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美食這下全國出名了!屏南5道硬菜拿下《舌尖3》大篇幅報導...

2020-12-18 騰訊網

  新年剛開始,寧德就博到了個好彩頭!

  《舌尖上的中國3》對屏南的藥膳

  給予了極大篇幅的描述宣傳!你看了嗎?

  三草燉鵝、苦菜小腸湯……

  這些養在深閨的美食終於為更多人所知

  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詳數《舌尖》系列中的

  寧德美食

  快來看看有你熟悉的家鄉味道嗎?

  寧 德

  第3季第4集

  屏南藥膳

  屏南藥膳已有千年歷史,是當地一張獨特的金字招牌,在屏南擁有的1500多種青草藥資源中,可做藥膳的有400多種,因此獲得「全國民間藥膳示範縣」、「福建藥膳名縣」等榮譽稱號。目前,屏南藥膳產業正在加速產業化步伐,據保守統計,屏南藥膳產業年產值已超1億元。

  屏南藥膳在《舌尖3》第4集《養》中大放異彩,用大篇幅詳細介紹了好幾道美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三草燉鵝】

  屏南人以神農氏嘗百草的心,試著把山間野草與各種食材混搭出兼具各種療效的湯湯水水,用青草藥能烹飪出怎樣美味的佳餚。

  屏南人用本土草藥做菜是要應時應季的。春季好養肝,《黃帝內經》說,肛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鵝肉甘甜,關門草清肝,日日有解毒,山韭菜正當時令,配伍起來,就是屏南人最樸實無華的春季食養菜,三草燉鵝。

  大鍋大灶,炊煙嫋嫋,在最質樸的廚房裡,每天都發生著食物的奇妙旅程,揮鏟舞勺之間,是屏南人千年的智慧結晶,更是屏南不變的家鄉味道......

  【夏·敗醬草小腸湯】

  敗醬草又稱山苦蕒、苦菜,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的功效,福建多地都喜歡吃這個降火,而在屏南,敗醬草和小腸成了夏季裡絕佳的搭檔。小腸和敗醬草,屏南人認為這兩味都屬於寒性, 山野間常見的敗醬草,只需簡單煮湯,就有利於在夏天解毒利尿清熱。

  雖然這個味道有些人並不習慣,但每到夏天,屏南的媽媽們總會讓孩子喝上一碗,這種味道,也許就是夏天的味道吧.....

  【秋·牡蒿蒸嫩鴨】

  秋牡蒿是菊科蒿屬植物牡蒿,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別錄》:「主充肌膚,益氣,令人暴肥。」鴨子具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解毒斂瘡;祛風通絡之功效。秋天最適合吃鴨肉,配合牡蒿時令對,食材配。

  有朋自遠方來,一份地道的牡蒿蒸嫩鴨、鴛鴦果、「秋菊」果再配上一杯醇厚的屏南老酒,就是桌上的總能述說著朋友之間的友情。

  【冬·酒糟芋頭面】

  在屏南人的藥膳食譜中,芋頭能健脾補虛,散結解毒酒糟能活血止痛,溫中散寒,這兩味都屬於藥食同源,做成酒糟芋頭面,就是冬季好食補,搭配其他食材自然有其他功用,但單純的酒糟芋頭面,清雅純粹,更能感覺屏南人以食養理念和創造力,對天然食材表達的敬意。

  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熱騰騰的酒糟芋頭面,暖了口腹,更暖了心......

  在屏南的大街小巷皆可以看到藥膳的蹤跡,藥食同源觀念在中國流傳已久,屏南人把鄉野草藥融入日常飯食就成了食養良方,對於屏南當地人來說,食藥膳已經是他們日常。

  如果說鄉愁是最牽掛人心的,那母親的藥膳美食必然是遊子心中最為思念的。山蒼子根燉豬蹄、石仙桃清蒸䲘魚......食物與養生在這裡激烈碰撞,從每日的三餐開始,屏南人用心料理,只因那份虔誠,只求家人永遠健康平安。

  【山蒼子根燉豬蹄】

  【石仙桃清蒸䲘魚】

  不過我們也要提醒大家,藥膳並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不少文章、民間說辭中宣稱具有的療效, 很多並沒有經過嚴格臨床證實,大家還是應該遵醫囑。藥膳的禁忌不可迴避,作用也不該被無限拔高。

  第3季第7集

  屏南清明果

  在福建不少地方,都有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屏南也不例外。每年春分時節,屏南人就會上山摘取一種叫鼠麴草的植物,用它來做染料。

  糯米做成的清明果為何會有綠色的外皮,這其中的奧秘,全在小小鼠麴草的身上。青菜、剁碎、搗爛、取汁,人們就是這樣用植物天然的顏料,給米糰帶來青綠,這也正是清明果所需的色彩。

  草汁把糯米糰染成墨綠色,裡面藏著芝麻、花生碾碎和桂花糖混合而成的餡料。吃起來的時候外皮有著青草的清香,讓人想起山間的細雨和溪水、石橋的味道,裡面的餡料甜蜜而濃鬱,讓人感覺暖陽的午後和情人的擁抱……

  第1季第4集

  霞浦紫菜

  紫菜,是福建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食材了。海蠣餅裡有它,肉燕湯裡也常拿它做湯料,醉蚶裡更是少不了用它鋪底……不少閩菜裡若沒有了紫菜的調味,總覺得少了一片鮮。

  福州往北,距離不遠的一座小城——霞浦正是紫菜的盛產地。漫長的海岸線為這裡製造出眾多的天然港灣,大海已然成為了種植紫菜的一座水上農場。

  這裡是福建最古老的縣份之一,也是我國南方最早養殖紫菜的地區。早在元朝時期,這裡的人們就與紫菜結緣了。霞浦是當之無愧的紫菜之鄉。而霞浦紫菜,也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唯一一個出現的福建美食。

  霞浦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就是秋收紫菜之際。一排排用竹竿搭好的紫菜養殖網格,如同一排排鋼琴鍵,在各網格間一隻只採收船來回穿梭,加上日出日落的光影調和,這畫面美得讓人心醉。

  能吃愛吃懂吃向來少不了福建人的一份

  在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

  福建美食的身影又怎會少呢?

  除了寧德美食

  還有不少閩南美食也在舌尖系列裡出現了

  泉 州

  第3季第2集

  石 花 膏

  大年初五晚上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候《舌尖3》,當福建泉州的石花膏出現,嗯,所有閩南人都會心一笑。石花膏,閩南人盛夏的清涼利器,一碗清澈的石花膏裡,冰涼的蜜水、多樣的配料,這是閩南人最原汁原味的冷飲,送入口中,暑氣一掃而空。

  「老闆,我要加紅豆、芋圓、芋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放石花膏哦。」回望夏天,街頭巷尾總擺著幾攤石花膏小攤,和幾個打著赤腳的小夥伴共享一碗,冰涼暢快。如今,這個場景依稀可見,越長大越懷念那個手握幾分錢,內心卻富裕無比的小時候。

  看了《舌尖3》之後才知道,一直愛吃的石花膏來得並不容易。石花膏的原材料是海裡生長的石花草,每年四五月間,惠安女等閩南沿海居民會乘坐漁船,到人跡罕至的孤島上採摘石花草,其後還有非常複雜的程序:清洗、曬乾、反覆篩選、熬煮、持續3小時的攪拌......閩人對美食的追求是執著的,就像重重工序才能獲得的一口記憶味道,就像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第3季第2集

  土 筍 凍

  土筍凍在《舌尖3》中的鏡頭並不多,但海峽君想說,在許多閩南人眼中,這道菜是閩南最神奇也最獨到,最有想像也最有創意的美食!

  「土筍」不是筍,且壓根就不是植物,而乃一條條叫「星蟲」的環節小動物,把「星蟲」稱為「土筍」的人肯定是一個風趣而調皮的大海之子、天下第一個吃「土筍凍」的好漢。

  許多人知道了它的真實身份總會望而卻步,但閩南的主人們又總是向所有來客熱情的推薦這道菜:「可以吃的,可以吃的,當然可以吃的,美味無比哪!」

  於是在極力想盡地主之誼的目光飽含期待的注視下,客人們硬起了頭皮,鼓足了勇氣,驚驚顫顫地高難度地夾起這個圓滾滾滑溜溜的玩意兒,沾了半化在香醋裡的芥末,一股腦塞入嘴裡,隨之,就會轉化為驚豔……

  第3季第2集

  海 蠣 煎

  石花膏、土筍凍、海蠣煎,來到泉州,一定要嘗的泉州味道。海蠣煎更是泉州人年夜飯桌上必有的一道菜。

  海蠣煎是閩南出名的特色小吃,口感香脆,內餡香滑,必須吃現做的,熱乎乎才最有味道,雖然海蠣煎食材相對簡單,但手藝並不簡單,火候的掌控極為關鍵,而那一碟辣醬更是精髓,海蠣煎,承載著無數人童年的記憶。

  第3季第2集

  面 線 糊

  面線糊是泉州的一道風味小吃,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

  可以在面線糊裡加入很多配料:醋肉、大腸、豬血、蝦仁...嫋繞的熱氣瀰漫開來,金黃色的醋肉、油亮滑嫩的大腸,每一縷味道,都讓人那麼熟悉。

  所有在外打拼的泉州人,春節回家一定都會來一碗情牽心繫的面線糊。濃稠順滑的地瓜粉湯底再與細如針線的面線慢慢熬製,糊而不爛。每一口都讓漂泊的人溫暖如初,在這碗面線糊裡,竟把這一年的坎坷咽下去了,它化成了「家」給的力量,讓我們繼續前行...

  第2季第2集

  潤 餅

  也許鏡頭只是簡單帶過,但泉州人關於潤餅的情感卻說也說不完。在泉州這一方小城,春來晨起,讓人倍感生機煥發的,正是那舌尖味蕾的悸動,正是那潤餅的芳香。舊時,每到清明和春節前後,泉州人家家戶戶做潤餅菜以祭拜祖先。久而久之,潤餅成了當地有名的特色小吃。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

  小時候常常太貪心,一個卷裡總是包了太多的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不被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吃個2卷就已經飽的不行......

  《舌尖2》播出之後,鼎鼎大名的老字號——亞佛潤餅皮被眾人熟知,百年經營,傳承三代。說它是泉州古早味最好的詮釋,沒人會否認。可以打包回家做潤餅春卷,也可以試試店內蘿蔔餡或芋頭餡的。這家店一直守候在西街,也守護著泉州人關於潤餅的記憶...

  第2季第2集

  蘿 卜飯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導演陳曉卿早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來泉拍攝時,曾一餐吃了淨重750克的蘿蔔飯,後來一度聽不得「蘿蔔」』二字,真吃傷了。 是的,蘿蔔飯真得很好吃!

  《舌尖2》中詳細介紹這道充滿古早味的蘿蔔飯。含水量接近百分之九十,入口潤嫩幼滑,毫無纖維感的沙土蘿蔔,遇上八分肥兩分瘦豬肉,與香菇、海蠣、蝦幹同煮。肉的豐腴,蘿蔔的清甜,米粒的飽滿,這就是最讓泉州人慾罷不能的蘿蔔飯,一種簡樸而豐饒的主食。

  而這道菜更是在外漂泊一生的老華僑程世坤,一輩子魂牽夢縈的味道,半生闖蕩帶來家業豐厚,兒孫滿堂,最終選擇回歸故鄉。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廈 門

  第3季第3集

  同安封肉

  當在《舌尖3》上看到八市,海峽君就一陣激動,那永遠熙熙攘攘的八市,自由生長著最不加修飾的廈門味。這裡有太多海峽君的摯愛,一直以來,都喜歡這裡的同安封肉,正好,同安封肉也上了《舌尖》。

  封肉,一直是同安人心中的大菜。一來,方方正正的封肉紅亮鮮香,寓意美好,通常是婚宴喜慶時的必備菜。再者封肉有王審知封官「閩王」的傳說,也就有了加官進爵的好意,濃油赤醬的味道還最能表達一口富足。

  封肉是以肉為主要食材的料理,以整塊豬前腿肉作為原料,配板慄、香菇、蝦米,裹以紗布,入缸蒸熟,肉質鮮嫩,用筷子就可以切開!滋滋滋...那一大口冒著油的封肉,就是食肉動物最大的滿足.....

  第3季第3集

  沙茶燜牛肉

  閩南人愛沙茶,就連牛肉也不放過。

  而在《舌尖3》中的這國際場宴會上,為了在國際標準內呈現閩南特色,又保證美食的色香味和擺盤美觀,廚師決定用同安封肉的做法,製作沙茶燜牛肉。

  這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創新,沙茶的鮮香襯託著牛肉的酥軟和豐腴,實現了調味和食材的完美結合,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享用了一餐高規格、高顏值的「廈門味道」。

  第3季第3集

  炒 面 線

  說到面線,對於廈門人和來過廈門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據說。面線成為閩南人主食,已經有八百年歷史了。作為廈門著名的小吃,廈門炒麵線也是各種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其實,廈門人對面線情感可不是一道炒麵線可以說得完的。在廈門,祝壽賀喜要帶面線,親友送行要吃太平面線,家中待客用豬腳面線,如果辦酒席或者孩子滿月,頭道菜更是用面線代表福壽綿長.....面線,寄託著人們樸素的情感和願望。

  看了這麼多,哪道菜是你的最愛?

  快來投個票吧!

  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最愛的那道家鄉菜!

  海峽網新媒體部出品

  出品人:張文琦 朱夢妮

  綜合自《舌尖上的中國》系列

相關焦點

  • 2020寧德屏南事業單位筆試科目是什麼
    2020寧德屏南事業單位筆試科目是什麼由福建公務員考試錄用網提供同步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網,更多關於寧德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考試,筆試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2020年上半年寧德市事業單位計劃公開招聘947名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921名、管理人員26名,其中面向專門崗位人員88名。
  • 東北有名的幾大硬菜,每一道都是特色菜,看著都流口水!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美食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上有八大菜系,下有街邊小吃,國內的美食不僅,深受大眾,吃貨們的喜愛,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東北菜,東北菜雖然說不是在八大菜系之一,但是東北菜的知名度還是挺出名的,東北菜不像南方菜做的那樣精緻,但是東北菜以口味獨特。
  • 誰說川菜「無硬菜」?看完這5道菜再說話,任誰吃了都流口水!
    誰說川菜「無硬菜」?看完這5道菜再說話,任誰吃了都流口水!川菜是中國的8大菜系之一,而且川菜的品種眾多,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川菜的身影,川菜也是最被大眾所接受並認可的一大菜系,因為川菜大多物美價廉,吃起來美味又下飯,可是正因為這些特性,一些人就說川菜「無硬菜」!那真是對川菜太不了解了!誰說川菜「無硬菜」?看完這5道菜再說話,任誰吃了都流口水!
  • 小M推薦:寧德這4個好玩的地方,玩過才算是寧德旅遊
    寧德位於閩南東部沿海,是個交通便利的城市,城市海岸邊有許多小島嶼,漁民之鄉。寧德也是沿海生態旅遊休閒地區,寧德內有著名景點:白水洋、鴛鴦溪、太姥山、九龍漈瀑布等等。這期我們主要推薦的也是這幾個景點。第一個 白水洋風景區位於寧德屏南白水洋景區,省委盧總書記曾到此考察,稱這裡為天下絕景,當時山路崎嶇,交通非常不便,遊客很難欣賞到如此美景,國家旅遊局考察之後便對這裡開始基建,打造成世界旅遊勝地。鴛鴦溪也因為白水洋的建設與遊客更親密相見。
  • 雙溪鄉村藝術活動周壓軸登場 | 「閩東之光 · 四季屏南鄉村有約...
    非遺成為這周重要的角色,鐵枝、花燈、舞獅、鼓亭音樂、四平提線木偶、木拱廊橋技藝等非遺,竹編、根雕、剪紙、茶藝、制硋、弓箭等手工藝一一亮相,各地畫友展示了他們的油畫作品,此外,屏南傳統美食也佔了一席之地。啟動儀式還進行了雙溪古鎮國家3A旅遊景區授牌儀式。
  • 寧德一中、福鼎一中、古田一中、福安一中、壽寧一中、屏南一中、寧德高級中學、寧德五中……
    寧德一中:2020屆高三詹松昆同學高考總分693分,進入全省理科前50名內,已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系預錄取寧德五中:985、211等雙一流大學有望錄取15人以上屏南一中:文科600分以上3人、理科600分以上9人
  • 盤點《舌尖3》捧紅的美食!手繪菜譜讓你成為「舌尖系大廚」!
    通過灶、刀、壇、鍋、盤、碗等美食器具,演奏出民間美食的交響曲。第一集花了大量篇幅介紹了章丘鐵鍋。濟南章丘的手工鐵鍋製造需要經過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鍊,7道冷鍛,5道熱鍛。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錘工具,36000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如果繁雜的工序製作出來的鐵鍋堪稱精美。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下篇)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下篇)鑑於篇幅,1-8種臺灣美食請點擊《山水遊記》藍字後進入首頁觀看。16.甜不辣甜不辣是臺灣版本的關東煮,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街邊美食,它和大陸的關東煮的比較,除了辣味和美味,還增加了甜味。在臺灣的石林夜市有很多特色的街頭食品攤位,這裡你能品嘗到很多美味的甜不辣。
  • 舌尖上的歷史,黑龍江雞西市,總有一道你喜歡的
    舌尖上的歷史,歷史中的美食。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本期的舌尖上的歷史。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美食地區是黑龍江的雞西市。 說起雞西市的美食來,小編只有一個想法,這個地方的美食還真的很好吃,不信?
  •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眾多,尤其是美味的糕點很出名,這就來介紹下
    那麼,這是真的嗎?而它的味道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帶著強烈的好奇之心,開啟了搜尋潮汕美食尋味之旅。可以說,舌尖上的潮汕,美食眾多,尤其是這美味的糕點很出名,這就來介紹下。潮州腐乳餅製作技藝傳承人陳應娥說:腐乳餅在潮州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也是潮州人最喜歡的一種餅食之一。
  • 美景看不夠,美食吃不夠!
    全線設衢州、龍遊南、遂昌、松陽、龍泉市 慶元、松溪、政和、建甌東、屏南、周寧 支提山、寧德等13個客貨運車站 小夥伴們快訂票坐上衢寧列車 打卡美景美食
  • 亮相《舌尖3》的麻辣燙排不進前三!這座讓成都「甘拜下風」的美食...
    《舌尖3》的播出,完美詮釋了「一手好牌被打爛」這句話。在杭州推胡辣湯,讓一個山東人來做廣式煲湯,雖然《舌尖3》的熱度不減,美食卻徹底淪為配角,評分從未開播時的8.7一路跌至及格線以下的5.0也是意料之中。
  • 德州的這道美味,在全國都非常出名
    德州的這道美味,在全國都非常出名,每個地區都有著每個地區的特色,也有著每個地區的美食,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德州,不知道大家是否吃過當地的一個美食,那就是德州扒雞,他們家的扒雞口味是相當的美,相當的贊。
  • 舌尖上的歷史,黑龍江牡丹江市,這幾道美食都是最正宗的
    舌尖上的歷史,歷史中的美食。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本期的舌尖上的歷史,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地方美食是黑龍江的牡丹江市,其實說起這個市,還真的有很多美食可以說,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第一道:鏡泊湖魚宴這是牡丹江地區最有名的美食了,在鏡泊湖風景美,魚也好吃。這裡的魚非常具有營養價值,尤其是將鏡泊湖的魚進行紅燒之後,這樣的美食別提有多好吃了,對於這道美食來說牡丹江市最正宗的。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鑑於篇幅,1-8種臺灣美食請點擊《山水遊記》藍字後進入首頁觀看:9.三杯雞(三北雞)臺灣街頭美食的一個傳統美食是豬血米糕,穿在冰棍棒上食用。這是一個半透明的糯米糕,用豬血浸透,然後蒸的時候放上甜醬。然後塗上一層花生粉,再用芫荽葉蓋上,最正宗打的叫朱大郎豬血米糕。
  • 《舌尖上的中國3》沒看夠?「古早味」的泉州美食在這裡
    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但是似乎跟人們期待的不一樣。最近更是口碑一路下滑,引起人們的熱議。不少觀眾吐槽《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味道」變了,節目效果上不再如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評分分別是9.3分和8.4分,而第三季則下滑到5.0分。《舌尖3》第二集中出現的3道美食固然也是泉州的代表性美食。但是除了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外,泉州還有很多極具地方特色,不容錯過的美食。
  • 寧德共享汽車取還車站點突破80個啦!
    包括寧德市區:北站,蕉南,新能源,金涵,東僑開發區,萬達寶信商圈,新市政府,南北岸和動車站9大區域以及屏南縣。(慢充) 屏南鴛鴦溪景區停車場酈景陽光小區 寧德嘉華酒店寶信美食廣場裡外星宇科技新能源工廠3號門
  • 寧德今喜提「全國文明城市」,一起數數這些年國家級、世界級榮譽……
    今天,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寧德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北方地區年夜飯最常見的幾道硬菜,在南方則非常少見
    北方地區春節最常見的幾道硬菜,南方朋友一臉懵,表示很少吃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年貨中準備的更多的就是年夜飯和春節期間招待客人的食材。可能是因為地方風俗和飲食上的差異比較大,南北方地區的年夜飯也大不相同。
  • 忘不了的「故香」,215萬人次「雲吃」屏南菜
    昨晚的「閩山閩水物華新」屏南專場,當主播介紹「秋菊粿」這道屏南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時,網友不禁發出感慨。一道簡單的小吃,勾起了遊子們濃濃的鄉愁,這個代表屏南的味道,最終在直播間獲得了不俗的銷量,成為網友搶購的熱門單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