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讀不
在你眼中什麼樣的人才能配得上你的一生呢?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待,都想要滿足自己的那份渴望。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和一個懂你的人一起生活,那種幸福感是無可替代的。
今天看到了一段《婆婆和媽媽》的視頻,伊能靜和家人相處模式,自然又讓人直誇情商好高,不得不羨慕他們真的是一個很有愛的家庭,彼此之間相處和睦,並且能夠在恰當的時期給予對方誇獎。讓對方有一種滿足感,或許這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因為我懂你,所以可以在最恰當的時候滿足你。伊能靜和婆婆在討論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除了秦昊和伊能靜秀了一把恩愛,我還是被秦媽媽的最後一句話感動了。
她對兒子說:我希望,你求婚那時候給她浪漫了,以後還可以再給她一點浪漫好嗎?你媳婦就是屬於給點浪漫就燦爛的主。
即便是作為婆婆,也懂得兒媳婦的喜好,及時給兒子提出建議,這樣的家庭怎麼可能不幸福呢?愛一個人就是能夠用心地去感受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能夠給她的又是什麼?
如果和一個不懂你的人一起生活,那麼你會很累。如果和一個懂你的人在一起,你會發現你真的可以很幸福。
因為我們總是有很多脆弱不願說出口,但又希望對方能真的了解。而一個真正懂你的人在你的身邊,就如同在你口渴的時候及時送上水,在你最脆弱的時候給你一個無聲的擁抱。
也許,你們是婚姻中的伴侶,但也可以是知己,哪怕是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舉動,也可以懂對方心裡想的是什麼。哪怕欲言又止,你也懂得她內心的脆弱。這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正如廖一梅《柔軟》中:「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伊能靜和家人的相處模式,完美詮釋了「懂得」這一點。在雙方的磨合和相處中,漸漸更懂對方更懂自己,從而做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生活中不要總是覺得對方無理取鬧,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許你會更懂她,相處也會更幸福。
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她的愛情婚姻故事就完美詮釋了這一點。16歲的林徽因,在倫敦遇上了天才詩人徐志摩,而遠在清華的梁思成,也一心等著這個一見鍾情,並且想要攜手一生的人。
但是,為什麼最終梁思成抱得美人歸?他們都很優秀,不管是和在一起,他們的愛情故事都將是一段佳話,但我覺得林徽因一定會擁有幸福的家庭。
林徽因當時也算是閱人無數,但是因為沒有人比梁思成更懂她了吧?當然後來出現的金嶽霖另當別論。
除了林徽因的文學造詣,她在建築方面的成就,可以說造詣更深,在中國的建築史上留在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成就的背後,都離不開梁思成的陪伴和支持。
1924年,為了同一個夢想,他們一起去了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攻讀建築學。她想像豐富、創造力強,經常畫一堆亂七八糟的草圖,而梁思成總能把它們變成簡潔漂亮的作品。
徐志摩給得了林徽因浪漫,但他做不到像梁思成這樣的陪伴,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真正的愛情,不是枷鎖,而是為你打開了新的窗口,讓你感受更多的愛與自由。 如果沒有心靈的自由,愛情是不能夠正常呼吸的。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礎上的自由,是婚姻保持新鮮和生命力的寶貴氧氣。
婚後的林徽因再遇到了金嶽霖,她情不自禁地愛上了他,她向梁思辰坦白自己的內心。此時的梁思成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自己尊重林徽因的原則。
因為他知道林徽因是一個有主見、顧大局的人,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自己的選擇。他尊重她,也願意讓她追求更好的生活,只是因為愛她。
餘生和一個懂你的人生活,一定是幸福的。你不必因為一點瑣碎就大吵大鬧,不必因為害怕就隱藏自己。
明星也好,民國才女也罷,生活面前我們都是普通人,需要生存的智慧。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遇到那個共度一生,懂你包容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