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嘟媽DuMa 嘟嘟醫生
睡頭型這個問題,好像很多媽媽在月子裡就遇到了,家裡的老人、來探望的親戚朋友,人人都要叮囑:寶寶前三個月特別重要,一定要睡好頭型。
他們認為平平的後腦勺才好看。甚至有種說法是,這種頭型方便戴官帽(清朝那種頂戴花翎的官帽)。
嘟媽也難逃此劫,幸好當時意志堅定,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只讓嘟嘟保持仰臥睡,不用任何枕頭之類的東東,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各位媽媽,你們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沒有妥協並給寶寶睡頭型?你覺得平平的腦袋真的好看嗎?
睡頭型的結果可能是畸形
平平的後腦勺,在老人們看來很美觀。實際上,這是一種頭顱畸形,稱為 「扁頭症候群」。這種畸形在國外也很常見,主要發生在出生後的頭四個月。正常的頭顱應該是這樣的:
當通過睡頭型導致後腦勺平平的,顱骨變成這個樣子:
硬生生將寶寶的頭型睡成扁平的,可不就是變成畸形了嗎?這種畸形的名字是扁頭。除此之外,常見的頭顱畸形還有另外兩種:
一種是斜頭畸形,俗稱偏頭(圖1),也就是後腦勺不對稱;另一種是長頭畸形(圖2),頭型又窄又長。
雖然權威機構都認為,扁頭症候群對大腦發育沒有影響,但把好好的頭顱睡成畸形,也真心覺得奇葩啊。更何況,這種扁扁的頭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美觀。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扁頭症候群?
寶寶的頭骨是軟的,因為大腦在生命的第一年需要迅速的增長。另外,在寶寶出生的時候,軟的頭骨也利於更好的通過產道。
也正因為如此,頭骨很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導致變形,出現扁頭症候群。常見的原因有:
第一,寶寶偏愛某個姿勢睡覺,導致一側長時間受壓,出現扁頭症候群;
第二,為了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美國兒科學會提倡仰臥位,這樣長時間躺在床上,增加了扁頭症候群的發病風險。因此建議在寶寶醒著的時候,要多趴著;
第三,如果是早產兒,不僅顱骨更軟,更容易發生扁頭症候群,也由於需要更長時間的躺在醫院裡,增加了發病風險;
第四,如果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在媽媽子宮內受到擠壓,也會造成頭顱變形;
第五,如果寶寶有斜頸的問題,由於一側肌肉緊張,頭總歪著,時間長了也導致偏頭。
如何觀察扁頭症候群?
扁頭症候群不只在國內有,國外也很常見。所以嘟媽建議,平時抱寶寶的時候,經常觀察寶寶頭骨情況,以便儘早發現及時糾正。
如果寶寶的頭髮較密集,可能不容易觀察,可以選擇在寶寶洗完澡之後,趁著頭髮溼溼的觀察更容易。可以採用三步觀察法,建議媽媽們在前4個月,每周都要檢查一次。
第一步:俯視看
寶寶坐著,從頭頂觀察寶寶頭骨,正常頭型是橢圓形的,如果出現扁頭症候群,頭型接近菱形;兩側耳朵也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有時頭頂的菱形並不明顯,或者在你觀察的時候,他還總是動來動去,不好判斷。嘟媽建議拍個照片,然後想像著將頭頂分成4個象限,向下面的圖一樣(頭頂從前向後劃線,兩側耳朵劃線):
▲圖片來自http://www.candokiddo.com
看看左右兩個象限是否對稱,耳朵是否處於同一水平位置。這個圖中,明顯看到右後方象限小於左後象限,右前象限稍有突出,兩側耳朵位置也不一致。這個寶寶已經有些偏頭了。
第二步:平視看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看看寶寶的後腦勺與床面的接觸情況,以及額頭是否有傾斜。
這個寶寶後腦勺的左後方與床面的接觸面積較少,而且他的左前額有突出,說明已經存在偏頭了。
第三步:平躺看
寶寶平躺在床上,從下巴向上看,觀察額頭是否有傾斜,以及眉毛看起來是不是一樣。
這三步檢查法,只適用於在家裡媽媽自己進行觀察,不能代替醫護人員的檢查。如果你懷疑寶寶有扁平症候群,要儘快就醫,由醫生進行最後的診斷,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除此之外,當你抱著寶寶的時候,也可以從他的正面進行觀察,看看是否有畸形。如果發現寶寶長時間將頭偏向一側,還要警惕斜頸的問題。
如何預防才是關鍵!
對待扁頭症候群,最好的方法是預防它的發生,也就是正確的、科學的「睡頭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重中之重。
首先,一定要避免寶寶長時間的頭部、背部受壓。為了預防嬰兒症候群,權威機構建議仰臥位睡眠,從此導致寶寶平躺的時間很長。所以,建議在醒著的時候,要多趴著玩兒,也就是tummy time。
每天趴著玩兒的時候至少應該保持30-60分鐘。可以每天給寶寶換完紙尿褲之後,讓他趴著玩一會兒,從開始的幾分鐘逐漸延長時間。這樣不僅可以預防扁頭症候群,還可以增強寶寶的運動發育行為的發展。
除此之外,也要減少汽車座椅、嬰兒車等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情況,避免一側受壓導致畸形。
其次,兩側手臂交替來抱寶寶,以及經常變換餵奶的姿勢,避免一側受力時間過長。嘟媽就比較習慣用左側手臂抱著嘟嘟,曾經出現了輕微的偏頭,幸好及時發現並給予了糾正,才沒釀成嚴重後果。
最後,如果寶寶躺在床上,他會習慣性的朝著床邊看,可以經常將他的位置從床頭換到床尾,保持兩側受壓時間的對稱性,預防扁頭症候群的發生。
扁頭症候群的發生在4個月達到頂峰,之後隨著自由翻身能力的完成,會很快好轉的。
已經發生偏頭怎麼辦?
當觀察到寶寶出現偏頭的時候,及時給予幹預措施,從而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主要的方法還是醒著的時候多趴著玩兒,以及上面提到的預防措施,同樣可以用來治療。
如果寶寶有斜頸,還應該進行頸部鍛鍊,從而加強頸部肌肉。
對於嚴重的扁頭症候群,隨著時間也會有所好轉。但是如果媽媽比較介意,可以在4-12個月使用頭盔治療。12個月之後再治療,效果就比較小了。
但是頭盔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需要每天長時間的佩戴,大約需要23小時。
當然,這種方法的效果目前依然有一些爭議。因此,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嘗試使用頭盔治療。
其實,扁頭症候群是非常常見的,在某些時候,每5個寶寶就有一個發生。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不會對大腦發育造成影響,而且頭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行改善。
頭型或許不能恢復到完美狀態,但到一兩歲的時候,任何扁平症候群幾乎是不明顯的。
之後隨著頭髮長長,到了學齡期的時候,更是看不出頭型有什麼問題了。但媽媽心裡難免還是會有些內疚,後悔當初沒科學的「睡頭型」。
定型枕不靠譜
很多商家宣稱自己的定型枕可以預防扁頭症候群,甚至可以治療斜頸,這些都是商家的宣傳噱頭,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相反,美國兒科學會在關於嬰兒睡眠安全中明確提到,不能在嬰兒床中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導致窒息,而且建議1歲之前都不需要使用枕頭。所以,定型枕不僅對扁頭症候群沒有預防作用,還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
另外,斜頸是由於頸部肌肉緊張導致的,定型枕也根本沒有作用。媽媽們千萬一定不要上當受騙。
|參考資料:
AAP. Baby Helmet Therapy: Parent FAQs.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Cleft-Craniofacial/Pages/Baby-Helmet-Therapy-Parent-FAQs.aspx,2015.
AAP.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itional Skull Deformities in Infants.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8/6/1236,2012.
NHS. Plagiocephaly and brachycephaly (flat head syndrome).
http://www.nhs.uk/conditions/plagiocephaly/Pages/Introduction.aspx,2016.
http://www.candokiddo.com/news/2014/10/25/positional-plagiocephaly-is-my-babys-head-flat
END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