將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分析如何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素質。
(一)加強《中小學生行為規範總則》教育。
要求學生熟記《中小學生行為規範》,還要能理解,要深入孩子的內心。學校有專門負責德育的德育副校長和少先隊大隊部或團委會,可以在全校大規模開展「美日一好事」的活動,通過廣播站進行播報與表揚。可以利用「一日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貧困孩子生活的艱辛,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黨和國家。更要利用少先隊、班團委活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加強德育教育,切忌形式主義。今日教育與往日教育相比,孩子叫「老師好」的少了,他們對「紅領巾」的榮譽感降低了。這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相關,孩子更願意與老師兄弟姐妹相稱,老師更願意與孩子做朋友;「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染成的,但畢竟年代相距甚遠,如何讓孩子理解紅領巾的意義,牢記「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的使命,這與學校的宣傳也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如若沒有了民族榮譽感,沒有了自我精神追求,那他的行為如何高尚起來呢?
升旗儀式培養愛國熱情
2、加強班風建設,打造優秀班集體。
班幹部要具有模範帶頭作用,班主任要對好的典型時常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能使孩子們明辨是非,會分善惡,從而在關鍵時刻做出自己的行為判斷。只有具有了精神追求,孩子們的自控能力才能得以提升,才能在面對是非善惡時不誤入歧途,擋得住誘惑。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要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班風,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良好的班風是提升學生素質的最主要途徑。
班團活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思想與行為。教師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在教務上踏實上進,在管理班級上認真細緻,學生多半也會跟你一樣。特別是小學生,老師的言傳身教對他們來說就是基石,不僅僅是奠定了他們學習的基石,更是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每一位教師一定要嚴於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中小學德育素質的提高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家庭三者共同作用。學生如果離開了學校,沒有了學校的規章制度的管束,沒有教師、同學的監督,他就是社會上的一員,周圍人群的行為是否規範,是否遵守社會公德,他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只有他們周圍的人都遵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才能鞏固學生在學校的德育教育;如若不然,學生不禁就要懷疑:為什麼只有我不扔垃圾?為什麼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發現亂塗亂畫等不文明的行為?為什麼人們可以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為什麼有小狗隨處大小便?這無數個「為什麼」會從孩子腦子脫泳而出,顛覆他們的觀念。學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在無數個「為什麼」面前也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家長學校加強家校聯繫
家庭德育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孩子在進行學校教育前的行為習慣都是在家裡養成的。家庭教育的好壞(包括父母對孩子的引導,親戚朋友對孩子的影響)直接關係到孩子學校德育教育觀念的形成。學校裡每每下課都有打架的,追其原因,大多只是一丁點小事引起,有時候甚至打到兩敗俱傷。這裡面不乏有家庭教育失敗的原因,孩子自私小氣,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吃虧」等等,讓學校德育教育頻頻受阻,難為了孩子自己吃虧,也影響的班風,這種思想行為以後在社會上也會引起更大的爭端。
到底如何加強中小學德育教育,你如何看待?我是野火談教育,歡迎關注並留言、點讚、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