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繁多的中性筆主宰了如今的文具市場。(資料圖片)
曾幾何時,鋼筆、原子筆、木桿鉛筆主宰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但如今,鋼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難覓其蹤。行業調查顯示,原子筆和木桿鉛筆已凸現頹勢,中性筆大有獨霸天下的勢頭。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各級兩會上,節約 、環保成了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我經常參加各類會議,會上發的中性筆引起了我的注意。」市人大代表王林對記者說,隨手亂扔的中性筆在造成極大的浪費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沉重負擔,「能不能像限制一次性塑膠袋那樣限一限中性筆呢」?
中性筆殘骸隨處可見因為書寫流暢、方便攜帶又便宜,近幾年中性筆的市場佔有量劇增。但是由於中性筆消耗快、價格低,很多人用完筆芯後甚至懶得重換,就直接將筆桿與筆芯一起扔掉了。
學生用筆更新快「我們班上有64名學生,用鋼筆的只有5個人。」中國海洋大學電子系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研究生謝洪豔說,如今在校園內,越來越難覓鋼筆的身影了。「鋼筆用起來相對比較麻煩,總不能每天都帶瓶墨水吧。」謝洪豔給出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理由。
記者在青島大學西一教學樓階梯教室的垃圾桶內看到,9支用完或者沒用完的中性筆和筆芯散落其中。記者在青島大學大四英語專業一個班級進行調查時得知,這個班共有29名同學,女生22人,男生7人,幾乎無人使用鋼筆。其中女生每人擁有中性筆四五支,男生每人擁有中性筆兩三支。「我經常轉筆玩,中性筆摔到地上就不能用了,所以一個學期至少要用七八支。」學生劉傳濤說。不管是大學校園還是中小學校園,學生用的中性筆更新換代都非常快,都喜歡新花樣,很少有人能長時間使用一支筆。
辦公用筆浪費大「有時候領4支,有時候領5支,但不論領幾支,很快就一支不剩了。」市民陳女士在島城東部某事業單位工作,從去年開始,每隔一個星期,她都要去單位物資處領取一次中性筆。「部門一共9個人,領了這麼多次中性筆,每月每人平均兩支也夠了 ,這麼多筆去哪兒了呢?」陳女士留意了一下,發現中性筆幾乎成了「一次性」的,從來沒有人換芯。
香港中路一家民營企業負責辦公耗材採購的江豔對記者說,他們公司共有70餘名員工,每個月發出去的中性筆和筆芯各控制在50支以內。「我們平時用筆很少,一支筆只要不壞可以用兩個月,但每個月發出去的中性筆都莫名其妙「蒸發」了」。這些現象幾乎在每個單位都有,由於辦公用筆的使用者都是被動消費,即消費者並不是購買者,所以辦公室的中性筆大多不能「壽終正寢」,隨意丟棄的現象非常嚴重。[page]
文具店月售上千支在諸城路金科雷和丁丁兩家文具店,記者遇到售貨員正在清點賣給各個單位的中性筆。丁丁文具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大企業進貨一次就要上千支。金科雷文具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一般的公司買中性筆也要200支左右,而鋼筆有時一個月才能賣上一兩支。諸城路上的聖寶蘭文具店主要面向學生,店內擺滿了各種款式的中性筆,卻很難尋覓鋼筆的蹤影,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店中性筆和鋼筆的銷量可達20:1甚至更高,買鋼筆的學生一般都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書法課,真正使用的很少。而單位買鋼筆多數情況是為了發獎。
德潤辦公用品店進門的貨架上整齊擺放了近40種中性筆,而款式不多的鋼筆則被放置在一個不太顯眼的位置。店裡的辛女士告訴記者,中性筆月銷售量一般在千支左右,「特別是經常召開會議的單位,一次就能進上幾十盒。」
中性筆浪費,硬傷在芯中性筆使用浪費現象越來越普遍,是什麼導致了中性筆變成「一次性」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原因主要在「芯」上。
硬傷一:芯比筆貴在寧夏路上的大潤發超市記者看到,來此選購中性筆的人很多,但買筆芯的人比較少。「 這個 20支裝的中性筆套裝才12.8元,算下來每支才6毛4分錢,而這裡賣的中性筆芯最便宜的6毛。」正在買筆的徐先生說,現在的中性筆都是成盒促銷裝的,非常便宜,沒幾個人願意花錢換芯。
記者在諸城路文化用品市場調查發現,中性筆的批發價格大概在0.6元至1.5元之間,進口單支中性筆的價格在3元左右,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些價格都不算高,而筆芯的價格在0.3元至1元之間,與中性筆相差不大甚至更貴,很多單位為了方便乾脆只進中性筆不進筆芯。「來買筆芯的基本都是學生。」德潤辦公用品店的辛女士說。
硬傷二:芯不配筆「我有很多支中性筆,但筆芯的個頭不一樣,有的筆芯很難配。」在佳世客購物中心文具用品區選購中性筆的李潔對記者說,有時候為了節約,她也想換換筆芯,但一般的中性筆芯只能配辦公室通用的那種中性筆,只要自己的中性筆稍微特別一點,就配不上芯了。「有時候為了配個筆芯費半天勁,太長就得把筆芯用刀削短,太短只能塞上一團紙加長。」李潔說,如此折騰還不如買一支新筆算了。
記者看到,商場裡的中性筆花樣繁多 ,不僅筆芯的筆頭粗細有差別,長短規格也不同。
硬傷三:優劣難辨「我買過促銷裝的中性筆芯才3毛一支,基本上一天就壞了。」在大潤發超市,消費者徐先生還說,價格低的筆芯用不住,價格高的筆芯不划算,乾脆就不換芯了。
青島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是全國知名的文具生產廠商,其出品的白雪牌中性筆也是國內最早的中性筆之一 。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技術部門人員向記者解釋了「芯比筆貴」等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首先是筆尖的優劣差別。一般正規廠家會採用耐腐蝕的不鏽鋼或鎳銅合金製作,但有些廠家為了追求低成本會採用鉛黃銅製作方式,鉛黃銅相對來說耐磨和耐腐蝕性差,書寫容易造成斷線或掉珠問題。
再就是油管。一般正規廠家的油性原子筆芯油管內徑在1.6mm以上,中性原子筆芯油管內徑在3mm以上,有些廠家會採用小內徑的油管降低成本,這從外觀高度方面看不出來,也有的在筆芯油管外面再套一個管。更有甚者在油管的前半部灌墨水,後半部灌廢機油。而在其他的零部件上,有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採取了降低厚度和強度的方式。所以有些廉價的中性筆,一摔就壞。
由於產品附加值不高,門檻低,國內製筆企業已達到3000多家,良莠不齊,產品質量方面也就存在較大的差異。[page]
■隱痛 汙染大,難回收中性筆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造成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有媒體報導,我國一年使用籤字筆的數量達5億多支。這5億多支籤字筆的最終歸宿幾乎都是垃圾筒。
「中性筆還能汙染?」在採訪時,很多人竟然如此反問記者。
「製造中性筆的主要材料是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青島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的楊波老師介紹說,這兩種材料具有抗腐蝕、耐老化的特點,「除非實行嚴格垃圾分類後焚燒處理,否則很難自行降解,但目前國內生活垃圾焚燒的成本比較高,再加上中性筆芯體積小,實施起來有一定困難。」楊波老師說,另一方面,未使用完的中性筆芯中的殘餘物質,包含墨水、浮脂等汙染物,如果市民隨意丟棄未使用完的筆芯,對土壤和水質都會有一定的汙染。
「目前,中性筆沒有納入垃圾分類處理,而是根據一般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青島市環保局固體廢物處理中心的畢科長告訴記者,中性筆目前還是隨生活垃圾掩埋,而環保部門對中性筆是否進行分類處理也還在研究過程中。從國內情況來看,中性筆的回收處理還是空白。
■出路想節約,可否改進「今年的兩會期間,提倡節約取消宴請等措施很受代表們歡迎 ,能節約的地方就要節約,這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而在辦公用品上的節約,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很有潛力的一個方面。」市人大代表馬鴻冰說。
「能不能像限制一次性塑膠袋那樣限一限中性筆呢?」王林代表說,很多市民還沒有意識到中性筆正在成為一大浪費。關於中性筆的浪費治理,他建議,一方面可以加快中性筆的材料更新,比如效仿鉛筆的紙制筆管;另一方面是否可以通過提高使用成本限制一下。
「最近我們有一種可以換墨囊的鋼筆賣得不錯。」德潤辦公用品店的辛女士得知記者的採訪涉及節約這一話題,推薦了一種「新型」鋼筆。記者看到,這種鋼筆隨筆附帶4個可以更換的墨囊,鋼筆沒墨水的話,如果身邊沒有墨水瓶,可以直接拔掉空的墨囊,更換一個滿的就可以了,這樣就克服了普通鋼筆打墨水比較麻煩的弊端,而且售價不貴,每支在6元左右。這種鋼筆用上兩三年不成問題,而一個學生一般情況下一年使用中性筆的花費要四五十元。
解決中性筆浪費問題,能否也在技術革新上想想辦法呢?當然,樹立節約意識應該是最能立竿見影的道路。「用完筆隨手放在筆袋裡或者插在筆筒中,一個簡單的行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變浪費的現狀。」市民陳女士感慨道,浪費的根源還是在於「習慣」。
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已經有一些單位注意到了中性筆的浪費問題並開始採取措施。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公務員向記者透露,她在市北區政府某局機關工作,以前使用中性筆都是向負責物資的部門隨意領取,「沒了就去領,我也不知道一個月能領幾支,確實比較浪費。」她說,從2007年年底開始,該局實行了新政策,每人每月限領兩支中性筆,「兩支已經足夠用了 ,而且實行這種規定之後,同事們都比較注意保管中性筆,不再隨意亂扔了」。
張馨元在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工作,長期負責採購中性筆等用品。她說,因為注意到能從頭到尾把一支筆裡的油墨用完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其公司從去年開始,實行領取新筆芯必須拿空筆芯換的制度。「這樣大家用筆時比較注意,每一支筆芯都能發揮最大使用價值。」 本版文/記者 付明實實習生 陳曉[page]
■連結 如何辨優劣究竟什麼樣的中性筆芯是好的呢?昌隆文具的技術部人員給出了如下的建議:1、注意看包裝或產品上是否有生產日期或遵照國家產品標準的標誌;2、注意試寫;3、注意觀察筆芯油管內徑是否存在非常細的情況,該產品或同時在售的產品是否存在筆芯漏墨或筆芯內部有大的氣泡情況 ;4、注意觀察零部件是否有明顯雜質、毛邊、銳邊的問題;5、注意對比相類似產品的重量。一般來說,如果相比重量很輕,證明材料選用存在問題。 [編輯: 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