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青島市統計局昨日發布2015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2015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3715元,比2014年增加5262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5%。
其中,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9465元,比2014年增加7361元,名義增長11.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5%。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1737元,比2014年增加3667元,名義增長9.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3%。
市統計局總統計師張德祥介紹,2015年我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創業、創新鼓勵政策等對工資增長起到積極影響,行業間工資差距有所縮小,尤其是服務業和微型企業工資增長較快。2015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9300.07億元,同比增長8.1%。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名義增長10.9%,扣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長9.5%,高於GDP增速1.4個百分點。全年職工工資總 額 佔 GDP的 比 重 達18.1%,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為近十年來最高。
分產業看,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作用下,2015年我市三產工資增長明顯快於二產。第二產業職工平均工資為48423元,同比增長9.5%。第三產業職工平均工資為63868元,增長10.4%。我市實施創業創新發展戰略以來,微型企業發展充滿活力,工資呈現較快增長趨勢。2015年,我市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為50148元,同比增長8.5%。其中,微型企業為40517元,增長9.7%,增速高出全市企業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
與往年相比,2015年各行業工資收入差距有所縮小。隨著企業薪酬制度改革的推進,「限高提低」政策效果顯現,行業間工資差距縮小。金融業等高工資行業工資增長回落,同時我市繼續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了低工資職工的收益。分行業看,2015年,我市平均工資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金融142743元,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99751元,教育96220元;平均工資排在後三位的行業分別為住宿和餐飲40005元,批發和零售41599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43658元。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3.6,與2014年的4.0相比,差距進一步縮小。從全市在崗職工人數來看,工資排在前三位行業的就業比重為9.6%,排在後三位行業的就業比重為16.4%。
新聞連結——
工資總額及平均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房費、個人所得稅、水費、電費、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工資總額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工資性津貼和補貼、其他工資四部分組成。工資總額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況的扣款。
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計算公式為:平均工資=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