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6 月份蘋果在 WWDC 上推出 ARKit 以來,開發者們玩出了各種新花樣(點擊查看雷鋒網之前的報導),完全是一場腦洞大 PK。
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不過,這可不是只有蘋果才能實現。今年的 ChinaJoy 上,一家名為通甲優博的計算機視覺公司帶來了他們的產品和技術。
現場,他們展示了兩款遊戲 Demo。一款是 AR 遊戲《深海漁場》,他們將自主研發的手機配件 MagicBar 魔條通過 Type-C 接口插入手機,便可讓多名玩家在同一 AR 場景下,開始捕魚遊戲。儘管場館內環境有些複雜,來往人群較多,但 AR 場景畫面顯示比較穩定,雷鋒網編輯嘗試了 2 人模式,不同的人可以在同一 AR 場景的不同視角觀察到相對不同的 AR 畫面。
CJ現場 ShowGirl 玩 AR 遊戲《深海漁場》
另一款遊戲是《高空平板車》,通過普通攝像頭支持體感遊戲,檢測到玩家的動作後,玩家可做一系列的動作,如上跳、下蹲、抬手等,操作遊戲中的人物動作。
與其他 VR/AR 廠商不同,通甲優博的展臺沒有 VR 頭顯,也沒有擺放引人注目的大型設備,是少見的 AR 參展公司之一,引來了像 HTC Vive、網易、騰訊等這些大公司的關注。
《高空平板車》
2015 年 3 月成立的通甲優博目前集中致力於在立體視覺和智能移動端 3D 攝像頭軟硬體升級方案。按照創始人徐一丹的說法,他們「一直是做人工智慧裡面很小眾的東西,核心就是立體視覺+深度學習,也就是真實地模擬人的眼睛看三維場景的過程」。
此前兩年,他們開發了 TopGlasses 虛擬眼鏡試戴模塊、ToUav 無人機模塊、手機拍照虛化算法。今年 2 月他們推出 VOOME 平臺,向個人、企業開放免費商用級人臉標註引擎 SDK 下載。
大半年前,他們的核心業務轉向手機領域,徐一丹判斷,未來五年全球出貨量最大、市場最成熟的智能硬體還是手機,而手機市場的最快爆發點就在 AR,說的直白點,「從手機切入,技術最容易變現」。而像 VR/AR 眼鏡或頭顯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出貨量太小。
MagicBar 魔條,插在手機背後,目前是過渡版本,預計 10 月份量產,可能因為材質的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後感到手機有些發熱
如前文提到的,目前他們主打的產品是一個手機配件 MagicBar 魔條,開發者們拿到他們的 SDK 後可開發 AR 內容,安卓手機用戶插入 MagicBar 便可玩 AR 遊戲 (iOS 的 Tpye-C 正在申請蘋果認證)。這款配件其中搭載了雙目攝像頭,使用 Movidius 晶片,以及 VSLAM 技術。徐一丹十分自信地告訴雷鋒網,他們實現的 AR 效果要比 ARKit 好的多,並且可向下兼容 ARKit。
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環境的鎖定性好。基於雙目攝像頭,MagicBar 可以探測深度、高度、邊緣的信息,即便「拿著去操場上跑一圈,它測量距離 400 米的誤差是 1 米,這是非常準的。」
二是可實現多人 AR 遊戲。這其中則涉及到手機底層的東西,「我們現在相當於做了一個小插件,外部組網。」
與之相比,iPhone 7 後置雖然是雙攝像頭,但更多針對拍照功能,ARKit 目前還是基於單目攝像頭實現 6 自由度移動,至於 iPhone 8 攝像頭的升級情況現在更多只是猜測。
徐一丹覺得,像蘋果這樣的大廠固然有龐大的用戶量,但從技術層面上說,他們跟蘋果的起點是一樣的。更為重要的是,「安卓平臺是主戰場,90% 玩手機遊戲的是安卓用戶」。
兩人在同一個 AR 場景下對戰
既然如此,為什麼沒有一開始便和安卓手機廠商合作,把 MagicBar 直接內置在手機中?
他解釋說,「ARKit 是一個基於手機的 AR 平臺,需要軟硬體結合,而蘋果的軟硬體生態是自成一體的。」但安卓系統只是軟體層面,有三方面制約了安卓手機現在不能做類似 ARKit 的功能。
首先,必須在底層接入 AR 功能的接口,同時在硬體上,關掉攝像頭得防抖和變焦,才能精確地把 VSLAM 進行轉化;
其次是晶片廠家需要把底層的東西開放給他們,進行彙編層的優化,大量的優化工作在晶片層;
最後,手機模組廠家還要把標定參數、模組規格告訴他們,才能針對每一個模組「做套餐」。
總的來說,這是手機品牌商、模組企業和晶片廠商相互合作的事情。他們已經與錘子、高通等建立了合作,嘗試在安卓手機上通過軟硬體聯調實現跟 ARKit 一樣的功能。
此外,他們也接觸了一些 OEM 廠商,手機品牌商如聯想、小米、vivo、錘子、樂視等,其中一些帶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手機品牌會比較接受他們做的事情。事實上,一款軟體或者是功能,會不會成為手機的自帶功能,「剛需」是最直觀的判定因素,「手機出廠自帶的東西絕對是極其精簡且經典的。」
所以,他們會從軟體入手,向開發者提供 SDK,先在應用商店上線 AR 遊戲。同時,他們也會針對手機平臺,生成解決方案。成為手機的自帶功能則是他們未來的計劃。
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的徐一丹,博士期間研究方向主要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測量,近兩年隨著人工智慧、VR/AR 市場的興起,當時看起來「夠小眾」的專業,如今變成熱門,現在他將公司未來三年發展的重點之一也瞄準了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