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2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 2019產品創新大會·北京站】完美落幕。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老師,他給大家帶來的是《從圖靈機信息輸入原理,談產品變革》的精彩分享,本文為現場分享內容整理。
假如有一個高等智慧生物,每隔100年來地球看一次,他如何評估地球文明的發展水平?他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應該是什麼?
應該是:看一下他們是否發現進化規律。
達爾文發起了人類最大的認知革命。他通過進化論,告訴大家:人類是從海洋從魚進化而來的。
達爾文有拖延症,確定了進化論的思想體系20年後,才著書立傳。他也是個富二代,家裡非常有錢,所以他有大量的時間去收集植物。
作為一名博物學家,他發現了進化論,自己卻是近親結婚——他和他親表姐結婚了。環球旅行回來後,他得了怪病,自己在一個距倫敦不遠的小地方生活了40年,終生沒有怎麼出過門。
進化論的發現,源於一場偉大的旅行。
1831年,達爾文隨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從22歲到27歲,5年時間。他還沒回來的時候,名聲已經傳遍英國,已經是一名知名科學家了。
其實,考慮過進化論的不僅是達爾文:
華萊士和達爾文相差十幾歲,達爾文29歲有了進化論的觀點,華萊士35歲也提出了進化論;兩個人的觀點非常相似。他們兩人的論文討論的都是一個話題:物種變異,和自然選擇(其實都是一回事兒)。
他們兩者其實沒有什麼共同點:一個是富二代,要給家境貧窮;一個自學成才,一個上了很好的大學。但他們都進行過環球旅行,都看過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而人口論的核心觀點,就是說人類的繁殖都是指數式增長,但是自然環境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回通過戰爭/飢餓等手段控制人口——這個觀點,啟發了他們提出進化論。
1936年,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提出了圖靈機的概念。他提出的觀點兩次改變了歷史:一是提前結束了二戰,避免了1500萬人的生命損失——圖靈破譯了德國的密碼機。二是圖靈機的概念啟發了後來的計算機設計——馮·諾伊曼結構計算機,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網際網路行業。
圖靈機概念非常簡略:一個讀寫頭,一個紙帶;紙帶上有不同的狀態,在讀取之後,根據內部程序進行下一步操作——基本上,學過計算機的都知道這點。
如果按照圖靈機的定義,一個單獨的「人」也是圖靈機:外部物理環境,通過眼睛、耳朵輸入信息,大腦的程序做出判斷對外界進行響應。
後來,有人根據圖靈機的概念發明了一個生命遊戲——蘭頓螞蟻:一隻螞蟻在一個黑白的二維空間上行走,碰到黑的就向左走,碰到白的就向右走,走過之後把當前的方塊進行反色處理(白變黑,黑變白),只有這三個規則。
再後來,人們在生命遊戲的基礎上改進成了細胞自動機(元胞自動機):任何一個點,它周邊有2到3個像素的時候,中間的像素就存活,或者誕生一個新的像素;如果周邊有更多的像素的時候,中間的黑的就會變成白的(因為資源太多,導致死掉)。
有很多方塊的時候,細胞自動機就會開始動起來;當越來越多的時候,就像是一種小生物。
1992年,Wolfram 重新開始研究細胞自動機,他花了10年,用計算機生成了各種各樣的花紋,包括股市的K線,自然界中貝殼上面的花紋等等。最後寫了一本1200頁的書,這本書在矽谷非常風靡,扎克伯格、習大大都在看這本書。
Wolfram 的觀點是:宇宙的本質是計算,就是一個計算機。
網絡上有個測試:如果你老公出軌了,多少錢可以平息你的憤怒?
10萬,你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羞辱我?1000萬,是不是可以原諒一次?1億,是不是可以平息憤怒?
一切都是可以計算的,你感覺不到而已——你的大腦在進行計算,只是你注意不到這個過程。
下面有三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其實是等價的。
寶寶過家家,其實是在進行大量的學習和模仿。
我原本以為是大腦自己設計的一個學習程序,從兩歲開始一直到六七歲,通過過家家來進行更快的學習;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
有一段事件我喜歡看一些奇葩的實驗視頻。比如一顆子彈可以穿透幾本書:你背著一個裝滿書的書包,一個恐怖分子給你來一槍,能不能把你打死。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改裝車:車本身5萬塊,他花了20萬進行改裝。或者是把一個西瓜從30米稿的塔上丟下來,爆裂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為什麼老外經常進行這種瘋狂的實驗,內心的原動力是什麼?
後來我明白了,這其實也是一種過家家:過家家並不是一個過程中的狀態,而是一個一生都在增強的行為。
小朋友的動手能力/操控能力不是最強的,所以只能用模型來進行模擬;當他能操控物理世界的時候,就不會再模擬了——七八歲已經可以使用真正的鍋了,為什麼還要玩假鍋?
過家家的過程,其實分四個模塊:
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個真正的AI機器人,這四個模塊必不可少:
產品經理其實也是這樣:
我們天天都要看數據,發現某天DAU數據下降了;提出一些假設——可能是推送沒有開,或者需要做AB測試;然後我們執行假設,最後得到結論。
我在看了很多圖靈機之後,形成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圖靈機思維。一種非常底層的模型,它揭示了事情的本質,給了我很多啟發。
很多時候,其實不是思維深度有多深,而是信息輸入的差異有多大。
這是一個我非常深刻的結論。
產品經理的工作,我覺得就是連接需求和模塊:
在獲取信息階段,產品經理了解物理世界存在哪些需求;在了解過程中,他會知道哪些模塊是可用的,然後在兩兩之間做一個關聯,成為連接需求和模塊的一個橋梁——他不需要去創造什麼,就是「提出問題,找到答案」這麼簡單。
問題都有答案,但多數問題都是信息不足的問題。
舉個例子:拼多多剛出來的時候,賣的是非常便宜的水果,口碑全壞掉了,大家開玩笑說應該叫「假多多」;很多人還不理解它為什麼存在的時候,它居然上市了,而且市值二三百億美金,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當你不理解一個產品為什麼成功的時候,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個物理世界——這個需求一直是這麼強勁,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
我到現在還在困惑,為什麼拼多多這種奇葩還能成功?去年的時候,我採集了很多信息,突然想明白了: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多因素,至少有5-10個關鍵要素發生了變化。
比如:微信起來之後,社交裂變這種極限的傳播方式——過去很難讓一個東西在一天之內傳到10萬100萬1000萬人,但是微信可以做到;拼多多抓住了這個點,而且把它做到了極致。
比如:大家都在談消費升級的時候,拼多多卻反人性完成了消費降級,為什麼?
其實天貓淘寶一開始有大量的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級用戶,以及高達5億的下沉城鎮用戶,但是這5億用戶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可口可樂在非洲很貴,大概七八塊;中國可能是三塊,在美國可能就是兩塊了——越發達的地方,物價可能越便宜。
在三四線城市、農村這種地方,可能連一個正品洗髮水都買不到,很多衛生紙都是三無產品,連個品牌都沒有,拼多多滿足了被忽視的這5億人口的需求——5億人口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比如:拼多多完成了供應鏈的改造,用黃崢的話來說就是「完成了工廠到消費者的點對點直達」。
從農民賣菜,到我們去餐館吃飯的時候,這中間會有很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賺錢,每個環節都有成本——所以後面美菜這種產品起來了,因為它直接聯通了地頭到餐廳,而拼多多是直接完成了「從工廠到消費者」這一點,所以你可以在拼多多上看到很多「9塊9包郵」這種產品。
比如:供給受阻。
阿里剛上市的時候,《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抨擊過假貨問題(拼多多遇到的「假貨、欺詐」問題阿里全部遇到過),淘寶怎麼辦?搜索任何一個關鍵詞的時候,首屏的價格越來越貴,天貓的比例越來越高——你買到的幾乎都是正品。
但這樣擠壓了大量淘寶小賣家的生存空間,而中國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大量的供給被壓抑——小賣家也有很好的貨源,也有很好的質量,但是淘寶沒有他們這個空間了,只有拼多多。
比如:智能推薦算法。
今日頭條在BAT的紅海依然能出位,智能推薦算法功不可沒;拼多多也是一樣——它不重搜索,二是通過更好地匹配到你要買的東西,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
比如:點對點物流——這個和供應鏈改造的點不一樣。
2010年美團上線的時候,還沒有冷鏈物流;你賣了10000條魚,但是沒有物流可以承接。2016、2017年左右,在淘寶多年的市場布局和滲透下,中國物流的毛細血管到達了農村這一級。五年前你在中國農村是幾乎找不到一個快遞接收點的,但現在基本上都有了。
我們去衡量一個人如何成功的時候,總會說這個人有怎樣的出身,有什麼經驗,受到什麼啟發,才能做成這麼NB的事情——但其實,這種因素和成功沒有任何關係。
達爾文發現進化論,你會認為因為他是富二代,有大量的時間完成環球旅行;他爸爸、他爺爺都是醫生,他爺爺寫出了一些自然學說的書籍,你會覺得有影響——但這些,在華萊士身上都看不到,但是他也提出了同樣的見解。
所以,只要是在合適的環境裡,有一個合適的信息輸入,你也能把事情搞定——真實的區別並沒有那麼大。
我們做網際網路的,會以為網際網路佔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但其實遠遠不是——海天醬油市值2500億,而中國的搜尋引擎市場有多少?大概1000-1500億之間;中國的豬肉市場有3000億,而看起來高端的電影票房市場,從2010年2011年開始,票房市場才從100多億增長到600億——而中國辣椒醬市場就有800億了。
你會發現很多你不理解的東西,為什麼能活著,其實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個物理世界。
拼多多的崛起是因為小城鎮,沃爾瑪的崛起也是,它們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問一個問題:看說明書的男人和不看說明書的男人,選一個結婚,你要哪一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些人是只要是說明書就會從頭到尾完全看完。
答案是:選擇看說明書的男人結婚。
為什麼?
因為看說明書的人,知道這個東西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而不看說明書的人,很多東西你要琢磨很久才能明白。就比如我車上的自動循環按鈕,因為設計問題,過了三年我才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很多時候,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取決於你的思維深度,而是你看過的東西有多少——所謂「見多識廣」。
過去十幾年,我見過各種各樣奇怪的交互;回頭來看,不管你設計什麼產品,從來不需要在交互上創造什麼——一切交互創新,別人全都做過實驗了。
我在搜狗做了兩年半的第一任產品經理,從0到1億用戶,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做了大量的創新。比如「V模式」——簡單計算,日期表達方式,數字的大小寫轉換等等,當時我們特別熱衷,希望把所有應用性的流程都做到極致。
但現在來看,決定性的因素就兩個:一是準確率,二是皮膚——並沒有「V模式」對吧?所以,很多成功人士說的那些成功原因,並不是真正決定成敗的。
這個原因我也是幾年後才明白過來。
馬雲是中國最頂級的大佬,但是他身上很多地方領先於常人。
1985年,馬雲第一次出國,去澳大利亞住了一個月。1985年是什麼情況?中國第一次頒布因私出境規定的時候(1985年之前只有因公出國,沒有因私出國的)。
1994年,馬雲去了矽谷。而1994年是什麼時候?中國剛剛接入ISP剛連上網際網路。
2004年我大學畢業,2005年第一次上淘寶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會不會受騙」。但實際上,1995年亞馬遜就已經開始賣書了,馬雲已經更早看到了未來,已經不需要判斷了,網上賣東西是肯定是可行的。
所以,成功人士不過是時代的代言人,牛逼的是時代。
我們看新聞報導的時候,會覺得這個人從各種各樣的細節去尋找機會,創造機會,進而開啟了未來。
其實你從更長的時間線去看,是歷史在選擇這些人:誰先發現,誰能玩起來,機會就是誰的。
趨勢總會發生,機會的坑總會被填上,不是人創造了機遇,而是機遇選擇了人。
所以,成功人士不過是時代的代言人,牛逼的是時代。
2020產品經理大會全國巡迴現已開啟,杭州、廣州、上海、北京四城同步預售,與一線產品操盤手們一起,聚焦於探索產品經理與技術、體驗、創意、產業、B端的連接,發現更多產品經理的新可能!
戳此連結或點擊圖片,了解大會詳情:http://996.pm/Y2X02
人生就是一場漂泊,你有沒有找到你的國?
前湖畔大學梁寧: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
變革時代,商業思維力如何幫你推動變革?
數據智能驅動產品新紅利
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進化論、圖靈機和信息輸入
嘉賓演講視頻已經上架起點學院,視頻地址:
http://996.pm/YyrNd
課程限時特價9.9元,起點學院會員可免費觀看。了解起點學院會員,詳見
https://vip.qidianla.com/member.html
本文為【 2019產品創新大會·北京站】現場分享整理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為2019產品創新大會·北京站 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