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歲,工地架子工,自學古箏4年,夢想:當一名古箏老師
最近,一名22歲打工小夥在工地演奏古箏的視頻火了,網友紛紛驚嘆不已。
據悉,這名小夥名叫陳江山,來自貴州,他是一名古箏愛好者,自學古箏已經4年,背著古箏走南闖北,每到一處工地,都不忘在工棚裡練琴。
由於家境貧苦,陳江山14歲就輟學跟著哥哥四處打工。一次偶爾的機會,他來到一所培訓學校了解古箏學習,從此與古箏結緣。
但由於工作緣故,他沒有固定時間用於學習,好在他認識了學校裡的一位古箏教學老師,兩人互加微信,一番溝通了解後,老師見他很有天賦,就免費贈送了一把古箏給他。
此後,他通過各大網絡搜索教學視頻和演奏視頻,持續4年自學,不僅學會了多個高難度曲目,還經常為工地的工友們演奏。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江山提到自己的夢想:「我下一步就想努力學習,以後當一名古箏老師。」
陳江山作為一個早年輟學,沒有多少學歷背景的基層小夥,能夠在缺乏學習環境的情況下,憑著興趣愛好,自學成才實屬不易。
即便換作擁有良好學習氛圍的我們,堅持數年培養一門愛好,也不見得是一件簡單的事。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咱們詳細分析一下,像陳江山這樣的長期主義者,是如何培養一門興趣愛好並堅持下來的?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用業餘時間也能培養一門愛好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信念有的人做事提不起興致,很多事情是因為沒有精神信念作為支撐。而興趣,就是一個很好的精神信念,它猶如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發自內心地願意做一件事。
在艱苦的工地環境下,陳江山能持續4年堅持學習古箏,離不開興趣的驅動。
要知道,在工地上勞作已經耗費不少精力,加上身邊人多是務工人員,學習氛圍並不好,外界對於陳江山的學習刺激,並不能起到任何激勵作用。
但有興趣作為精神信念則不一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相反,它還能讓人心情愉悅。陳江山就是如此,從工地工作完,他連衣服也沒換就投入彈奏古箏的練習中。
愛好激發了他的探索欲,讓他在反覆練習過程中,不斷強化出濃烈的求知慾,使得他專注其中,不需要依賴外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
不急功近利,做個長期主義者生活中,身邊急功近利的人可不少:一項技能學習幾天,就想擁有專業人士水準。比如,剛學寫作一個禮拜,就想寫出10萬+的文章;剛運動幾天,就想擁有健身教練的身材等等。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會因放棄而結束,因失敗而告終。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懂得延遲滿足,用時間來沉澱自己。
小時候家裡沒有條件,陳江山在凳子上拉毛線,來模仿古箏彈奏。等到有能力時,他主動去了解古箏的相關學習,真正接觸到古箏後,一學就是4年。
就這樣不急不躁地堅持著,這期間遇到的困難是無法想像的。沒有老師的現場反饋,自學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肯定要多得多,只能自己一遍遍試錯和調試。
好在努力沒有白費,4年後的陳江山成為了工地上最會彈古箏的一名小達人,也距離自己當古箏老師的夢想越來越近。
羅振宇說過:「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也會出現奇蹟。」
任何一個人,不管力量強弱、天賦高低、資源如何,主要放眼於足夠長的時間,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模式,享受時間的複利,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
忙碌的大多數人,該如何利用業餘時間培養一門愛好?
強化精神信念:將不感興趣的事轉化為感興趣的事或許你曾經有過某個衝動,要將某件事作為自己的愛好,奈何熱乎勁一過,就沒了原本的衝動,做事興致自然就不高,那麼該怎麼辦呢?
方法就是,通過「轉換機制」,將不感興趣的事,與感興趣的事聯繫起來。
舉一個李笑來的例子。當初,李笑來為了進新東方教書報考了託福,但過程並不輕鬆,需要背兩萬多單詞。為了將背單詞這事變得輕鬆一些,他就將背單詞這事做了一個轉換,他對自己說:
如果考過託福,順利進入新東方教書,據說年薪就可達到百萬,這麼算下來,就相當於50元一個單詞。
然後他決定,第一個月每天要賺上5000元,於是他每天開始背100個單詞。但他覺得不過癮,打算第二個月每天賺1萬,也就是200個單詞,實踐後他覺得並不是很難。最後他就這樣雞血沸騰地考過了託福,成功進入新東方教書。
李笑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於要做的事情,要學會賦予其意義。無論是「看完這本書,我能在朋友面前吹牛」,還是「學了這門課後,我就能漲薪」,只要它符合你的期望,能給你帶來動力,讓你覺得有價值有意義就可以。
開啟低門檻模式:用小目標過渡到大目標我有個朋友,想堅持每天鍛鍊身體,於是將目標定位:每天跑5公裡。對於一個長期沒有運動的人來說,一開始就設定這樣的高目標,非常有壓力,所以朋友堅持不到一周,就放棄了。
但如果將目標改為每天在客廳往返跑2圈,是不是就容易很多?可能你會覺得,在家裡跑2圈,對身體可能沒多大幫助,但是這個行為卻能讓你養成運動的習慣:
第一、目標小,任務足夠簡單,不會給大腦造成負擔,因此不會產生抗拒而放棄。相反,跑5公裡的話,大腦就會想到要換衣服、熱身、要下樓,而且距離太大難以丈量,一想到這麼多阻力,大腦自然就會想放棄。
第二、在家往返跑啟動成本低,隨時隨地能進行。跑完兩圈,可能你會覺得,跑都跑了,不如再多跑幾圈吧。當你完成任務量,大腦會告訴你:「我很有毅力,完成了今天的目標」,讓你非常有成就感,就會激勵你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慢慢形成習慣。
所以說,要開始培養一個愛好時,就得降低啟動門檻,降至不會給大腦帶來負擔的程度,隨時都能執行,習慣一旦形成,養成愛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養成固定習慣:設置具體場景化任務設置一個場景模式,只要進入這個場景,就立即開始執行。
比如你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規定自己每天閱讀30分鐘,這樣設定很容易失敗,因為設定的時間和任務都很寬泛模糊。
一天時間很長,這期間會有其他事情幹擾你,讓你忘記或拖延計劃。最佳的方式,應該設定固定場景因素來完成任務:
(1)時間:每晚8點
(2)地點:書房
(3)任務:閱讀10頁
這三個因素,就相當於讓大腦連續執行3個命令,告訴大腦應該在何時、何地、做什麼事。一旦進入這個固定場景,就會讓你下意識地執行任務,這樣可減少精力耗損,避免大腦產生抗拒。
如果總是用刷劇、玩遊戲來填滿生活,人生永遠都是空虛、乏味的。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它應該有追求、有夢想,因精神的豐盈而充滿無限樂趣。擁有一門興趣愛好,給忙碌生活的自己,帶來一份心靈寄託,讓生活不再蒼白,人生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