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二胎奶爸2年後,我發現:父母的愛,沒有任何公平可言

2020-09-16 幸福雙翼家庭大學

作者 | 曾作兵 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 深圳



01 手足情深VS相互仇恨?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無條件包容你、支持你,愛你,關心你過得好不好,體諒你的難處,記得你的生日,記得你的喜惡,除了父母和伴侶,還有一個人。


就是你的兄弟姐妹。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感情,它是無條件的,不摻混雜質的,能夠患難與共的,血濃於水的。


這就是手足之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二胎家庭中,爭風吃醋,明爭暗鬥,相互告狀,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等劇情時有上演。


作為一個二胎奶爸,我親眼見證兩個孩子由雞飛狗跳到歲月靜好的演變。


我們家有兩個孩子,大寶9歲多,小寶兩歲多。



姐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弟弟出生了。


因為生孩子的醫院離家比較遠,在住院的幾天裡,我都在醫院裡面照顧媽媽和弟弟,姐姐上學接送和輔導作業的任務都交給外公外婆了。


這期間,姐姐打電話來說想我們,我跟她說:「爸爸媽媽也想你,你要好好聽話,認真學習,再過幾天我們就帶弟弟回家了。」


出院的那天下午,放學後,我正準備去接姐姐回家,姐姐的語文老師的電話打了過來,讓我去一趟她的辦公室。


在老師的辦公室的角落裡,我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子蹲著那裡寫作業。


姐姐看到了我,眼神裡帶著埋怨,沒有說話,繼續寫她的作業。


老師告訴我,姐姐這幾天的作業完成的不好,錯了的也沒有訂正,讓她補的也沒有補。


我跟老師解釋了原因。


老師語重心長地叮囑我,要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


02 父母的愛,沒有公平可言


在把姐姐領回家的路上,她還是一語不發。


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我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說:「對不起,這幾天爸爸忙著照顧媽媽和弟弟,沒有關心到你,但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的。以後一起面對學習上的困難還不好?」


她聽了之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以為你們都不要我了。」


因為弟弟的到來,也因為上了小學之後學習的任務加重了,姐姐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的心理有了不小的落差。


以前的她,是我們家唯一的小公舉。


那時我上班沒有那麼忙,她也沒有學習壓力,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出去旅遊。


在家裡我們很少看電視,要麼跟她一起閱讀,要麼陪她一起做手工,要麼給她做好吃的。


在上一年級前那年春天,媽媽懷孕了不方便出遠門,我獨自一個帶著姐姐去北京遊玩。


第一天去了她心心念念的天安門廣場;


第二天在水立方呆了一天,對於玩水,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會不喜歡;


第三天去太平洋海底世界,對於海洋,每個孩子都充滿好奇;


頤和園,天壇,北海公園,護國寺美食街……都留下了我們歡樂的腳印。


那也是我們父女倆難得的獨處時光。



有了弟弟之後,我們出遠門的機會少了。


我們還因為姐姐學習態度的問題經常批評她,在我們心裡,嚴格要求她都是為了她好,是為了讀好書,以後有一個好工作,過上好生活。


但她可不會這樣想,她覺得爸爸媽媽不像以前那樣愛她了。


於是,姐姐就開始了各種作妖。


吃飯的時候故意慢吞吞的,對著飯菜挑肥揀瘦的;


寫作業的時候一會讓我們給她倒杯水,一會說她的鉛筆斷了;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抱怨自己寫字寫得慢,長得不夠高,皮膚很黑……


在孩子眼裡,只有一種資源,那就是父母的愛,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而弟弟的到來,好像把她的爸爸媽媽都搶走了。


一開始,我和媽媽儘量把一碗水端平,讓他們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是公平的。


但後來,通過學習和反思,我發現:在兩個孩子面前,父母的愛根本沒有公平可言。


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得到父母獨一無二的愛和關注,我們想要給的「公平的愛」,在他們眼裡,卻是他們最不想要的。


學習了《學習的身心基礎》課程以後,我知道她是尋求過度關注和故意的自暴自棄,這是尋求歸屬感的表現方式。


當我理解她行為動機之後,不是討厭她或者批評她,而是決定給她更多專屬的、獨特的關愛。


帶她去圖書館,陪她一起閱讀;


選擇她喜歡的戲劇,跟她一起戲劇院看演出;


去奈雪點一杯果茶,邊喝邊聊天,聽她吐槽學校或者家裡的事情……


03 警惕這碗「毒雞湯」


儘管我們會特意地給姐姐多一點關愛,但隨著弟弟不斷長大,特別是表現聰明、乖巧、嘴甜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難免被弟弟吸引過去。


這並不是我們重男輕女。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講到:在家庭中,一個人的出生順序對其個性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老大往往比較老實,負責任。


而老二(老小)常常富有創造性,並且愛玩兒,他們大部分的創造性、精力以及智力都會用在通過魅力操縱來得到自己的價值感。


毫不例外,我們家的老二也有「戲精」的天賦。


姐姐經常在與弟弟的鬥智鬥勇中敗下陣來。


弟弟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我坐在客廳的木地板上看著他們兩姐弟玩玩具。


他突然搶姐姐手裡的玩具,搶不贏,就用嘴巴咬姐姐的手,咬完趕緊爬到我身上來。


從偷襲到躲避,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還滿臉委屈地看著我,讓我哭笑不得。


對於他們姐弟倆的紛爭,我們一般不幹涉,只要不涉及人身安全,我們都在一旁「看熱鬧」,這是雪娟老師那裡學來的「瞪大眼睛,往後退」。


但「出口傷人」的情形,就必須幹涉了。


有一次,弟弟跟姐姐搶玩具搶不贏,就去咬姐姐的手。


姐姐疼得大哭,弟弟開始一臉無辜,轉而放聲大哭。


我再次用出了341肯定法這個「殺手鐧」,先肯定了姐姐的情緒:「弟弟咬了你,你的手很痛,弟弟不講理,你很委屈,是吧?」


然後再肯定了她搶玩具的動機:「你是維護自己的主權,所以不想讓弟弟把玩具搶去,這種做法是對的。」


姐姐的自信心不夠高,心理年齡也處在兒童期,很容易讓別人越自己的界。


所以,我從來不給她灌輸姐姐要讓弟弟的思想。


孔融讓梨的故事,表面上宣揚的是「謙讓」精神,但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一律要求大的讓小的,結果只會雙輸——

對大的孩子來說,他會憎恨小的弟弟妹妹,是他們讓自己不得不被迫分享,也會習慣性隱忍和退讓,不敢為自己進行合理的權益爭取;


對於小的孩子來說,他會形成一個認知,只要我弱我就會得到足夠照顧,形成「世界圍著我轉」的信念和行為模式。


所以,在成為二胎奶爸的這幾年,我深深體會到:「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一碗毒雞湯。


接著,我又肯定了姐姐做得好的地方:「弟弟咬了你,但你沒有報復弟弟,你做得很好,說明你是一個很有愛的姐姐。」


這三個肯定下來,姐姐停止了哭泣。


我繼續往下肯定:「下次弟弟再搶你的玩具,你該怎麼做呢?」


姐姐說:「如果弟弟跟我借,我可能會願意的,如果他還搶,我是不會給他的。他想要咬我,我會馬上推開他。」


我馬上表揚她是一個懂得謙讓,並能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好姐姐。


我提醒她,推弟弟的時候不要太大力了,不然弟弟可能要摔得屁股開花了。


她聽了破涕為笑。


被冷落在一旁的弟弟,因為沒有被關注,哭得更加起勁了。


我把他抱起來,告訴他:

「你是怕姐姐和爸爸批評你吧?所以你也哭得好傷心。


但你看看,姐姐還是很疼愛你的,她並沒有打你,如果換成其他人,你可要挨揍了。


我們想要別人玩具的時候,是不是要借呢?」


想讓孩子們相親相愛,我們作為父母的,要營造出一種合作,而不是競爭的家庭氛圍。



04 父母的愛是江河湖海


為了讓他們姐弟情深,我運用了雪娟老師提過的「戰壕戰友」的方法。


我給他們規定,你們拿出的玩具,玩了之後一定要收拾好,如果你們誰沒有把玩具收好,那麼下次兩個人都不能玩。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個孩子都不願意連累別人,每個孩子都不想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因為他們是同一「戰壕」的,所以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會互相幫忙。


姐姐還創造了一個玩具回收中心的遊戲,她在每個玩具箱上面貼了一張便利貼,便利貼上面畫了相應類型的玩具代表,比如布娃娃,積木,玩具車……


因為姐姐提到了玩遊戲,兩歲多的弟弟收起玩具來特別積極。


姐姐學習的時候,弟弟也喜歡跑過去「湊熱鬧」,經常拿姐姐的筆來玩,或者在姐姐的本子上畫畫。


對於姐姐的「投訴」,我告訴她:「我相信你有能力和智慧處理好。」


姐姐經過多次嘗試後,也想出了辦法「對付」弟弟;弟弟在姐姐寫作業的時候也變乖了,不去打擾姐姐。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過:「信任會在孩子的人格中形成『希望』的品質……『希望』能讓孩子對自己的願望抱有持久的信念。」


早上我們要去上班的時候,弟弟經常黏著我們,不讓我們出門。這時候我們都會讓姐姐帶著弟弟去玩。


我晚上下班的時候,姐姐會帶弟弟出來散步,順便接我。


姐姐也會給弟弟用積木搭一個城堡,做一個恐龍樂園,會給弟弟講繪本,給弟弟開電視看。


這些我都會經常反饋給姐姐,告訴姐姐:「你很能幹,你對於弟弟很重要。」


這是心理學上的自重感效應: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和尊重,這是所有人的共同需求,這種需求就是「自重感」。


當姐姐的自重感得到滿足後,她也就會自然地反過來認同弟弟,覺得弟弟對她很重要。


我也會跟弟弟說:「姐姐為你做了很多事情,姐姐很喜歡你。」同時,告訴姐姐:「弟弟很喜歡跟你在一起,他有什麼好吃的都給你留著。」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相悅法則」,說的是人們總是更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


這些人不一定很漂亮、很聰明,或者很有地位,僅僅是因為他們很喜歡我們,所以我們也喜歡他們。


當他們姐弟倆互相喜歡的時候,更能促進他們的感情。


家是溫暖的港灣,船讓孩子自己去開。


但父母的愛是江河湖海,只要足夠多並保持一定的平衡,孩子友誼的小舟才能保持平穩。


北島曾在詩中寫道: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跟隨你成為父親。


當我用天然的父愛,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合作而有愛的氛圍時,孩子的手足情深也就水到渠成了。



關於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於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啟發和收穫是什麼?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

相關焦點

  • 「我就是偏心媽媽」,二胎媽媽無奈哭訴,生二胎後公平是最大謊言
    其實在二胎政策開放的初期,很多家庭都在計劃著著生二胎,但是等到二胎出生的時候,父母才發現,由於父母的偏心,很多大寶傷害二寶的事情頻頻發生,於是就有很多旁觀者直言:若我成為父母就要做一個公平的父母。然而有了二胎後,父母才發現公平是最大的謊言。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除了公平,家長還要做這些
    我朋友就是一個二胎家庭,平時她和我聊天的言語中就透露著她非常愛兩個孩子。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孩子之間確實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兩個孩子之間依然會有矛盾,並且朋友在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時,儘量做到了客觀,可是依然沒能緩解孩子們之間的衝突,還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家長們的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在公平和愛孩子之間沒有做到統一。
  • 二胎家庭:沒有平等的「愛」,「偏愛」才是平衡的支點
    如何讓大寶體會到父母公平的愛?這或許是很多二胎家庭父母苦惱的問題。然而,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面對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父母怎麼可夠做得到一碗水端平呢?事實上,在二胎家庭裡面,孩子要的從來就不是公平的愛!給不同的孩子特殊的愛,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 你不必做公平的父母
    二胎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們面臨的育兒難題也日漸升級。以往覺得奶瓶尿片的日子好難熬,現在一聽到兩娃爭吵打鬧的聲音,忽然就懷念他們只會吮奶爬行的日子。為什麼給我買的衣服和哥哥的不一樣?他那件我喜歡。為什麼不給我買和哥哥一樣的衣服?我不喜歡和他的一樣。
  • 二胎家庭的公平教育,影響兩個孩子的一生
    提到二胎,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個不能提及的痛。還記得一個8歲的小男孩兒說的話嗎?他為了不讓媽媽生二胎,竟然威脅媽媽:你要是敢生,我就敢死,還揚言說你兒子我啥幹不出來啊!同樣是生二胎,陳小春與應採兒兒子Jasper對於二胎不是排斥,而是歡迎。不難發現:橫在大寶與二寶之間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 蔣毅為二胎奶爸鄧超代言: 我負責賺錢養家
    現如今,如果有一對兒女身伴左右,看到他們快樂成長,想必是為人父母最幸福的事。然而,如何從一位初出茅廬的二胎奶爸成功蛻變為負責有擔當的父親,依舊是很多父親頭疼的事情。此時,在由滕華濤擔任監製的電視劇《二胎時代》中,蔣毅飾演的二胎奶爸「陸曉東」的出現,無疑可以解開生活中眾二胎奶爸的憂愁。如今,該劇首輪在東方衛視播出雖已完美收官,但熱度依舊不減,並將於9月10日在深圳衛視二輪開播。劇中,首次挑戰二胎奶爸「陸曉東」一角的蔣毅,演技飽受好評之餘,更是憑藉著耍寶逗趣、對家人百般呵護的人物個性一面,深獲女性劇迷芳心。
  • 二胎家庭,孩子爭寵,「偏心」才是最大的公平
    2003年,美國心理學家莎拉·布洛斯南和弗蘭斯·迪瓦爾就從實驗中發現:小孩自12個月大起就有「公平」的概念。 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媽媽爆發式的憤怒,嚇得忍不住放聲痛哭:「我討厭妹妹,她搶了我的東西,搶了我的朋友,也搶了大家對我的愛……」而聽完她的描述,我反而理解了姐姐。這種一碗水端平,表面是公平,但對姐姐而言,其實是一種剝奪。
  • 二胎家庭,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的矛盾?除了公平,家長還要做這些
    ,沒有人會說自己不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許多父母家長對於孩子的態度、重視程度越來越強,這也是為了平衡兩個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減少矛盾。同在一個單位的阿敏也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本以為這樣矛盾會小一些,但是沒想到,他們不僅沒有辦法在一塊兒玩,做姐姐的還會欺負孩子,兩個人大吵大鬧是常有的事。家長愛孩子與否,並不會大範圍減少二胎們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就算沒有父母方面,主動地差別對待,在心理感受等層面,孩子也會出現差異,導致矛盾產生,因而,父母需要充當「潤滑劑」的作用,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
  • 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30年後的差別,孩子的命運可能發生改變
    其實,這是因為在二寶沒來之前,父母把所有的愛和關注都放在大寶一個人身上了,可是自從有了二寶後,大寶發現父母不喜歡自己了30年後,大寶和二寶都已經長大,但是兩人的關係依舊沒有改變,大寶心理依舊存在隔閡,甚至在贍養父母的指責上,雙方都開始逃避,大寶認為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而二寶卻因為父母的溺愛養成了自私的性格,認為憑什麼讓自己贍養父母,蔣女士在無奈之下開始有點後悔要「二胎了」。
  • 二胎家庭現狀:孩子不和,多半是父母的原因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實施。政策實施5年以來,二胎家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視力下降是因為媽媽生下二胎後,她覺得自己受冷落,於是出現了「閉症性眼盲」。因此,在二胎家庭中,如何讓兩個孩子和平相處,成為父母的必修課。
  • 30年後,沒有生二胎的父母,會羨慕二胎家庭嗎?過來人回答很直接
    ,在30年之後會羨慕那些生了二胎的家庭嗎?不羨慕生兩個孩子自然是有兩個孩子的好處,但是獨生子女也有獨生子女的好處,這無法進行比較,有些家長們覺得自己生一個孩子就剛剛好,在照顧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上很吻合自己的理想,壓力也沒那麼大,同時經濟壓力沒有那麼重,可以有更多的資源來教育好孩子,他們覺得,孩子不在多,教育得好才是精。2.
  • 痴心鄧紫棋,等待9年,林宥嘉卻二胎做爸爸
    就在昨天,不僅僅是謝依霖宣布了二胎的誕生。就連我們那個唱著你是我的眼的那個林宥嘉,也在昨天宣布了自己晉升二胎奶爸。也是在三年前宣布與妻子登記結婚的林宥嘉,也是三年抱倆的節奏啊。先是自己在18年宣布兒子酷比的出生,從此升級做了奶爸。而在一年後的九月份,也就是在宣傳新歌《少女》的時候,宣布了老婆二胎。並且還透露了自己的二胎寶寶是個小公主,我們的酷比也要升級做哥哥了。時間回到昨天,萬眾矚目的酷比的妹妹終於出生了。
  • 二胎家庭,父母真的能「一碗水端平」嗎?
    自二胎政策開放後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二寶很多父母都抱著「給大寶找個伴」的初衷希望兩個孩子能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然而,生二胎不僅要考慮經濟基礎,還得考慮養育問題。但另一方面,她似乎沒有主見。生活中大事小事,無論自己喜歡與否,都會不假思索地跟隨姐姐。對於姐妹倆的問題,阿玲非常困惑:「我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偏袒過任何一方,為什麼兩個孩子成這樣了呢?」
  • 一門心思生二胎,晚年是「享福」還是「遭罪」?看完後父母沉默了
    文\好孕姐在二胎家庭中,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我想這是二胎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如果孩子們發生矛盾,父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稍有偏差就會傷了孩子的心。下面這個家庭就是這樣,因為沒有權衡好兩個孩子的關係,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像仇人一樣。
  • 「最年輕奶爸」30歲還被誤認為初中生,奶爸無語:我二胎都有了
    」30歲還被誤認為是初中生,奶爸十分無誤,我二胎都有了。小桐今年7歲了,還有個弟弟2歲,平常在家都是30歲的爸爸帶著她玩遊戲,媽媽照顧弟弟。由於爸爸十分寵愛小桐,導致小桐經常在爸爸面前「放肆」。一時興起,小桐把心愛的貼紙都往爸爸的臉上貼,直到把爸爸的臉都貼滿,才心滿意足的衝媽媽喊道。
  • 2胎年齡差距太大時,對大孩公平嗎?要2胎的家庭考慮好沒
    現在許多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加入二胎大軍,可是大孩與二孩的年齡差距太大時,便會生出許多問題。父母有能力撫養時可能沒有太大問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撫養,那二寶的撫養義務可能會落到大的孩子身上,那麼這樣對大孩公平嗎?在現在號召2胎的大環境下,許多夫妻都紛紛加入了生育2胎的大軍,對於2胎是否該生,是否要生,這件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六歲兒子愛穿女裝,做過心理測試後,父母后悔道:早發現就好了
    本該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馬先生逐漸發現,上一年級的大兒子好像有些不對勁兒了。大兒子現在總是喜歡去穿妹妹的衣服,並且還執意要蓄髮,每次帶孩子去剪頭髮的時候孩子也是死活不願意去,說是想把自己的頭髮留成女孩子那樣。父母剛開始還不以為然,覺得這可能就是小孩子鬧著玩的一種想法而已,沒有太當回事。
  • 二胎家庭最笨的做法,就是讓老大處處讓著老二,聰明父母這樣做
    因為這個事兒,我們夫妻倆發生過好幾次衝突,原因就在於我希望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可丈夫覺得女兒還小,做哥哥的應該多照顧妹妹。最崩潰的是,爺爺奶奶的舊思想很重,總是偏向哥哥,只要妹妹稍微鬧點情緒,他們就出來各種苛責。說真的,早知道這樣,要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堅決不生二胎!
  • 生了二胎後,不要減少對大寶的關注,父母需要注意這些
    自從二胎政策全面實施之後,很多家庭都開始計劃生二胎,不過經濟條件跟上了,教育理念是不是也同樣能跟上呢?很多父母在生了二胎之後才發現,要照顧兩個孩子是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的,因為總要想著對待兩個孩子不偏心,但是不知不覺之中卻還是會失衡。
  • 二胎家庭,「公平」只是爸媽安慰自己的假象,孩子們可不這樣想
    當你給孩子玩具之後,你會先看到他們各自玩的很開心的場面,但是過一會兒,你就會發現,一個走到另一個身邊,把他的玩具拿起來仔細比較一下,目的是想確定父母沒有偏心把好的給了另一個。我曾經看到一個孩子,爸媽每天都對他說要讓著弟弟妹妹,他很聽話的忍讓了,以為忍讓就會獲得爸媽的認可與愛,可是忍讓的結果卻讓他變成弟弟妹妹的出氣筒,每次弟弟妹妹不高興了就打他一頓,爸媽不但沒有關心他,反而一直責備他沒有帶好弟弟妹妹,直到哥哥得了抑鬱病,爸媽才因為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