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揭牌。5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獨特的辦學宗旨,圍繞「1314工程」積極開展探索,為推動教育公平和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做出新的貢獻,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在國家開放大學揭牌5周年之際,本網推出「國開故事」專欄,通過系列故事,多角度、全方位講述學校近年來取得的辦學成就,追憶「初心」,凝聚力量,激勵大家繼續前進!
國開故事(13)| 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 ——國家開放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師們
國家開放大學有這樣一個部門,那裡不僅每月都有來自海外的學生在上課,還常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來參觀,那裡工作著一群青春靚麗、意氣風發的姑娘們,那裡就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外開放的水平越來越高,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孔子學院是我國對外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的主要機構,截至2016年,我國在全球已建立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所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學習的人數有190萬,中外專兼職教師達到4.4萬。國家開放大學對外漢語中心也在這份光榮的事業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合作運行網絡孔子學院,為美國SCOLA Ⅲ「全中文教學頻道」製作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為密西根州立大學、西肯塔基大學孔子學院、印尼捷捷語言學校等海外教學機構派出中國教師,每年接收來自韓國、日本、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此外,中心還在不斷與非洲、中亞等國家加強聯繫,積極開拓海外學習中心,並不斷開展面向印尼的教師培訓,面向巴基斯坦等國的漢語培訓等等。
在這份事業中,最核心的角色便是教師。截至目前,國家開放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已經先後向美國派出過9位教師,印尼6位,智利1位,匈牙利1位。她們都是專業知識紮實、性格開朗活潑,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奉獻者,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譜寫著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曼妙篇章。
中國茉莉在匈牙利綻放
牛志楠從2014年開始在匈牙利羅蘭大學孔子學院任教,既教成人班、中學漢語興趣班,又教羅蘭大學中文系一年級的漢語興趣課,教學對象不同,任務繁重。成人班的學生來自社會各個行業,有著不同的學習動機和需求,同時也擁有不同性格,牛老師根據成人的特點自己設計話題和活動,準備全套的教學PPT、擴展練習、活動材料包等一系列教學資料,同時還把我校混合式教學的理念帶入孔院教學,經常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漢語學習及文化相關多媒體資源。
牛志楠老師(左二)在學生中間
在匈牙利工作的三年,牛老師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最令人驕傲的當屬自己指導的學生獲得了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匈牙利賽區預選賽冠、亞軍。李可和郝歌是牛老師在羅蘭大學的學生,因為對牛老師的喜愛和信任,兩人拿到比賽通知後,都第一時間請她輔導。牛老師對她們進行了緊鑼密鼓的訓練,訓練場地包括牛老師的住所、辦公室、教室、公園、咖啡館……牛老師根據兩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採取「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的策略,結果不出所料,李可以幽默風趣的演講內容,大方自信的颱風及優美的舞姿斬獲一等獎,郝歌則僅以3分之差得到二等獎。比賽結果宣布的剎那,牛老師和她們眼中都泛出了淚花。獲獎的學生不僅得到赴湖南進行決賽及觀賽的機會,還獲得了孔子學院來華留學獎學金,這對兩位剛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講無比珍貴。
牛老師與獲獎學生
賽後,兩位女孩子立即成了「明星」,各路新聞媒體爭相採訪、拍照,但是兩位學生沒有忘記老師,她們給牛老師發來了簡訊:「您是我們見過最好的老師,大家都知道,您今年已經不教我們了,但您還是用您自己全部的時間來幫助我們,甚至借給我們您的衣服和化妝品。您教了我們太多太多,謝謝您,老師。」收到信息的牛老師感到深深的欣慰和驕傲。
今年4月,匈牙利2017中國電影展在布達佩斯開幕,牛志楠老師還擔任了開幕式的主持人。她落落大方的表達、美麗優雅的姿態展現了身為中國漢語教師的最美風貌!在匈牙利這片異鄉土地上,牛老師就像一株靜靜開放、散播芬芳的中國茉莉,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感動著身邊的的每一個人。
牛志楠老師(左一)在主持
新絲路,新夢想
劉佳寧老師2015年加入對外漢語教學中心,2016年被派往印尼的亞洲國際友好學院任教。一年多來,她先後承擔了大學三年級的中國國情文化課,寫作課,商務漢語,教學心理學以及四年級的精讀綜合課及外貿漢語等課程。除了正常的教訓任務外,劉老師每學期還要承擔十幾名大四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以及幾十名學生的論文評審工作,可以說是身兼數職、任務繁重。
劉佳寧老師在上課(左一)
印尼的大學生多是半工半讀,來自社會各行業,針對他們下班後來上課難以集中精力這一點,劉老師從生活細節入手,首先與學生多接觸、多交流,成為朋友,設計活潑有趣的課堂活動,來增進師生感情。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不僅愛上了劉老師的課,學習成果也相當喜人。學生們用漢語交流越來越順暢。劉老師第一年任期結束後,在學校及學生的強烈挽留下,又延長了一年繼續留在亞院支教。
不同的國家,同一個夢想——對學漢語的外國學生來說,能夠參加「漢語橋」比賽並獲獎,就是他們最燦爛的「夢想」之一。2017年5月7日,第十六屆「漢語橋」印尼賽區蘇北省選拔賽在棉蘭舉行,來自亞洲友好學院的柳天貴與黃愛庭分別摘得大賽的冠軍與季軍,陳建銓、歐陽黛莎兩位同學獲得「優秀獎」,他們都將有機會赴雅加達參加印尼地區總決賽。將學生送上實現夢想的舞臺的正是來自國家開放大學的劉佳寧老師。
劉佳寧老師與「漢語橋」選手
劉老師在印尼的時間雖然不長,卻深深體會到了當地華人對祖籍國深厚的感情以及對學習漢語的堅持與熱情。因此,在當地舉行的各類漢語大賽中,劉老師都積極參與,並多次受邀擔任嘉賓評委,這些活動均得到當地媒體的大力報導。劉佳寧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尼站的堅守,必將在印尼漢語教育的功勳簿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遠程漢語教學在美落地開花
一臺電腦,一個耳麥,一條網線,便是她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傳統教室的喧鬧,也不能常常與學生見面互動,更不能時時刻刻在學生的身邊解惑答疑,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這個世界中也許不再那麼有魔力。而她,卻為這個世界裡的學生開啟了通向中國語言文化的大門。她就是赴密西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任教的江子鷺老師。
江子鷺老師在上課
網絡時代讓溝通超越了空間,但依然帶來了很大的新挑戰。江老師發現傳統教學方法在網絡教學中的教學效能低,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盡人意。她說,剛開始接觸這份工作時,她覺得網絡學習者常常像居住在孤獨星球的人們。在調研過程中,她發現學生面臨的障礙重重:網絡學習沒有辦法讓他們像在教室裡那麼有趣,他們和老師的距離感很強,互動感也不夠,有限的面授時間讓他們的語言輸出和操練時間也變得非常有限,學生們認為網絡教學是無法讓他們學好漢語。剛剛聽到這些反饋時,她的心情非常沉重。但她堅信,沒有學不好的學生,當合適的學習模式及教學模式出現時,網絡語言學習者可以和傳統教室的學習者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改革教學模式刻不容緩。
為此,她不斷深入對語言教學方法、遠程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等的學習,同時還自己主動參與加州大學網絡教師項目、密西根虛擬大學混合教學培訓項目以及翻轉課堂項目的學習,為改革密西根州立大學網絡教學模式奠定了豐實的理論基礎。她兼任多個年級的漢語網絡教師,並從2013年起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習者試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改革,在教學模式上,引入翻轉教學模式,成為孔院首位在漢語網絡教學中實施翻轉教學的領軍者;在教學工具上,她開放創新,不斷探索科技工具結合教學的可能性,豐富網絡教學的功能,加強網絡互動;在教學理念上,倡導情境、意義、協作、建構,努力讓學生在實時和非實時階段的學習後達到高階思維認知階段。2014年起翻轉教學模式正式在孔子學院推廣,作為Instructional Specialist 加入了翻轉教學研究課題組,推廣教師培訓。課題實驗後,學生們紛紛表示「我覺得現在的課堂非常有趣」、「現在的課堂設計讓我可以在非實時階段快速簡單地掌握基本的內容,又可以在實時階段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輸出操練」,「老師和我之間的互動讓我的學習體驗更好了」。不僅如此,有一名學生在實驗前只拿到了C,在實驗後卻得到了A,這名學生也表示,他覺得漢語再也沒有那麼難了。但江老師表示:目前的改革雖然有了成效,但日後一定還有更好的遠方等待著她去探索,發現新思路新模式,在這條路上,她會一直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江老師組織教師培訓反響熱烈
江老師不僅在教學設計上勇於探索創新,同時也積極開拓漢語教師之間的對話平臺,她希望能夠為漢語教學交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先後在CLAM (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 at Michigan) 及TCLT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等會議及中文教學雜誌中發表了若干關於提高網絡學習效率、網絡學習工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AP網絡課程設計、使用網絡工具做中文課教學設計的會議報告及文章。除此以外,她還擔任了《國際中文教學新視野》網絡雜誌的中文編輯,並開辦了網絡中文教學論壇與工作坊(Onlin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um & Workshop,OCLTFW),每年約有100人次參與會議,她也在會議中分享了許多她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她相信對話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研討可以迸發彼此前進的力量。
江子鷺老師組織網絡漢語教學論壇與工作坊
在2016年暑期,她通過維吉尼亞大學STARTALK聯邦政府語言項目的甄選,成為全美12名UVA STARTALK首次遠程語言項目教師的一員。她不僅在教師培訓中表現優異,還深受語言項目中學生的喜愛,縱然相距十萬八千裡,也能歡聚一堂。在最後的遠程項目告別會中,學生們紛紛表示不舍。語言項目雖然是遠程的,但是江老師卻讓他們的中文學習沒有距離感,「江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明天雖然不能再見到江老師,但我以後依然會繼續學習中文。」當地媒體也同時跟蹤採訪的該語言項目,下圖為江老師上課實況,並作為UVA Today的新聞封面。
學生表示中文體驗學習非常棒
為更好地搭建文化溝通橋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她在社區積極開展中國文化活動,如中國姓名拼音工作坊、春節文化活動、茶藝活動及中小學漢語文化教學活動。江老師在學校和社區中成了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和交流,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