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問卷(簡稱EPQ)
這一問卷是由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編制,1952年發表時稱為「莫斯萊醫學問卷」,1959年和1964年曾增改和修訂,最後於1975年再次修訂時正式命名為艾森克人格問卷。
EPQ有成人問卷和少年問卷兩種類型。少年問卷適用於10一16歲少年,成人問卷適用於16歲以上成人,前者共有八十八題,後者共有九十題。每種類型都含有四個量表,即E、N、P、L。前三個量表是從三個不同人格維度測查一個人的人格特點與類型,L是效度量表。各量表的意義如下:
E外向一內向:高分表示人格外向,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情感易於衝動。低分表示人格內向,好靜,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N神經敏感性(又稱情緒性):反映的是正常行為並非指病症。高分可能是焦慮、擔憂,有較強的情緒反應,甚至可能出現不理智的行為。低分表示情緒穩定。
P精神敏感性:這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人格特徵,只是程度不同。高分可能是孤獨、不關心他人、與人不友好、感覺遲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
L測定被試的掩飾、假託和自我隱蔽等情況。
EPQ由於項目較少,測查容易,項目內容較適合於我國國情,因此經過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陳仲庚等修訂後廣泛應用於醫學、司法、教育等實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