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官至副司令卻手下無兵,一生連娶40個妻子,骨灰至今未能下葬

2020-12-20 御楓墨

1949年12月,敵集團軍副司令範紹增在重慶通電全國起義,部隊被整編後,範紹增先任職軍高參,兼任副師長一職,後調任河南,擔任體委副主任,雖然是起義將軍,但範紹增卻特立獨行,雖然曾一度官至副司令,可手下無兵,身無實權,一生曾娶過40個妻子,83歲在鄭州去世後,骨灰至今仍未下葬,這是怎麼回事呢?

範紹增,生於四川的一個地主富紳家庭,因為家族的威望很高,所以他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調皮搗蛋,為禍鄉裡,搞的村民天天告狀,因此,家族中的長輩就專門請來老師教他讀書,可範紹增生性跳脫,不僅逃學,還氣走了很多批老師,長輩用棍子打他都沒用,所以慢慢的,「範家哈兒」的名聲也就傳了出來。

1916年,趕上戰火連天、軍閥四起的動蕩歲月,22歲的範紹增當即選擇則加入了起義軍,隨軍討伐袁世凱,在浩浩蕩蕩的護國戰爭中,範紹增所部開駐夔府後,因在戰鬥中表現突出,逢戰必身先士卒,立下大小功勞無數,所以他很快就被提拔為營長一職,1925年,四川軍閥楊森打算武統川府,就將範紹增部收編,升任其為旅長,後來楊森脫離吳佩孚的管轄,轉投南京政府,楊森的勢力得到全面擴充,升任一軍之長,而範紹增也水漲船高,成為了一師之長。

抗日戰爭時期,範紹增自請奔赴上海前線保家衛國,但敵高層卻只空許了他一個軍長職位和前線副司令的頭銜,兵源只能夠自己招募,裝備也只能夠自己搞,範紹增只能夠散盡家財在四川老家自行募兵抗日,1938年,範紹增率部兵出四川,奔赴江西宜昌親臨前線指揮,一戰克敵制勝,擊潰敵軍,收復餘杭,部隊和裝備得到了擴充後,範紹增很快又在1942年立下大功,在擊斃了日軍中將師團長酒井後,又在第二天戰敗敵軍少將師團長河野,一戰成名,成為國人口口相傳的抗日名將,一時風頭無兩,卻遭到了敵高層的忌憚,不僅沒有任何嘉獎,還以莫須有的罪名,藉口褫奪了他的兵權,並勒令他回重慶休養。

在此期間,範紹增的地主本性,和軍閥出身的壞習慣紛紛冒頭,不僅貪索無度的蓋起了豪華莊園,還一連娶了40個老婆,卻更換來了敵軍高層的嘲諷,所以在矛盾難調之下,範紹增選擇在建國後率部起義,並出任高參兼職副師長一職,而這時,他的40個老婆,只有一人還不離不棄的陪伴在側,1953年,範紹增卸任兵權,出任河南體委主任,並領導修建了如今河南省的地標建築鄭州體育場,至1977年,83歲的範紹增因病逝世,卻因為種種原因,他的骨灰至今都沒能下葬,但關於「哈兒師長」的影視作品,卻屢次被翻拍,獲得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福將「範傻兒」娶40位貌美嬌妻,出川抗日,享年83,骨灰至今未葬
    這個人叫範紹增,也許有人不太了解,但是應該都了解過《傻兒司令》這部電視劇,他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原型。1894年,他出生在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父親想讓他學習文化知識,走上仕途,但是範紹增偏偏對文學不感興趣,即便父親嚴厲的教育他,可是他就是不開竅,也被人稱為「範傻兒」或者「範哈兒」。雖然在外人看來他是個榆木疙瘩,傻裡傻氣的,但是在官場上卻深諳其中的大智慧,而他的姨太太曾給過他很大的幫助。
  • 憑藉一首童謠紅了一輩子,因抗癌失敗去世,骨灰竟然沒有下葬!
    潘安邦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而且89年潘安邦還曾登上過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而紅透大江南北,其後急流勇退,直至千禧年才重出歌壇。他的歌伴隨著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成長、沉浮。潘安邦的唱腔深情婉轉,扣人心弦,其經典歌曲《外婆的澎湖灣》、《聚散兩依依》、《鄉間小路》、《爸爸的草鞋》、《思念總在分手後》等。
  • 丈夫當副司令,妻子做副排長,丈夫成了開國上將,妻子被授開國上校!
    1955年,一對夫妻同時被授予軍銜,但是軍銜級別相差了很多等級,丈夫軍銜最高,乃是開國上將軍銜,而妻子軍銜較低,是開國上校軍銜,一個是將官級別,一個是校官級別,風雨同舟十幾年,在軍中皆有建樹,一時間成為羨煞旁人的將軍夫妻,丈夫名叫傅秋濤,妻子名叫陳斐然。
  • 風水師透露:祖墳骨灰下葬風水
    現在人死後大都是在火化之後下葬,那麼骨灰下葬和遺體下葬兩者必然會有一定差別,需要注意的風水講究也會存在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其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確保下葬之後墳墓的風水能夠好一些,這樣對於逝者親屬以及後人的運勢才會有所幫助。
  • 妻子早逝,為傳宗接代,他連娶3個小妾,為何依舊沒能生出孩子
    傳統中國人最重視"香火傳遞",上至帝王之家,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把生兒子當成首要任務。當然了,這種思想在今天是要摒棄的,生兒還是生女,又或者一個不生,都是平等的,也都是人的自由選擇,別人無從幹涉或者置評。但考慮到歷史的局限性,咱們也不能單純地把那些一心想要兒子的人視作"香火精",脫離時代來評論這件事是沒有意義的。
  • 小炳曝大炳骨灰不回老家 將按基督教方式下葬(圖)
    小炳曝大炳骨灰不回老家 將按基督教方式下葬(圖) 大炳在6月23日住進北京協和醫院加護病房,他的弟弟小炳從臺灣趕去一路陪伴。大炳的病情一度好轉,原本打算回臺就醫,不料在上個星期突然病情惡化,最後急救無效,在小炳唱著「耶穌愛你」的歌聲中,大炳安詳地離世。  目前大炳遺體已在22日火化,骨灰由小炳帶回臺灣,大小炳所屬的基督教藝人之家及藝人團將在7月30日上午10:30舉行追思禮拜。
  • 印度一「教主」連娶39個妻子,曾1年娶10個妻子,如今全家181人
    01他有39個老婆在印度有一個男性,他的名字叫齊沃納,在他17歲那一年,他開始了娶妻的生涯,先是娶了一個老婆之後,便在一年內又娶了九位妻子,那一年他幾乎都在結婚。大可不必為齊沃納的生活所擔心,印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他們的婚禮是需要女方來準備的,因此即便齊沃納在一年之內結了10次婚,但仍然不需要他付出什麼。▲齊沃納的妻子們就這樣總是在不停的結婚,到了齊沃納67歲的時候,人們了解到他一共有39個妻子。
  • 他是《賭神》中的龍五,曾娶李小龍女友,與妻子恩愛多年惹人羨慕
    自從兒子向佐進入娛樂圈發展,並娶了女星郭碧婷之後,向華強與太太在大眾眼中出現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說起向華強,大陸觀眾的第一反應是在周潤發《賭神》中的龍五,而不是中國行集團的主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娛樂圈的輝煌時期,甚至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 巴金與妻子:一生愛一人足矣,守著骨灰度餘生,永不說再見
    不過有這樣一位作家,他一生只愛一個女子,這名女子去世後,他守著她的遺體不願下葬,只因她說過「害怕一個人」。這位作家我們很熟悉,他就是巴金,而巴金留戀的這名女子,是他的一生所愛蕭珊。年少的巴金受新思想的影響,內心極度渴望自由,因此在他16歲的時候就進入成都外國語學校學習,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擺脫家庭的控制。鳥兒在籠子裡想飛,巴金的刻苦學習終於等來了回報。1927年,巴金前往法國巴黎留學,在留學期間接觸了大量的西方文學,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鋪平了道路。次年,巴金回到上海,從事文學創作。
  • 白鹿原:白嘉軒共娶了七個老婆,七娶六喪,成了他最引以為豪的事
    當時的白嘉軒才二十幾歲,但他已經娶過了五房妻子,而母親之所以罵他,是因為他不想再娶第六房老婆了。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人們的大事,更是白嘉軒一家最大的事。而白母也催起白嘉軒來,問他打算啥時候娶妻。白嘉軒:「那就過了百日再辦吧。」白母:「百日也不要再等了,七七過了就辦。」白嘉軒想要等父親下葬百日後再辦,而母親卻讓他過了「七七」就再娶。白嘉軒想起答應過父親的囑託,於是在兩個月後,又娶了第五個妻子。
  • 賭王一生傳奇,死後為何遲遲不下葬?風水師:今年沒有合適日子
    想必大家對於賭王何鴻燊這位風雲人物並不陌生,他的傳奇一生完全對得起「澳門賭王」這一稱號,自今年5月26日何鴻燊歸於極樂後,近日他的出殯、下葬等逝後事宜已刷爆了螢屏,據知情人士稱,單是賭王由上等楠木打造的中式棺材,其造價就高達七百餘萬港幣,網友直呼「果然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 陳伯達骨灰盒仍放在故居水缸裡 至今沒有下葬
    在雨天,我看到了陳伯達的骨灰盒仍放在故居的水缸裡,至今沒有下葬。此情此景,令人不勝悲涼。回味中國共產黨的滄桑歷程,又十分耐人尋味。在雨天,我看到了陳伯達的骨灰盒仍放在故居的水缸裡,至今沒有下葬。此情此景,令人不勝悲涼。回味中國共產黨的滄桑歷程,又十分耐人尋味。1.出身寒門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城西南30多公裡處,有一個四周山峰環抱、樹木蔥綠的小村莊,叫嶺頭村。從村口走過橋頭向左走60米,便是陳伯達的故居。
  • 下葬骨灰盒時有什麼講究?骨灰盒下葬全流程和細節
    2、下葬時間下葬的時間最好是在太陽落山前,靈柩也落土,一般下葬儀式都會在中午之前完畢。落葬時間最好是七點前,或是九點後,李會珺覺得這個時間落葬骨灰盒下去最合時宜。要麼七點前下葬封棺完畢,要么九點後放小棺材或骨灰盒進去,一定要錯開早上的7-9點。確定下葬日期後,通知寄存處領取骨灰的時間,以及告知墓地物業。
  •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 高以翔骨灰暫放日光苑,墓園建好將正式下葬,高媽媽致辭感慨萬千
    畢竟,他生前是一個如此溫暖的人,如今隨著火光飛逝,他的遺體也化為了灰燼,不過,他留給我們的快樂與溫暖的記憶是永不會磨滅的,目前,他的骨灰還未正式下葬,被暫時安放在日光苑,前去悼念的粉絲由於沒有辦法進入日光苑,所以只能在外面靜靜地守望,並且拍下了照片。
  • 凱麗·費雪的骨灰被放在巨型「百憂解」藥丸形狀的骨灰甕中
    (原標題:凱麗·費雪的骨灰被放在巨型「百憂解」藥丸形狀的骨灰甕中)
  • 魯迅兩位妻子:原配五歲裹腳,第二位立下遺言,死後不留骨灰
    周樹人先生在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便是用的「魯迅」這個筆名,導致時至今日筆名「魯迅」比他的真名周樹人更為人所熟知。狂人日記魯迅一生中共有兩任合法妻子,按順序來說的話,她們分別是朱安和許廣平。原本婚姻講求的是兩情相悅,但周家人並未徵求魯迅的意見,是把他從日本騙回國完婚的,所以魯迅對這個妻子十分冷漠,刻意地保持著名義上的夫妻關係。魯迅也曾多次提到過她的原配夫人: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李雲龍原型之一,「旋風司令」韓先楚,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打了近6個小時,689團傷亡有些慘重,卻始終未能拿下這塊難啃的骨頭。此時,韓先楚果斷命令部隊停止進攻。他身先士卒,帶領一個班的戰士繞到山後,找到一條小路。隨後,689團兵分兩路,韓先楚率主力軍在正面佯攻。另一部分戰士,憑藉這條偏僻的小路繞到日寇背後,來了個「包餃子」。
  • 劉真骨灰暫放「真龍殿」,辛龍決定此生不娶,百年後會與妻子合葬
    劉真去世後的第二天,家屬在龍巖會館為她設靈,並決定25日下午至29日,開放靈堂讓劉真生前好友和粉絲來送她最後一程。這五天來,劉真的丈夫辛龍每天都會早早來到靈堂守護愛妻,這份真摯的愛讓前來悼念的人們感慨不已。
  • 國軍40多個兵團司令,只有他後來活了103歲,兒子曾是金馬獎影帝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方面曾組建了22個具有數字番號的兵團,不過由於有的兵團還進行過改建和重建,所以國民黨兵團的真實數量先後約在40多個。也就是說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兵團司令的人數就約有40多個。在國民黨40多個兵團司令之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他雖然打仗不行,但壽命最長活了103歲,有個兒子還曾是金馬獎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