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美中國公民被控竊取商業機密,美警方稱涉案價值可達18億

2020-12-15 環球時報

據美聯社12月21日報導,聯邦檢察官周五表示,一名受僱於俄克拉荷馬州一家石油公司的中國公民被指控竊取商業機密。有關部門稱,35歲的譚鴻錦(音譯,Hongjin Tan)被指控從在塔爾薩地區經營一家研究機構的不具名美國僱主那裡竊取商業機密。

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交的一份法律文件稱,譚某為其僱主竊取了一份價值14至18億美元的不明產品商業機密,使譚之前工作過的一家中國公司受益。有關部門稱譚涉嫌下載了數百份計算機文件,其中包括有關生產製作「下遊能源市場產品研發」的研究報告。

文件中指出,這些下載的報告不僅描述了如何生產這款產品,而且還提到該公司計劃在中國市場銷售這款產品,以及手機和鋰電池系統中應用這款產品。該公司表示,生產這款產品是「一個複雜且技術上困難的過程」。這些文件包括(公司)認為是商業機密的信息,並且超出了譚的工作範圍。

根據LinkedIn網站上找到的一份關於譚鴻錦的個人資料,顯示其背景與法律文件中的描述相符,並表示他是位於塔爾薩以北約41英裡(66公裡)的巴特爾斯維爾菲利普斯66研究中心的一名科學家。

「菲利普斯66」公司(Phillips 66)的發言人梅麗莎·奧裡(Melissa Ory)在給美聯社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這家總部位於休斯頓的公司「正在與FBI合作,對巴特爾斯維爾地區一名前僱員的開展調查」。奧裡拒絕透露更多的細節。

法庭記錄顯示,譚在本周四首次出庭,目前仍被拘留。譚的預審和拘留聽證會定於下周舉行。(編輯:HHJ)

相關焦點

  • 美司法部又逮捕一名中國工程師 聲稱其「竊取」石油公司商業機密
    【文/觀察者網 王慧】 美國司法部控訴兩名中國公民「網絡竊密」的當天(12月20日),還逮捕了一名名為譚洪進(音)的中國工程師,稱其從他任職的美國石油公司竊取商業機密。 據路透社22日報導,35歲的譚洪進是電池系統和儲能領域的專家。美國司法部稱,他涉嫌下載了數百份與製造一種「下遊能源市場研發產品」相關的文件,產品總值超過10億美元。
  • 美華裔專家被控竊商業機密 律師指檢方說法「誤導」
    原標題:美華裔專家被控竊商業機密 檢方指控黃錫文利用在美竊取的商業機密和智慧財產權為他及他在中國任職的企業謀利,犯罪時間從2006年開始,直至今年5月返回美國時被捕。   美國聯邦檢察官和聯邦調查局官員1日宣布指控華裔商人、化工專家黃錫文竊取商業機密,為其個人和在中國的企業牟利。黃錫文的律師說,美國政府對黃錫文的描述有「誤導性」且「不完整」,對他的多項指控存在爭議。
  • 竊美10億美元電池技術:中國科學家認罪了...
    美國總統川普一再指責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美國司法部表示,大陸科學家譚鴻進(Hongjin Tan)12日認罪,承認從他任職的美國石油公司「Phillips 66」竊取下一代電池技術,市值超過10億美元。據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擁有美國公民、36歲的中國大陸科學家譚鴻進因遭控竊取商業機密,已於2018年12月被捕。
  • 美國華裔專家被控竊密 檢方稱動機是「報效祖國」
    代理聯邦檢察官吉爾·威斯特摩蘭·羅斯和聯邦調查局北卡州分部主管約翰·A·斯特朗稱,黃錫文學成後曾在幾家為美國政府、軍方和私營企業研發技術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工作,其間竊取大量商業機密並帶回中國,為他本人和其他人牟利。   檢方指控黃錫文2004年至2008年在美國一家政府研究機構工作時竊取大量智慧財產權,包括與軍用車輛油箱相關的技術。
  • 運營商競爭激烈 軟銀前員工涉嫌竊取5G技術機密被日本警方逮捕
    運營商競爭激烈 軟銀前員工涉嫌竊取5G技術機密被日本警方逮捕 2021-01-13 15:03:45 來源 : 愛集微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日本警方稱,軟銀公司一名前僱員當地時間周二因涉嫌從日本移動運營商竊取
  • 孵化Kylie Cosmetics的美妝企業指控 Coty 意圖獲取其商業機密
    6月30日,美國社交紅人 Kylie Jenner(凱莉·詹娜)和 Kim Kardashian(金·卡戴珊)個人美妝品牌背後的美妝品牌孵化器和經營合作方 Seed Beauty 表示,美國美妝巨頭 Coty(科蒂)通過投資 Kylie Jenner 的美妝品牌獲取了 Seed Beauty 的商業機密。
  • 臺灣聯電在美認罪,將協助調查大陸晶片企業
    當地時間10月28日,臺灣聯電在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上承認竊取商業機密罪名,並同意支付6000萬元罰款。為逃過美方提出的包括經濟間諜最在內更為嚴重的指控,作為交換條件,臺灣聯電承諾將提供「大量援助」協助美政府調查福建晉華。
  • 美撤銷上千名中國公民籤證 外交部: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種族歧視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撤銷上千名中國公民籤證,外交部: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種族歧視【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雪丹】據路透社10日報導,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當地時間9日表示,根據一份5月29日的總統公告,美方已經撤銷1000多名中國公民的籤證,以暫停被視為具有「安全風險
  • 駐美國大使館提醒在美中國公民謹防涉疫情詐騙
    駐美國大使館提醒在美中國公民謹防涉疫情詐騙 2020-06-09 09:54: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明陽 責任編輯:李明陽
  • 美重判華裔工程師 誣我竊美太空梭機密
    引起高度關注的華裔工程師麥大志「間諜案」日前審結:法官判決麥大志「幫中國偷竊美國國防技術」罪成立,9月美國法院將最終決定麥大志的監禁期。據美國檢方透露,麥大志坐牢的時間不會少於30年,最高可達45年。
  • 觀天下:中俄破譯密碼英美間諜被迫撤退 美又誣中國竊取CIA信息
    有關渠道表示,因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前項目僱員斯諾登偷走的秘密文件,俄國和中國掌握了有關機密。 英國《星期天泰晤士報》此前發出了有關報導說,俄國和中國終於破譯了這些文件的加密密碼。英國政府的消息來源說,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人因此受到傷害。
  • 美媒又炒「中國竊取生物醫藥數據」,專家:憑隻言片語就扣帽子,不負...
    STAT網站稱,該報告重點提到中國的「人才招募計劃」,但強調NIH也遇到來自其他國家研究人員的類似問題。《紐約時報》稱,NIH總監柯林斯博士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將這些數據竊賊稱為「非傳統的信息收集者」,他們與北京共享智慧財產權,在中國經營「影子實驗室」,甚至從理應保密的撥款申請中竊取生物醫學機密,而所有這些都使用美國納稅人資助的研究系統。報導稱,在某些案例中,來自中國的研究生或訪問學者從美國的實驗室獲取智慧財產權,然後將它們交給中國科學家或政府機構,後者發表研究成果並將其商業化。
  • 稱其使用不正當手段竊取商業機密
    據多家媒體報導,在線教育企業VIPKID於4月13日向北京市海澱區法院提交起訴書,起訴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跟誰學」)「指使員工使用不正當手段竊取用戶名單等商業機密」,索賠800萬元。VIPKID在起訴書中表示,百家互聯公司涉嫌指使員工從事違法違規行為,並使用屬於VIPKID的商業機密,與上述兩被告構成共同侵權,並據此向跟誰學(百家互聯公司)及兩名員工索賠8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線教育領域首例以「竊取商業機密」為由起訴的案件。
  • 最大對衝基金橋水被裁定偽造證據,誣陷前僱員竊取商業機密
    最大對衝基金橋水被裁定偽造證據,誣陷前僱員竊取商業機密 澎湃新聞記者 孫銘蔚 綜合報導 2020-07-14 20:01 來源:澎湃新聞
  • 美媒聲稱中國竊美公民信息大數據 以招募間諜
    資料圖:美媒指責黑客活動瞄準美國政府機構和醫療保險企業手中的大數據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5日報導稱,分析人士稱,中國正通過侵入美國政府機構和醫療保險企業來建立關於美國人的大型個人信息資料庫
  • 內外勾結竊取公司9000張技術圖 製造產品銷美國
    案件初查遇挫,嫌疑人玩失蹤   今年年初,福山公安分局接到煙臺通達齒輪箱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達公司」)報案稱,2011年至今,高亮與原在該公司工作的李某利用在通達公司工作期間掌握的技術信息、價格信息和客戶信息等商業秘密,夥同高某等人生產農用齒輪箱出口銷售給通達公司在美國的一家主要客戶美尼公司,違法所得1000餘萬元。
  • 商業機密洩露頻發,如何防範?
    臺灣電子時報報導稱,蘋果A系列晶片的供應商臺積電公司的一名員工被控從該公司竊取機密,並試圖將這些機密帶到新的公司,而試圖獲得蘋果的訂單。據悉,這名員工被抓後,交代是竊取臺積電16nm和10nm製程工藝以及相關設備的機密文件,因此被控違反誠信,至於是哪家新公司臺灣電子時報並未透漏。
  • ...美國司法部28日發布聲明稱,一名中國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
    【兩名中國籍高校研究人員在美被捕】美國司法部又瞄準兩名中國籍研究人員。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旗下媒體報導,美國司法部28日發布聲明稱,一名中國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關磊(Guan Lei,音譯)因涉嫌破壞證據妨礙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而被逮捕並起訴。
  • 警方打掉一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涉案團夥
    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了解到,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刑偵大隊端掉這樣一個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涉案團夥,現場收繳手機122部,U盾24個及若干涉案設備。據了解,今年11月初,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刑偵大隊偵查員在工作中獲得線索,有一個暗藏我市的團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警方立即展開暗中調查,發現主要涉案嫌疑人楊某在我市經營了一家公司,僱傭了20餘名員工,組建了一支專門的「電話營銷」團隊,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據警方介紹,楊某僱傭的員工們先是海量撥打電話篩選「目標」。
  • 美專家:中美對「網絡安全」定義迥然不同 彼此誤讀
    近年來,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方面衝突不斷,美國在頻頻監聽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同時,還指責中國黑客攻擊、盜取美國企業、政府和軍方機密,連「藍翔」也上了美國的黑客名單。紐約大學法律與安全中心執行主任扎卡裡·古德曼(Zachary K. Goldma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傑穆羅·科恩(Jerom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