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門的某大哥抱怨自己一天到晚被辦公室的煙燻得眼睛都睜不開,無論如何都要跳槽到一個起碼能供應自然氧氣的公司。
但當我從背後偷偷瞄了一眼他的電腦,發現他認認真真的用QQ郵箱起草了一份簡歷,我就知道他活該繼續留在這聞二手菸。
「QQ郵箱已經成為了郵箱鄙視鏈中最底層的存在。」
現在誰要是敢頂著一個QQ郵箱註冊的用戶名在谷歌小組裡發帖,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招來Gmail用戶的無名火,碰上較真的可能還會專程登上QQ加上你罵一句「S13」。
而同樣都是Steam用戶,有網友哭訴,自己只是用了QQ郵箱註冊的用戶名,在遊戲裡打的好好的卻被人狂罵是caibi,就是因為對方覺得他的ID太low。
QQ郵箱對於大多數人的意義早就淪為QQ的一個附贈品,一旦預感到註冊某個網站會給你發送一堆廣告郵件,就會拿QQ郵箱去當炮灰。
而之後,哪怕是重度強迫症患者,都不會點開QQ郵箱裡出現的未讀信件。
「任何信件,只要進了QQ郵箱,就等於進了垃圾站。」
就連QQ郵箱都知道自己土。
為了讓你看起來穩重一些,它會教你怎麼把後綴的qq.com隱藏起來,換成Foxmail.com。
為了讓你徹底擺脫QQ郵箱的使用感,它連界面都可以一併換成Foxmail的風格。
用一個體面的帳號,給你的QQ郵箱套上一個「成熟穩重」的外衣,只要再取個英文名,你的QQ郵箱就能獲得一次全新的生命。
當你自己都瞧不上自己的時候,歧視你的聲音就更加理直氣壯,甚至還能對這種歧視總結出一套理論:
「在註冊郵箱的時候記得帶上分割(如:Ella.Yu@usa.com),這是最基本的郵件禮儀。另外,一定要記住,用QQ郵箱是對HR的冒犯,不亞於穿拖鞋去面試。」
這是一位來自劍橋的職場精英在知乎上的警告。
「跨國媒體人」駱軼航的創玩公司曾被來自QQ郵箱的簡歷擠爆,導致他怒不可遏的發出了一條微博,把用QQ郵箱、巨無霸裡放香菜、在路邊發小廣告等一系列行為統一划分為:「看不明白真相的LowB」。
這條看上去本該被全網聲討的微博,反而激起了鄙視鏈的共鳴,尤其是被HR們感同身受。
某職場論壇號召自己的HR用戶進行了一場「最討厭的簡歷郵箱」選舉,88%的選票都投給了QQ郵箱,而剩下12%不鄙視QQ郵箱的HR所屬的公司本身就值得鄙視。
真正有實力的公司會直接屏蔽掉QQ郵箱發出的郵件。
「如果一個公司不嫌棄QQ郵箱,說明這個公司自己就沒什麼出息。」
自稱帳上十幾億流水的大公司用QQ郵箱,就像公司開董事會的時候樓下停了一排奇瑞QQ一樣滑稽。
「那些自己都用QQ郵箱向求職者發麵試邀請的公司,是因為連伺服器都租不起,這種公司有極大的概率會拖欠工資。」
習慣了QQ郵箱的用戶,怎麼都搞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免費郵箱,只有QQ郵箱的用戶走到哪都低人一等?
只有在QQ郵箱裡翻過船的人才知道,當你精心編輯好了一封郵件,滿心自信的點擊發送之後,轉眼看到左上角的發件人暱稱居然是「LOVEの狐狸未成精灬 」有多崩潰。
你當年用QQ郵箱求-種留下的墳貼,只要別人有興趣複製一下你的郵箱帳號,上百度一搜就統統浮出水面。
作為為數不多可以傳送超過3G文件的郵箱,QQ郵箱的這項優勢其實早就被處在青春期的90後物盡其用,要是郵箱也能得性-病,一些人的QQ郵箱早就是梅-毒-晚期了。
class="text-normal">
「不是QQ郵箱low,是當年那些用QQ郵箱求種的人low。」
鄙視QQ郵箱,還不都是因為QQ郵箱裡藏著你不害臊的過去。
最深層的那幾頁信件,你連把它翻出來刪掉都嫌尷尬,只有堆上厚厚一層垃圾郵件,才能讓它離開你的視線。
直到去年五月,QQ郵箱官方團隊發送了一條伺服器崩潰的致歉消息,無意間炸出了一大批QQ郵箱用戶。
class="text-normal">
不少網友都表示:「要不是QQ郵箱崩了,我都不知道居然還有那麼多人在用它。」
從QQ郵箱中走出來的用戶以為網際網路一代的選民都已經跟隨著Gmail走上了金字塔的頂端,但沒想到一批人離開了QQ郵箱之後還有下一批。
把郵件往來遷徙到Gmail,是90後對@qq.com舉行的一場自我割禮。
當你確信自己處在這條郵箱鄙視鏈頂端時,才不會覺得郵箱鄙視鏈存在的本身是一件荒誕的事。
只有兩種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把QQ郵箱排在鄙視鏈最底端,一種只用過QQ郵箱,一種沒用過QQ郵箱,因為在他們眼裡的郵箱就只是郵箱而已。
對QQ郵箱懷著歉意的鄙視,是人性自相矛盾的本質,對不起的是郵箱,對得起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