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成於踐行,貴于堅守。對於紮根鄉村教育事業的「守護者」來說,初心不僅僅是一種理想信念,更需付諸實際行動。十餘年來,以黃俊豪、趙鑫為代表的教師們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勤懇地耕耘著教育這塊責任田,將青春與熱忱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也將希望與未來帶給更多心懷夢想的孩子們。
秉承初心,點亮希望與未來
2020年,黃俊豪老師迎來了紮根鄉村小學的第十一載。他所在的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五裡店辦事處王水村小學,從幼兒園到五年級僅有二十多名學生,大多數是來自當地的農村孩子。作為鄉村教育的「守護者」,他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體察入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閉塞的生活環境導致孩子們視野受限,也讓孩子們變得內向、自卑。怎麼能讓這些孩子開拓視野,樹立自信,又能在成績上更進一步,黃俊豪一直在思索。
在他的帶領下,王水村小學率先引進網絡教學模式,豐富了校內課程的多樣性。2020年,為了進一步打開學生視野,讓孩子未來的發展有更多可能,不滿足於「傳統課程教學」的黃俊豪欣然選擇加入「放飛夢想」鄉村航空科普項目。「放飛夢想」由波音公司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聯合開展,面向鄉村地區推廣航空科普課程,深入開展針對鄉村教師航空科普教學實踐的培訓,並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提供持續不斷的航空科普錄播課程、線上專家支持、教材及航模耗材等資源。黃俊豪珍惜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便請求校長一定將航空科普課程開起來。「農村孩子接觸的資源、平臺非常少。我希望藉助這樣一個機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放飛夢想的平臺,讓他們能夠看到未來,看到希望,讓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
![]()
圖為:黃俊豪老師(二排右)參加「放飛夢想」2020暑期線上教師培訓
王水村小學成了「放飛夢想」項目校,但面對師資薄弱、理論不足,經驗匱乏等挑戰,老師們雖懷有熱情,但也忐忑不安。黃俊豪想了個辦法,他把其他老師動員起來,充分利用「放飛夢想」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專家答疑與社群交流機會,鑽研航模與飛行方面的知識,在家動手製作、試飛小飛機。值得一提的是,藉助暑期線上教師培訓,黃俊豪得以進一步了解航模基礎理論,學習簡單航模製作與調試,為秋季學期的航模授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說道:「放飛夢想項目有好的課程,有材料的支持,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如果讓我們鄉村小學自己去琢磨這些東西,我們目前的情況肯定沒法做好。」
黃俊豪感到一種內在的動力正在產生,他希望用小小的紙飛機去點亮孩子們的希望與未來。「每個孩子,包括我們每個成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我們讓孩子玩飛機,玩自己做的東西,正好觸動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嚮往,這也是『放飛夢想』最吸引人的地方。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玩,我們這個項目就是讓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那孩子們怎麼會不學呢?」
舉步維艱,愈行愈堅定
作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的物理和科技輔導老師,趙鑫談及與「放飛夢想」的緣分,同樣頗有感觸。2016年,環縣五中開始開設科技創新校本課程,知識與器材缺乏成為他面對的第一個課題。2017年,趙鑫迎難而上,在國務院參事湯敏先生的引薦下,帶領學校成為首批「放飛夢想」項目校。「我們的老師們都沒有系統地學過航模,在航空知識方面很欠缺。而且學校資金有限,器材供應不足。剛好『放飛夢想』與我校開展特色教育的辦學理念契合,補足了教學資源短板。所以說來也是一種緣分,如果沒有這次相遇,也許我們就與『放飛夢想』擦肩而過了。」
![]()
圖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教師趙鑫試飛航模
2017年,環縣五中率先開啟領先於全國其他鄉村學校的大膽嘗試——在七八年級開展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創新課,基於學生興趣選拔三十人進行定向培養,每學期帶領學生們參加省級、市級航模比賽,根據學生表現匹配專項訓練。學生們對航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四年來,每周六早晨我都去學校與學生們一起訓練。這其實不是我在推著學生做,而是學生在推著我做。有時我早上有點事兒,可能沒來,或者來得遲了點兒,已經到學校的學生就會一直打電話催我,害怕耽誤了訓練的時間。看得出孩子們對航模興趣很深。」
![]()
圖為:趙鑫老師參加2019年「放飛夢想」教師培訓時製作航模
![]()
圖為:趙鑫老師參加2019年「放飛夢想」教師培訓時試飛航模
航模活動的開展給學校帶來了諸多驚喜與變化。除了學校在辦學特色及知名度方面的提升,老師們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以前在我的眼中,只要把課上好、班帶好,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我的目標也就這麼大。參加項目過後,我認識了專家組裡的符老師,都七八十歲的年齡了,依舊奮戰一線,為航空科普持續貢獻。這種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航模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邊遠地區孩子們的生活和命運。趙鑫補充道:「青少年航模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首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成績。有些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會在航模課用到,或者航模課學到的知識會在生活中用到。其次擴大了見識,其中北京遊學活動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雖然只有兩個孩子參加遊學,但是通過班級分享,其他的孩子也了解到北京的國家博物館、中國民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等,這對於鄉村孩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歷,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
圖為:2019年「放飛夢想」北京遊學活動上趙鑫帶領學生們參觀博物館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趙鑫與學生們辛勤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航模活動已成為環縣五中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2018年,趙鑫帶領學生們榮獲第十九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一、二、三等獎,數次在省級比賽中包攬前三名,環縣五中也榮膺體育道德風尚獎,並多次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作為學校科技創新校本課程的創始人,趙鑫說起從無到有的過程十分感慨:「舉步維艱時,愈行愈堅定。雖然過程艱辛,但沒有放棄,原因就是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如果這個項目我不做,對我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對於我們鄉村的這些孩子來說影響很大。一看到他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我感覺自己的責任特別重大,我不能當一個罪人,把孩子的夢想扼殺在自己手中。所以我一直把這件事堅持下來,我想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航模的種子,我相信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初心成於踐行,貴于堅守。對於紮根鄉村教育事業的「守護者」來說,初心不僅僅是一種理想信念,更需付諸實際行動。十餘年來,以黃俊豪、趙鑫為代表的教師們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勤懇地耕耘著教育這塊責任田,將青春與熱忱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也將希望與未來帶給更多心懷夢想的孩子們。
秉承初心,點亮希望與未來
2020年,黃俊豪老師迎來了紮根鄉村小學的第十一載。他所在的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五裡店辦事處王水村小學,從幼兒園到五年級僅有二十多名學生,大多數是來自當地的農村孩子。作為鄉村教育的「守護者」,他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體察入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閉塞的生活環境導致孩子們視野受限,也讓孩子們變得內向、自卑。怎麼能讓這些孩子開拓視野,樹立自信,又能在成績上更進一步,黃俊豪一直在思索。
在他的帶領下,王水村小學率先引進網絡教學模式,豐富了校內課程的多樣性。2020年,為了進一步打開學生視野,讓孩子未來的發展有更多可能,不滿足於「傳統課程教學」的黃俊豪欣然選擇加入「放飛夢想」鄉村航空科普項目。「放飛夢想」由波音公司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聯合開展,面向鄉村地區推廣航空科普課程,深入開展針對鄉村教師航空科普教學實踐的培訓,並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提供持續不斷的航空科普錄播課程、線上專家支持、教材及航模耗材等資源。黃俊豪珍惜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便請求校長一定將航空科普課程開起來。「農村孩子接觸的資源、平臺非常少。我希望藉助這樣一個機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放飛夢想的平臺,讓他們能夠看到未來,看到希望,讓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
![]()
圖為:黃俊豪老師(二排右)參加「放飛夢想」2020暑期線上教師培訓
王水村小學成了「放飛夢想」項目校,但面對師資薄弱、理論不足,經驗匱乏等挑戰,老師們雖懷有熱情,但也忐忑不安。黃俊豪想了個辦法,他把其他老師動員起來,充分利用「放飛夢想」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專家答疑與社群交流機會,鑽研航模與飛行方面的知識,在家動手製作、試飛小飛機。值得一提的是,藉助暑期線上教師培訓,黃俊豪得以進一步了解航模基礎理論,學習簡單航模製作與調試,為秋季學期的航模授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說道:「放飛夢想項目有好的課程,有材料的支持,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如果讓我們鄉村小學自己去琢磨這些東西,我們目前的情況肯定沒法做好。」
黃俊豪感到一種內在的動力正在產生,他希望用小小的紙飛機去點亮孩子們的希望與未來。「每個孩子,包括我們每個成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我們讓孩子玩飛機,玩自己做的東西,正好觸動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嚮往,這也是『放飛夢想』最吸引人的地方。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玩,我們這個項目就是讓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那孩子們怎麼會不學呢?」
舉步維艱,愈行愈堅定
作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的物理和科技輔導老師,趙鑫談及與「放飛夢想」的緣分,同樣頗有感觸。2016年,環縣五中開始開設科技創新校本課程,知識與器材缺乏成為他面對的第一個課題。2017年,趙鑫迎難而上,在國務院參事湯敏先生的引薦下,帶領學校成為首批「放飛夢想」項目校。「我們的老師們都沒有系統地學過航模,在航空知識方面很欠缺。而且學校資金有限,器材供應不足。剛好『放飛夢想』與我校開展特色教育的辦學理念契合,補足了教學資源短板。所以說來也是一種緣分,如果沒有這次相遇,也許我們就與『放飛夢想』擦肩而過了。」
![]()
圖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教師趙鑫試飛航模
2017年,環縣五中率先開啟領先於全國其他鄉村學校的大膽嘗試——在七八年級開展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創新課,基於學生興趣選拔三十人進行定向培養,每學期帶領學生們參加省級、市級航模比賽,根據學生表現匹配專項訓練。學生們對航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四年來,每周六早晨我都去學校與學生們一起訓練。這其實不是我在推著學生做,而是學生在推著我做。有時我早上有點事兒,可能沒來,或者來得遲了點兒,已經到學校的學生就會一直打電話催我,害怕耽誤了訓練的時間。看得出孩子們對航模興趣很深。」
![]()
圖為:趙鑫老師參加2019年「放飛夢想」教師培訓時製作航模
![]()
圖為:趙鑫老師參加2019年「放飛夢想」教師培訓時試飛航模
航模活動的開展給學校帶來了諸多驚喜與變化。除了學校在辦學特色及知名度方面的提升,老師們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以前在我的眼中,只要把課上好、班帶好,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我的目標也就這麼大。參加項目過後,我認識了專家組裡的符老師,都七八十歲的年齡了,依舊奮戰一線,為航空科普持續貢獻。這種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航模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邊遠地區孩子們的生活和命運。趙鑫補充道:「青少年航模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首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成績。有些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會在航模課用到,或者航模課學到的知識會在生活中用到。其次擴大了見識,其中北京遊學活動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雖然只有兩個孩子參加遊學,但是通過班級分享,其他的孩子也了解到北京的國家博物館、中國民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等,這對於鄉村孩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歷,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
圖為:2019年「放飛夢想」北京遊學活動上趙鑫帶領學生們參觀博物館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趙鑫與學生們辛勤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航模活動已成為環縣五中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2018年,趙鑫帶領學生們榮獲第十九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一、二、三等獎,數次在省級比賽中包攬前三名,環縣五中也榮膺體育道德風尚獎,並多次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作為學校科技創新校本課程的創始人,趙鑫說起從無到有的過程十分感慨:「舉步維艱時,愈行愈堅定。雖然過程艱辛,但沒有放棄,原因就是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如果這個項目我不做,對我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對於我們鄉村的這些孩子來說影響很大。一看到他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我感覺自己的責任特別重大,我不能當一個罪人,把孩子的夢想扼殺在自己手中。所以我一直把這件事堅持下來,我想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航模的種子,我相信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直播時代,一場變革悄然萌發
河南王水村小學、甘肅環縣五中的故事是中國鄉村航空科普教育的縮影。科學本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探索天文科技館,觸摸航模玩具,早已豐富了城市孩子的課外活動。但對於科學教育資源匱乏、受困於地域限制的鄉村孩子們,航模與飛行也許只是書本上的概念。如今,網際網路、直播等技術與手機、電腦等終端正在進入和改變著鄉村傳統的課堂,一根網線、一塊屏幕正在彌合航空科普教育的鴻溝。
2018年,教育部強調要「推進網絡條件下的精準扶智」,信息化教育資源的遞送和合理應用已經逐漸成為實現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的有效手段。根據項目組調研,國內小學基本具備推進科學教育發展的硬體條件和網絡連接條件,但部分農村小學缺乏專職的科學教師,或教師的科學教育知識尚未完全達到持續開設一門需要兼顧跨學科教學課程的水平。在已開展的科學課中,受耗材成本高、購買困難、相關知識經驗不足等條件限制,教師講授多以書本知識為主;學生無法得到動手解決問題的鍛鍊。此外校長認知與認同度、教師責任意識與留存度、穩定的資金支持等因素也往往成為鄉村學校開展科技創新課程的關鍵。
![]()
圖為:「放飛夢想」線上直播培訓
作為波音公司在中國最重要的企業公民活動之一,「放飛夢想」深耕航空科普領域已十二載,藉助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的合作夥伴關係,通過網際網路將優質的航空科普課程引進鄉村地區的學校,致力於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遞送,推動鄉村地區科學素質教育的普及、發展和創新,助力教育公平。疫情之下,「放飛夢想」進一步利用直播技術賦能鄉村科學素質教育,接連以線上直播形式舉辦專家培訓講座,並首次嘗試暑期教師直播培訓,結合直播大群授課、小群指導、線上自習室拓展學習等多種多樣的創新舉措,幫助教師們在雲端學習航模基礎理論,了解簡單航模製作與調試,為鄉村學校科普注入新技術的活力。
直播時代,一場鄉村航空科普教育的大變革即將到來,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家長,都應當做好迎接變化的準備。根據項目組三年計劃,趙鑫及航模班的學生們即將迎來畢業。像趙鑫這樣的首批畢業教師,將以種子教師的身份繼續貢獻力量,未來在地域上繼續協助項目推廣和培訓工作;項目組還在與專家討論培訓種子教師的線上課程,希望能讓畢業教師們在技術上有所進步,從教學方法、探究性實驗上持續學習。「希望能發展更多的項目校,讓更多的孩子實現自己的航空夢。」趙鑫表達了自己的思考,「更希望建立一項長期發展計劃,確保航模活動不停止。我們農村的孩子很多,每年都有新的孩子進入學校,因此長期計劃舉足輕重。我希望能通過長期的航模活動,在鄉村孩子們的心裡埋下一顆渴求知識,嚮往科學,探尋未知的種子,引導他們不斷探索科學殿堂。」
關於「放飛夢想」鄉村航空科普項目
波音公司攜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青基金於2017年開展面向鄉村的「放飛夢想」項目,在貧困地區推廣航空科普課程,讓鄉村的孩子體驗到學習航空知識的快樂。截至目前,項目已覆蓋重慶、甘肅、廣西、河南、湖南、內蒙古、湖北、河北、雲南、貴州、四川、新疆、黑龍江、江西14個省份的64所鄉村學校,項目學校開設課程超過2000餘課時,累計培訓教師近240人次,直接受益學生3500餘人,間接輻射人數達15000人,累計配發模型套材及材料40000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