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拼命努力學習,最終目標就是能夠上一所好大學。有些同學沒考上名校甚至會選擇復讀一年,再一次向理想衝刺。讀名校真的很重要麼?
前段時間,知乎上出現很多關於高考生升學的討論。那麼,重點院校、普通本科區別到底是什麼?它們的差距到底在哪裡?今年新高三的學生在挑選學校的時候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985、211、一本、二本…真有那麼大區別麼?
雖然一些省份的高招錄取是分批次進行的,也有不少地區錄取批次合併。但「一本、二本、三本、大專」的傳統概念在人們頭腦中還是根深蒂固的。尤其在高考志願填報時,估計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有的高校稱為**大學,有的高校稱為**學院?同樣是三本批次錄取,有的稱**高等專科學校,有的稱**職業技術學院...它們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獨立學院、專升本、五年一貫制、成教、網絡教育、第二學位...這些「五花八門」的學歷教育,都能稱為「考上大學」嗎?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學,主要是教育部直屬、其他部屬及部分省屬重點大學(大部分是985或211工程院校)。在本科二批招生的大學,多為省屬大學或外地的非985、非211大學。
雖說985/211高校與「普通本科院校」同屬本科學歷層次,學制都為4-5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也不會標明「幾本」,都將獲得國家和社會承認的學歷學位證書。但它們實際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對於高考生而言,一定要先弄清楚這些區別。否則辛辛苦苦高考完,稀裡糊塗報了志願,還不知道自己上的什麼「大學」,一不小心就可能對你的就業乃至一生都造成巨大影響!
這不,在我國各院校大一新生即將報到之際,這些知乎的網友卻「炸鍋了」。他們都曾是大學生,現在都已就業,從事不同崗位。他們用親身經驗揭秘不同院校的真正差別。
1、提問:除了一本的985/211大學,其他大學真的一無是處嗎?
(以下內容源自知乎網友:西柚西柚)
核心觀點:學校之間差距太大,盡最大努力多考點分吧!
男朋友是本科中原地區某211,研究生東北某985, 自己是普通二本先來說二本和211的差別。
01.學習環境和氛圍上
211學校真的比我們學校學霸多太多!!!
他們每學期開始的時候去圖書館都找不到位置,我們學校期末考試臨近圖書館也都還是輕鬆有位置的。
男朋友周末的時候就是各種去實驗室,去上自習,各種努力學習,我這種就是大一大二的時候有空就宅宿舍,更不用說上自習了。
他們學校的好多人從大二的時候都開始想著保研好好學,我大二的時候還在各種混社團,混著玩。
當然211也有學渣,二本也有。
可是,再怎樣211還是一個211。
拿著銀行總部招聘來說,要求的條件必須985院校和指定的幾所財經院校,所以說,不管再怎樣強調能力的問題,進入壁壘這麼高,沒學歷進去哪裡能發揮你的能力。
02.生活條件上
他們學校4800多畝地,各種小商業街,生活條件各種便利。我們學校比較小,離他們學校差3公裡左右遠,只有學校裡邊的小商店周圍基本什麼都沒有了。
他們學校四個體育館,各種體育場,遊泳池,大大的校醫院,我們的校醫院只有兩三間小房間的那種。
交通,他們的公交地鐵是直接通到市中心的不用換乘的那種,我們學校前些年不通公交車,都是坐小黑車去他們學校門口坐車,也是心酸。
03.「眼界也不一樣」
感覺自己眼界好膚淺…他們的實習真的是走出去!
我們的見習,兩周停課,沒有任何活動,自己寫個報告交了就好。
他們的實習去的某油田待了一個月,學校報銷住宿,都是酒店標準間。
我們學校工科的實習,搬去廠區住,然後去造錘子,對,就是自己做錘子。我們這種專業的都是直接參觀工廠,走馬觀花的看一看,然後聽各種報告。
04.社交圈子上
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差別了。
男朋友宿舍一個保研的,兩個考研考上的,班裡好多出國和名牌研究生,還有各種好企業。
再來說一個男朋友班裡的學霸,96年的妹子,11級的剛畢業,第一次考雅思就直接7分,六級都是600多的那種學霸。
我還沒畢業,只是覺得首先研究生這個話題我們學校的那個比率簡直太低…我們學校有兩個學長學姐去年考研報的跟男朋友同一所學校,他倆今年都二戰。今年4月份男朋友和七八個他的同校同學去複試的那個學校都考上了,這也是差別。
but,男朋友考研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早知道當時高考好好考,上個好些的985就不用辛苦考研了。
再來說985和211,也是男朋友說的。
首先,他現在學校和原來本科學校的實驗室的設備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們本科的實驗室設備一臺都幾百萬了,現在這個更牛…
各種秒殺我們二本院校…
真心建議: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如果是普通家庭孩子的話,高考真的好重要。
2 核心觀點:周圍的人和大學氛圍影響你的一生
(以下內容源自知乎網友:林途裡)
大學優劣程度: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主要差別表現在五個方面:
01.教學資源
毫無疑問,985院校是在所有層次學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順序,無論是教研實力還是校園環境,最直觀的表現可以查詢各學校簡介裡擁有多少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等,還有博碩士點的數量以及圖書館的藏書量。
02.平臺不一樣,眼界不一樣
學校越好,舉辦頂級學術活動越多,學校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機會同樣也越多。
03.學校不一樣,氛圍不一樣
能考進越好學校的等於高考分數越高,這說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對較高,要不就更勤奮和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總得來說綜合能力更強。
你大學四年周圍的人以及學習氛圍會對你的影響很大。
可能很多人說大學裡逃課打機頹廢每間學校都會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越好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04.學校不一樣,你結識的人脈不一樣
對你未來的幫助也不一樣,這點在你將來步入社會可能體會更深,更好的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普遍平臺更高,所以可以獲得的校友資源也更多。
05.社會對學校的認同度不一樣
到你畢業出來找工作你會發現,很多企業就是認定非985、211的不要。
舉個慄子:企業招聘一個人,有十位畢業生面試,五位985、211和五位雙非,在第一輪大部分HR想都不會多想,直接就篩掉後五位了。
雖然都說現在人人平等,但記住:平等不是完全對等,其實這個社會很容易潛移默化地給人劃分階層的,或以權力,或以金錢,或以學歷……
3 核心觀點:二本找工作太難了,感覺自己就是個loser
(以下內容源自知乎網友:小新與小心)
我在陝西一所公辦二本工科院校,學的是最苦逼的專業土木工程。已經來西安找了20來天的工作了,天天跑各大高校的宣講招聘會。投了有無數份簡歷,但人家一看學校名字(後面兩個字是學院)就把簡歷扔一邊或者讓我們去別的公司看看。
也有五次進入第二輪面試,但即使進第二輪,我們的簡歷也是被壓在最下面,我們是備選的!我也沒放棄,每次也都等到最後,希望能有個面試的機會。結果有三次到最後給我們說招滿了或者是直接給把簡歷退回來,兩次說再看看讓回去等消息。(ps:簡歷上該寫的都寫了,工作經歷,證書榮譽也都有,成績也可以。)
這五次面試,我也很感激,畢竟沒有第一眼就淘汰我們給了我們進一步的機會。多麼希望其他的一些更多的公司不要唯學校論,因為沒聽過、因為是學院、因為是二本,就淘汰掉我們。今早又八點過去投簡歷了,然後等了一早上,最後把簡歷又退回來。
以前自己各種不服,相信自己堅持,每天多投多跑多纏最終總會有人要的,但整整20天了,仍然毫無結果,倍受打擊,很心累難受,現在感覺自己就是個loser,茫茫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
所以說,學歷還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學們能抓住機會,給自己一個更好的平臺。高考加油!
4 核心觀點:學歷是塊敲門磚,二三本畢業後要更吃苦
(以下內容源自微博網友:@魔都)
本人三本普通院校畢業已經6年多了。身邊很多都是985、211的高中同學。
說一下我的感覺吧,整體來說好學校畢業的入門起點還是普遍高的,無論公司性質,還是收入。說下我自己的情況,我目前在某一線城市,一年收入大概20萬,某好友985畢業,工作三年,年薪七八十萬。也有211一本的同學和我在一個城市,目前20萬出頭這樣…某二本畢業同學做財務,年入25到30萬這樣……
基本上我比較認同的是,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
其實學歷歸根究底折射出的問題,不僅僅是學曆本身,而是很多三本的學生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當然也不絕對,但應該涵蓋大部分)。
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三本的學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職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學習、累積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當然要用巧勁。
另外就是情商的問題,隨著工作的深入,其實情商所佔的比重很大。我也認識小部分好學校畢業,情商一般,現在混基層的。
我工作以來,一直不斷的學習和充電,因為我心裡也比較清楚要往上走,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尤其身處那麼多比自己優秀還比自己努力的氛圍中,所以時刻不敢懈怠…或許這就是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還要實現些小小价值的二三本學生的苦處和動力吧!共勉!
5 核心觀點:院校是塊敲門磚
(以下內容源自知乎網友:@黑菜)
本人是北京二本普通院校的,我來談一下關於一本、二本、三本畢業後找工作過程中的區別。
首先來說我們在學校時候面對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比較好的學校擁有各種良好的硬體和軟體設施,接觸的人物和事物也是比較厲害。就單從講座這方面來說我們院校一年也就請那麼幾個有分量的人物。然而我的上一本同學那邊基本每月甚至每周都有知名教授學者去講座,至於專科的同學他們可以依託以母校一本的實力去「蹭」講座啥的。
然後從大的活動方面來說的話,我們院校就是自己玩,或者和附近幾所院校一起玩,人家一本的動不動就是全國什麼活動啥的。
其他方面就不說了差距還是蠻大的……
我們回歸正題。在北京,說實話,對於一般的企業單位來說,如果你的學校在全國很有名氣,公司一般來說會首先考慮給你面試機會,如果你的學校名氣一般那麼就只有「本科」這個統稱學歷,那就……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公司或者事業單位招聘信息上明確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
就是如上面所說,剛畢業找工作,你的院校是一塊敲門磚。
我還想說,那些認為學校只對第一次找工作有用的你們醒醒吧,好學校能去大企業,你跳槽無非大跳到小,大跳到大,很少有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所以,一個好大學能給你的人生打下第一個好基礎,所以高中生們加油啊,必須努力上211、985。
6 核心觀點:名校的光環是一種優秀的傳遞
(以下內容源自網絡博主@張良計)
我自己就畢業於一所二本學校,深刻地感受過名牌大學提供的資源平臺和我們學校簡直不是一個檯面上的。大三的時候我參加學校裡的一個社團活動,和同學去復旦大學的兄弟社團做合作交流。 前面大家都還討論地熱火朝天興致盎然,等講到拉贊助的工作分配時,復旦的一名同學表示這一塊他們來負責,「復旦的牌子說出去就是保證。」 這句話背後透露出的那股自信,讓當時在場的我很尷尬。
那次是我第一次去復旦,帶我去的朋友回來時羨慕地說「人家學校隨便搞一個活動都是區裡市裡的級別,嘉賓都是你在報紙電視上能看得到的人物,咱們最多一年能請到三四個就很不錯了。哎,這就是差距啊。」
是的,差距,這麼一個小事情背後反映出來就是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差距。名牌大學就是比普通大學二本大學專科大學有更強大的師資,更專業的科研,更高級的社會資源對接入口,更響亮的名聲招牌帶來更快速的上升通道。好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客觀既定事實。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就不一般,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地人才輸入和輸出才形成的。所以HR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學歷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為什麼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問題,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比如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上面這幾位過來人說的都是985、211與普通二三本大學的差別。其實除了就業,從國考、研考、社會證件考試、職位評定等都能直接看出不同院校的畢業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俗話說,寧願去讀最差的本科,也不要去讀最好的專科。如果你有一顆愛學習的心,就應該趁著年輕,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我提升方面。青春易逝,在最美的時間裡放棄學習是最不理智的選擇。考入一所理想的院校,有助於你日後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