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性別教育是非常難以進行的,家長無法說出口,孩子對其好奇又迷茫。兩難的情況下,性別差異就一直擱置,等到孩子長大,「自然而然地懂了」。
心雨是一位90後的媽媽,女兒已經三歲了,剛剛開始上幼兒園。表達能力逐步上升,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每天都是十萬個為什麼,爸爸媽媽每天都要給小朋友科普。
因為女兒還小,心雨經常和女兒一起洗澡,以前小朋友還是老老實實洗,如今逮住什麼都要問。
「水為什麼從管子裡流出來?」
「馬桶為什麼可以自己衝廁所?」
「媽媽肚子肚子上為什麼有花紋?」
女兒一系列的問題,心雨在知識範圍內都給了解釋,可是有一天心雨突然盯著媽媽,看了好久,然後爆發一串笑聲。
「媽媽,你下面為什麼長鬍子了?和爸爸的下巴上的鬍鬚一樣!」
心雨愣了一下,在思考該如何和孩子解釋,於是讓女兒穿好衣服,告訴她先去外面等媽媽,等會兒媽媽再告訴你原因。為了等到媽媽的答案,好奇寶寶很乖巧地回到房間。
心雨告訴女兒:「這是保護我們皮膚的毛髮,就像手上會有汗毛,頭上會有頭髮,不同的部位都會長!你以後也會長大,也需要保護哦!」
趁此機會心雨還給女兒科普一番,穿著背心和短褲的地方,都是被人不能接觸的地方,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就像自己的秘密不能告訴別人一樣!
1. 孩子好奇心重,會自己尋找答案
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如果家長避諱不談,孩子可能會更好奇。通過網頁查找答案,和同學相互討論,最後都會進入不知名網站,看到一些粗暴的引導,會讓孩子存在性別誤區。甚至可能自己探索,傷害到自己的身體。
2. 孩子無法保護自己
父母不教育,孩子就不會清楚地了解,隱私是不能被人知道的。於是很多孩子在一些壞人的引導下,因為金錢利益,被誘騙,跌落深淵。
3. 因為無知,釀成大錯
還有些孩子慢慢長大,因為大人都不說,他們內心對這種事是極度渴望的,於是長大以後對異性非常嚮往。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事情發生。
1. 不同的年齡段,教育內容不一樣
孩子大概從兩三歲的時候,就會奇怪人是從哪裡來。這個時候即使是童話故事,也不管用了。父母應該合理地告訴孩子,是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的。等到孩子開始發育,就要開始和孩子解釋性別不同,每個人的身體也是不同的,人長大會有什麼變化。
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就需要和孩子正式講解男女差異,從身體到心理上的差異性,都需要了解清楚。並且告誡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做出自己無法承擔後果的事情。
2. 父母不要迴避孩子的疑問
父母敷衍搪塞孩子的問題,讓得不到答案的孩子,更加的好奇,加深對這個問題的思索。可能會做出更加出格的舉動,因為好奇心是天性。
父母在面對孩子提問的時候,應該多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原本就是科學問題,只是思想的禁錮,將它變得複雜化、隱秘化。人生理結構決定男女本來就不一樣,家長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正確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