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濱江。
徐匯濱江已經成為上海的文化新地標、科創新地標,現在濱江地區發展到了什麼水平?未來還將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變化?
7月3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介紹了徐匯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鮑炳章表示,徐匯濱江北起日暉港、南至關港,面積9.4平方公裡,岸線長度11.4公裡。徐匯「十年磨一劍」,聚焦規劃、生態、文化、科創四方面,努力打造有魅力、有活力、有溫度的卓越水岸。
一是營造宜人環境,構築品質水岸。經過十年開發建設,已建成8.95公裡沿江景觀岸線、5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10萬平方米親水平臺,跑步道、漫步道、騎行道貫穿全線。沿岸百年工業文化煥發新生,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由工業遺存改建的公共藝術空間,成為網紅打卡地。特別是初春時節,龍美術館外櫻花盛開,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觀賞。另外,西岸美術館形成國際化品質;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徐匯濱江成為重要平臺;巴寶莉、香奈兒、古馳、寶馬、天貓等品牌紛紛舉辦首發首秀活動;這裡還是上海馬拉松賽事的重要賽段、市民休閒遊樂的重要區域。
同時,創新產業生態,構築活力水岸。除了生態、文化,突出科創主導,大力推進人工智慧和徐匯濱江融合發展「一號工程」,打造「一港一谷一城一灣」高品質產業空間,形成人工智慧、生命健康、藝術傳媒、科技金融「四核驅動」的特色產業生態。西岸傳媒港,以央視長三角總部和上海總站為旗艦,打造國際級文化傳媒重鎮,約100萬平方米。西岸智慧谷,AI Tower東塔樓將在年內基本完成企業入駐,構築AI總部辦公、國際交流、應用展示、研發轉化於一體的綜合型地標,約120萬平方米。西岸金融城,出讓給香港置地,將對標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倫敦金絲雀碼頭,布局新型金融業態,約110萬平方米。啟動規劃西岸楓林灣,在華涇地區布局生命健康產業綜合型園區,打造生物醫藥總部、研發、高端製造基地,超過60萬平方米。
還有,用心用情服務,構築有溫度、有情懷的水岸。聚焦沿江公共服務缺口,新建完善交通道路23公裡,規劃建設商業配套60萬平方米、文化配套20萬平方米,標杆項目「AI Plaza西岸生活美學中心」融合智慧藝術與商業創新,將於明年5月向公眾開放。面向市民遊客推出「水岸匯」服務品牌,整合沿江文化場館、活動場地等20處公共空間,因地制宜提供衛生、諮詢、休憩、運動、寄存、應急等六大服務。疊加運用「雲+5G+AI」技術手段,打造善感知、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水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