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良性腫瘤與癌症,讓你不再談癌色變,陷入恐慌境地

2020-12-24 騰訊網

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病因的根本。今天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癌症的根源,從現在開始糾正一些防癌治癌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的概念。腫瘤(tumor,neoplasm)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根據生物學特性及其危害性,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但是,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低度惡性的腫瘤,被稱為交界性腫瘤。

良性:療效較好,對機體影響較小。

惡性:又稱癌症(cancer),早期即可發生浸潤和轉移,療效較差,是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常見的十大腫瘤:

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腸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宮頸癌、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早期食管癌、宮頸癌、胃癌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93%、95%、99%;肝癌,也可達56%。各種中晚期癌5年存活率徘徊在20%左右

腫瘤的肉眼形態

1. 形狀 腫瘤形狀與良、惡性有密切關係。可呈息肉狀、乳頭狀、絨毛狀、菜花狀、潰瘍狀、結節狀、分葉狀、囊狀、蟹足狀等。

2. 惡性腫瘤對機體影響嚴重

3. 局部壓迫和阻塞嚴重。

4. 易發生壞死、潰瘍、穿孔、出血、感染和發熱。

5. 浸潤神經引起的頑固性疼痛。

6. 晚期惡病質

7. 發生轉移 :85%以上死於轉移;

8. 引起副腫瘤症候群

癌 肉瘤

組織來源 上皮組織間 間葉組織

發病率 較高 較低

發病年齡 4O歲以上成人 青少年

肉眼特點 灰白質硬幹燥 灰紅質軟

溼潤魚肉狀

組織特點 巢片結構 瀰漫分布

轉移 淋巴道為主 血道為主

環境致瘤因素

(一)化學致癌物質

1.多環芳烴:

存在於石油、煤焦油、煤煙和菸草中。致癌性特別強的有3,4苯丙芘、1,2,5,6雙苯丙蒽及9,10二甲基苯蒽等,可致肺癌。

煙燻和燒烤的魚、肉等食品中也含有多環芳烴,可致胃癌。

我國河南林縣的食道癌發病率很高,與食物中的亞硝胺含量高有關。

肉類食品的保存劑、著色劑、發黃的蔬菜等含有亞硝酸鹽。本地區的酸菜、醃菜中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在胃內,亞硝酸鹽與來自食物的二級胺合成亞硝胺

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黴變食物中。黴變的花生、玉米及穀類含量較多。黃麴黴素有許多種,其中黃麴黴素B1致癌性最強,可誘發肝細胞癌。

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導致肝細胞慢性損傷和再生,可能為黃麴黴素B1的致突變作用提供了條件。HBV感染與黃麴黴素B1的協同作用可能是我國肝癌高發地區的主要致癌因素。

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有離子輻射,包括X線、γ射線和β粒子、質子、中子等亞原子微粒等的輻射,以及紫外線照射。

輻射能使染色體發生斷裂、易位和點突變,導致癌基因激活或者腫瘤抑制基因滅活。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引起皮膚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2.微生物型:

EB病毒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乳頭狀瘤病毒(HPV)--宮頸癌,

B型肝炎病毒--肝癌,

人類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1(HTLV-1)--白血病、T細胞淋巴瘤,

幽門螺桿菌--胃淋巴瘤,

華支睪吸蟲--膽管上皮癌,

日本血吸蟲--大腸癌。

神經母細胞瘤和視網膜母細胞瘤等一些腫瘤,以及結腸腺瘤性息肉病、神經纖維瘤病等一些癌前病變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這些疾病中,突變或缺失的基因是腫瘤的抑制基因,例如Rb、APC和NF-1等。某些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遺傳綜合症患者,容易發生某些類型的腫瘤。如前面提到的著色性幹皮病,患者受紫外線照射後易患皮膚癌。一些常見腫瘤有家族聚集傾向,如乳腺癌、胃腸癌等,可能與多因素遺傳有關

腫瘤免疫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突變的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編碼的蛋白定位在瘤細胞表面時,可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的反應,以便消除轉化的細胞或腫瘤細胞。

免疫機能低下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提示機體存在免疫監視機制,起到抗腫瘤的作用,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監視甚至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可能與某些腫瘤的發生有關

癌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臨床病理表現不同、預後各不相同的多種疾病的組合,其病因及發病機制極為複雜。雖然攻克癌症仍然是醫學的艱巨任務,但是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長時間、多因素、多種基因突變、多步驟逐漸演化的過程。

(一)長時間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需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出現臨床症狀。

(二)多因素

機體內部和外部的多種因素,可引起腫瘤的發生。

20世紀70年代認為,從遺傳上說,正常細胞需要經過兩次突變才能轉變為癌細胞,即兩次突變說。但是新近對大腸癌的研究表明,癌變過程至少有5-6 個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的基因中有癌基因、腫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調控基因和DNA修復調節基因。癌基因是細胞的固有基因,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起正調控作用。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癌基因通過點突變、染色體易位、基因擴增等方式突變激活,導致細胞發生癌變。腫瘤抑制基因是細胞的另一類固有基因,與癌基因相反,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起負調控作用。腫瘤抑制基因主要通過等位基因的兩次突變(或缺失)的方式被滅活,導致對細胞增生分裂的能力的抑制作用減弱,促進腫瘤形成。

正常組織的細胞轉化為惡性腫瘤細胞是經過多個步驟逐漸演變的過程。如子宮頸癌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浸潤轉移等複雜過程。在化學致癌的動物實驗中,正常細胞需要經過激發和促進兩個階段。激發是在致癌物的作用下發生的快速不可逆的過程,使正常細胞變為潛在的癌細胞。促進是在助癌劑作用下引起的緩慢的過程,使潛在的癌細胞變成癌細胞。

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一個細胞,即所謂單克隆起源。腫瘤細胞一旦形成,不需要致癌物繼續刺激,其生長速度超過正常細胞。伴隨時間的進展,分化差、生長速度快、侵犯能力強的細胞容易保留下來。而這些迅速增生的細胞對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較敏感。但是那些對化療和放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的癌細胞,經治療後,仍能倖存下來。這些細胞進一步增生、擴散,最後導致患者死亡。

平時定期體檢,診斷出腫瘤也並不用恐慌,合理的治療,積極樂觀的心態能正向的恢復身體的健康。

相關焦點

  • 癌症認知的十大錯誤!不要再被騙了
    現在人們談癌色變,一聽說誰得了癌症就認為活不長了。由於現在醫學還沒有完全戰勝癌症,所以人們就認為癌症不可戰勝。事實上,醫學對很多癌症是有很好的辦法的,同時能讓80%以上的早期癌症痊癒。目前我國癌症總的5年生存率在40%多一些,美國已經達到60%以上。現實中人們對癌症的認識有很多誤區,下面這些是人們的十個常見錯誤認識。
  •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2020-12-15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你不再「談遊戲色變」開始
    從你不再「談遊戲色變」開始 2020-12-21 11:41  幸福雙翼家庭大學 作者 | 云為裳
  • 帶你了解5種治療癌症主流方法,這些方法能讓大部分早期癌症痊癒
    癌症不等於死亡現在人人都談癌色變,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得了癌症就等於判了生命的死刑。其實大家不必那麼恐慌,因為現代醫學雖然還沒有完全攻克癌症,但是已經有了一系列的相對有效的方法對癌症進行治療,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看看中美兩國的19年癌症報告,癌症治癒率的情況。
  • 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什麼區別
    2、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從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上皮細胞發生惡變的稱為癌,如肺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腫癌,胃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類由間葉組織發生惡變的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人們對癌聽得較多,而對肉瘤聽得較少,這與癌症病人遠比肉瘤病人為多有關。
  • 為啥得了癌症後,有人能帶癌生存,而有的人很快會死?原因找到了
    癌症,依舊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於癌症,人們談之色變,紛紛避而遠之。如果聽到誰患了癌症,周圍的人也只能長長的嘆口氣,搖搖頭,投去同情的目光,因為等待患者的就是死神的召喚。但是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在身邊還是有一些癌症患者能夠帶癌共存,成功度過5年生存期,有的人是多年都沒有出現復發轉移。這些人是怎麼做到的?今天一起來走進他們。為啥得了癌症後,有人能帶癌生存,而有的人很快會死?
  • 一旦得了良性腫瘤,會惡化成癌嗎?提醒:忽視3個細節,真有點懸
    如何發現良性腫瘤就我們國家高發的疾病種類來看,癌症在近些年病發率持續升高,由於早期病情難以被患者察覺,所以大部分在發現時都到了中晚期階段。同時,部分癌症治療、預後效果都較差,同時也需要花費大量金錢,這對很多家庭而言,是真傷不起。
  •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
    、促癌、演進三個步驟,在臨床上也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癌前病變」,之後就是原位癌、浸潤癌。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也有很多患者,在看見「癌前病變」這四個字,就開始感到恐慌,其實雖然它的名稱中帶有癌,但是大家並不能直接就把癌前病變和癌症化等號,是指一些可能會發展成癌症的疾病,雖然癌前病變不是癌症,但是也要重視起來,癌前病變,也只是說現在還不是癌症
  • 癌症在身體裡不斷發展壯大,會經歷這5個階段,需要多長時間
    現在是談癌色變的社會,在人們心中認為是不治之症,只要患有癌症將面臨著死亡,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早期癌症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只要早診斷,早治療就能對抗癌症,因此要抓住癌症的逆轉期,及時做好幹預。癌症在人體內發展會經歷5個階段。
  • 癌症裡的「幸福癌」,遇見了你別慌!
    人們談癌色變,因為癌症死亡率高,可是有人說乳腺癌是幸福癌,因為乳腺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高危對象 1.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増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 2.既往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20種癌症的20種典型表現
    但也不必恐慌,腫塊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腫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塊),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初步判斷: 一看大小。越小的結節從概率上越傾向良性,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因此要注意隨訪複查;如果結節超過1cm則更要重視。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變化趨勢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持續增大特別是增大迅速的結節傾向惡性可能,要特別重視。
  • 談「癌」不色變——認識腫瘤標誌物,超實用!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是癌症。確實,絕大多數人都會談「癌」色變。每年到了體檢旺季,門診就多了一大批手拿體檢報告焦急等待的人群,其中不乏醫院職工,無一例外,他們最關注的是腫瘤標誌物旁一個「↑」符號!糖鏈抗原15-3 (CA15-3)主要相關腫瘤:乳腺癌;其他相關腫瘤:肺癌、腎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肝癌等;良性疾病:良性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等。
  • 很遺憾告訴你:什麼癌是最難治癒?這5種癌症,希望你別碰到
    但畢竟自始至終癌症在老百姓眼裡是極為嚴重的一種病,因此,就算現在,人們依然「談癌色變」。 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信息發達,人們越發的發現患癌的人越來越多,這到底是人們基因變異,還是外界某種環境導致的呢?
  •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癌症的五大誤區你了解多少?好不好治
    在以往的認知中,癌症就是換一種說法的「絕症」、「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症就意味著與死亡畫了等號、意味著生命進入倒計時、意味著無法負擔的高額醫藥費、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破碎……癌是一種腫瘤,是一種來源於上皮組織的腫瘤。另外,癌是人類死亡的第一大殺手。在中國得了癌症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才30.9%,看起來這個病不好治。所以,我們想搞清楚癌症是什麼,腫瘤到底是怎麼回事?
  • 直男癌?看看直男論壇是怎麼談癌的
    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複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菸、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汙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 得了腫瘤就是癌?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3條明顯「分界線」
    提到腫瘤,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兩個字:癌症!甚至是有人直接將腫瘤和癌劃上等號,認為只要查出腫瘤,就屬於癌症!而我們日常所說的「癌症」,其實並不能籠統的等於腫瘤,因為腫瘤有良性和惡性兩種。癌症僅僅指的是「惡性腫瘤」,它和良性腫瘤有本質區別。
  • 癌症都是治不好的?別慌,這2種癌治癒率比較高
    在這一個談癌色變的時代,大部分人聽到癌症都會十分恐慌,因為癌症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可以完全攻克,部分人癌症惡化程度高,發展速度快,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會讓患者死亡,這就是很多人害怕出現癌症的原因。因此在促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正確的措施來保養,可以讓癌症遠離。另外,有部分類型的癌症治癒率高,出現之後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盲目恐慌,否則負面情緒的影響反而容易加速疾病的發展。哪些類型的癌症治癒的可能性比較高呢?
  • 專家:兒童腫瘤70%可治癒 不要談之色變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住院癌症患者中,50歲以下患者所佔比例高達38%-40%;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兒童發病率增加了25%。以宮頸癌為例,有研究表明,35歲以下的宮頸癌患者在上世紀70年代所佔比例為1.22%,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已上升至9.88%,平均發病年齡由53歲左右降至41歲左右,整整提前了12年。
  • 癌症病人不能吃什麼食物
    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還是比較懼怕癌症的。畢竟,這是大病,很多時候都意味著絕症一樣,得了癌症就等於在慢慢的等死。好不誇張的說,如果真的一場癌症來了,你現在的收入和積蓄真的夠嗎,這個問題大家都得好好的想一想。及時夠的話,那也是傾其所有吧。很多病是由於心理情緒引起的,腫瘤也是一種心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