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我最近常常翻看外研社引進的一本德英漢圖解三語詞典。這本詞典長這樣,我以為是本非常不錯的詞典,對於初學者和進階學習者來說,能夠圖文並茂的了解單詞,形成圖像記憶是非常必要的。
(此處就事論事,不涉及任何軟廣告,如外研社發現此詞典銷量的任何波動,本人均不負任何責任!)
不過前幾天發現一處詞條特別有趣,就想順著這個詞條的德英漢三種語言的相互註解以及配圖聊幾句閒話,詞條截圖如下:
這個詞條首先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圖文不符!因為上面畫的這個菜明顯不是我印象中德語的Chinakohl!因為圖上畫的像一顆青菜,而德語詞Chinakohl是白菜才對!(或者大白菜是對南京人來說更沒有歧義的說法)
(上圖中的是Chinakohl,北方人叫白菜,沒有歧義!)
接著讓我不解的就是中文解釋「油菜」,因為作為一個南京人,提到油菜,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任何可以食用的菜,而是清明前後一片金黃的油菜花。這時候我突然注意到了中間的英語pak-choi,我回想起我在德國的Rewe超市中常常看到Pak Choi,就是我們南京人所說的青菜。當時我聽德國人讀的是[pɑk ˈtʃɔɪ̯]。(注意這裡的[p]和[k]都是讀成送氣塞音的)
(國外超市賣的Pak Choi,南京人管這個叫青菜,沒有任何歧義!!!)
看到這個詞條以後,我就在想,Chinakohl(大白菜)是怎麼跟Pak Choi(青菜)混在了一起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菜啊?我腦子裡面想著白菜的時候,突然看著這個Pak,我頓悟了這個[p]不能送氣,[k]更是一個入聲韻尾,於是一個入聲字「白」映入了我的腦海,頓時也明白過來,Choi其實就是菜。Pak Choi就是「白菜」兩個字向西文的一種轉寫。並且這是對粵語發音的「白菜」的轉寫,當下發給了粵語母語者去詢問,果然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再問「白菜」究竟指什麼菜時,答覆是,較多人傾向認為白菜就是指我前面說的青菜,學名「上海青」。而如果使用「白菜仔」就不會有任何歧義了。(上述說法在維基百科的德語Pak Choi的詞條中也得到了印證)
現在可以基本推得:Chinakohl和Pak Choi都共同地被不同的中國人稱為「白菜」。字典的編寫者(這是指引進的原版字典的編寫者)就錯誤地將北方人理解的白菜(Chinakohl,德語)和南方人(很南的南方人)理解的白菜(pak-choi,英語)放在了一個詞條裡面,,最後又擺了一個其實不是純正上海青品種的青菜的圖。引進到國內以後,估計兩位譯者都是北方人,所以對於這個圖上的菜品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油菜」。因為看到這張圖時,很多同學很肯定地對我說,在我們家那兒,這玩藝兒就叫油菜!
文末隨筆:中國太大了,南北東西太遼闊,說法太多。我也無力去對各地的叫法去一一考證,能明確一下Chinakohl是指北方人說的白菜(或者南京人說大白菜),而Pak Choi是指很南方的南方人說的白菜或者白菜仔(或者南京人說青菜,學名上海青,南方部分地區認可「小白菜」的說法)。這個去德國超市裡面一看就很清楚了。
最後說說,這個錯誤的鍋還是得原版德英圖解雙語詞典的編者和出版社來背,畢竟是他們用pak-choi注釋了Chinakohl,還配了一張不太典型的青菜的圖。
評論區開放,統計一下你的家鄉「白菜」、「青菜」和「油菜」這幾種說法分別指什麼。
喜歡就推薦給其他的小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