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住建廳公布首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竹簀鎮陸笪村榜上有名,這標誌著陸笪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19年3月啟動建設以來,僅一年時間,陸笪走出了傳統村落的特色之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前來一睹風採。每到節假日,都有很多市民來到陸笪,欣賞田園鄉村的自然景致,感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深入挖潛,串起傳統村落「風景線」
陸笪有著800餘年歷史,北靠丫髻山,南望竹簀鎮。陸笪村名源於陸姓,是陸遊直系後裔,村中至今仍存有陸氏石碑、陸氏族譜、古橋、古井等遺蹟。走進陸笪村,修繕一新的陸氏宗祠等建築古樸靜美,就地取材的片石、青磚、舊瓦等鄉土材料讓村莊古韻悠悠,而灘簧臺、豐收倉、轉角路小店等又將古老、傳統、基礎的產業轉變為現代、體驗、有趣的生活場景,讓傳統村落散發著濃濃的「幸福味道」。
陸笪村是省特色田園鄉村第三批試點村莊,目前已完成建設總量的90%,生活汙水治理、村莊環境整治、河塘疏浚、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結束,陸笪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如今的陸笪,道路乾淨整潔,民居古樸幽雅,河塘清澈如鏡,一樹樹花林在四月的春光裡競相開放,灑下一路芬芳。
原來村裡很髒、很亂,衛生狀況也不好,現在完全變了個樣。
村民陸和平高興地向溧陽時報記者介紹,通過村莊建設,陸笪村的變化非常大,村裡裝了路燈,建了小公園,村民們一出家門就能看風景,「大家都很高興,都沒想到陸笪會變得這麼漂亮。」
「陸笪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建設過程中,我們儘可能融入特色文化、彰顯村莊特色。」市田園原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亮告訴記者,「村莊建設以禪心詩境、鄉音真情為總體定位,以陸笪河為界,南片以文旅體驗為載體,通過陸笪公社、懷舊供銷社、旅社等功能設置,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北片以傳統村落為基礎,植入與陸遊相關的詩歌文化及背靠瓦屋山寶藏禪寺的禪修文化,通過灘簧臺、古驛站、山陽書院等公共配套的建設,打造宜居宜遊的活力鄉村。」
據了解,目前村裡已經建設完成13個景點小品,「沒辰沒光」接待中心、「真情屋」村民中心、「鄉音廬」音樂家工作室、「釵頭鳳」漢服館、「豐收倉」農耕園、「紅酥手」工藝品店、「禪心築」民宿等都別具匠心,不僅對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進行了保護和深挖,又對各類遺存進行了「活化」利用,讓傳統村落具有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農耕體驗等現代元素。
截至目前,陸笪村已開展了一系列文旅活動,如扎肝烹飪比賽、鄉村音樂節、陸遊詩詞吟評會、企業團建活動等,陸笪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詩和遠方」,預計6月份建設完成後還將舉行「開村」迎客活動。屆時,將會有更多的人來陸笪親近自然,放鬆心情。
「陸笪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市陸笪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陸忠明說,「此次村莊建設,融入了陸氏子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耕讀傳家的家風,讓陸笪村兼具了歷史的『深厚積澱』和現代的『跳脫休閒』。」
因勢利導,搭上產業增收「直通車」
2019年端午,陸笪村山陽麵館熱熱鬧鬧地開業了,年過五旬的兩姑嫂陸躍英、沈小妹一改往日的清閒,當起了麵館「掌柜」。「村裡建得這麼漂亮,很多人都到這兒來旅遊,生意挺不錯的。」看著一撥撥的客人來到麵館,陸躍英忙得腳不沾地,也笑得合不攏嘴,「原來一直在家閒著,現在一年有四五萬元的收入呢。」
生意同樣紅火的還有「四季糰子」「餛飩店」「轉角路小店」等。隨著陸笪村鄉村旅遊的興起並逐漸紅火,他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村民陸蘭家正好在道路轉角處,田原公司在建設道路時協商適當退讓,改善村內交通通行,同時也將其作為扶持村民,對房屋外環境進行文化創意改造,並引導陸蘭自主創業。於是,陸蘭辭了工作回村開了「轉角路小店」,「主要經營懷舊類商品,像我們小時候玩的玩具、吃的零食等,每天銷售額在200元左右,節假日有近千元。」小店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陸蘭非常看好它的發展前景,「村莊環境這麼好,今後來村裡旅遊的人會越來越多,小店的生意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鄉村振興,最終落腳點還是村民增收。我們力爭把村裡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以『生態+』『旅遊+』等多元化的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於陸笪村的發展,村黨組織書記陶志明說,「村莊環境建設是第一步,現在已基本完成並給村莊帶來了人氣。目前我們正在整合資源發展產業,除了鼓勵村民開店搞經營,還要深入開發優質農產品,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據了解,小香薯和菊花種植是陸笪村的特色產業,多年來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也是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田原公司副總經理趙亮告訴記者,村莊建設之初,他們就充分考慮了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在發展鄉村旅遊基礎上,重點打造以小香薯、菊花為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去年,100多畝、20多萬斤小香薯一經推出就被一搶而空。今年,還著手建立中草藥種植基地和水果採摘園。趙亮說:「今後,還要將菊產業觀光休閒、竹文化與村莊文旅發展相結合,提升農耕文明的觀賞價值,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
市住建局黨委委員、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分管領導劉磊說:「從文藝塘馬、睦鄰原鄉,到山水寫生地、同心長壽村的南山後,再到禪心詩境、鄉音真情的陸笪,在市住建局的方向引領和蘇皖公司的技術支持下,我們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方面一路摸索勇於創新,取得了成績也積累了經驗,首批塘馬等4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得到了省裡的充分肯定。秉承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要求,我們力爭讓第二批南山後、第三批陸笪這兩個試點繼續成為全省典範,為鄉村振興提供『溧陽樣本』。」
來源:溧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