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玉友們注意了!從12月1日起,由國家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牽頭起草的國家標準《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正式開始執行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該標準於2017年10月,就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立項,國標規定了和田玉的術語和定義、鑑定、分類、命名規則和鑑定證書的基本內容,適用於和田玉原料及成品的鑑定與分類。而今年6月2日,《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正式發布,其正式實施對於規範和田玉市場,促進和田玉市場高質量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首創三個第一
在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中,第一次把行業俗稱的「糖色」變成了行業術語。糖色在和田玉中具有其特殊性,在正規的和田玉分類中,其他幾個顏色玉種都是原生色,唯獨糖色是次生色,而且又跟每一種顏色的玉種都有些關聯。
糖色也被稱為「糖玉」,是指天然成因的鐵、錳質氧化物或氫氧化物浸染,使和田玉整體或部分呈現的紅褐色、褐色、褐黃色或黑褐色等顏色的統稱。因其很像是紅糖水的顏色,因此行業上習慣把這種沁色稱之為紅糖色或糖色。
實物標準樣本——國家和田玉檢驗中心提供此次在新疆地方標準DB65/035-2010《和田玉》的基礎上,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把糖色一詞變成規範術語。
翠青玉第一次有了一個正式「身份」。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第一次把翠青玉作為一個品種納入和田玉分類。由此,和田玉大品類變成了8個種類,分別是: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黃玉、糖玉、墨玉、翠青玉。這對翠青玉市場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利好。
和田玉(翠青玉)
翠青玉最早出現在青海產和田玉中,面世之初,因為很多人沒見過這種顏色的和田玉,很長一段時間都把它當作「假貨「,以至於很多做玉的雕刻師見到翠青的部分都把它切掉拋棄。最近幾年,隨著和田玉行情看漲,翠青這個品種也逐漸被行業內認知,且深受大家的喜愛。
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研究過程中,有幾位專家強烈建議把翠青玉單獨作為一個品種列出,也是無可非議之事。
此外,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第一次使用了漢語拼音,來作為專用名詞的英文翻譯。
白玉過渡青玉——國家和田玉檢驗中心提供在新國標的制定中,術語的英文翻譯,一直是個很頭痛的問題,有些術語,怎麼翻譯都覺得意思表達得不夠準確。比如「糖色「,原意是指紅糖水的顏色,翻譯成:brown sugar water color、 brown sugar color,都不是很理想;按照字面翻譯成:sugar color,又不能完全表達實際的意思。也有人建議翻譯成:caramel color,意思表達似乎準確了,可與原意又相差甚遠。還有如青白玉、翠青玉等,翻譯出來都很難讓人滿意。
最近幾年,國內的文化自信高漲,考慮到和田玉是中國人唯一有話語權的珠寶玉石品種,新國標《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決定直接用我們自己的語言來命名,術語翻譯全部使用了漢語拼音。
新舊標準對比
新國標頒布之前,和田玉行業內現行有效的標準主要有新疆地方標準《和田玉》(DB65/035-2010),國家標準《珠寶玉石 名稱》(GB/T16552-2017)和《珠寶玉石 鑑定》(GB/T16553-2017)。此次發布的新標準,與以上標準相比較,主要有三處不同之處。
和田玉的定義不同
《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38821-2020)第3.1條給出的和田玉的定義:由自然界產出,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可加工成飾品的透閃石礦物集合體,次要礦物可為陽起石,可含少量方解石、透輝石、石墨、黃鐵礦、鉻鐵礦、磁鐵礦、石英、蛇紋石、綠泥石、綠簾石、矽灰石、磷灰石和石榴石等礦物。折射率1.60~1.61(點測),密度2.95(+0.15,-0.05) g/cm3。
新疆地方標準DB65/035-2010《和田玉》給出的和田玉的定義:係指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成因特殊以微晶-隱晶質透閃石為主的玉石。
GB/T16552-2017《珠寶玉石 名稱》3.1.1.2條給出的天然玉石的定義是:由自然界產出的,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可加工成飾品的礦物集合體,少數為非晶質體。
相比較不同標準而言,新國標裡給出的定義更加準確,更加符合市場實際,也更能被業內人士所接受。
和田玉的分類不同
《和田玉鑑定與分類》(GB/T38821-2020)將和田玉分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黃玉、糖玉和翠青玉八個大類。
新疆地方標準DB65/035-2010《和田玉》將和田玉分為了: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和糖玉八個大類,同時又根據不同品種和田玉帶糖色的多少,將其進一步分為了14個小類。
國標GB/T16552-2017《珠寶玉石 名稱》中則將和田玉分成了: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和黃玉7個大類。
礦物成分的標準不同
GB/T38821-2020《和田玉 鑑定與分類》第4.1.1條: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組成,次要礦物可為陽起石,可含少量方解石、透輝石、石墨、黃鐵礦、鉻鐵礦、磁鐵礦、石英、蛇紋石、綠泥石、綠簾石、矽灰石、磷灰石和石榴石等。
新疆地方標準DB65/035-2010《和田玉》第8.2條:和田玉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
國標GB/T16553-2017《珠寶玉石 鑑定》:軟玉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陽起石。
新國標把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定為透閃石,一是符合實際,二是避免了和田玉的範圍擴大化,更加有利於和田玉市場健康發展。
總的來看,新國標GB/T38821-2020《和田玉 鑑定與分類》的正式執行,是國家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繼《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GSB 16-3061-2013)之後在和田玉標準制定中,又一次重大的突破,也標誌著國家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在和田玉領域的研究持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將為推動新疆經濟建設和國內外和田玉產業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我是從事和田玉行業30年的衛喜珍,在這裡與你共賞國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