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青磚路面,長出片片碧綠的青苔。
一隻金黃色透明的蟬殼,安安靜靜伏在青苔上,旁邊灰色的西瓜蟲圍著蟬殼晃動著細細的小腳想爬上去。妙趣橫生,色彩對比強烈的畫面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蹲下來仔細觀察蟬殼和西瓜蟲。
蟬殼背上靠近頭部的位置,開了天窗,想必這就是人們常說「金蟬脫殼」破殼而出的部位。蟬殼通體完整,前肢強健,彎曲蓄力待發,想必在進化成蟲脫殼時給了不少支撐力。
灰色的西瓜蟲聽到腳步聲,迅速團成一個小球躲避危險。但是不一會兒,小傢伙又仰天舞動著小腳,開始肆意地張揚著生命的活力,—轉眼又翻過身,圍著蟬殼轉悠起來。
小小西瓜蟲有負趨光性和假死性,受驚後立即捲縮成「西瓜」狀。在遇到阻擋物時具有有趣的行走方式,按照左右左右左右依次順序繞過障礙。
小傢伙在「大傢伙」面前毫不懼色,盡情賣弄。但金色的「大傢伙」巋然不動。見蟬殼沒有任何反應,小西瓜蟲晃晃悠悠地爬向遠方……
我看得入了神,目光追隨著小傢伙遠去的方向。它從哪兒來?又將哪裡去?是的,它從大自然中來,依然往大自然中去。它原本就屬於大自然。大自然造就了它的肆意靈動的天性!想到這兒,我頓覺神清氣爽,一切豁然開朗,突然就快樂起來。
人與有趣的場景連接,聚焦當下事件,視覺、聽覺、觸覺和諧統一。大腦自動屏蔽周圍的聲音,運動認知系統被重新激活,產生快樂因子,美妙的感覺愉悅身心。
這或許就是孩提時代大自然在身體裡存儲的「心流」能量被喚醒。
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文章中寫到,「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
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其實當人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遊泳、打球、玩遊戲、閱讀、演奏樂器、工作等等。
想起小時候,爬過樹,摘過桑葚,跨過小溪,玩過泥巴,抓過蚯蚓,逮過螞蚱,追著青蛙比跳遠。
捕過魚,射過鳥,撿磚塊搭灶頭煮螺螄,堆茅草燒火燜山芋。
被植物藤拉傷過,被樹枝戳過腳,被蒼耳折騰過,捏過鳳仙花的種子,嘗過茅草的甘甜。
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苦、有甜、有汗、有淚,玩耍中觸發了身體的感知力,增進對環境的覺察力,在運動中鍛鍊了體能,掌握了一些生存技能,增強了自信心。
當心情鬱悶、有煩惱時人們都愛到海邊、河邊、山邊、草地上坐坐、走走把自己交給自然。你捕捉到自然風光輸送出能量,心情也會隨之明朗起來。
如果我們能找到與世界連接的方式,大自然的靈氣會療愈你的小情緒,朋友間產生的磁場共振會激發你的潛能,看到生活美好的畫面會被感動,生活中許多小確幸溫暖著給了人們前行的力量。
其實,親近自然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同時容易分心也是孩子常見的狀態,需要父母、老師通過一些策略去矯正「無法專注」的行為,提高「專注力」心無雜念的關注當下,如果能擁有「專注力」學習的效率將成倍增加。
生活中,每時每刻,我們要應對外界各種各樣的幹擾,這時候,人在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時,忘記時間,忘記時間,敏銳的捕捉想要的信息。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去看一朵花開;去聽風吹過樹林的聲音;去聞聞青草的香味;去光著腳丫體驗土地的厚重;去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去吹散蒲公英的種子;去嘗嘗山泉的清涼。
讓大自然將充滿喜悅的寧靜與活力饋贈給孩子。
讓孩子在開懷大笑的遊戲中,探索大地的豐盈,感受生命的奇妙與喜悅。通過沉浸其中的遊戲,激發內在驅動和熱情完成自我探索。讓他們擁有好奇、開放、精力充沛、渴望學習、容易快樂的特質。
芬蘭教育被譽為全球教育的典範,芬蘭人強調通過玩耍和自我探索,孩子能學得最好。
當孩子投入並專注眼前的事情,神經元會重新連接,注意力聚焦後,構建新的感知系統,增加神經元間的神經突觸數量,幫助孩子建立與真實世界的連接,更容易進入一種從感官層面體驗世界的狀態。
腦神經連接的過程就是培養的過程,每一次的刺激和訓練,都是在加速腦神經的連接,重複不斷的刺激著腦神經連接更加堅固,以免再次斷掉喪失能力,這就是孩子早期遊戲訓練意義的所在。
孩子的成長期能在與大自然的互動遊戲中,獲得過的生活技能和經驗,感知到的幸福和滿足,會變成孩子長大後內心持續的動力,讓他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不會因為挫折而輕易放棄,不會因為困難而躁動迷失。在遇到困難能調動以往的經驗形成解決的策略,遇到挫折時有戰勝的勇氣。
讓我們放下手機,帶著孩子們奔跑在大自然中,在遊戲中感受生命的本真,緩解焦慮情緒,提高專注力。
泥土芬芳、小草柔韌,花朵豔麗、果實甜美。冬季,皚皚白雪冷風撲面;初春,乍暖還寒萬物甦醒;酷暑,烈日炎炎綠樹成蔭;深秋,層林盡染落葉飄零。
讓孩子們去感受吧!感知這「四季地圖」的變幻莫測,探究生命的可貴,自然世界的豐富多彩。
讓孩子盡情奔跑吧!在跌打滾爬中提高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在追逐奔跑中掌握控制身體的方法,在打打鬧鬧中學會人際交往的策略。
當孩子們專注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時,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焦慮,運動強身健體會讓感覺系統協調起來,身心合一,保持平衡,塑造活潑開朗的性格,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有著極大的幫助。
當然所有的的好品質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專注力的培養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家長溫柔而堅定的長期堅持,生活中的美好和溫暖,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驅動力。
你看,孩子就似那自由靈動,充滿活力的小精靈,在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中自主、專注、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