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天碩 發布時間:
作者:胡天碩 發布時間: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在線教育的火熱,對傳統教育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批評聲越來越大。很多人認為如果想改變中小學沿襲多年的被動式課堂教學,培養出學生的興趣,真正達到因材施教就應該以學校為切入點,於是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那麼什麼是翻轉課堂?它又翻轉了什麼呢?
所謂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生在上課環節進行的聽課、做筆記等環節翻轉到下課回家後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把回家後做作業、做練習等課下環節翻轉到上課的時間,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和答疑來增加互動,從而強化學生課下自學的知識點。於是該理念就徹底翻轉了傳統的教學順序,把過去由老師來掌握學習進度的方式翻轉成學生自行掌握學習進度,消除對不同學生「一刀切」致使好學生上課嫌無聊,部分學生又跟不上的問題。然而理論上完美的設想卻因為中國學生不愛提問、不愛預習,老師很難立刻從主導變為引導而叫好不叫座。
我們認為翻轉課堂雖然因其局限性而「死」,可它的背後的理念卻是「永生」的。這個永生「理念」會一直伴隨著線上線下教育模式而進行迭代,它就像無樁共享單車誕生前,共享騎車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暫時的局限性需要時間來突破。今天我們就邀請了胡天碩來談一談他關於翻轉課堂的思考以及未來教學模式應該走向何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網際網路教育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能夠規模化複製高質量的教學服務體驗,同時又能控制成本。
我在《在線教育的兩種模式》這篇文章中,提到過內容本身是可以很好地進行複製和規模化。比如在《得到》App上,雖然用戶聽到老羅是同一個聲音,但是服務是很難統一的,對於在線教育來說,很大程度上服務質量取決於提供服務的老師。
從2011年起我就寫文章向一線從業者和創業者介紹翻轉課堂這種規模化的教學品控方式。記得在點點網停止運營之前,我的博客在沒有做任何推廣的前提下在百度搜「翻轉課堂」能夠排進前三。翻轉課堂通過提前設計好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學,讓老師作為服務提供者不再授課,而只是執行學習活動,例如組織討論、答疑輔導。
然而我在這次講座裡卻說翻轉課堂已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字面意義上來講,翻轉課堂就是把上課環節和下課環節翻轉過來。
正是這個字面意義上的翻轉課堂,在我這麼多年的實操和觀察中,我認為已經沒有出路了。核心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裡面的家長反對電子設備是所有K12在線教育面臨的問題,而且只是部分家長。但是不願意預習和不願意互動的老師可是限制翻轉課堂發展的巨大瓶頸。過去我曾經設想過翻轉課堂會在全國範圍內各種年齡層次中普及,然而我現在認為這個最終也只是一個美好的設想。
翻轉課堂就是如今的現狀,不溫不火,小眾獲得收益,大眾只是圍觀。這種情況有點像無樁的共享單車出來之前,共享騎車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總有這樣那樣的不便利導致無法在大眾範圍內普及。
雖然翻轉課堂具體的局限性導致其無法大規模推廣,然而其背後的一些思路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一,教學的服務環節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通常的服務業裡,顧客就是上帝,然而在眾多培訓機構裡,學生不過被當做需要加工的原材料。
第二,提供服務的老師的最大作用並不應該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我經常打的比喻是,過去為了統一教學進度,需要拿鞭子趕羊,而翻轉課堂的思路是拿一片又一片新鮮的草坪去吸引羊群自己前進,只有拉單的時候再幫助。
第三,教學流程的分工,製作內容和提供服務的是不同的人。這個就像現在許多餐廳的中央廚房模式,中央廚房已經把加工的差不多的半成品提供給分店,而分店只需要簡單加工即可。
那麼是否有另外一種模式能夠滿足上述的需求,又沒有翻轉課堂的缺點呢?
最近新東方、好未來這些大型機構都在通過線下雙師模式來實現教學品質的規模化。雙師是通過一個名師帶著線下n個助教,每一個助教都在教室裡播放名師的直播。然而這種模式我個人認為像翻轉課堂一樣,不過是通向未來教學形態的一個中間產物。
雙師的一大特點是把學習知識和吸收知識的環節穿插到一起了,而我認為正是在一節課內穿插,而不是把學習嚴格分為自學和內化兩節課這一點要比翻轉課堂更好。
可以想像未來的一節課,既不是像《得到》的音頻那樣純的自學,也不是傳統機構的課程那樣完全由老師提供100%的教學體驗,而是一個無縫的學習流程,有的時候是純自學,有的時候會有老師的服務,有的時候可能是跟同學互動或者pk,有的時候是做測評。
正是這樣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大幅降低平臺上的產品對於服務提供者的質量的依賴,一方面又能夠大規模地複製,學習者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獲得相對較高的服務質量。這也是我們作為投資人期待見到的市面上的產品的演化方向。
現在是2017年的中旬,如果環顧整個在線教育的行業,有兩種個性鮮明的產品是活的不錯的。一個是以Vipkid為首的一對一直播,這個是把服務業做到極致了,讓中國小朋友可以享受到正宗北美外教的指導。
另一個是以得到為首的知識付費產品,這個是把內容製造業做到極致了,讓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可以享受過去無法接觸到的大咖的思想。然而很有意思的特點是,前者一個小時課程的價錢幾乎和後者一年的課程的價錢是一樣的,可是後者比前者更賺錢。看起來這兩種形式似乎難以發生正面碰撞,一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個是以老師為中心的。
其實不然,如果採取混合式的形式,在內容中無縫穿插人工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就會讓兩種模式的優點合併。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應該考慮清楚哪些部分是屬於完全不需要人工實時互動的(知識的講解,簡單的客觀題和解析,基於活動的社交),哪些環節是需要可以有互動的(諮詢輔導,主觀題的判別,基於討論的社交)。
麥當勞的漢堡和海底撈的火鍋既不是最好吃的,也不是服務最好的,然而他們都是保持了非常高的口味和服務水準,以較低的人力成本提供了高品質的用戶體驗,最終實現了豐厚的利潤。這正是教育行業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也對於教育的創業團隊和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文章轉自公眾號星河融快,作者胡天碩)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星河融快;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