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依託學校鋼鐵行業背景,利用「礦冶」領域優勢科研平臺,立足湖北、面向全國,在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多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冶金科技獎等重大獎項,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備紮實基礎、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領域的高水平人才,為國家和湖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依託鋼鐵行業背景,建設「礦冶」領域優勢教學科研平臺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寶鋼、武鋼、鞍鋼、首鋼、中冶、中鋼六大央企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是湖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大學。學校辦學百餘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20餘萬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涵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地理學4個一級學科,擁有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學院建有「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釩資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冶金礦產資源高效利用與造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頁巖釩資源高效清潔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工業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
學院在特色釩資源高效提取與深加工、深部地下金屬礦山開採及災害防控、礦冶過程工藝減排及資源再生利用、礦山安全與災害防治、礦物深加工及精細加工、礦冶生態環境修復理論與技術、工業煙氣汙染控制、礦冶廢水處理與資源化等方面擁有國際知名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的優勢技術。
二、打造一流師資,全力提升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學院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專任教師78人。(含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1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香濤學者特聘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52人)。其中9人享受國家與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或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2人在國內外各主要學術團體任職。
學院在讀本科生1225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10人。近年來學生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碩士論文21篇,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61篇。學生先後獲得全國高校採礦工程專業實踐作品大賽一等獎、全國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一等獎、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湖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勵51項。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專利共計212篇(件)。省級精品課程1門,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3項,出版教材5部,建成6個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學院科研、教學穩步發展,本科生、研究生就業率97%以上,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位列第7。
三、突出學科優勢,推進社會行業升級轉型科研成果顯著
學院突出學科優勢,立足推進社會行業升級轉型,以鋼鐵行業和資源環境領域的共性問題和瓶頸技術為研究對象,以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為重點,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服務於地方與行業的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領域,針對湖北省特色冶金礦產資源高磷鐵礦和頁巖釩礦的開發利用開展的系統研究,實現了理論上的突破,解決了諸多工程難題,建立了示範化工程,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張一敏教授團隊立足我國優勢釩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形成一步法頁巖釩清潔提取技術、源頭消除廢水氨氮梯級循環浸出法、釩尾渣地聚物技術、行業汙染防治政策體系等核心發明,解決了頁巖釩生產源頭汙染、廢水氨氮控制和末端固廢大宗消納,實現了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與理論的重大突破。張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等國家級獎項,相關技術被國土資源部、工信部採納列入全國「先進適用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被多省、市政府部門重點推廣,在陝西有色金屬集團五洲礦業等19家大中企業應用,實施該技術近三年新增銷售額35.84億元,取得突出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際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4項。
在資源開採與安全領域,在特殊環境下金屬礦床開採理論與工藝、礦山安全與災害防治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工作,形成了「破碎軟巖條件下開採理論與技術」、「特殊礦巖卸壓開採與控制技術」、「採場穩定控制爆破理論與技術」、 「深部礦山水害防治理論與技術」等研究成果,攻克了「富水礦山開採安全技術」、「大型露天礦資源優化配置集成技術」、「金屬礦山全螺紋玻璃鋼錨杆支護技術」、「複雜難採礦床的安全高效開採技術」等多項國家重大技術難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授權發明專利20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認可,為推動冶金礦山和鋼鐵行業的安全科學與技術進步,提升行業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水平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近年來,學院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他科技成果獎26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10項,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56項;承擔各類橫向科研600餘項,經費達7000餘萬元;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近260篇;出版學術專著12部。
四、黨建凝聚人心,引領學院各項工作穩定發展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十三五」發展機遇,圍繞學校、學院的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抓黨建。嚴格按照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加強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加強黨務對業務指導的同時,以業務工作帶動黨建特色的形成。使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更加符合學院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一如既往的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勵精圖治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特色,注重創新,在服務社會進步、服務社會發展、服務社會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