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商平臺,輸入「負離子發生器」、「負離子保健儀」、「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價格從幾十塊到上萬塊不等。那麼這些售價僅幾十塊的負離子發生器真的有用嗎?
負離子行業專家陳少周認為,市面上幾十塊的負離子發生器,其淨化效果以及療養保健效果很可能並不理想,甚至可能產生一系列對人體有害的衍生汙染物,比如氮氧化物、臭氧等對人體有害的衍生物質。
而陳少周教授之所以斷定幾十塊錢的負離子發生器存在弊端,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現存傳統的負離子發生器生成技術並不成熟,釋放負離子活性低、有衍生物:
目前市場上很多負離子發生器採用雙極電暈法產生負離子,此方法的不足之處是所產生的負離子濃度一般不高,且以大粒徑的重離子和中離子為主,擴展性能差,並伴隨有正離子和臭氧產生。
普通單極放電技術產生的負氧離子濃度一般較高,但會產生一定臭氧和氮氧化合物。
總結:應用以上技術研發而成的負離子發生器,多生成大、中粒徑為主的負離子,且容易產生衍生物、功率大、耗電多、噪音高。
小結
要知道,在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所著《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中,大、中粒徑負離子的淨化效果以及療養保健效果遠遠不如小粒徑負離子。
美國環保署證實「小粒徑負離子,對PM2.5等越小的顆粒物的效果更優異」,再加上大、中粒徑負離子活性較低,自然遷移距離近,淨化面積更為有限。
在醫療保健方面,以上專著書籍中表示,「小粒徑負離子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相比大、中粒徑為主的負離子來說,更容易透過人體的血腦屏障系統。
以上技術容易產生臭氧、氮氧化物等衍生物,這些衍生物一方面通過呼吸進入體內,會產生頭昏噁心等反應,同時氮氧化物等具有致癌作用。
其次,對人體有效的負離子發生器,從技術到成品需要耗費研發者們大量精力、財力,絕非幾十塊可以買到。
比如被新華社、光明日報譽為「開創了人工生成負離子的生態化時代」的技術: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
其中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將壓電陶瓷負離子發生器及離子變換器高度集成,不僅實現了生態級負離子的生成,而且極大的減小了負離子產品的體積,同時有效提高負離子的脈動能量,使利用此技術的空氣負離子功能電器產生小粒徑、高活性的生態級負氧離子,產品使用壽命高達20萬小時。
而納子富勒烯電極放電技術,是指利用納子富勒烯作為放電電極,富勒烯是採用納米技術製造的電觸媒材料,是一種原本由軍工所用的、接近超導的材料,電阻幾乎等於零。可實現只需比較微弱的電流即可釋放大劑量、高純度的負氧離子,在空間形成純淨的生態負氧離子浴環境,同時沒有臭氧、氮氧化合物等衍生汙染物產生。
總結:應用以上技術研發的負離子發生器,生成的是活性最高的小粒徑負離子,無需風機外吹就可以進行自由擴散,無臭氧、氮氧化物等衍生汙染的產生,而且功率不足2瓦、無噪音,節能環保。在實現有效淨化空氣及醫療保健效果的同時,對人體亦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