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美網】國家藥監局:械字號面膜不存在

2020-12-11 騰訊網

我的恆美情報站的江站長,這是我的整形避坑指南系列原創文章的第十二篇。

這個疫情,各大社交平臺紛紛颳起一陣醫美面膜風,什麼美白、抗皺、祛痘,只要你能想到的皮膚問題,只需一片「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號稱「爛臉救星」。

在2020年的第一周,國家藥監局親自下場拔草「醫用面膜」,並在官網上發布了《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一文,強調並不存在「械字號面膜」,這徹底在行業人士的朋友圈炸開了。

藥監局明確指出,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所謂「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

這是藥監局的新年第一擊,回想起去年,同樣的新年一炮,主題是:「EGF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在配方中添加或者產品宣稱含有人寡肽-1或EGF的,均屬於違法產品」,一夜之間,各種寡肽、生長因子類的產品紛紛迅速下架,之前吹噓得神乎其神的生長因子被啪啪啪各種打臉。

不瞞各位姑娘們,站長當時看到這條新聞時也是一頭霧水。有械字號註冊編號,怎麼就不是「械字號面膜」了呢?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寶寶們,你現在可以拿起自己的「醫用面膜」,雖然包裝的背面會清楚標明註冊證編號:X械注準XXXXXXXXXXX,但是你仔細看包裝的正面,有寫「面膜」兩個字嗎?而且你可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數據查詢官網上,輸入註冊證編號查明這款產品,顯示的是經過註冊的醫療器械。

沒錯,姑娘們,它們屬於醫療器械,並且有很專業的名字,可以是醫用冷敷貼、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類人膠原蛋白敷料或各種貼。

所以,站長想說的是,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它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

醫用敷料可以與創面直接或間接接觸,具有吸收創面滲出液、支撐器官、防粘連或者為創面癒合提供適宜環境等醫療作用。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可以分為三大類:外科敷料(分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接觸性創面敷料(分為急性創面敷料和慢性創面敷料)、包紮固定敷料。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醫用敷料產品按照風險程度由低到高來劃分,分別按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醫用敷料凡是聲稱無菌的,其管理類別最低為第二類醫療器械;若接觸真皮深層或其以下組織受損的創面,或用於慢性創面,或可被人體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類別為第三類醫療器械。國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上市前需向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申報註冊;第三類醫療器械和進口第二類醫療器械上市前需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註冊。

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因此,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已經通過。

「械字號」醫用敷料主要針對術後人群,皮膚特殊時期傷口敏感脆弱,成分也十分簡單,一般就只有膠原蛋白(透明質酸)和一些簡單的玻尿酸成分。

所以,對於美白、抗皺、祛痘什麼的,它其實是束手無策的!

有的姑娘會不會這樣想:既然有創口受損的皮膚都能用,那健康皮膚天天用,豈不是膚若凝脂?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所有的醫用敷料都應該在它「適用範圍」或「預期用途」允許的範圍內,由有資質的醫生指導並按照正確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為日常護膚產品長期使用。

要是不聽勸囤著天天敷,真的有可能導致皮膚過度飽和或者變得敏感甚至發炎。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還有,「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

所謂「妝字號面膜」,就是按照化妝品管理的面膜產品,指塗或敷於人體皮膚表面,經一段時間後揭離、擦洗或保留,起到護理或清潔作用的化妝品。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打擦邊球的「醫美面膜」,宣稱「藥妝」、「醫用護膚品」,對於敏感皮修復,面部發炎、痤瘡等的修復,醫美手術後的修復,都不在話下!

你品,你細品,像不像,「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的靈丹妙藥……

對祛痘、抗皺、祛斑這類具有特殊功效宣稱的化妝品,國家也有專門的監管條例,即:

第四十四條(宣稱管理)化妝品的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化妝品生產者對化妝品功效宣稱負責。

並且,化妝品生產者應當將有關文獻資料、研究數據或者功效驗證材料在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網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站長有話說

相比傳統美容護膚行業,醫美行業魚龍混雜,市場上不乏有很多優秀的醫美產品,當然也不缺「掛羊頭賣狗肉」的。

在大利益的背後,有些商家就會乘借醫美的東風混淆視聽,讓很多仙女們花著重金,卻用著廉價的護膚品。

所以,一定要以合規為準,按需求購買,千萬不要盲目跟風。

相關焦點

  • 繼藥監局聲明不存在械字號面膜後,上海優先叫停械字號面膜!
    繼1月份國家藥監局聲明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後,上海8月份叫停械字號面膜!上海市如此大力整頓械字號面膜,給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這部分市場一定會被強制走向規範化。為什麼上海叫停械字號面膜?大體是因為整個市場亂象叢生,宣稱上不符合規範,且此類面膜功效常被無限放大,給消費者誤導。所謂械字號面膜,又被稱為醫美面膜,大部分是以一類醫療器械註冊,打著醫療器械幌子,規避化妝品監管。它們無需在化妝品品類裡面備案註冊,而是按照醫療器械來註冊的。
  • 國家藥監局:「械字號面膜」屬違法宣稱
    消費者對「醫美面膜」並不陌生,在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的宣傳中,它們加入了膠原蛋白、神經醯胺、蝦青素等成分,具有祛痘、消痘印、修復敏感肌、收縮毛孔、美白嫩膚、抗衰等功效,因此被消費者視為拯救皮膚問題的神器。 而國家藥監局在官網發布科普性文章,明確表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並提醒消費者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 不存在「械字號面膜」:怎麼解讀?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公告,表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同時,「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
  • 「械字號面膜」未熄火,「械字號護膚品」又來了
    文|青眼 羊羊羊距離國家藥監局表態「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已經過去5個月。近日,青眼接到爆料稱,械字號醫用冷敷貼在市場上仍然出現宣稱「面膜」的現象,甚至直接在產品包裝上稱醫用冷敷貼「引領未來面膜發展」。
  • 賣家推銷的「械字號面膜」概念 其實不存在
    商報訊(實習記者 顧夢晴)「我前幾天去美容院做皮膚管理,商家推薦了一款醫用面膜,真的超級好用!」一大清早,黃小姐就在辦公室裡向同事們瘋狂「賣安利」。從去年開始,醫用面膜逐漸在女性消費者中颳起熱潮,甚至有許多明星也在社交平臺上推薦起了醫用面膜。
  • 「械字號面膜」?不存在!整形美容醫師揭秘面膜的那些事
    而這類產品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被冠以「械字號面膜」進行銷售。2日,國家藥監局對面膜消費發出預警,表示並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在電商平臺輸入「械字號面膜」,搜索出來的這些產品銷量火爆。不少商家都將「械字號」作為亮點進行宣傳,並將其與妝字號面膜,也就是普通面膜進行對比。通常情況下,械字號產品售價更高。
  • 朋友圈刷屏醫美面膜,別再跟風買了,「械字號面膜」不存在
    醫療器械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商家不能宣稱為化妝品,《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 「保健」等宣稱詞語,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化妝品不過,隨著醫學美容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械字號」醫療器械產品,其中一部分屬於醫用敷料
  • 撕開「械字號面膜」的華麗包裝
    原標題:撕開「械字號面膜」的華麗包裝 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
  • 「網絡述年 消費安全」不存在「械字號面膜」概念 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醫療美容之後,消費者往往被推薦使用各種所謂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通常標識的產品註冊證編號為「×械注準」或者「×械備」等),或者被冠以「醫學護膚品」的妝字號面膜等。這些產品被宣稱比普通面膜標準高、功效強、更安全,更適合消費者使用。所謂「械字號面膜」、「醫學護膚品」等,到底是不是消費者更好的護膚選擇呢?
  • 「醫美面膜」拯救爛臉? 「械字號面膜」並不存在
    然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在1月2日發布的《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中,明確表示並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概念,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類型。因此,安全用妝很重要,須警惕各類「醫美面膜」消費陷阱。
  • 微一案:警惕護膚宣傳陷阱,不存在「械字號面膜」!
    「械字號面膜」不存在!隨著醫美、化妝品等市場的繁榮活躍,女性對於「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趨之若鶩,相關產品銷量十分可觀。與此同時,一些商家大肆宣傳著「修復」、「醫用」、「無菌」等概念。這種宣傳方法對嗎?肯定不對!
  • 「醫美面膜」等械字號產品 按下暫停鍵
    「此前械字號『面膜』屬於醫療器械類,不用像普通面膜一樣走化妝品分類,明確標註所有成分。這一點反而讓械字號『面膜』沒有普通面膜那麼公開透明。除此之外,其能宣稱的也無非是醫用級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這些醫療器械類能宣稱的成分。事實上,這些成分在化妝品裡已經是常見的原料了。」有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藥監局叫停械字號面膜,是規範市場和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之舉。」
  • 高價買「械字號」面膜做日常護膚產品?「醫美面膜」的這些坑,你掉...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這也意味著,所謂的「醫美面膜」只是炒作概念,根本不存在!「醫美面膜」價格是「妝字號面膜」數倍市民唐女士最近去某美容機構做了點陣雷射祛斑,術後面部有不少小出血點。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更適合消費者使用嗎?事實...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等頗受追捧,藉助電商平臺、社交媒介等營銷渠道,成為流行的護膚用品。今年8月中旬,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查詢一些「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品牌,發現其銷量巨大,其中一款品牌月銷量高達40萬單,還有兩家店鋪相關面膜銷量均達10萬單。儘管國家藥監局今年1月就宣布不存在所謂的「醫美面膜」,但在一些網絡銷售平臺上,依然能見到「醫美面膜」的身影。
  • 械字號產品按下暫停鍵
    2020年上半年以來,上海數家具有一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的械字號生產企業被撤銷資質,《指南》的發布,無疑證實了一點——披著「醫用」外殼,打著「強效安全」口號的「械字號面膜」「醫用面膜」,被按下了發展的暫停鍵。
  • 較真丨戳破「械字號面膜」的美麗外衣,不是化妝品,使用需謹慎
    較真要點: 1不存在「械字號面膜」,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實則是醫用敷料,是用於對各種創傷、創口表面進行臨時覆蓋,使之免受細菌感染及其他外來因素的影響,起到保護創口創面,促進癒合的醫用衛生材料
  • 「械字號牙膏」是怎麼來的?
    文|青眼 小魚在上海叫停械字號、械字號新規則出臺(詳見《迎最嚴監管,「械字號」有了新規則!》)後,「械字號」再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但青眼調查發現,除了「械字號面膜」「械字號護膚品」,如今市場上甚至還出現了大量「械字號牙膏」。
  • 醫美面膜?不存在的!
    來源:經濟日報你買過「醫美面膜」嗎?那些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或是打著「醫學護膚」旗號的妝字號面膜。這類面膜標榜自己標準更嚴、功效更強、安全性更高,聽起來仿佛很可靠。不過,國家藥監局近日科普:醫美面膜,都是消費陷阱。「械字號面膜」:實為醫用敷料在淘寶搜索「械字號面膜」,出現的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不少商家會在頁面的顯眼位置標記「械字號」字樣,並曬出自己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你最關注的械字號醫美級面膜--先妍醫用冷敷貼面膜
    你最關注的械字號面膜--先妍醫用冷敷貼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要想變美,護膚是不可或缺的步驟。整天曝光在攝像頭下的女明星花巨資護膚,才能保持良好的皮膚狀態,凍齡美女比比皆是。寧靜曾在某綜藝節目上自曝過自己使用的面膜,一張就需要1000塊。大部分精緻的女孩在挑選面膜的時候,效果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安全,現在市面上的激素臉太多,醫院皮膚科的醫生都會給推薦械字號面膜,而且效果都非常不錯。那什麼是械字號面膜呢?械字號是指醫療器械:是風險程度低,實行常規管理可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
  • 械字號面膜6項國家專利,掀起「醫用」熱
    事業場、寫字樓的女女,尤其能感受到面容的魔力和競爭,也更能理解面膜的重要和緊迫。有一款靠譜的面膜旁身、加持,比男友、閨蜜還貼心。可問題是市場上的面膜魚龍混珠,水深坑又多。有多少愛美之人、多少張愛美之臉,將歲月拼成了一張危機四伏的面孔?在這裡,真心@姐妹們:辰源愛醫用冷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