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N鞋評
關注公眾號:WEN鞋評,最客觀的球鞋測評。
今天繼續我們的填坑專場,既然昨天做了御空1代的實戰測評,那麼今天要做的,肯定就是2代咯。
那還是先來看看這雙鞋的綜合評價吧。
綜合評價
適合的場地:內外皆可 水泥地可選
適合的人群:體重85KG以下的朋友
適合的打法:突破型的後衛 鋒線 靈巧型內線
適合的腳型:除高腳背外的腳型均可選擇 高腳背建議試穿
產品定位
創新型實戰鞋
非性能參考項打分
輕質化:中等
耐磨:中等較高
透氣:中等較低
性價比:中等
舒適度:中等
其實關於御空2代到底有幾個版本我自己有點懵,因為在各大電商平臺尋找的時候,搜索出更多的是另一款。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鞋盒上寫的「安踏電子商務專用」的原因,我剛剛去搜了一下,賣這個版本的店鋪似乎並不多,但是因為我們手中只有這款了,所以就先不考慮其他版本的事情了,我們只說手中的這款。
在昨天的節目中,也算不上吐槽吧,大家也都說御空1代很像是LBJ15,那御空2代有沒有很像是LBJ15 Low呢……
回到球鞋本身,因為其中底外底和前作一模一樣,完全沒有變化,所以整體的實戰性能差距也沒有那麼大,我更願意將其視作御空1代的一個改良。
毫無疑問,最大的改變就是鞋面,以及A-FIIIX十字韌帶技術的精進。
從一體式A-WEB鞋面變成了類麂皮+編織材質+工程網布,這款御空2代的鞋面設計可以說是比較有設計感的了。
整雙鞋延續了前作不俗的貼合感,甚至更勝一籌,因為鞋面的兩側沒有出現御空1代貼合不極致的情況。
可以說對比一代,這雙鞋的鞋腳一體型做的相當出色,同時鞋面支撐也是直接提升了一個等級,前掌類麂皮與編織鞋面用縫線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整體的鞋面強度得到了提升。
與此同時,鞋面的十字韌帶技術也有一定的改變,一方面從貫穿中底變成了只有鞋面上存在兩條。其實體驗感是有很大提升的。
一方面,穿脫更為方便,另一方面其實對於鞋面的包裹反而是提升了。御空1代的十字韌帶材質有點弱不禁風,就像是斷藕連的絲,而換成這樣的設計以及材質,在拉緊鞋帶之後,帶來的體驗可以說十分優秀。
整雙鞋最直觀的變化無疑是從高幫變成了低幫的設計。
但是後跟的交叉韌帶和鞋面是一樣的道理,更為簡潔,同時效果也有所提升。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滿足我昔日那個「自帶護踝的低幫球鞋」的幻想。
腳踝位置確實有像帶著一個護踝一樣,同時後跟的包裹支撐效果並沒有因此而降低。
所以從鞋面的角度來說,是一次很棒的改變升級。
中底外底方面,因為採用到了共底的設計,所以整體差距並不大。
但是從實際體驗來說,我覺得御空2和1是有區別的。感覺韌性更足,腳感更明顯,回彈更明顯。
就像是同樣用到了Zoom Air,同樣是用到了bounce,zk4 protro的Zoom Air就要比freak 1的Zoom Air更韌,羅斯10的bounce調教就要比羅斯9的bounce更軟。
同理,這雙鞋的軟彈感更明顯。
不過不論是防側翻性能,還是抓地力,都與一代如出一轍:防側翻有一定外翻的情況,會有一定崴腳的風險,不論是在哪個場地,抓地力都是值得信賴的。這裡就不贅述了。
好了,來看看打分環節吧。
球鞋打分
鞋面包裹:8.5
鞋面支撐:8
前掌反饋:7
後掌緩震:8
抗扭轉:7
防側翻:6.5
抓地力:8.5
整體保護性:8
整體支撐性:8
整體穩定性:8
總分:77.5
總的來說,對於初代御空,我覺得我手上這款御空2代是有提升的。
同時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評價這雙鞋更適合哪種打法朋友的時候,兩雙鞋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一代更適合穩定的投射型選手,而二代更適合突破型的選手。
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因為低幫的設計,二代對於腳踝處的限制相較於一代更為靈活,整雙鞋的重量也是有了下降,所以喜歡突破的朋友,說不準這雙鞋會給你一些驚喜。
那本期安踏-御空2的實戰測評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有喜歡的觀眾朋友記得關注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收藏 投幣 轉發三連支持一下,未來我們會繼續帶來更多專業客觀的球鞋測評。
這裡是最懂你的WEN鞋評,我們明天再見,bye bye。
福利Time!
WEN胖、果子同款襪子上線!配色騷氣,性能在線,穿上它你就是球場上最靚的仔!
複製下方口令:
注意,請完整複製這條信息,$3ZWf12wCuPx$,到【手機淘寶】即可查看
打開淘寶跟客服報暗號:WEN哥NB
可以立減3塊,同時還有更多福利喲
WEN鞋評,最會買真鞋的文哥,只說真話的球鞋自媒體。感謝各位點讚關注轉發。
微信又又又改版啦,點讚變在看了
大家看完文章可以隨手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讓更多球迷朋友看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