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早就承諾給大家要交的「英語從啟蒙到進階的攻略」。本文很長,乾貨滿滿的7千多字,建議先收藏、轉發,然後細細讀。
不過正式開始前,先允許我給大家分享個好消息。
上周三帶大家團購了「英語分級閱讀電子圖書館」和「英語學習神器」ABC Learning,也幫大家爭取了超優惠的團價,最低每天只要5毛錢。
今天就是優惠的最後一天了,家裡有3-12歲孩子的,一定別錯過。
1年卡298元,贈月卡+實物高頻詞卡
2年卡548元,贈年卡+季卡+價值98元的《DK兒童雙語詞彙1000詞》1本
好消息當然不是這個,而是,我從品牌方那邊薅來了10張價值298元的ABC Learning年卡,我會從下單的朋友裡隨機選出10人送出!還沒有下單的,千萬別錯過這個超大福利!
之前承諾大家要寫一篇攻略,幫助大家把買到的好工具用透,相信大家期待已久。我想著既然要寫,乾脆就把英語閱讀從0基礎啟蒙到進階的過程整體捋一捋。
最近幫我妹妹雞娃兩天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一些大家說的痛點,所以我也很想幫我妹妹做個總結,同時也分享給大家。
我帶開心從0歲開始,雞了6年英語,最後考過PET。最近我又帶了一些公立起點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幫助他們通過分級讀物,來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但是都用到一個工具,就是分級閱讀。今天我就把這兩種不同的經驗一併給大家。
希望通過這一篇文章,解決大家英語從0歲開始到中學階段,從啟蒙到進階的所有問題,將它們一網打盡。
想要雞英語的爸媽們,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雞娃圈最近很流行的詞彙吧?
比如:「聽力先行」,「磨耳朵」,「親子閱讀」。可是爸媽們有沒有想過閱讀進階的主線是什麼?我們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其實並沒有多複雜,閱讀進階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直接上圖:
我以前陪開心親子閱讀,玩書,玩角色扮演,講睡前故事,甚至幼兒園老師講故事,這些都算分享式閱讀(或悅讀)。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孩子吸引到書上去,吸引到有趣的故事中去。
怎麼開心就讀什麼。
這個步驟咱就得讓孩子快樂滿滿,興趣濃濃。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咱打著罵著,孩子也是不會入坑的。反正啊,變著法,勾引孩子就對了。
比如我以前帶著開心讀了一面牆的繪本,再比如ABC Learning裡面的動畫、兒歌、視頻等,就是很好的勾引孩子的工具,或者我以前給開心看過的動畫片和磨耳朵音頻(公號【開心爸雞娃筆記】後臺回復關鍵詞「大合集」,即可獲取)也是很好的工具。
啟蒙最開始的親子活動,都可以算是分享式閱讀,爸媽們也有很多問題,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3個:
【問題一】繪本讀幾遍?音頻聽幾遍?動畫片看幾遍?
統一回答:1遍。娃入了坑,他會反覆看。娃不成入坑,干著急也白瞎。
【問題二】記不住怎麼辦?
真的,只能涼拌了。能入坑就很好了。入了坑,記住只是時間問題。
【問題三】要不要翻譯?
可以翻譯,也可以不翻譯。畫面會告訴孩子一切。不露痕跡的翻譯也很好。
重要的話,再重複一次:分享式閱讀,請爸媽們搞得快快樂樂,興趣濃濃的!
其實,就是使用分級讀物(Leveled Books)來提升閱讀能力。
我上次在《一篇文給媽媽們講透,有關自然拼讀的所有事!》這篇文章裡面,我跟大家聊過:自然拼讀是解決美國的文盲不認字這個問題的工具。而分級閱讀就是解決美國人能認字了,但是讀書不理解這個問題的。
為了解決越來越多學生的閱讀障礙問題,美國於2001年通過了NCLB(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來推進分級閱讀教育的發展。從那以後,陸續產生了各種分級閱讀法,各大出版社也紛紛出版各種分級讀物。
讓不太會讀書的孩子閱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舒適區很難突破。教育不可能只有快樂,更多時候是反人性的。但是分級閱讀可以減輕學生的痛苦。
為啥?
因為分級讀物可以靜悄悄地,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突破舒適區,學生的痛苦就轉化為輕微的不適,然後迅速消化掉。
假如孩子看的每一本書,都略大於孩子的能力,效率就可以最大化。
實際情況沒有那麼理想化,但爸媽們如果把指導性閱讀用好了,孩子英語能力提升速度加快,痛苦還能減少。一旦孩子的滿足感提升,形成良性循環,孩子就不會牴觸學英語了。
爸媽得解放!
理論以及大量實踐證明,分級閱讀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手段。所以,美國人才會立法來推動這項舉措。
後臺很多爸媽留言說,我也知道分級讀物好,但是買了一堆不會用。
我覺得要想用好分級讀物,爸媽們先要了解一下分級方式?
我相信不少爸媽可能看過各種官方或者非官方的介紹,但那些東西很枯燥,如果不是經常接觸,可能會看著頭暈。
不過沒有關係,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幫大家梳理了一下,做了幾項淺顯易懂的指標。
所謂分得細,就是說:從第一級到第二級,從第二級到第三級,逐漸升級的時候,你基本感覺不到難度增加,慢慢的爬上去,回頭才發現已經爬了好高。
我推薦給大家的美國的GRL(Guided Reading Level)分級(又名A to Z分級)是所有分級中分得最細的。從AA到A,B,C,一直到Z級別,一共27個級別。兩個級別之間,很溫和地提升難度。
Rosen A to Z和Raz A to Z都是這個分級體系。
英國體系是按:粉、紅、黃、藍、綠、橙、藍綠、紫、金、白、淺綠以及彩虹總共12種顏色來分的。英國的出版商在此基礎上,會進一步進行細分,這種體系也算比較細的。
從第一級到最高一級,可以從0基礎提升到美國母語孩子的5-7年級水平,甚至更高。GRL分級難度跨度最大,沒有之一。
分級讀物有的內容廣泛,有的內容單一。
內容單一的:只主打一個點。
包羅萬象的:會包含故事,科普,人文,文學。對於爸媽們來說,搞清楚不同分級的內容特點,有助於我們進行互補性的選擇。
比如牛津樹主打的就是溫馨的家庭故事,比較有趣,孩子代入感強,Raz的科普很豐富,Rosen以科普為主,兼顧文學性讀物。
就是指孩子看了以後,容易入迷的。這一點,牛津樹的興趣指數特別高,很容易讓孩子進入追劇模式。
我最近也在研究一些和考試關聯性大的分級讀物,等我有了成果,再來跟大家分享。
其實,我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分級怎麼刷?後面再聊這個事。先把閱讀四個階段說完。
讓孩子養成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很重要。所以自由閱讀是指導性閱讀的有力補充,是分享式閱讀的延續升級。
比如孩子拿ABC Learning裡面的分級讀物作為主線學習,同時也可以補充閱讀牛津樹或者其他分級讀物,以及有趣的繪本、漫畫、橋梁書、初章書、中高章書、世界名著等。實體書也是一種儀式感,永遠不應該被替代。
精讀方法有很多,在機構上課可以摳字、詞、句,分析長難句,講語法,分析文章結構,總結閱讀策略,甚至寫作策略。
在家精讀也許沒那麼專業,但是可以做一些拓展,比如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玩遊戲,找一些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的書來看等等。
也許有的爸媽們覺得拓展很難,我覺得沒啥關係,陪孩子照著書念,或是完整的翻譯一遍,行不行?
我看到一種現象,很多爸媽一定要把分級閱讀全部搞成精讀。那可能有點搞過頭了。容易造成低效率停留。
假如家庭真的搞不定精讀,或者沒時間,那最好還是上課解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比較好。
不過我想提醒爸媽們注意2個點:
2.精讀以前的積累不能忽視,不要想著上課就能一勞永逸。
好了,囉嗦了這么半天,我們的4大步驟還記得嗎?
這張圖我再用一次。這一次我把指導性閱讀(也就是分級閱讀),用紅框標記出來。大量實踐證明,把分級閱讀做主線效果非常好。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孩子花3-5年時間,從0基礎沿著分級路線學到美國5年級水平,至少也到FCE的程度了。如果學得沒那麼紮實,閱讀也能達到PET程度。如果再選擇合適的課程,做一些精讀和寫作訓練,英語的問題基本就都迎刃而解了。
既然分級讀物這麼好,就趕快讓娃學起來吧!在文章留言裡,很多爸媽談到實操中遇到的問題,有很多問題被問到幾十次,甚至上百次。
我分析了Rosen GRL分級的官方數據做了一個表。爸媽們可以做個參考,用它選擇分級閱讀的入口。
這裡的測試級別,可以直接來個劍橋模擬考試,用考試對標更精準。考試模擬題可以在公號【開心爸雞娃筆記】後臺,輸入關鍵字「劍橋考試」獲取。做閱讀和聽力,如果正確率都在70%以上算通過。
註:考慮到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因此我給了一個比較大的範圍的入口。切莫教條!
上面說的這是一種自由模式來刷分級。
ABC Learning還提供了計劃模式,我覺得這種模式進度可能會稍慢,但是這種方式適合沒時間雞娃,要拜託老人的情況。它的好處是大人方便,一切交給系統就行。
2.要不要先刷220個Sight words?
關於sight words,可以分N次刷。這部分內容可以在後面的計劃實例中找。
3.讀幾遍合適?
和分享式閱讀,快樂為王的原則不同。我們搞分級閱讀還是希望學點東西的。
不過,我以前讓開心讀分級都是聽一遍,自己朗讀一遍,然後做一遍測試就過了。在這一點上,我是很佛系的。
爸媽們接下來一定會問,學不會怎麼辦?記不住怎麼背?要不要全文背下來?
其實就簡單排列組合一下,有3種選擇,我們做一個選擇即可。
選擇1,刷一遍過。
優點:速度快,
缺點:可能記不住。這算一種分享式閱讀模式。
選擇2,多刷幾遍。
這樣比較平衡,速度適中,適當重複。
選擇3,刷50遍(有點誇張,但很真實。)
為了記住一本書,浪費大量時間,孩子興趣也磨光了。
爸媽們怎麼選?我選2。
所以,我讓開心聽一遍,朗讀一遍,做一遍quiz。至於當下掌握了多少?我不管。
爸媽們要是還覺得不清楚,那我就用ABC Learning舉個例吧:
分級B裡面,有一本書叫《my school》,其核心句型是this is my***,一本書重複好幾次。
另外一本書 《Flowers in my garden》,這裡面一上來就說,This is my garden,第二本書就複習了第一本的內容。分級閱讀靠的是,用很多本書,來重複學習。而不是靠一本書一次把所有內容學完。
上面提到的這些書,孩子一直在重複學一個句型,This is ***。「this」 和 「is」都是sight words。通過很多書的重複,先混個臉熟,逐漸到滾瓜爛熟。
所以,不要糾結,先抓核心句子,先抓核心句中的Sight words,先快速升級!不要低級別低效停留!
我每次說到快速升級,爸媽們其實基本還是很贊同的,但又擔心的是基礎不牢,升不上去。其實完全可以放心,分級閱讀的設計本身就是在不斷重複。
學英語,重複很有必要,但是不一定要一本書重複50遍。萬一遇到瓶頸了,可以退回去再刷一遍,也可以找些同級別的補充資料來複習。橫盤一段時間,再往上走,也是可以的。
孩子願意反覆看的書,可以讓他看,這種自驅力模式地刷書,不屬於低效停留,屬於高效停留,要支持!
5.一次讀幾本合適?
我想說,多多益善,我家開心每次都是要讀到盡興才肯罷休。爸媽們不要怪我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完全取決家庭準備投入多少時間。如果時間夠長,採用我前面說的快刷法,一天讀書的數量,可以是2位數起跳的。
好了!高頻問題就回答這些。我們前面談到閱讀提升的4個階段,下面如果不談一下路線規劃,我猜爸媽們肯定不會放過的。好吧!我們接著聊路線。
我在幫開心雞英語的時候,開心能夠在6歲多考過PET,分級讀物功不可沒。但開心的進階過程稍微有點另類,主要是因為開心的進階過程很大程度是靠興趣支撐的。
我還是用一張圖,說明興趣是最大的自驅力。
因為《我的飢餓營銷雞娃法》,故意吊足了小開心的胃口,開心還在牛1水平的時候,他也會把牛6的故事拿來給我講,每次我只講一遍,但是今天講,明天講,講多了,自己就記住了。
我每天只講1遍,但開心會拿10本,20本,50本書給我。他不停,我也不停。我用的其實是分享式閱讀的方法,如果忘記了,可以再翻到前面看一下,唯一原則:開心就好!
這個模式準備在我家外甥女Rico身上再實踐一把,所以我幫我妹妹做了個計劃,讓她給Rico做個聽單。把AA-Z級別的書,各自挑5本出來,加入個性化聽單裡,每天用這個聽單磨耳朵。不管Rico懂不懂,都佛系對待。
從中娃開始,就應該引入指導性閱讀了,這種模式好處是小步升級效率高。但是對於對英語沒興趣的娃,牴觸英語的,還是要從分享式閱讀開始勾引,用什麼材料做鉤子呢?有趣,還要能理解(可以翻譯,但是不要逐字扣,破壞了整體性)。
我家小外甥Eleven,中文已經強勢,吸引他不容易,他比Rico難搞。我花了2天時間,用盡了洪荒之力,也只不過讓他願意看了。現在,我妹妹總是跟Eleven說,我們比賽讀,誰贏了就告訴舅舅。所以,我現在變成了Eleven心目中的大灰狼舅舅啦。
這兩天,我給Eleven定了個ABC Learning的學習計劃:
第一步,先看動畫片,勾引他。不要戀戰,吊著點胃口,不然看膩了,就不香了。
第二步,從AA的單詞書開始學。採用媽媽和寶寶搶答比賽的方法。誰贏了向舅舅報告。
第三步,整體進度。AA、A、B每個字母用2個月時間讀完。這是一個非常不硬核的目標,但是沒有辦法,重點保護興趣。
第四步,4個月時間刷CDE,每刷一個字母,把sight words過一遍(不要求背會)。
假如能完成,到今年年底,Eleven5歲,他就應該可以看70%以上的童書了,這時候引入神器,牛津樹5。
第五步,開始加速,不再低級別停留,一個月一個字母,從F刷到J,明年進大班的時候,爭取能看橋梁書。
這裡,我隔空喊話我妹妹:希望你執行力強一點,把計劃落實。不要讓我這個舅舅在全國的爸媽們面前自己打臉啊!
假如孩子上學了,時間更緊張。更不要低效率停留,得想辦法快速升級。
我在《錯過啟蒙黃金期,用對方法也可以彌補》這篇文章裡面,講了我的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小X,當時我給她安排了《牛津樹分級》和《sight words》結合起來刷,進行強化訓練。
寒假期間,我給她加了個刷ABC Learning的任務,我要求她寒假刷完C和D,每完成一個字母把sight words過一遍(只過不背)。
小X的媽媽很擔心孩子讀了沒讀懂,單詞記不住?
為了讓媽媽不糾結,我給孩子把規則定死:聽一遍,跟讀錄音一次(不看分數),做quiz,最後讓娃自己翻譯一遍。如果娃不會翻,教她一次。這樣操作,幾本書翻譯下來,孩子就能知道一個句型的確切意思了。以後到了高級別,我們再慢慢放棄翻譯。
我給媽媽定的量是一周30-50本,一般我不喜歡按天算,我覺得按周算,更有彈性,更合理。
我在留言裡面也看到問高年級,甚至初中生怎麼刷分級的。
同樣是我在文章裡寫過的,我帶的一個初中生David的例子。他的英語是跟著公立課內學的,基礎學得也不太好。
最近我讓David增加輸入量以後,這孩子考試成績從全班墊底,升到了第12名,但是這個成績距離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還得再接再厲。
這個寒假,我給他媽媽布置的任務是刷分級,直接從K開始讀,每天2-5本,每周20本。還是聽一遍,錄音一遍,quiz做一遍,翻譯一遍。如果實在難度太大了,適當降級。
我把這種模式叫做突擊模式,用這個模式的前提是:娃懂事了!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特別是大孩子,他們並不甘心自己的成績落後於小夥伴。父母好好溝通,多誇獎和鼓勵孩子,把孩子的上進心激活,即便他們的興趣點不在,也能憑著毅力克服困難。
不知道我寫的這三種模式是不是有解決爸媽們的問題?如果還有更多的問題,可以留言告訴我,我們慢慢討論。
其實,除了路線規劃的問題之外,我感覺有些爸媽對於材料的選擇和搭配使用問題,似乎少了一些思路,所以我下面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在後臺,我看到了很多超長的留言,真的感謝爸媽們對我的信任,每一條,我都認真看過和思考過。但是,我這兩天都在寫大家現在正在看的長文,因此時間有限,很多留言並沒有做細緻的回覆,請大家見諒!
截圖的這個例子,其實情況還算不錯的。更多的情況是,選了一大堆材料和課程,最後使用效果欠佳。
我覺得要把材料使用好,還是得回到文章最開始說的,英語閱讀升級的4階段上來。
每一個階段選擇什麼樣的材料呢?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分享式閱讀
選擇可以雜一點,甚至帶一點試錯性質,試錯過程不能省。但繼續往下走,就要考慮效率問題了。
2.指導性(分級)閱讀
按照文章前面說的6大指標,我們可以選一條分級閱讀的主線,我們最看重什麼就選什麼做主線。在主線之外,缺什麼,我們再選互補的材料進行補充。
3.自由閱讀
大人適度給娃種草不同類書籍,最後讓孩子自己定,孩子的興趣決定了自由閱讀是否能持續下去。
4.精讀
大家在後臺也問到了各種產品,多達數十種,我不可能在這篇文章裡把所有產品都分析一遍,所以我把上面的我選產品的4大原則告訴大家,大家做個參考。順便提醒大家,選產品的時候搞清楚,這個產品是什麼?適合在哪個階段用?和誰互補?這樣問題就簡化了。
大家可以自己梳理一下手上的書籍、軟體、課程如何搭配使用?如果有什麼心得,也可以留言分享給大家。
不知不覺,寫了7000多字,不知道大家對於閱讀升級的四個階段是否理解了?不管怎樣,不要教條,這四個階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融合的。其中,分級閱讀,可以貫穿始終!
我相信,哪怕只是把分級閱讀這一招用好了,孩子的英語閱讀也能提升一個很大的臺階。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最後提醒大家,再過幾個小時,這次的ABC Learning團購就準備截止啦!有需要抓緊最後的機會,不要錯過!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對於理解分級閱讀怎麼刷,有所幫助的話,記得在看、點讚、轉發三連!
同時,開心爸在這裡預祝孩子們在寒假期間,學習進步,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