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打工,真的比在家種地,要好很多嗎?

2020-12-25 李舟創業筆記

有朋友問:長期打工的人,與常年種地從不打工的人有哪些不同差距?

其實,就算在外面打工,也不要瞧不上那些在家種地的人。

很多人打工打久了,就感覺跟種地的,不是一路人了。

你好好想一下,大多數人的工作,跟種地有本質區別嗎?

都是做著重複的工作而已。

所以啊,不要覺得打工就有多麼的高尚,種地就有多麼的卑微。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區別,主要有三個方面。

1、收入上

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收入上的差別了。

就像在我們老家,你種地種一年,可能也就幾千塊的收入。

除去平常的生活開支,年底剩下來的,真的沒有幾個錢。

打工雖然也會有開支,但每個月,賺個幾千塊錢不難吧,省著點用,年底還是能存下一點的。

不說能存下很多吧,就普通的流水線工人,存個一兩萬還是不難的。

如果你想靠種地存個一兩萬,真的是難於登天了。

2、身體上

還有就是,身體上的勞累程度是不一樣的。

就算你在流水線上面擰螺絲,也有個上下班之分吧。

可能工作的時候確實很忙碌,但是下班之後,就沒有什麼事情了。

而種地的人,早出晚歸是常態。

白天在地裡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還有家裡的事情要做。

一般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除了地裡的莊稼,家裡可能還餵了雞鴨鵝豬這些動物。

除了自己要吃,你還得給它們準備吃的東西。

你可以看一下,種地的人,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從皮膚就可以看得出來,跟上班的人真的是兩種樣子。

3、心理上

身體的苦,可能扛一下也能夠堅持住,最重要的,還是心理上面的不同。

想靠種地發家致富,你認為有可能嗎?

如果像發達國家一樣,是農場主用機械化耕種,那還好一點。

但是在我們國家,基本上都是人力居多。

日復一日,真的是沒有什麼盼頭。

而你就算在打工,心裏面還是有盼頭的,畢竟有個上升的階梯,在那裡等著你。

雖然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可能爬到管理層,奮鬥一生,還是一個普通的小員工,才是大多數人的命運。

但是有希望,才是最重要的。

信心比黃金重要啊。

其實,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後,真正的中青年,長期在家種地了已經很少了,在大多數的農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居多。

年輕一點的,還在家裡種地,只會被親戚朋友笑話!

而且,你捫心自問一下,你願意就這樣過一生嗎?

相關焦點

  • 農民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
    農民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這個問題是要具體對待,不可一刀切。如果是你是50歲以上了,並且以前很少打工在家種植土地,你現在要出去打工,那就可能由於年齡大而找不到工作了。一般年齡超過了50歲,工地老闆就不要了,你不種地也就沒事幹了。如果是年輕人,肯定是出去打工好呀!
  • 農民到底是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
    就目前的情況,種地因為糧價偏低、成本過高、自然條件差、生產技術落後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的效益確實不如人意,農民辛辛苦苦種糧一年的收益,可能抵不上外出打工一個月。這也促使大部分農民不願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而選擇外出打工。這對於大部分農民工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有比較好的身體、有肯吃苦的勁頭、有較強的意志力,一般都能有不錯的待遇。
  • 如果種地和外出打工一樣穩定賺錢,該如何選擇?眾網友答案一邊倒
    之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種地和外出打工一樣穩定賺錢,你該如何選擇?很多種地的網友回答卻是驚人的一致。網友「蔣松林葡萄園」:這個還是看心境,種地十三年,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上的生活模式,農忙的時候習慣累成狗,農閒的時候,每天閒得慌,去年有人請我去北京種葡萄六百畝,年薪六十萬,也沒有讓我動心,還是覺得自己在家自在點,錢這東西就是欲望的開始,也是災難的開始。飽暖思淫慾,給自己留點飢餓感,給自己一點奮鬥的理由去追逐夢想。我最怕的事就是國家不讓我種地了,我還能做什麼?
  • 有人說現在農民種地越來越不掙錢,有什麼好辦法改善嗎?
    有人說現在農民種地越來越不掙錢了,有什麼好辦法改善嗎?走進農村看看,種地的積極性真的跌到了谷底。就拿我的老家來說,現在已經少有年輕人在家種地,能外出打工的都出去打工賺錢。相比較種莊稼一年的收入,在外面一個月的工資都能超過幾畝地的收入,對比一下的話,真的是寧願打工,也不會種地。不可否認的是,即使種地看似不掙錢,但依然是我們無法割捨的土地。拋開五千年的耕種文化情感不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糧食。即使種地不掙錢,也會有人種的。有句成語說的好:聊勝於無。
  • 現如今,農民工是在外面打工好,還是在家創業好?
    現如今,農民工是在外面打工好,還是在家創業好?那些膽子比較大的,心裡有想法的都去創業了,那些老實的,目光短淺的,前怕狼後怕虎的就還在工地上或者工廠裡打工,每天做著重複的事情。在外面打工真的是身心疲憊啊!再來看看在農村做養殖,創業前期是個長期性的,高風險的,來錢慢的行業。只有等你穩定了、有回報了才算是成功了。從以上所述得出幾條結論:1、從年收入上來看,在外面打工要比做養殖的來得快,穩定,踏實。
  • 種地辛苦還不掙錢,為何很多農民依然堅持?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打工的話,兩個勞動力能夠賺回來多少錢呢?即便是一個月兩千元的收入,兩個人一年也有將近五萬元的收入了。可是即便如此,父親依舊堅持種地,不願意外出打工,在父親的眼中堅持種地有以下幾點認識。
  • 農二代真的有那麼不堪嗎?其實我們對農村年輕人有點誤會
    一提到農民,很多人會聯想到質樸、踏實、能幹這幾個形容詞;但是一提到農二代人們的想法就變了,認為現在的農村年輕人不如老一輩勤勞肯幹,失去了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還有人覺得現在的農村年輕人不懂得珍惜老一輩積累的財富,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節約;甚至認為他們對父母和孩子沒有足夠的責任心,總之農村年輕人未來沒有希望
  • 種地不掙錢,為啥很多農民還是在耕種?聽了老農的話,扎心!
    現在隨著城市的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是很多的,在農村種地基本不掙錢的情況下,很多的人都是選擇外出打工,去城市打工幾個月,一般都比種地好幾年都要強很多。雖然這麼多的人外出打工,但是一般農村的人還是很多在種地,而且還有很多,在農忙的時候就回家忙地裡的活,忙完了再回到城市打工,可以看出來,雖然是現在種地的成本加大,掙不到很多錢了,還是不願意捨棄土地,這個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不願意種地?農二代的出路在哪裡?
    但是現在農村裡面的人越來越少,農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像農二代農三代,他們根本不願意在家裡種植莊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而在農村裡面由於種地不掙錢,很多人都選擇成為農民工,其中在中國3億農民工群體中,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幹了將近一半。也就是說現在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在外面非常受歡迎,而且群體數量龐大。這正是因為城市用工需求大增,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才讓他們得以走出農村。
  • 現在農村小夫妻,為啥打工或者種地都不願分開?分析的太好了!
    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提高了,然而對於農村的農二代而言,在農村並沒有工作的機會只能靠種地,種地又賺不到,這是中國大多數農民的現狀,外出打工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畢竟只有在城裡工作機會才會更多,而且相較於種地,外出打工也是可以增長見識。
  • 農村怪象,女人打工掙錢,男人留守在家咋回事?2點原因很現實
    導語:農村怪象,女人打工掙錢,男人留守在家咋回事?2點原因很現實現在一說到留守,大家想到的就是留守兒童跟留守老人,在最近在這幾年農村人基本上有的已經是不種地了,基本上已經去了城市裡面打工,一般來說都是男人們在外面打拼事業,女人們在家裡面照顧家庭。
  • 在家快速做涼皮,無需洗面,二十分鐘就能吃!比外面買的要好
    在家快速做涼皮,無需洗面,二十分鐘就能吃!比外面買的要好最近身邊的人都在吃涼皮,而且也有很多精美的圖片發出來就讓我感到很饞,上次也自己嘗試了做一下,並沒有把我從饞當中解脫出來,反而更想要去多吃一些。並不需要洗面,而且只要二十分鐘就能夠把它吃到嘴裡了,比外面買的要好,自己做的當然是最乾淨的了。在家快速的去做涼皮,用這個方法很容易和輕鬆,沒有洗面那麼的麻煩。製作的這一版涼皮也讓我吃下去得到了更多的滿足,以後我都不會出去買涼皮了,自己在家裡做又方便又乾淨。而且製作的時候也會讓我感覺到很快樂,輕輕鬆鬆吃到美味。
  • 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
    導語: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的工作都由機器來代替,因此在這幾年以來,農民慢慢有了打工的壓力,感覺做什麼都有門檻,用工單位也開始在篩選農民工,所以農民進城打工已經沒有那麼吃香了,到了50-60歲,想在城裡找一份好工作那就更難了。而今年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民如今才開始動身找工作,所以對於農民來說,今年想要有好的收入那就更難了。
  • 農民打工要比種地掙錢?都去打工的話怎麼辦?
    現在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了很多人就擔心說以後沒人種地怎麼辦?其實,大家完全不必擔心農村種地人越來越少是現狀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走向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01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以前,種地很多活都是靠人工,大家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忙農活,所以在很多人眼裡農民就是幹髒活累活的。
  • 現在普遍認為年輕人都不願種地,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農民說的話...
    現在年輕人不想種地都很正常,有很多人是可能覺得現在年輕人種地吃不了那個苦。其實不是。我說明一下原因。 第一 現在很多在家種地的掙的錢也未必有在外打工掙得多。就算是有錢掙日曬雨淋,也不想回來種地。當然除非種地很掙錢我想很多人還是想回家的。
  • 種地是農民的天職?農民不種地是忘本?別說這話
    一代又一代,人們總是把土地和農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如果說人在世上生存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們會認為農民的本職工作就是種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比如自己做些小生意,比如去城市裡打工;尤其年輕一代的農民基本沒有願意回家繼承父母土地,一輩子靠土地為生的了。
  • 還沒進入十一月,為何村民卻開始返鄉,有人說明年不再去城市打工
    這樣的情況讓人著實摸不到頭腦,今年難道是在外打工行情不好,大家都賺到了錢,所以才提前開始返鄉回家?今年的返鄉潮確實上演的早了很多,冬至還沒有來臨,很多在城市打工的村民,已經早早的提桶返鄉了。而且還有很多村民直言,明年也不會再回到城市之中打工。這是為何呢?
  • 農民種地還打工,為啥手裡還沒錢?專家說了4句話,農民認同嗎?
    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種地生產糧食,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農民工進城打工,為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而且現在不少城裡人,老家也都是農村的。在農村,農民不怕風吹日曬,辛苦勞作。現在基本上,農村家裡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甚至一家幾口都出去打工了。農民辛苦奮鬥幾十年,家裡種著地,而且家裡不少人都在外打工,專家說,這都是雙份收入了。
  • 同是種地打工,為啥農民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
    暫且不追求生活質量分有多高,很多時候連吃上一頓飽飯都是最大的奢望。那時候資源又匱乏,人口數量又龐大,生存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相信這一點只有老一輩的農民才深有體會!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這一二十年以來,農村大變樣了,農村的公共設施越來越完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一個層次。對於經濟條件稍好點的家庭,已經購置了小車,住起了小洋房。
  • 農民打工種地又節省,為什麼還是很窮,3句話戳中老農的心
    我們都知道,如今農村人民賺錢,除少數做生意外,大多數都是依靠種地和打工。但是,由於糧食價格多年來沒有太大上漲,糧食成本卻持續上漲,農民的土地成本增加了,但收益卻少得可憐。雖然農民能夠依靠種地,衣食無憂,這已經是農民可以達到的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