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實習生 李京陽)在今天晚上舉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在談到馬航失聯客機MH370定位和打撈時說,就目前對失聯飛機的搜救而言,如何搜索到黑匣子信號是關鍵。
兩個疑點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分析來看,王亞男說:目前對馬航MH370客機的信號搜尋上有兩大疑點。一個是「黑匣子」位置上的不確定,在失聯的波音777客機上「黑匣子」有一套,分別是飛行數據記錄儀和艙音記錄儀,這兩個記錄儀中方和澳方探測到的信號地點相差500-600公裡,這是很離奇的距離:即使飛機在高空解體兩臺設備也不可能分散得如此之遠。還有一個疑點,就是為什麼飛機上應急定位發射機(ELT)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ELT在波音機777上至少有兩臺,它在遇水之後會向衛星發射包含地理位置的信號;但就目前來說衛星並沒有收到MH370的ELT信號,是有人故意破壞,還是因為特殊環境下的故障問題不得而知:這個設備在這次搜救當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法航對比馬航
王亞男指出:這次的客機失事,大部分媒體都把它定位為失聯,這是以前航空史上沒有用過的字眼。一個航班跟地面交互的手段很多,包括二次雷達應答機、無線通訊、應急定位發射機,以及軍用的主動雷達,但在馬航事件上都沒用。過去我們在民航安全上,防範的都是外部力量幹擾成員的操作,而對來自航空公司內部的人員,他們的操作的合法性以及他們是否懷有其他的目的,防範得不多。
現在MH370搜救的唯一線索是找到「黑匣子」發送的超聲波信號。現在投入使用的搜尋信號源設備是美國借給澳大利亞,裝在「海盾號」上的「藍鰭金槍魚」自主深潛器,能夠在避免外界幹擾的水下深度作業,用測導聲吶精確地對「黑匣子」以及其他的殘骸進行定位。這種一體化測算深潛器在當年法航447事件中也曾經被調用,為當時搜尋失事客機黑匣子信號發揮了一定效果。
打撈困難重重
王亞男解釋道: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試圖定位這個「黑匣子」在水下的位置,但是下一個難題是在打撈環節上。當時法航447航班殘骸是沉沒在3800米深的大西洋海底,為了打撈,動用的是美國鳳凰公司生產的remors6000系列深潛機器人,即使這樣在水下找到黑匣子也消耗了兩年時間。現在MH370估計的沉沒地點,其實正處在珀斯盆地和南極洲板塊相交的地方,這個地帶火山地震多發,是兩個板塊相重疊的地方,水下是非常複雜的地質構造。在這樣的地區作業,深潛設備也好、深潛機器人也好,可能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跟法航那次搜救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